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餘平安(四)

字數:6240   加入書籤

A+A-


    nbsp;   七鬥齋星君自入虎口,算是徹底被劍尊拿捏住。七鬥齋星君不知道的是,當日出得門來不久,長生巷的另一頭,身著雙魚服的太陰真君也進了長生巷,進的也是第二個門戶。

    見到太陰真君的元始天尊可就客氣了許多,當然,先施禮的還是太陰真君。

    “太陰見過天尊。”太陰真君相比元始天尊就要自如許多。

    “無須客氣,來來來,坐下說。”元始天尊的玉麵也可以很溫和。

    “謝過劍尊。”

    “事情如何?”

    “三川郡的事乃是因青禾仙長外府後人而起,這些陳家的後人打著青禾仙長的名義驅使道家門徒胡作非為,在俗世作威作福,正好撞在劍尊手上。”

    “我道門子弟竟然成了這些外府的奴才?”元始天尊目露寒意。

    “也不是,這說來是青禾仙長的後人不成器,於武道一途沒什麽建樹,一代不如一代,這才動了歪腦筋。大多數的世家豪閥人才輩出,醉心於武道,既不需要如此,也不會如此,隻有一小部分青黃不接的外府如此罷了。”太陰真君三言兩語打消元始天尊怒氣。

    “還好,不過這少部分也容不得,修道資源本就對這些外府子弟傾斜,再這般行事,就有些說不過去了,真君不必手軟。”

    “好,晚輩隨後安排下去,大世來臨,鬼差也該練練手了。”

    “三川郡的事你怎麽看?”

    “既然事發,不如借此機會騰一騰地方也好,至於三川郡,一紙詔書推到青禾仙長頭上就是,畢竟事情出在青禾仙長俗姓外府,也不算冤枉了他。”太陰真君侃侃而談,顯然是早有思量。

    “就怕同道修士寒心。”

    “天尊多慮了,再多撞在劍尊手上幾個,都隻會盯著空出的長生位,怕是感謝劍尊還來不及,又豈會寒心。”

    “不錯,是我想的太多了,不過,既然有這麽好的機會,不如一並拉上三教為好。”

    太陰真君略一思忖,心下有了計較,道:“此事,晚輩來安排。”

    “也隻能是你了,隻有你安排我才能放心。”

    “隻是如此一來,就要燃火種了,不知天尊何意?”

    “此事已經有提起過,‘武道三才’已現,也是時候了,你說該選在什麽地方為好?”

    “佛門既然先行一步,不如與儒教一起聯手,在南蕭關放一把火?儒教那邊應該樂意之至。”

    “正和我意,那真君多跑幾趟。”

    “自當效勞。”

    二人輕描淡寫間,天下大勢已定,運籌帷幄不外如是。太陰真君也確實有獨到的本事,什麽樣的危局到手,也能抓住利用的機會。

    既然提到了南蕭關,就得說說遠在南蕭關的餘平安八人。

    餘平安八人在倉曹幾年下來,也儼然是倉曹的“老人兒”了。而且八人幹活兒的賣力勁兒上頭也看在眼裏,在搶了兩年活兒後,再有活兒,上頭也發了話,先緊著八人使喚,隻要你能幹,不愁吃不飽。偌大一個倉曹,有萬餘人。雖不能使倉曹的每一個人都填飽肚子,不過隻餘平安八人來說,幾年下來沒挨過餓,頓頓得吃漲了肚皮,當然,整個倉曹,也數八人幹的活兒多。是以雖偶有他人不滿,也隻是嘟囔兩句,也沒敢多言語什麽。

    八人入軍營的時候,生怕因為年齡小而被拒之門外,是以在進軍營之前,又怕八人商量好了,報的都是二十歲的年紀,其實當時不過十八歲的年紀,餘弄璋隻有十六。而且因為徐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邑常年少糧,這八人也就餘弄璋還好些,其餘七個能吃飽飯的時候都是屈指可數,能僥幸活命已經是幸事,實際看起來不過像十三四的娃子,也就餘福個高兒一些,也是瘦的驚心。不管日後八人命運如何,至少到今日,這八人還是滿足的,否則怕是在徐家邑已經餓死兩個。

