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餘平安(五)

字數:4066   加入書籤

A+A-


    nbsp;   這兩日的三川郡人心浮躁,上上下下都是在議論青禾道觀一事。三川郡的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無論大事小情,都是要求仙問個福禍。青禾道觀的神像的垮塌,無異於擊垮了三川郡鄉民的生活信仰,如何能夠安心。

    這一日的晚間,在人人自危的三川郡,各個大小道觀仙光四射,仙音隆隆傳向三川郡每一寸土地。凡三川郡鄉民皆聞仙音,有道:“青禾仙長縱容後輩行私,因私廢公,觸怒天尊,剝奪其仙位,滅其族,特昭告天下。”

    仙音響徹三川郡大地,過三次而止,明白緣由,三川郡上下鄉民這才安心,恢複往日生活。來日,遍布三川郡各地的陳府,盡皆消失,像是不曾出現在這片大地。仙家威勢盡顯無疑,上下鄉民唯有更是敬畏,道觀重立神像,隻是麵目含混,卻是無礙鄉民禮拜,數日間,竟是香火鼎盛非常。

    三川郡之事,於三川郡鄉民而言已經告一段落,一封天尊詔書算是了結。不過,此事在修真界的影響卻是愈發深重,有些門路的世家豪閥均是通過各種手段打聽消息,致使各種流言四起,各家做著不同的反應。而消息的中心集散地,還是來自於小小的不周城。

    不周城有一李家,與謝家的“廣撒網多捕魚”不同,李家一貫堅持的策略是“一而精。”此“一”乃專一之意,自李家老祖疆場建功立業開始,便立下祖訓,後世李家子弟隻能效力疆場,馬上建功。數代下來,於疆場軍伍之事,李家可謂經驗豐富,著書立說,頗有許多獨到之處,而且李家也是人才輩出,始終在不周城占據著一席之地。

    數年前昭關一戰,南蕭關兵馬盡出,大破昭關,殲敵二十餘萬。作為南蕭關當年一戰的主將,李達便是不周城李家出身。戰後褒獎,李達再加一品,封鎮南將軍,拜武南候,正式封將拜候。乃當世縱橫家第一位踏足一品的將軍。除此之外,李達在南蕭關的威望也是達到一個空前的程度,麾下一眾將士奉若神明。

    自當年一戰之後,南蕭關與昭關兩關再無大的戰事,不過一些上不得台麵的小打小鬧,南蕭關也沒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昭關得以喘息,慢慢的恢複。但李達從未有一刻敢大意,因為李達明白,大世不臨,疆場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疆場。此前一戰,不過勝在出其不意,雖勝,但無形中也將李達推到風口浪尖之上。李家將掌握的三川郡的消息已經傳來,雖隻有含糊不清的隻言片語,但李達相信李家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再加上之前“武道三才”出世的消息。李達已經敏銳的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有些必要的準備需要提前了。

    這一日,李達帳前傳令官傳了營中兵曹曹官前來將軍帳。掌管南蕭關兵曹的最高曹官是領的校尉的餉,也不用上陣拚命,卻是手掌整個軍營的兵源,那是實實在在的肥缺。不過在這個位置上混到校尉也就到頭了,撐死了武道三品,高不成低不就。這麽說吧,豪閥世家但凡有幾分才幹的後輩看不上,一般的小門小戶擠不進來。這位置算是給一些豪閥世家的不肖子孫準備的。當然,不通情理、沒幾分察言觀色的本事這差事也做不來,不過,生在高牆大院,耳濡目染的,這點兒本事幾乎是天生的。

    南蕭關的兵曹最高曹官姓張,單名一個遠字,可惜未能在武道一途走的足夠遠,說到底是當初入九品的底子不紮實,最後卡在了五品,再難寸進,被安排進了南蕭關。不少凡俗之輩一生難以企及的武道五品,擱在顯赫的張家,也隻有被嘲諷的份兒,世家子弟有世家子弟的痛啊。

    張遠匆匆趕至將軍賬外,規規矩矩的在帳外候著等通傳,世家出來的子弟,不管本事高低,“規矩”二字是刻到骨子裏的。

    “張校尉,請。”傳令官自賬內出來相請。

    “有勞。”張遠施一禮,邁步進去。

    “兵曹張遠參見將軍。”張遠恭敬行禮,張遠自小知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道一句話,叫:人不知禮如同不穿衣服。

    “張校尉,坐。”李達道一聲。

    “不敢。”張遠推辭。

    “張校尉,餌營現如今有兵多少?”

    “五千。”

    “那就再加一萬,盡快。”李達吩咐道。

    “兵源怕是不夠補充。”張遠緩一緩說道。

    “無妨,和城裏聯係一下,想想辦法,如有需要,我這裏發軍令配合。”李達顯然是勢在必行。

    “是。”

    “去吧。”

    “屬下告退。”張遠躬身而出。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歡,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愁緒。再說餘平安八人,自前兩日定下入軍伍一事,這兩天便抽空打聽消息,這事兒餘福幫不上忙,隻能辛苦扛活兒賺八人的口糧,其餘幾人就各展本事了。

    晚間,八人在幹草垛前聚頭,歸攏消息,相互商議。

    “怎樣?”餘平安問。

    “聽說先鋒營要補充兵源。”餘水說道。

    “先鋒營?那裏的主意你也敢打?”餘英奇道。

    “哪兒來的消息?”餘平安問道。

    “倉曹的王二的一個同鄉的二哥的一個表親在兵曹的一百夫長帳下當值。”難得餘水記得清楚。

    “這話你也信,都關係都繞到哪裏去了。”餘弄璋不滿道。

    “怕是有假,先鋒營在這裏可是數一數二的,不是想進就能進的,有機會進去,消息不一定能傳出來,還有其它的消息嗎?”餘平安考慮一下,還是認為不太可信。

    “聽說曹上的一個千夫長姓魏,有個嫡親的兄弟在兵曹也是千夫長。”說話的是餘弄璋。

    “千夫長?那是我們能夠夠得著的?有何沒有有什麽區別。”餘英譏諷道。

    “你他娘的就會說風涼話,你打聽出點什麽?”餘弄璋豈能服軟。

    “誰說沒有?曹上的範伍長有一同宗的表親在步卒營。”

    “好了,獐子繼續打聽,想辦法弄清這千夫長身份,瘦猴兒這伍長就不要跟了。”餘平安道。

    “為什麽?說不定管用呢?”餘英不服。

    “兵源隻能從兵曹出,其它地方不管用。”餘吉解釋道,餘英悻悻然坐下不言語,餘弄璋挑釁看一眼餘英。

    “要不再問問來時的值令官?”餘福插口。

    “大個兒,你有毛病吧,這幾年我們幾個一個大子兒沒見上,你還沒被坑慘?”餘英罵道。

    “不行,一旦入了軍伍,餉都是直接發到手裏,在我們身上可就撈不到錢了,這事兒即使能幫他們也不會幫。”餘水道。

    “那、那就當我沒說。”

    “算了,明天再打聽打聽。”餘平安一句話算是做了了結。

    倉曹萬餘人,餘平安八人認識的不多,而那些沒認識的人當中,說不定就藏著希望。不過接下來的幾天也沒什麽進展,倉曹還是窮苦人居多,想想也是,哪個有點關係的至於淪落到這個地步,這麽找下去,無異是大海撈針。是以,八人又一番商量後,換了策略,著重打聽有些職位在身的曹官,而餘英則被安排打聽他事,整日早出晚歸鬼鬼祟祟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