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第二十九章同行是冤家(上)
字數:5844 加入書籤
張小北沒料到會在這裏遇到王世虎,他當然挺高興的,趕緊揮著小手回應他。
胡氏定睛一看,就覺得這孩子瞧著麵生,不是他們村的。就問張小北這是哪家的孩子。
張小北簡單解釋了一下:“他叫王世虎,在土地廟念書,我上回去認識的。”
說話間,王世虎已經跑到了張小北麵前,胖胖的圓臉紅撲撲的,呼哧呼哧喘著氣,他激動地說道:“小北,我沒想到在這兒碰見你,你咋不去找我玩了?”
張小北說:“我也想去找你,可是最近家裏事太多了。”說到這裏,張小北正式把王世虎介紹給胡氏:“娘,這就是我上回給你說的,我的好朋友王世虎,他可好了,又聰明又講義氣。”
胡氏笑嗬嗬地誇獎道:“這孩子一看就有福氣,長得也俊。”
王世虎有些靦腆,撓撓頭傻笑幾聲,叫了聲伯母。
一有大人在旁,孩子說話就多少有些拘束,胡氏看在眼裏,就說道:“世虎呀,你跟小北說一會兒話吧,我到那邊的石頭上歇歇去。”
王世虎頓感輕鬆許多,答應了一聲“哎”。
胡氏走了幾步,又想起籮筐裏還有李夫人送的梨,便一手抓了一個梨塞給兩人,“剛好有梨子,吃一個解解渴。”
王世虎推辭了一下,見胡氏和張小北都是真心實意地讓他,便也接下了。胡氏送完梨便到樹下的青石上坐著去了。
張小北和王世虎也在路旁找了片草地坐下,用袖子把梨一擦,就開啃起來,一邊啃梨一邊說話。
張小北先問王世虎:“你怎麽也在這兒?你家在這附近?”
王世虎哢嚓咬下一口梨,點頭答道:“我家在王家莊,本來要走北邊那條路的,可是討厭的高明禮也走那條路,我不想跟他一起,就繞到這條路了,這條路比那邊遠些。”
“高明禮還欺負你呀?”
王世虎重重地點頭:“他越來越討人厭了。原先我還有幾個夥伴,現在被他嚇得都不敢跟我玩了。”說到這裏,王世虎懇切地說道:“小北,還是你好,就你不怕高明禮。”
張小北撫額而歎,看來到無論哪個時代,都有校霸這種物種。還好,在李修文那裏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學生隻有他一個呀。
王世虎又說道:“我還以為你會來學堂跟我一起念書呢,你沒來,可是卻來了一個什麽張小寶,我聽人說他是你哥,就去跟他說話,哼,他跟你一點都不一樣。”
張小北解釋道:“張小寶是我大伯家的,我跟他玩不到一起。”
王世虎十分關切地追問:“那你還來不來讀書了?你哥都來了,你也能來吧?”
張小北坦率地跟他解釋:“我們家隻能供一個孩子讀書,我爺奶供張小寶就不能供我了。我想分次交束脩,劉先生又不肯,學堂我是沒法去了。”
王世虎一臉黯然,原來高明禮說張小北家窮讀不起書是真的呀,他還以為高明禮胡說呢。
張小北趕緊又說:“雖然我去不了劉先生那兒讀書,可是我下月初就要到花蓮村讀書了。我的先生是李先生,就是上次咱倆被高明禮追趕時遇到的那個書生,你還記得不?”
王世虎一聽,頓時激動起來,用小胖手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高聲叫道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我記得我記得,你竟然拜他為先生,真的是太巧了。”
張小北笑笑:“是呀,李先生人很好呢,我今天跟娘去了他家,這梨都是先生的母親給我摘的。”
王世虎“哢嚓”一聲又咬了一大口梨,吃得比剛才還香甜。
他一邊吃梨一邊略有些含混不清地說道:“花蓮村我知道的,那裏的蓮蓬可好吃了,湖裏的魚又肥又大,就連果子也比別地甜。”
張小北:“……”不愧是個小吃貨,三句話不離這行。
張小北略有些遺憾地道:“隻可惜,咱倆不能當同窗了。”
王世虎比他更覺得惋惜,好容易有一個不怕高明禮又合得來的小夥伴結果又到別村去念書,唉……
王世虎越想越難過,吃梨的動作都有些慢了。
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激動地又拍了一下大腿:“我有個好主意,——我可以跟你同窗呀,我也到李先生那兒好不好?”
