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第二十八章答複

字數:5342   加入書籤

A+A-




    張小北早就想做月餅,不僅僅要給李家送禮,他還想順道賣點錢。這個時代的人們經濟屬於自給自足型,百姓日子又過得節省,做出東西來並不好賣,但一到年節都不一樣,大家比往常大方許多,過節前,做小生意的最高興最忙碌的時候。張小北就想湊湊熱鬧。

    胡氏一是因為嚐了做小生意的甜頭,二是要給李修文送節禮,所以張小北並沒有太費勁,她就答應了要做月餅,但對於怎麽做月餅她仍是心存疑慮。跟上次一樣,她一咬牙又買了一塊月餅,一家人湊一起研究。

    張小北不負眾望,有板有眼地瞎扯:“這種月餅很好做的,跟咱們做的糕點差不多。你看看這餡是紅豆的,裏麵有糖和油還有糯米粉。”

    張小枝提出其中的關鍵性問題:“那外麵這層皮是咋做的呢?我看不出來。”

    其實張小北硬看也看不出來,不過,沒關係,這點小事是難不倒一個資深吃貨的。

    他記得冰皮好像是用牛奶、白糖和玉米油做的,那就變通一下,這兒牛奶不好弄,但羊奶肯定有,不過得用茶葉去膻味,然後再買些白糖和菜油。沒有冰箱冷藏也沒關係,放井下。因為沒有烤箱,所以他們隻能做最簡單的月餅,不過,這也夠了。

    胡氏聽了張小北的忽悠,去鎮上買了糯米粉、粘粉、菜油,還想辦法從別的村裏弄了小半桶羊奶。紅豆和綠豆家裏都有,不用買。

    張耀祖呢,仍然做他的木匠活,張小北在旁邊指揮他做月餅模具,做壞三個之後,終於做出了一個勉強能看的月餅模具。

    而那邊,張小草張小枝她們又開始行動了。他們家又添了一口鍋,現在有了兩個鍋了。這樣就可以分開行動。張小草負責煮紅豆和綠豆弄餡料,張小枝一邊跟弟弟嘮嗑一邊摸索著做冰皮。

    冰皮是用煮好的羊奶摻上白糖和菜油拌好,倒進大瓷碗裏,再倒進一些糯米粉和粘粉還有澱粉,攪拌,過濾,最後在碗上包一層大葦葉,省得水氣進入碗裏,然後放鍋裏蒸小半個時辰,蒸好拿出來放涼後,再吊到井裏吊一會兒,好歹能有些涼氣。

    冰皮做好,綠豆和紅豆也煮好了,撈出來開始用濾網和勺子壓豆沙。壓完豆沙再幹炒些糯米粉。這時候,就可以拿出冰皮來,把冰皮擀成劑子,像包包子似的把餡料包起來,不留褶子,最後用月餅模具一按,一個月餅就出來了。

    “爹,娘,你們快看,月餅做好了!”張小枝和張小草一起激動地喊道。

    胡氏和張耀祖走過去看,臉上笑嗬嗬的。

    第一個月餅被全家分著吃了,張小北和張小花吃得最多。

    接著是第二個,第三個,紅豆餡、綠豆餡、棗泥餡、蛋黃餡的都做了。她們越做越熟練,越做月餅越像月餅。做了有十來個月餅,胡氏決定明早拿到鎮上去試賣一下。

    不過,張小北很快又想到一個問題:“娘,天氣還不算冷,這種月餅怕是放不長。”

    胡氏想了想說道:“那我就告訴買的人,盡量放到井裏去冰著,反正這天夜裏也挺涼了,放個兩天應該沒事吧。”

    接著,大家又商量怎麽定價的問題,平氏算了一下買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材料的錢,核算了成本,發現這一塊月餅的本錢就在兩文錢以上,因為白糖、油、糯米都是貴玩意兒,羊奶也不便宜。本錢不便宜,但賣得還不能太貴了,以為畢竟沒有人家點心鋪做的好看好吃,還不經放。思來想去,胡氏決定每塊月餅定價在五文錢。

    次日一早,胡氏就挑著涼粉和豆芽以及月餅糕點出門去了,早上去,晌午就回了。

    她一進門就嚷道:“早知道過節生意好,沒想到這麽好,就跟東西不要錢似的,到那沒多久人就湧上來,早知道我早做些了。”

    張小草忙安慰道:“咱們下次就知道了,多做些去賣就是。”

    從這天起,母女三人就沒閑下來過,從早到晚的忙碌著,月餅生意非常好,做多少賣多少。

    眼看著離中秋就沒兩天了,胡氏就跟張小北商量帶些月餅和果子再到李家去一趟。胡氏還記著菜種的事,從東鄰西舍那兒要來了一些蔬菜的種子和菜苗,像蘿卜白菜芥菜之類的時令菜蔬都有。然後她又從村中種果子的人家買了石榴、大梨,葡萄之類的水果,再加上月餅和糕點也夠看了。

