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 101 章
字數:4906 加入書籤
紅樓之黛玉養了一隻貓!
首輔張亦楓的下台,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 大大小小官員牽連罷官者不計其數, 朝堂們內外籠罩在一片人人自危的陰霾之中。七個內閣大臣中,有三個因與張亦楓結黨營私而被罷官流放, 牽連族人。
大臣們第一次看到信任皇帝的雷霆手段, 被震懾的久久不能回神。
李昭趁機在重要部門當上自己心腹之人,對朝堂的把控進一步加強。
林如海被提拔為殿閣大學士, 兼太子少師,正式進入內閣。
另兩個內閣大學士的缺兒,因為皇帝和太上皇的意見存在分歧, 一時沒有補上。所以,現在內閣大臣一共隻有五個人, 首輔名喚張守忠,亦為太上皇之舊臣,年已六十五歲。
幾個閣臣中,隻有林如海算得上是新皇的心腹。但林如海畢竟資曆尚淺,當不得首輔, 所以李昭將張守忠推出來。他雖為太上皇的舊臣, 但對新政權存有敬畏之心, 為人也較張亦楓圓滑許多, 在一眾老臣裏對李昭算是比較恭敬,倒不倚老賣老,李昭的吩咐,起碼他還是聽得, 不想別的閣臣,隻是陽奉陰違。
而且,提拔這個人,太上皇也能接受得了。
閣臣中林如海最為年輕,其餘都已過花甲之年。林如海的上位,給許多年輕人帶來了鼓舞,似乎在默默宣誓著太上皇的時代已經過去,以後是“貞元”年間了,而非太上皇的“長興”。
考核官員的行動仍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李旭每日起早貪黑,定著巨大的壓力給那些各地趕來的官員考核定等級優劣,忙的不可開交,還要處處受那些守舊老臣的擠兌,一個月下來,人都瘦了一圈。
這日進宮,李旭向皇兄匯報近些日子的成果。
李昭過目之後,合起奏疏,緩緩步下禦座。
“小弟。”他叫了一聲,眸中流露出帝王的霸氣與堅定,聲音鏗鏘有力
“此舉雖以裁撤官員、提高朝廷和衙門的辦事效率、削減開支為目的,但不能一味以裁撤官員為手段。對於那些靠裙帶關係上台、遊手好閑屍位素餐的官員一律裁撤。餘者雖有一定的辦事能力,但在一個位子上數年沒有見樹,尤其是地方官員,沒有任何落實到民的政績者,依據其其考核等級,或裁撤或貶官,自然不在話下。但對於那些真正才幹優長,政績顯著,或為百姓稱道的能臣,不僅不能裁撤,還要大大的加賞,給他們升官,讓他們在更好的位子上繼續為朝廷做貢獻。我們的官員不是多,而是少,你明白麽?”
李旭拱手道“請皇兄賜教。”
李昭道“朕讀史書,發現曆朝曆代凡是有所見樹的君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便是求賢若渴。曆朝曆代,但凡是盛世,便不僅僅有明君,更有一大幫子的賢臣。一個君王有再大的本事,能有多少的謀略,一天能處理多少事?畢竟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一大幫子的能臣來幫著他。朝廷缺官,很缺!但缺的不是那些正是隻知盤剝塞滿自己腰帶的庸官貪官昏官,而是切實先天下之憂而憂,為君主分憂、為百姓謀利的好官。所以,我們還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好官!”
一席話,李旭聽得大受鼓舞,他意氣風發的“噗通”跪倒,賀道“皇兄有如此想法,實乃萬民之福!”
李昭忙將李旭攙起,“小弟快起來,不必如此。”
李旭本是被他這一番豪氣萬丈的人才一說給震撼,不自覺的便跪下恭賀,等頭腦冷靜下來,又覺得有些過於正式。他自小與皇兄相依為命,感情比一般的兄弟深厚許多,便是皇兄後來登基為帝,亦沒有疏遠。所以二人相處起來不像君臣,更似尋常百姓家的兄弟,除朝堂上,他平日也很少向皇兄行大禮,一般多是家禮。今日下意識的行了如此大禮,也有些別扭。
因此李昭一拉,李旭便也順著他的力道站了起來。
李昭在李旭的肩膀上拍了拍,正要轉身往禦座上走,眼神掃到周航正在大殿的柱子旁歪頭看著他,眼神裏藏著疑惑,似是在沉思。
李昭叫了聲“航兒”,回頭看向魏興安,眼神冷冽起來。
魏興安下意識的抖了抖身子,差點跪在地上。皇上啊,不是奴才不通報,是太子殿下來的時候你跟靖王爺說的正起勁兒,太子殿下不讓奴才通報的。太子殿下是主子,奴才隻是個奴才啊,主子的話奴才不敢不聽,所以,奴才也很冤枉啊!
周航似是注意到了他的為難,上前一步拱手道“見過父皇。”又向一旁正盯著他看的李旭也拱了拱手,“皇叔好。”
然後又看向李昭,笑道“父皇別怪魏公公,是兒臣不讓他打擾父皇和皇叔說話的。”
“這麽說,朕與你皇叔說的你都聽到了?”
