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十八章

字數:6463   加入書籤

A+A-


    春社當日,果真到者雲集。

    宮四特意帶人從季春明眼前走過,裝作訝然道,“巧了,我們的節目一樣。”

    季春明早已從林十二郎那裏聽聞了消息,他自然知道這不是湊巧,而是宮四特意選了同樣的曲子來羞辱他。

    林十二郎跟他說過,宮四師從康昆侖得意弟子,不可小覷。

    彈琵琶的沒有不知道康昆侖的,他從先帝時便擔任宮廷樂師,宣帝也十分喜愛他的演奏,常喚其伴駕。

    不過,他並不憂懼,畢竟他的曲子與眾不同,為此,十二郎聽聞後還特意將他的演奏作為壓軸之作。

    隻是這種樂觀,在看到宮四上台時便陷入微妙境地。

    宮四道,“‘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李群玉)’,眾所周知,《綠腰》是一首文曲,樂曲清新委婉,很適合女子,可是是否此樂就隻能女子獨舞呢?《綠腰》的後半段跌宕起伏、氣勢雄渾,與《胡騰舞》頗為相似,何不把二者合而為一,創造出適合男子的《綠腰》武曲呢?在下不才,一點心得,願各位前輩指點。”

    說罷,他便與一位侍從雙雙坐了下來,當第一聲變徵調響起,季春明閉上了眼睛,若說前麵一番話還可能是巧合的話,這起頭一句變徵便可以說明,宮四所彈奏樂曲與他們完全一樣!

    “七郎!”左三郎氣得眼睛都紅了,“他偷了你的曲子!”

    “不過是一些改編,算不得我所作,隻是,這創意不是他想拿就拿!”片刻的忿恨後,季春明已經冷靜下來,“假的真不了,偷來的東西終歸不是自己的。”

    季春明的鎮定給了左三郎許多信心,他握緊拳頭,“哼,一會兒讓那些買定宮四的人賠個精光!”

    “你又去下定了?”

    “那當然!春社的輸贏一向是盤口的常客!這樣我彈起來也更有動力!”

    “投了多少?”

    “這……”左三郎比了個手勢,“你知道我一直想多攢些本錢好跟四叔學做生意。”

    季春明不知該說他膽大還是該說他對自己信心十足,這些銀錢是他多年積蓄吧!

    “看來,我們不贏不行了!”季春明笑著,無視場中各種對宮四的讚歎與驚歎。

    他會讓他們見識到什麽才叫有新意!

    曲樂一場,表演者不少,也有琴藝特別高超、讓人如癡如醉的,但若論創新,還屬宮四這首,畢竟此曲銜接、轉換自然,宛若天成,而最重要的是此舉就若在鞠場上使用整體戰術打法一樣,開創了一種新風尚,相信不久之後,這種改編、串聯之風會大行其道、催生許多新樂曲。

    林十二郎聽聞此言,已是明了宮四所為,不由擔憂道,“不若換首曲子。”他相信沒有用,其他人相信才是真的,而照人們對門第的偏見,要評判人相信此曲為季春明所創何等艱難!

    “十二哥莫要擔心,我們是不一樣的!”季春明明白林十二郎的擔憂,若是從前的自己,也會這麽偏頗吧,一個是大家族的公子、師從名師,一個是名不見經傳小家族的庶子,如此雲泥之別,還有何懷疑!可是在學堂這些日子以來,他已明白一個人的品性與他的出身沒有絕對關係,即使出身世族也依然可能行為卑劣!

    還是那句話,他的重生不是為了窩囊、苟且的活著,他絕對不會因為別人的過錯委屈、看低自己!

    林十二郎心中微動,相遇以來,少年似乎從未為任何一次困難屈服過,不管多困難的局勢,他總是想辦法迎難而上。

    這樣的少年像一塊散發光芒的美玉般,讓人想不停留目光都辦不到!