    東西準備好,母子倆穿好衣裳,便熟門熟路地去了花蓮村。

    上次是李修文在家,他母親不在,今日剛好是反著來,他母親在,他不在。一問才知道是去訪友了。

    李夫人約有四十來歲的樣子,身材纖瘦,麵容清秀,臉色有些蒼白,有一股文秀氣質,年輕時應該是個美人兒。

    她顯然聽說過張小北母子倆,對他們有一種恰到好處的熱情。

    李夫人細聲慢語地說道:“你們的事,修文給我提了。你這孩子別說他喜歡,我瞧著也喜歡。隻是他的顧慮……”

    胡氏忙說道:“沒事的,這些李先生都給我們娘倆說了,我們就是先讓孩子認認字,將來不至於跟我們兩個似的是個睜眼瞎。”

    李夫人點點頭:“這倒也是,讀書識字總歸是好的。我就怕你們心裏有太高的希望,我兒又能力有限,你們將來失望就不好了。”

    胡氏道:“不會不會。老話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李夫人再次頷首微笑。這時,胡氏又說道:“對了,上次我說了要帶菜種來了,這次剛好就帶來了,還有些一些菜苗了,放久了怕會幹死,不如趁著這個空閑我把菜種上吧?”

    李夫人笑道:“這多不好意思,總是麻煩你。”

    胡氏擺擺手:“沒事的,我們莊稼人最不缺力氣,這都是輕活。”

    胡氏說著就把裝菜苗的筐子掀開,又是鬆土又是澆水,開始種菜,李夫人也過來幫忙,張小北也幫著種了幾棵菜苗。

    剛才,三人間還有些生疏,這麽一忙活下來,彼此也熟撚起來。李夫人主動說道:“既然你們不嫌棄修文才疏學淺,那就把孩子送來吧。”

    胡氏一聽那個激動,一瓢水險些澆在自已身上。

    李夫人微微笑了笑,胡氏拉過張小北,激動地說道:“小北,快叫……叫、師奶。”

    張小北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師奶。”這個稱呼正確嗎?

    李夫人忍俊不禁,文雅地擺擺手:“叫什麽師奶,就叫我奶奶好了。”

    張小北一臉為難地道:“叫奶奶把你叫老了,可是不叫奶奶也不適合。”

    李夫人道:“好啦,就這麽說定了,以後就叫奶奶,本來也老了嘍。”

    胡氏遲疑了一下又問起束脩的事。

    李夫人看樣子早有打算,她稍一沉吟,道:“修文從未收過學生,也不知自己能力如何。他跟我說,束脩的事先不要提,等到一年半載後,看看他教得如何,你們再看著給吧。”

    胡氏吃了一驚,還可以這樣?

    張小北想了想,李修文這人是有著讀書人的清高性子的,而且古時候的很多讀書人都羞於提錢,但他不能讓李家吃虧。但是他也知道,一是他家裏確實沒多少錢,二是李修文可能會固執已見。要不,他也變通一下。

    張小北考慮半晌,說道:“李奶奶,先生既然這麽決定了,我們做學生的也不好不遵守,但是,我既然拜先生為師了,很多禮節就得遵守,束脩可以以後交,但過年過節的節敬我家得按照規矩交,要不然,我們會被笑話不通禮儀的,畢竟我以後也是個讀書人了,被人議論會影響我的名聲。”一般私塾裏的規矩是學生得在每年的端午、中秋、春節給先生送上節禮,叫做節敬或是節儀,這是曆來約定俗成的規矩。

    李夫人看著張小北一本正經說話的模樣不由得覺得好笑。

    她稍一考慮覺得可行,便對胡氏和張小北道:“行吧,你們量力而行就可,不必跟別人攀比。”

    胡氏連連點頭,她感動得簡直要哭了。本來她還打算要是錢不夠,她就厚著臉皮去借錢呢。這下倒好,不但不用借錢,連家裏的錢都用不完,她怎麽能不高興。不過,胡氏的高興也隻是暫時的,因為接下來李夫人還告訴她,張小北還要買一些蒙學的書本,筆墨紙硯等物,這都是一大筆開銷。胡氏在心裏盤算了下,家裏的那些錢應該夠買這些了。

    李夫人最後說道:“你們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到九月初一來吧,修文也要準備準備。”

    胡氏忙不迭地答應了。

    張小北覺得他們應該告辭了,因為李夫人已有倦容。

    臨走時,李夫人還回了禮,是後院種的梨。她一口氣給張小北裝了七八個。胡氏推辭了一下見對方堅持也就收下了。

    母子倆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情踏上了歸途。

    胡氏揶揄道:“哎呀,我們小北從此以後就是讀書人了。”

    張小北也跟著笑。

    兩人邊走邊說話,走到半路時,張小北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在叫他:“張小北,張小北——”

    張小北好奇地轉過頭,就見北麵的小路上,一個胖墩墩的身影一顫一顫地向他跑來。那不是王世虎嗎?

    作者有話要說:  與編輯商定,下周一入v。屆時會雙更或三更,另有30個紅包相送,先到先得。希望大家支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