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第 113 章
字數:4908 加入書籤
紅樓之黛玉養了一隻貓!
李昭是打定主意不讓周航上戰場,對他的這種想法做法, 周航理智上可以理解, 但是心理上一時還接受不了。不過他並沒有跟李昭再起衝突,李昭不讓他上戰場不過是因為戰場殺機四伏怕他危險罷了, 若他能證明自己有足夠的自保能力, 想必父親也不會這樣反對。
橫豎戰爭也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打起來的,自己再修煉個一年半載, 便是那些武功高強神出鬼沒的暗衛也不是自己的對手,彼時自然就順理成章了。
李昭又問起戶部之事,周航道“這一個月來雖然忙的腳不沾地, 但好歹有些成效。自上次左侍郎他嫖宿、貪汙被兒臣拿到把柄,如今倒是老實不少, 讓往東不敢往西、唯命是從,吳亮還不知道他的心腹之人已經倒戈了呢。”說到這,他極為遺憾的歎了口氣,“真是便宜這老東西了!若非為了迷惑吳亮那廝,加上林先生攔著, 以我的性子, 這等貪贓枉法之人當即就拉去刑部大牢法辦了。”
他提起林如海, 李昭想起他教自己兒子教的很好, 這些日子處理朝堂及吏、戶二部的事倒也辛苦,突然想起了什麽,便轉頭問魏興安“今兒不是有兩塊極嫩的鹿肉麽,可燉了來?”
魏興安忙上前道“鹿肉要燉爛了才好吃, 所以一早就燉上,估摸現在也有兩個時辰了,聖上要麽?”
李昭道“給林如海送一塊去。他這些日子也辛苦了,就說朕說的,給他補補身子。”
魏興安應了一聲“是”,倒退著退了下去。
林如海尚在戶部當值,六部衙門雖然聽著十分高大上,其實辦公條件並不是很好。像林如海這個等級的官員雖然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房裏卻也隻是放一個火爐,冬天的時候還是很冷的。如今雖未到寒冬,但是吹了好幾天的北風,幹冷幹冷的,比寒冬的時候還厲害。想起今日林如海雖穿了大氅,未免還是要冷,周航便道“天氣驟冷,戶部十分濕寒,今兒兒臣在那裏的時候便覺得冷風直往骨頭裏鑽。父皇既然賞賜林先生,橫豎都要派人跑一趟,索性再添一個手爐吧。林大人每日要處理很多文書,手冷的話寫字要打哆嗦的。”
李昭既為兒子尊師重道而感到欣慰,又覺得心裏有些酸澀,這臭小子,對林如海倒是關心的緊,也未見他對自己這個親生父親如此。
不過皇帝陛下有點吃醋,到底周航說的倒也在理,林如海身兼多職,最近又忙互補的事,是很辛苦,也是該好好的關懷撫慰一番。雖然心裏有點吃醋,但李昭堂堂九五之尊,還不至於跟一個臣子斤斤計較,他特意吩咐魏興安將自己平日用的手爐給林如海送去。
皇帝給臣下賜東西並不是稀罕事,但都是隨便從庫房裏撈一件出來,真把自己慣用之物賞賜出去的情況倒不多見。因此,能得一件聖上慣用之物作為賞賜,臣下的麵上還是挺有光的,至少證明皇帝把你當成自己人了。
林如海雖為隨性瀟灑之人,到底還是受禮教教育而長大的士大夫,對皇權有些天然的敬畏之心,親眼看到皇帝派心腹太監送來鹿肉、手爐,心中還是很落淚的,也升起些蒸騰澎湃的情感。士大夫一生的追求不就是得逢聖君,轟轟烈烈的幹一番事業麽,很多士大夫尋尋覓覓一輩子也未必能遇見賞識自己的伯樂,他林如海算是幸運的了。
就在林如海自我感慨自我感動的時候,魏興安上前一步,笑嗬嗬的道“林大人,聖上說您辛苦了,讓您好好補補身子,莫要過度勞累。”
林如海忙拱手道“辛苦魏公公跑一趟,煩請魏公公轉告聖上,聖上體恤之心,臣感激涕零,鞠躬盡瘁肝腦塗地不足以報之萬一。”說著從袖子裏摸出一塊玉佩,湊近塞在魏興安手裏。
這也是慣例。曆來皇帝賞賜臣子,前來送賞之人都能從被賞賜之人那裏得些好處。甚至,如果被賞賜之人不給,他們還要主動討要呢,而且回去後還會說這個人不懂規矩、說些不大中聽的閑話。
別看這些太監身份低下,也沒什麽實權,但是他們天天在皇帝跟前兒晃悠,這就是天然的便利及優勢,有時候稍微不著痕跡的給某人上上眼藥,也夠那些孤高不遜自詡謙謙君子不同濁流的大臣們喝上一壺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官僚們寧願損些錢財也是不會輕易得罪這些內監的。
身為皇帝身邊最為得寵的內侍總管,巴結者簡直數都數不過來。這樣的錢財魏興安平日收的多了,也沒有什麽心理壓力,一般是來者不拒統統笑納。畢竟也可以說是朝臣和內監們之間雖然不能說是約定俗成,但也是心照不宣的陋規。
既然是陋規,說明它是上不了台麵的,但它又是規矩,人人都是這樣幹的,因此也不算多麽見不得的事。便是皇帝知道了,也不至於為這一點小事而處罰大臣或是內監。
但林如海的這塊玉佩魏興安卻有點不敢收,原因無他,林如海可是當今聖上的寵臣,如今是如日中天,在皇帝那裏得麵子比自己還要大呢,何況他還是太子殿下的未來老丈人,太子殿下對其也是敬重有加,不是自己一個內監可相比的。說句不好聽的話,他魏興安還要巴著這位林大人呢,哪裏敢收他的好處?