    &n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sp;   專心備戰的季春明沒有注意到這如春水般潤澤溫柔的注視,更不會留意到遠處一雙不時打探過來的視線。

    “昨天是誰說這跟查案無關,不想來的,”蔣裁文一點沒有身為下屬的自覺,逮到機會就要刺主子兩句,以報他一路上總在懷疑智商下降之仇。

    “晚上的光明蝦炙……”

    “查了這麽多日也沒有線索,春社這麽多人,發現點線索也未可說——”蔣裁文立馬改口,裝作沒注意主子一路緊追某人的目光,“這不是季家小郎君嘛,他們怎的也是二人琵琶?”

    當聽到一段樂曲後,蔣裁文更驚訝了,“他這是,跟前麵一曲一樣!”

    青年皺了皺眉,掃了一眼觀看者中麵色得意的宮四,又回到台上的季春明臉上。

    台下議論紛紛,而場中兩人神色不變,尤其季春明,鎮定自若,一臉沉浸,絲毫不為外物影響。

    青年笑了,他總是讓自己意外。

    智逃劫匪、敲鍾救人,驚馬推據,仿佛每次相遇,總是能碰到新鮮事。

    這種感覺是奇妙的,魏雲廷十分清楚,自己已對少年有了喜愛之心,若不是皇命在身,恐怕他已主動出擊,才不會去管他是否心儀他人!

    “咦?到這裏不一樣了!啊!不是合奏,是重奏、竟然是重奏!”蔣裁文驚得站起來,忍不住往前走了幾步,將才宮四的表演不過是在某些配段加入合奏、加強聲勢效果,而季春明演奏的,卻是用羽調和徵調形成重奏效果,舒緩時,如池水漣漪、延綿不斷,激烈時,卻又如快鼓敲擊,激昂奮進!

    台下眾人本來對樂曲議論紛紛,此時卻都沉浸在絕對新奇的體驗中!

    就連心中又驚又怒的宮四,也被將才那段快節奏的彈撥奪去了心神,回過神來,已是聽眾們不可抑製的鼓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他臉色蒼白的回過神來,暗恨跟蹤之人漏過了這麽重要的信息,但是此時責備無用,還是要想辦法扳回一局!

    在技法上,他已是無可辯解的輸掉了,但是這首曲子的創意,卻是沒人能證明是季春明所作!

    若是這曲譜是偷的,縱使技法再好也會受人鄙夷!

    “原來那曲譜是被你偷去的!”宮四站起來,一臉痛心疾首“你若喜歡,相借便是,我那日不肯給你,隻是還想再斟酌下,沒想到你卻心急今日比試,不告而取!”

    此言一出,滿場驚然,眾人議論紛紛,而且因為確實先聽的宮四演奏,再一思索兩人的家世出身,絕大多數人都如林十二郎所擔心的那樣認為宮四所言為真。

    “明明是七郎想的法子!你才是小偷!”左三郎沉不住氣,急急辯白,無奈他人微言輕,並不受人重視。

    季春明不慌不忙的拍拍他的肩,“將才宮四郎君說是因為想要將《綠腰》曲改為男子可跳的舞蹈所以才有此改動,不知我說的對不對?”

    “不錯!”

    “那宮郎君可曾配舞一試?”

    “這……”

    “宮四郎君為此匯編《綠腰》、《胡騰》兩曲竟然沒有試過嗎?如若沒有試過,又怎能肯定此曲改編成功?而不是胡亂接合呢?”

    “自然……自然是試過的!”宮四已覺有異,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承認。

    “既然試過,可否請郎君示範一遍?也好讓此曲流經四方,成為一顆新的舞樂明珠!”

    “這——”

    “宮四郎君若無人選,在下可以推薦。”季春明步步緊逼,卻偏又姿態嫻雅,讓宮四無從回避。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人對這個提議也充滿好奇,畢竟按照大周朝的習俗,舞樂同歡才是常態。

    宮四進退兩難,自然也不敢信任季春明推薦的人,他的仆從在耳邊耳語幾句,他眼前一亮,“那好,就讓你心服口服!”

