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 6 章

字數:5404   加入書籤

A+A-




    室內氣氛格外沉重,農家小院外籬笆上的蟲鳴聲都漸漸變輕了。

    覃九寒繼續算著賬,“就如大哥所說,我僥幸能一次考中,過了府試,那便是院試了。那我來回趕路便耗費時日了,因此必定要在錦州府租個院子安定下來,少則兩個月,多則半年。那就算兩個月好了,錦州府租賃一處房舍,三兩銀子一個月,還不包其它衣食行,光是住這一項,開支便要六兩銀錢。”

    “更何況,窮家富路。我身處錦州府,人生地不熟,少不得的多些銀子打點,省著點,三兩銀錢。平日裏購置些筆墨紙硯,和同窗人情往來,四兩銀錢。”

    “零零散散,加起來便是二十兩左右。”

    等他算清了這一筆賬,覃三壽傻眼了,怪不得說供個讀書人難,光是趕考,這一路就得花上這麽多銀子。

    一戶農戶,一年到頭在田裏忙活,累死累活,除去家裏頭的嚼用,一年到頭能存個五兩銀子,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覃三壽算是勤快人,按理說這三四年的,不旱不澇的,老天爺賞飯吃,怎麽也能存個十幾兩。但實際上的情形卻是,家裏頭的餘錢也才三兩不到,連李麗娘身子骨不爽利,都是找個赤腳大夫買貼藥,生怕給家裏增加負擔。

    “那……那你說咋辦?明年考試,那家裏也還是湊不出那麽多銀錢。難不成就不考了?”

    李麗娘也擔憂地看向小叔子,以前還覺得家裏頭日子過得去,小叔子把賬攤開這麽一算,還真是入不敷出了。

    見兄嫂二人都滿臉惶惶,覃九寒才覺得是時候了,家裏的境況不改變,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安心赴考。

    “大哥大嫂莫急,先吃飯,吃完了,我同你們細說。”

    夫妻倆心不在焉拿起碗,菜都是好菜,李麗娘的手藝也很不錯,但兩人就是味同嚼蠟,第一次覺得有大米飯吃都不開心。

    總算等到覃九寒放下筷子,覃三壽夫妻二人趕忙道,“阿弟,你快說,別賣關子了。”

    “我並非賣關子,隻是希望哥哥嫂嫂能想清楚,到底要不要做?大哥舉棋不定,我出再多主意,也是無用。”

    覃三壽看了看媳婦,又想起這些年一家人摳摳搜搜過日子,堅定點點頭,“我幹,阿弟,你說就是。”

    覃九寒:“淩西村山泉水多,鄉親們多用山泉水澆灌,所以各家各戶種的果子味道爽口甘甜。”

    淩西村背靠大山,四周分布著大大小小的丘陵小坡,種果樹再合適不過,水好,鄉親又勤快,種出的果子,村裏的小孩都愛吃。

    隻是淩西村地處偏僻,尋常商人也不會尋到這窮鄉僻壤來,再加上果子不好存放,年年收了果子,隻能給自家孩子當零嘴。實在吃不完的,就隻能送給親戚朋友。

    幾年下來,誰家都不願意花大力氣在果樹上了,一家也就留了幾株果樹。有那個閑工夫,還不如多費些心思在莊稼上。

    “隻是賣果子,卻不是簡簡單單從鄉親們手裏收了去賣就成的。”

    李麗娘點頭應和,“沒錯,這縣裏頭賣果子的小販不少,也沒見哪個發了大財。”

    覃九寒又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接著說,“首先,嫂子漬果子的手藝可以拾起來,普通的果子尋常,但漬果子卻是值得買一買嚐一嚐的。”

    李麗娘連連點頭,“小叔子說得有理,隻是我的手藝,能不能賣得出去?”

    覃九寒搖頭,“嫂子不必自謙,況且,我們的買主,也不是縣城裏的人。”

    “不賣給縣裏人?那買給誰?”

    “賣給經過浮山渡口的客人。”覃九寒一語道破,“浮山渡口來來往往都是船隻,除了往來的商販,途中經過在此處歇歇腳,購入一些物資的也不在少數。這些大多是些前往錦州府的大戶人家,船上有許多女眷。路途遙遠,船艙內又悶熱,大部分女眷都會有暈船的症狀。”

    這些還是覃九寒上輩子出任監察使時發現的,雖說是出來替皇上辦事,不好帶妻小,但還真沒哪個男人能忍住一年半載不瀉火,所以跟著他的小官隨從們,多多少少都帶了幾個貌美的侍女。

    這些侍女說是侍女,但看架勢打扮,就知道不是侍女那麽簡單,不是小妾就是房裏伺候的丫頭,因此好些都過慣了好日子。一上船,船離岸沒多久,倒了一大片,上吐下瀉的,好不難看。

    他當時也沒說什麽,由著她們吐,等到了下一個渡口,派人在當地租賃了個院子,把那些病歪歪的侍女全都趕下船,一個個在賃的院子裏老老實實住著。

    覃九寒又起話頭,“所以,我們的生意,麵向的來往船隻上的女眷。”

    李麗娘聽得連連點頭,“小叔子說得有理,我看這生意能做。我阿娘懷阿虎的時候,吐的不行,便是吃漬青梅好的。”