    這幾年,餘平安八人是大變樣,個個竄了一頭,壯實起來。餘英還是叫瘦猴兒,不過現在再看,這天底下怕是再難見到這麽胖的“猴子”了。餘英的飯量在八人當中乃至整個倉曹都是首屈一指的,自到了倉曹,那是三個月胖一圈,幾年下來,整個快圓成一個球了。一次和倉曹的“老人兒”打賭,那時餘英還算不得胖,愣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吃下十人的口糧,贏下整整一個月的口糧。那一個月,可謂是餘英最享福的日子,也不用搶活兒,整日介吃了睡睡了吃,一個月又胖一圈兒。

    除了餘英,就要數餘福能吃了,幾年下來,大個兒更是名副其實的大個兒,八人中的大個兒成了整個倉曹的大個兒。餘福不僅成了整個倉曹最高的,也是整個倉曹最壯的,可謂膀闊腰圓,一身的橫肉,麵目成熟起來後,更是憑添了幾分凶厲。隨之滋生的還有一把子好力氣,就餘英那肥碩的身軀,掛在身上,依舊大步流星一般,不見費力。幹起活兒來,也是天然的優勢,掙同樣的口糧,別人跑三趟,餘福走一遭。這兩年,餘福幹半天的活兒就夠了一天的吃食,當真是逍遙自在。

    其餘的餘平安六人,雖也長高了許多,壯實了許多,但扔在人堆兒裏也不顯,隻是餘弄璋略顯瘦些。餘厲和餘九兒二人醉心於軍伍把式,日日要加練多時,是以看起來精悍許多。而這幾年餘平安愈發的沉默寡言,麵色愈發的重。相較幾人更為穩重成熟,行事也愈發老練。這兩年,就是一向愛鬧騰的餘英在餘平安這裏也收斂了許多。而餘吉和餘水則看起來略顯秀氣一些,平時也不多話,沉靜一些,內斂了許多,不過卻是處處留心,倉曹的大事小情,大小官吏,二人知者甚多。

    在徐家邑的時候,總是日日盼著能吃飽飯,能活下去。現在,算是實現了願望,可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不知足,在吃了幾年的飽飯後,不知是不是空下來的時間多了,對於幹活兒的事兒,八人遠沒了頭兩年的勁頭,偶爾偷個懶,少吃點兒也就那麽回事兒了,不再上趕著拚命一般。漸漸的,像是失去了活著的勁頭。

    扒著營牆看士卒操練的事兒,早兩年幾人就不再去了,翻來覆去是那幾套把式,閉著眼睛也會了。加之沒有趁手的兵器,練起來也深感蹩腳,除了空手的兩套,餘者多棄了。唯有餘厲和餘九兒二人在此事上展現了非一般的韌性,給予了比吃飽飯更強烈的熱情。這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了其餘六人的消遣。

    這一日傍晚,天邊的落日彤紅,纏繞四周的雲彩像是飄散的彩綢,別是一番的絢麗。餘厲和餘九兒在這嬌媚的夕陽下一板一眼的一遍又一遍操練。餘者八人慵懶的一個個橫七豎八靠著一垛幹草堆,這是軍營裏軍馬的口糧。

    “屁股再翹一點兒。”餘英向來是口不得閑,每每好出言打趣。

    “腰、腰再扭一些就更漂亮了。”餘弄璋向來是與餘英在此事上是同一立場,一唱一和。

    八人在徐家邑肚子都填不飽,整日想著吃食,再者年幼,自然不會存了其它的心思。可在倉曹就不一樣了,萬餘人打什麽地方來的人都有,人多口雜,沒少聽一些葷段子,雖不會起什麽齷齪心思,耳濡目染間,以餘英、餘弄璋的坯子,口上花花還是難免的。隻是軍營都是男丁,也就隻能打趣周圍這幾個了。奈何餘福木訥,不知趣,餘吉和餘水性子淡泊,說什麽是什麽,渾不在意,也是無趣。而看看餘平安,二人又多少有些犯怵,最後也就隻能著落到餘厲、餘九兒二人身上了。就是挨幾拳,也好過不理不睬。