魏興安忙拱手推辭,連聲道“使不得使不得……”
魏興安的堅決態度,使林如海明白自己若不拿出十分的誠意,今兒些東西是送不出去的,因此,他笑笑道“些小之物,不值幾個錢兒,魏公公若不肯收,可是看不起我了。”
魏興安這才連聲道“不敢不敢”遂忙收了揣在袖子裏,拜謝不已。
林如海將手爐捧在懷裏,掀開食盒,鹿肉的香味便撲麵而來。雖然是從內宮之中送出來,路途並不近,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少,卻還在汩汩的冒著熱氣。食盒自然是很講究很精致的,而且比一般的食盒大上一倍,取出乘鹿肉的瓷甕,下方是鏤空的雕刻,汩汩的水汽正是從雕刻下麵升騰冒出的。
原來這食盒是兩層,下麵一層放的是慢慢一盆的滾水,上麵才是盛鹿肉的瓷甕。隔開兩層的隔板雖是木製的,卻是鏤空雕刻的蓮花樣。下層的滾水散發的水汽剛好可以通過鏤刻的縫隙蒸騰,起到給上層驢肉保溫的效果,難怪走了那麽遠的路還是熱氣騰騰的。
鹿肉雖然美味,吃多了也不好,何況林如海素愛素食不喜大魚大肉。皇帝賜下的鹿肉塊頭還挺大,林如海隻切下其中的一小塊,餘下的命人拿出去分給同僚及下屬們吃。
黛玉近日很是忙碌,臘月十二是太上皇之萬壽節,因是六十五歲的整壽,宮裏大肆操辦,自進了十一月便各處張燈結彩。臘月十二日的當天,更是要舉行盛大的宴會,屆時不止朝臣們都要參加,連所有有誥命的命婦及四品以上官員的子女也都要入宮赴宴,黛玉自然也在列。
黛玉的身份又如此特殊,屆時必定會引人矚目,而且太後貴妃等定然都要召見的。黛玉雖然不是第一次進宮,還是要有所準備,畢竟這次的陣勢更加浩大,那麽多人盯著,一丁點的紕漏都不能出。
除了加緊練習宮廷禮儀,黛玉還有一樣更為艱巨的任務,便是繡萬壽圖。
太上皇生日那天,所有到場之人都要獻上壽禮的。當然,也不是哪個人的禮物太上皇都會親自看的,一般官員的禮物根本到不了太上皇跟前兒都被登記入庫了。真正能讓太上皇主意的壽禮除了皇室的嫡係人員,如皇子、皇孫等人,也就是一些一二品的朝廷大元。
所以低等些的官員為了能引起太上皇的注意,獻壽禮往往以貴重為要。他們又不是在太上皇跟前兒能留下深刻印象之人,太上皇不會主動問哪哪個官員獻了什麽禮物。因為禮物太多,也不可能每一件都送到太上皇跟前兒,往往都是親近的內監挑一部分拿去給太上皇過目。
但是怎麽挑呢?
內監讀書少見識、品味自然也不高,往往是越貴重的他們便覺得是好的。
但黛玉顯然不能這樣。身為皇家的未來兒媳,還是皇太子的未婚妻,便是太上皇不注意她,太後、太妃、貴妃等人也不可能不注意她。因此,她獻的壽禮,既不能過於貴重,也不能過於不貴重,更不能沒有誠意。
思來想去,黛玉想效仿民間盛行的小輩送長輩的百壽圖。然太上皇、皇帝臣民皆呼之萬歲,若隻繡百壽圖便有些不合適,所以要繡萬壽圖。
這個寓意又好,心意也有了,無論是誰也挑不出來刺兒。
民間有長輩過生日繡百壽圖以賀的習俗。所謂百壽圖,便是用一百個或圓或方或長等不同形體、不同字體的“壽”字所組成的圖像。不同字體,譬如楷、隸、篆、行、草、甲骨文、蝌蚪文、星鬥文、火文、樹文、龍文、鳳文、聚寶文等繡成大大小小的“壽”字,看起來富麗堂皇、韻味雋永,而且有著美好的寓意,往往是長輩們最喜歡的禮物。
黛玉如今要繡萬壽圖,顧名思義便是由一萬個“壽”字組成的圖。
黛玉繡的萬壽圖高約八尺、寬月五尺,中間是一個大大的“壽”字,在大“壽”字中再繡上一些小“壽”字,小“壽”字上再繡更小的“壽”字,兩半也分布著密密麻麻數不清的“壽”字。
雖然多,卻不紊亂,反而還很有秩序,讓人看著很舒服,懸掛出來也非常大氣。
本就知道繡萬壽圖是一件很費時費力之事,但是真正行動起來還是超出了黛玉的想象。
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一個人完成一副萬壽圖幾乎是不可能的。若讓丫鬟們一起繡,速度固然能快上很多,但是讓外人知道了畢竟不好,不知會傳出什麽不好的話。
因此即使辛苦些累些,黛玉也堅持自己加班加點繡。
別說周航,便是身邊的丫頭們都看得心疼不已。好幾次慧兒提議自己偷偷幫黛玉繡點,至於會不會有閑言碎語的事。她們不往外說,外人自然也就不知道了,黛玉覺得這樣不合適而嚴詞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