    覃九寒又道,“剛剛是其一,其二,我們既然要賣給商船上的女眷,就得賣相好,幹淨。”

    李麗娘恍然大悟,她畢竟是女人,對女子的心理再了解不過了,“對,東西買回去,必然不是下人吃,多是家裏主子吃。那些個夫人小姐的,東西不幹淨,不美觀,可入不了她們的嘴。”

    見嫂嫂一點就通,仿佛很有做生意的頭腦,覃九寒心下滿意,他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卻也沒實實在在做過什麽生意。再者,他自己並不打算參與到兄嫂二人的生意中,不說讀書人不得行商賈之事,這是他給兄嫂乃至整個淩西村尋的一條謀財路。

    他打的主意便是,以後他走了,淩西村上下也能一心把生意做大做好,家家戶戶過上好日子,也不枉費他重生這一回了,所以,他自己並不打算牽頭。

    覃九寒讚賞點點頭,鼓勵兄嫂二人暢所欲言,“大哥大嫂還有什麽想法,盡管說。我也隻是說個大概的設想,真正要把生意做起來,還得靠哥哥嫂嫂自己。”

    受了他的鼓勵,覃三壽撓撓頭,“我聽阿弟的意思,仿佛是要從村裏人手裏收果子,拉著大家夥兒一塊掙錢。咱鄉裏鄉親的,都是鄰居親戚,我也樂意和鄉親合作。隻是,一來,拉著全村做生意是大事,我們得和村長提前打好招呼。二來,我和麗娘都沒做過生意,我想著,要不先用自家去年漬的杏子試試水,若是賣得動,那我們再和鄉親們商量,也省得鄉親們白高興一場。”

    覃九寒對兄嫂二人的表現很滿意,覃三壽雖然老實但做事謹慎,還懂得循序漸進的老道理,不是那種異想天開之人;而李麗娘則腦子比較靈活,又有女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天生的細心,能想到一些常人想不到的地方。

    他們夫妻二人搭配起來,不一定能做成大生意,但一定也不會差。

    他打的主意就是讓覃三壽夫妻倆自己打拚,所以他隻開了個頭,後頭就不再多說了。

    這一夜,是普通的一夜,又是讓覃三壽夫妻無眠的一夜。並非是焦慮和害怕,而是對未來的向往和期待。

    黑暗中,覃三壽忽然小聲和妻子傾訴,“誒,麗娘,我咋覺得阿弟成了家裏拿主意的人了?你看阿弟今日說做生意的時候,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咱都插不上嘴,就顧得上點頭了。”還有點失落呢,阿弟以前雖然也很有主意,但也還是個小孩,總感覺他過了年一下子長大了。

    李麗娘懶得搭理丈夫的小情緒,隨口敷衍了一句,“嗯嗯,我覺得小叔子拿主意比你好,小叔子是讀書人,見識多,都是骨肉血親的,難不成小叔子會害我們啊?”

    覃三壽憨厚一笑,“嘿嘿,對,我阿弟就是厲害。”這麽有本事的人,是我阿弟,親阿弟。

    丈夫本來就是個弟弟無腦吹,開口閉口都是“我阿弟如何如何”,李麗娘聽聽便隨他去了,閉眼沉沉入睡。

    天色微明,雞剛叫了一回,覃三壽夫妻二人便起身了。

    覃三壽忙著把廚房內的酒壇子往外搬,李麗娘則是拎了一筐子的草編小籃。李麗娘阿爹是做手藝活的,她還沒出嫁的時候,便成日跟著阿爹編些雅致的小籃子,到了覃家,這手藝也沒拋下。

    在草編小籃裏攤上幾片刷洗幹淨的枇杷葉,用筷子從酒壇裏撈了杏子李子梅子,瀝幹後,一個個放進了小籃裏,最後將草籃敞口處收口。圓鼓鼓的漬果子鼓鼓囊囊填滿整個草籃,給人一種頗有雅趣的觀感,讓人忍不住想嚐嚐那酸甜爽口的果子。

    在背簍上蓋了一層棉布防塵,覃三壽便背著背簍準備去渡口了。

    接下來的大半日,覃九寒便發現嫂子心不在焉,時不時往門口張望,就連朝食都做糊了。

    日頭緩緩爬上山坡,覃九寒在屋內翻看著書,忽然聽得門外一陣雞啼狗叫,熟悉的大嗓門響徹整個農家小院。

    “麗娘,阿弟,你們快出來!”

    來人語氣喜悅,正是清晨出門售賣漬果的覃三壽。

    李麗娘急匆匆跑了出去,覃九寒也悠悠起身,兩人出了門,就見覃三壽滿臉喜悅賣關子。

    “你們猜怎麽著?”

    觀他表情,便知道生意必定不錯,但李麗娘還是提心吊膽的,推了他一把,“你快說啊!賣什麽關子!”

    “都賣光了,我這一趟,足足掙了兩百文銅錢呢!”說著,把背簍裏抱著的一包銀錢拿了出來,在手裏顛了顛。

    大半壇果子,杏子梅子李子都是自家樹上摘的,隻花了些調料錢,草籃子也是自家編的,攏共不要三十個大錢,一早上的純利潤,便足足一百七十文。

    夫妻二人皆是興奮不已。

    作者有話要說:  那個草編小籃子,我爺爺會做!(驕傲臉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