    過不了多時,上來一位胡兒,有相識的叫出來,是桂府善舞者阿炎,既會雄健奔放的健舞、也會娟秀輕盈的軟舞,其舞藝之高超,常讓人目暇神迷、如夢如醒。

    左三郎擔憂的看了一眼季春明,卻見他神色不變、胸有成竹。

    胡兒阿炎在琵琶聲中翩翩起舞,他舞步翩躚,柔婉處若浮蓮、飛雪,矯健處似雄鷹、奔馬,真個是“環行急蹴皆應節”、“慢態繁姿滿燈前”,看得人如癡如醉。

    卻忽然,在彈到高潮部分時,阿顏跳、騰動作未完,樂曲卻轉入下一小節,舞步比音樂整整慢了兩拍!

    若說這步還可能是一時未與樂曲配合,然而接下來的一陣嘈切錯雜聯彈、輕攏複挑卻又忽快半拍、忽慢一拍,作為一個舞是樂曲凝澀、不合舞步所致,

    “奴初聽此樂,不能配合,還請郎君再奏一遍。”阿炎反應敏捷,快速懇求道。

    宮四臉色難看,他已猜出季春明的應對之策,然而此時,他已騎虎難下,隻得希冀阿炎舞藝高超,能圓過此關。

    阿炎不愧是擁有樂舞第一稱號的伎人,這一遍他舞步沒有偏離節奏分毫,然而舞蹈的華美與觀賞性卻大打折扣,與前麵部分的流暢自然形成鮮明對比。

    宮四微微鬆了口氣,卻責備道,“阿炎,看來你技藝大有退步啊!”

    不是我的曲樂沒改好,是你不會跳!

    “奴今日……”其實從上台起,阿炎便知道自己舞者的生涯恐怕將於今日結束,畢竟貴人的顏麵比自己的身份重要的多。

    可是他不甘心啊,雖然隻是一個舞伎,可是對舞蹈的熱愛卻是流淌於血液中!而今,這一切卻全毀了!

    “阿炎,你是否能幫我此樂配舞?”季春明忽然問道。

    “季七!”宮四氣急,他已經把過錯推給阿炎了,若是被他認為無用的阿炎卻能在季春明的《綠腰》下完美起舞,他豈不是什麽都沒了!

    “隨樂起舞是舞者天性,樂為舞助興,舞為樂增色。此曲雖為《綠腰》,卻是與《胡騰》編合而成,隻要舞樂相合,又何妨樂曲名字?我以為此曲應春社而作,改為《春素》適宜。阿炎,你可否為我將《春素》傳揚天下?”

    注:‘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李群玉)’

    “環行急蹴皆應節” 《胡騰兒》李端

    “慢態繁姿滿燈前” 為對應前句字數,前兩首詩摘字組合。原句為:“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和“雙靴柔弱滿燈前”

    《綠腰》又名《六幺》,《琵琶行》裏“初為霓裳後六麽”裏就指此曲,此曲已失傳,現傳新番羽調綠腰為今人所作。

    作者有話要說:  以為本章能完,沒想到還差個小尾巴!下章繼續!

    另:一切為了情節,編曲、技法等為作者瞎編,請勿考據。

    但是我估計串燒這種事唐朝人應該做過,看唐詩就知道很多化用,有時候你能發現兩首詩結構、部分語句完全相同,《登金陵鳳凰台》和《黃鶴樓》大家都知道,但是恐怕沒多少人知道元稹也有一首《琵琶歌》,跟白居易《琵琶行》的相似度,大家百度一下就能知道。(歌在前,行在後,行的藝術成就更高)

    因為琵琶是重要情節道具,以後有機會還會多說點。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