第一百一十五章 呂布之誌 (三倍月票,有沒有人投啊)

字數:3144   加入書籤

A+A-


    並州幕府從來沒有這麽熱鬧過,呂布這邊剛剛把蔡邕留下,賈逵那邊就傳來消息,王柔、王澤、王象、荀維、楊俊、常林等人皆受征辟,在收到呂布征召的書函後,紛紛從各地趕往晉陽。
    數日之後,群賢畢至,呂布沒有半點耽擱,立即開府議事。
    此時議事的正堂內,已來了數位荊州僚屬,卻都正襟危坐,陸續還有人進來,各自尋了席位落座,熟悉的人相互敘話,陌生的人作揖施禮,以示問候。
    “溫侯到!”門口的鈴下高聲道。
    眾人起身參禮,呂布含笑著點頭,走到南麵主位坐下,他看著堂下熟悉的或者陌生的臉,心中不由得一陣感慨,無論前世或者今生,現在的家底可謂是富得流油。
    駐地有並州九郡,外加河東、河西二郡,武將有高順、張遼、宋果、郝昭、武安國、張揚、郭蘊、曹性等戰將,文臣有王儁、婁圭、衛覬、裴潛、賈逵等輔佐。
    他想了想,改變之後還是好事,如果按照前世的行事作風,隻怕早就被趕出並州,在亂世中漂泊遊蕩。
    “恭喜溫侯、賀喜溫侯!”突然一陣朗笑聲從議事廳外傳來,打斷了呂布的遐想。
    呂布定睛一看,原來是王儁,他坐直身軀,頭顱微揚:“何喜之有?”
    王儁抿嘴一笑:“左中郎將蔡邕和黃門侍郎鍾繇聽聞溫侯坐鎮並州,前來相投。”
    “什麽?”
    “蔡中朗和中元常?”
    “王別駕莫不是說笑吧?”
    王儁的話音剛落,底下響起了低低的嘩然,他們都不太相信王儁的話,蔡邕和鍾繇都是名噪天下大儒,怎麽會平白無故的來並州。
    可是接下來的一幕,直接讓州牧府的僚屬們驚掉了下巴,隻見議事廳外緩緩走進來兩人,一步一頓,舉手投足間更顯國士無雙。
    在州牧府的僚屬裏,有很多人都和蔡邕又一麵之緣,賈逵就是其中的一個,他驚坐而起:“蔡中朗!”
    “果然是蔡中郎和鍾侍郎!”僚屬們看到賈逵驚詫的樣子,這才回過味了,看來王儁說的都是真的,本來還以為是平常的議事,孰料今日舉會,竟然拋出這麽一段燃著火的幹木柴,著實讓人驚駭不已。
    這是呂布和王儁商量好的,雖然呂布現在名聲在外,但隻限於威名,一旦讓天下人得知蔡邕在呂布這裏任職,屆時莫說一兩個文臣,就算來一摞也不為過。
    他今日的做法,與當時的董卓無異,借蔡邕之名,囊天下士子之心。
    “哎呀!”呂布不等蔡邕和鍾繇施禮,搶上前一步朝他們深拜:“二位能至我並州,真讓布受寵若驚啊!”
    鍾繇笑著擺擺手,謙遜道:“聽聞溫侯坐鎮並州以來,對百姓施以仁政,起初還不信,今日一見,果真如此。”
    “哪裏哪裏,二位請坐下說話!”而今州牧僚屬人才濟濟,才能不弱,可是能鎮守一方的郡守隻有張遼、高順、宋果、郝昭、張揚、郭蘊等將,如今又來了蔡邕、鍾繇、王澤、王柔、王象、荀緯,楊俊、常林,不僅智囊名士多了,就連能鎮守一方大郡的郡守也綽綽有餘。
    待眾人落座之後,仍舊是王儁先挑明主題:“儁剛剛進來時,見溫侯雖然麵帶喜色,但眼中的憂色卻顯而易見,不知所謂何事?”
    “我在想當今天下大事!”呂布微微頷首,輕輕歎氣:“還有我並州之事,日前平定黑山、白波之亂,加之前翻征戰的兵馬,現有兵馬十數萬,戰將數百員,布素有平定天下之誌,願解黎民於倒懸,不知接下來一步應該如何。”
    說到這裏,他的眼睛從眾僚屬的臉上一一淌過。
    王儁、衛覬、賈逵、裴潛、令狐邵等一眾舊臣並不說話,讓那些新進的的僚屬自由發揮。
    “定天下,安黎庶,在西而不在北!”人群中突然有人朗聲開口。
    眾人定睛細看,原來是賈逵舉薦的賢才常林,字伯槐。
    呂布看向常林,問道:“何為在西而不在北?”
    常林朝呂布深深一拜,聲如洪鍾道:“啟稟溫侯,當今天下紛爭,諸州郡劃地而治,豺狼梟隼彼此戕害,縱然溫侯有精兵十數萬,但天下之勢未可易也,倒不如暫安並州,不行兵事,屯兵積糧,以征戰兼關中、西涼之士,結四海有誌之士,再複河內、河南,圖關中。”
    常林頓了頓:“河內、河南、關中、並州、西涼,天下九州,溫侯已得其三,一旦天下有變,溫侯命一上將將並州之軍以向幽、冀,西涼之兵以向巴、蜀,關中之兵以向宛、洛,一旦三支大軍皆平,溫侯親率大軍出於秦川,以克荊、徐、揚,城如是,天下可安。”
    天下高見者多有相通,收河內、圖關中、製西涼,屯兵積糧,以窺中原,這正是呂布和王儁、衛覬籌劃已久的戰略,竟然被常林輕易說破。
    呂布不禁肅然起敬,再看這個比自己小幾歲的人相貌偉岸、舉止老成,全不像一個而立之年的人,心中讚賞之情更增:“伯槐之言,甚合我意,不過話雖如此說,然北方有匈奴、鮮卑,這些生活在苦寒塞外的雄風鐵騎經年南侵,邊郡百姓備受抄掠,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某之誌,願效仿衛霍,率大漢鐵騎出關臨塞,北擊匈奴,西逐羌氐,東滅鮮卑,永絕外族之患。”
    常林聽完呂布的話,頓時血脈噴張:“溫侯之誌,林佩服之至,若有幸見此,不憾此生。”
    不僅僅是常林,幾乎所有人都被呂布的言論驚呆,永絕外族是患,這需要多大的魄力啊。
    不過他們都不敢小覷呂布,至少在這兩年裏,匈奴的確被他打得退回北疆,不敢再踏入河朔半步,如果呂布真的出塞北擊外族,那在座的人都會參與進去。
    一旦這個戰略實施成功,那他們的功績將足以載入史冊,彪炳青史,為後人傳頌。
    這,不正是他們一身所追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