張小北驚詫地看著王世虎,王世虎越想越覺得可行:“反正我在哪兒念書都一樣,花蓮村離我家也不算遠,我在劉先生那兒呆得很不開心,特別是那兒還有高明禮,我一看到他,飯都吃不香。”
張小北想了想說道:“李先生以前從來沒收過學生,他本來也不太想收我的,但我跟娘再三上門拜訪,他最後才答應試試,我不知道他還收不收人。”
王世虎眨巴著眼睛,可憐兮兮地說道:“到時候你就說我是你的好朋友,李先生肯定會答應的,我保證以後上課不睡覺,也不吃東西了。”
張小北想起王世虎的秉性,忍俊不禁:“替你說情是沒問題的,可是你還得你爹娘同意呀。”
這下,說到關鍵處了。
王世虎頓時冷靜下來,他想了想,最後下定決心道:“沒事,我回家就跟他們說。”
兩人不知不覺地把梨也啃完了,話也沒少說,胡氏看看天色將晚,不得不提醒道:“世虎,,你家還有多遠?就你一個人,你得趁天黑前回家,省得你爹娘擔心。”
王世虎抬頭望望天邊的太陽,確實,太陽都快要落山了,他得趕緊回家了。他十分不舍地跟張小北道別:“小北,我回去就跟爹娘說,你到時記得跟我替我說情。”
張小北道:“你先回去問問你爹娘,我再找機會問問劉先生。”兩人依依惜別。
王世虎一竄一蹦地往家跑去。
張小北也跟著胡氏重新上路。
胡氏笑道:“這個王世虎挺有意思的。”
張小北也笑:“是啊,是挺好玩的,人也不錯。”
被王世虎這一耽擱,他們到家時天已經黑了。
經過村口時,張小草和張小枝正在那兒等著,一見兩人回來,連忙迎上來問事情怎樣了。
胡氏滿麵喜悅地說道:“成了,李先生答應收咱們小北了。”
兩姐妹一齊歡呼:“太好了,太好了。”
這時候,路上也有下地回來的村民,聽到母女三人的笑聲,便好奇地問道:“小草娘,你家有啥喜事這麽高興?”
胡氏開了句玩笑:“是有喜事,路上撿了個大元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人佯作不滿地道:“喲,你還想瞞著呢,你以為俺們不知道,不就是你家小北也要去學堂念書了嗎?嘖嘖,你們兩口子也真有能耐。”
他們誰都以為這張家張小寶一去念書,張小北鐵定是沒戲了,誰知道人家兩口子硬是靠自己也把兒子送去學堂了。
胡氏先是一驚,接著又了然,在村子裏,誰家也別想有啥秘密,一有點啥事,立馬就傳得全村都是,小北念書的事,估計是大房傳出來的。
胡氏猜對了,他們家的事的確是江氏傳出去的。
江氏起初是一個鄰居發牢騷說,三房一家不天天高地厚,也妄想送孩子去讀書,他們這是做夢呢,因為她,張小北的事很快全村都知道了。
村民們對此反應不一,有的等著看胡氏和張耀祖的笑話,暗地時說起此事時,都是滿滿地諷刺。有的隻是純粹看熱鬧,有的是無關痛癢的議論幾句。
今晚一過,張小北家的事又有了新的版本。
那些看笑話的沒看成,多少有些沮喪。但很快他們又從江氏那兒得到了安慰,江氏說道:“就算是能上學又咋地,學堂跟學堂可不一樣,先生跟先生也不一樣,像我們小寶的劉先生那才是正正經經的讀書人,那個啥姓李的,誰知道是哪門子的先生,他要真有那能耐,咋不像劉先生那樣開館收學生呢,說到底還不是本事不夠心虛。”
眾人一聽也覺得此話有理。張老三兩口子這簡直是病急亂投醫,想讓兒子念書發了瘋,就亂拜先生。
這話輾轉傳到胡氏耳朵裏,她恨得咬牙切齒的,便對張小北說道:“小北呀,你以後一定要爭氣,好好念書,給爹娘爭臉,也給李先生爭爭臉,叫這些人瞧瞧李先生是不是真有本事!”
張小北重重地點頭。事情至此,張小北越來越能體會農村社會的複雜性,那些無中生有的牽連,無所不在的攀比、妒忌,你好好地做自己的事也有人看不慣,種種事情真是讓人一言難盡。
張小北拜師成功的事著實讓家人高興了兩天,但高興過後,他們又開始忙起來了。中秋節過後,便是忙碌的秋收。地裏的高粱、豆子、芝麻都要收割,這幾天生意自然是做不成了,全家老小一齊上陣搶收莊稼。張小草和張小枝也下地幫著幹活,家裏隻剩下張小花和張小北兩個閑人,但他們也不能全閑著,兩人還要放羊、喂雞、送水等各種小活。
等到豆子、高粱、芝麻割完,拉到打麥場上打完曬幹,收到家裏,又要開始種冬小麥。菜園子裏也要種上蘿卜白菜胡蘿卜大蔥等蔬菜,他們整個冬天就靠這幾樣蔬菜佐飯。
秋收過後,大人仍要忙碌一陣,孩子就相對清閑些。張小草和張小枝開始帶著弟弟妹妹去撿些地裏的落下的莊稼,像黃豆綠豆之類的,多多少少能撿些,聊勝於無。撿完這些,張小草又建議他們撿些野菜籽用來煉油。他們當地有一種類似油菜的野菜,籽可用來榨油,不過就是弄著太麻煩,隻有多了才值得榨,少了不值當的。不過張小草想著,他們家要做各種吃食賣,太費油,所以這些野菜籽能撿多少算多少。
秋收過去沒幾天,張小北家裏就來了一個意外之客。
這客人,全家誰都不認得,待到對方自報家門時,胡氏才恍然明白原來此人是王世虎的娘白氏,她是來打聽李修文的事,並順便說了王世虎的近況。
張小北沒有料到,他的小夥伴王世虎卻搞出了一件不小的事。當然,他更沒想到這後麵還串著一場風波。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