周航點點頭。
李昭道“聽到就好,以後你治國也要記住,任何時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人才寧可多不可少,就跟書要盡量多讀是一樣的。否則書到用時方恨少,臨時抱佛腳,必然會出大亂子。治國也一樣,人才要隨時儲備,各方各麵的人才,這樣道用的時候,才不至於捉襟見肘。”
周航上前,嘟了嘟嘴做不悅狀,“父皇,這些大道理林先生都講了八百遍了,好容易我這耳根子剛清淨會兒,您又來念!”
李昭見周航走過來,順勢攬了他的肩,“你是太子,大道理多聽聽有好處。”
李旭很有眼色,想人家父子倆培養感情,他就別在這礙眼了。於是,便請求告退,皇帝欣然應允。父子倆坐在一塊兒說了一會兒話,李昭便問周航最近在學什麽書,又考校他的學問。周航說在學《六韜》、《三略》,《六韜》、《三略》既涉兵法,也含政道,周航身為皇太子,不必科舉進仕,所以不用學那些時文,倒是這個正好。
考校周航的學問,回答也十分流暢,很多事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李昭十分高興,誇林如海教的好。
周航半真半假的抱怨林如海嚴厲,李昭明知林如海嚴厲也是為他好、為朝廷大計考慮、為天下百姓負責,而且周航明明也十分恭維林如海,哪裏有半點嫌棄的意思。但他故意說“你嫌棄林如海不好,為父給你換個老實如何?”
周航嚇得差點將剛含到嘴裏的半盞茶水噴出來,他梗著脖子將口裏的茶水咽了下去,嗆得連連咳嗽起來。看著兒子因被嗆到兒憋得通紅的臉,李昭有些心疼,湊上去拍他的背。
周航嗆了半天才抬起頭,道“咳咳,不用,父皇,林先生很好……”
林如海是可以隨便就換的麽,那可是林妹妹的父親,他巴結還巴結不過來呢,還敢嫌棄?給林妹妹知道又該生氣不理他了好不。
他周航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林妹妹生氣,比那刀子剜他的心都難受。
——
林如海的異軍突起,引起了京城上至達官貴人,小到平民老百姓的羨慕之情。從太上皇的寵臣變成當今聖上的寵臣,從巡鹽禦史到太子少師,再到內閣大臣,如今更是連其獨女都被當今聖上聘為太子正妃,一時之間風光無兩,成了京城烈火烹油的新起之貴。
不過羨慕也沒用,不是誰都有那樣的運氣的。
林府突然熱鬧起來,車水馬龍,拜訪者絡繹不絕。
林如海常在宮裏當值,並沒有時間接待這些踏破門檻兒的拜訪者。所以很多人來了也見不到林如海,即便通過門房送了拜帖等,林如海也多數是不見的。甚至白拜帖最後能不能送到林如海麵前也是個未知數。據說有個海南來的小官想走林如海的門路,日日來林府投拜帖,送給門房的禮物都不知凡幾,最後也沒有見的林如海一麵。
後來,拜訪者想了個變通之法,他們不親自來了,而是讓家裏的女眷過來。
林如海不是不在家麽,但林家又不是隻有他一個主子,不是還有以為姑娘麽,而且這姑娘也是身份不凡,未來的太子妃啊,若能塔上太子妃的線兒,更是有無窮無盡的好處啊!
有女眷拜訪,自然是黛玉接待,但你隨便一個阿貓阿狗都想見未來的太子妃麽?
顯然不是!
能見到黛玉的貴婦人起碼也得是世家命婦,或者至少也是三品以上高官的家眷。
京城最不缺的便是世家高官,其中向往高處爬的更占其中的多數。這樣算下來,自熱也不在少數,這麽多人趕趟兒似的拜訪,接待起來也不輕鬆。不上一個月的功夫,黛玉也覺得有些受不了,索性以偶感風寒身子不適為由閉門謝客,這才偷得浮生半日閑。
宮裏派出來的那些嬤嬤、女官、宮女開始正式履行職責,把黛玉當成正兒八經的皇家媳婦來教導。各種規矩、各種禮儀,十分繁瑣,外男自然是見不得的,就連跟林如海見麵也沒有從前方便了。
黛玉學了一天的規矩,累得骨頭都要散架了,傍晚的時候歪在床上由慧兒給她捏腿。不知不覺一個小紙人自袖口攀上手腕,黛玉知道是周航又送消息來,便清了清嗓子,道“慧兒,你先下去吧,讓我自個兒待會兒。”
慧兒道了聲“是”,躬身退下。
黛玉這才將小人從手腕取下來,放在疊的整整齊齊的被子上。
小人告訴黛玉,最新一批的裁撤名單已經出來,其中有賈政的名字。黛玉咬了咬唇,心想,二舅舅可是外祖母的愛子,自己怕是又不得清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