    “轉、對,轉一圈兒,嘖嘖嘖,當真是我見猶憐。”這是餘英拾得的為數不多的幾個好詞兒。

    餘厲瞠目瞪過來,這二人是典型的能動手絕不動口的性子,而且一動手必是下死手。倉曹在有幾人領教過之後,再無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人招惹二人,就是餘福也不會招惹二人。奈何餘英、餘弄璋見機快,仗著腿腳靈便,再挨過幾頓揍之後,長了記性,一時不對就溜。這兩年鍛煉下來,也不虞被拿住,是以膽兒肥了不少。

    “哎,這一瞪可就不美了。”餘英甚是惋惜。

    “是極是極。”餘弄璋頷首附和,可謂痛心疾首。

    見了二人停下拳腳,餘英、餘弄璋二人已是繃緊身子,一個不對便可溜之大吉。

    “過來坐。”餘平安一貫的麵色深沉,也就餘平安能壓住二人。

    餘平安等二人坐下,看看幾人,緩緩道:“你們可想入軍伍?”

    “我們現在不就是嗎?”餘英奇道。

    “是個屁,就是個扛活兒的,不上陣算什麽?”餘厲一向與餘英不對付,不過所說也是心裏話。

    “嘖嘖嘖,看來還夢著當將軍呢。”餘英也是不懼。

    “好了,說正事,待在倉曹肯定不愁吃喝,但也就是這樣了,混吃等死,扛不動活兒了,領幾個大子兒,掃地出門,換個地方等死。”

    餘平安話說的明白,絕非危言聳聽,這麽些年,不止是添人,也見不少老人離開,離開的後果不會好到那裏去。而對餘平安等人來說,更是死路一條。提到這件事,即便是樂觀如餘英,木訥如餘福也是一臉的凝重。

    “這軍伍能好進嗎?”餘弄璋提道。

    “先不管好不好進,先說去不去,真要去,再想辦法。”餘平安說道。

    “去,幹嘛不去,打勝了仗就有肉吃。”餘厲對當年的一事依舊是念念不忘。

    “去,飽飯也吃夠了,不如去闖一闖。”餘九兒和餘厲向來向往軍伍。

    “你們要想清楚,刀劍無眼,打仗就得死人,入了軍伍,刀就算架在脖子上了。”餘平安話說的很緩,聽起來也很殘酷,但道理就是這麽一個道理。

    “平安,你說怎樣就怎樣是了。”餘福還是對餘平安言聽計從,萬事交由餘平安拿主意,是以最是心輕的一個。

    “不可,生死攸關的大事,我不能做主,這個主我也做不來。”餘平安擺明了態度。

    “這個、這個是不是再考慮考慮。”餘弄璋吞吞吐吐道。

    “獐子,你他娘的真是耗子膽,我看不要叫獐子,叫耗子算了。”餘九兒是與餘弄璋一貫的相衝。

    “你他娘的少埋汰人,我和你們不一樣,你們出來是為了填飽肚子,我是為徐家邑老老少少出來的,誓要救徐家邑出水火,哪個膽子小。”餘弄璋麵色漲紅。

    “犯忌了。”餘平安沉聲道。

    絕口不提徐家邑,這是八人當初的約定,以免暴露了出身。

    “這不是話趕話嘛,不提了,不提了。”餘弄璋唯一怕的就是餘平安。

    “你二人什麽意思?”餘平安看向餘吉、餘水二人。

    “真要入軍伍,過了三十就進不去了,年齡越大越不好進,尤其過了二十五。”顯然,對於此事餘水也是有過考慮,一些消息也記得清楚。

    “我們本來就命賤,待在這裏遲早一個死,不妨搏一搏,而且也不一定就能進去。”餘吉的話現實許多。

    餘平安沉吟一下,道:“既然這樣,那就搏一搏,想想辦法,拚一把,要是能進去就進,如果進不去,那就是天意如此,我們就老老實實的在這裏呆著,斷了念想,你們看如何?”

    幾人聽了點點頭,這事兒算是定下來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