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捉蟲)
字數:5156 加入書籤
初夏的京城處處人頭攢動,寶馬雕車,羅綺飄香。街上酒樓茶館,青樓畫閣不一而數。作為大燕的都城,經過百年的建朝人們安居樂業、繁華昌盛。
一個麻衣男子挑了兩擔鮮花叫賣:“新鮮的紫薇、玉蘭啊,便宜賣了。”擔子上玉蘭白潤若雪似霜,紫薇的花瓣明豔嬌美。
平康坊內鳴玉橋下碧流浮萍,綠柳拂堤,叢樹漫碧,桐花落香。王秀娘提了自己的擔子坐到了賣涼茶的老婆婆旁邊,身邊跟了個約莫七歲的小童,穿著青色麻布衣服,眉清目秀,笑起來有甜甜的梨渦。
周圍的小攤販都對這個王秀娘很熟悉了,說是毓州安縣人,千裏迢迢帶著孩子跑到京城來尋夫,夫君一時沒尋到,隻好在京城賣糕點藕粉求生。
賣涼茶的王婆婆用陶碗裝了兩大碗涼茶遞給王秀娘,笑著說:“秀娘,請你和小琰喝涼茶。”
王秀娘推辭道:“這怎麽能行?婆婆你這麽辛苦,我怎麽好意思喝你的東西。”王婆婆是附近的住戶,為人淳樸,家裏就一個兒子。大兒子兒子在外麵從軍打仗,留了兒媳婦和一個嗷嗷待哺的孫子在家,小兒子在裁縫鋪裏當學徒。生活也是極為辛苦,她年輕時做的一手好涼茶,便以此為生。再加上家裏有幾畝田地,也算過得去。
王婆婆笑嗬嗬說:“不過兩碗涼茶而已,有什麽的。你和我同姓,說不定咱們百年前還是一家人呢。”王秀娘連連道謝,自己也拿了碟糕點請王婆婆吃。
謝琰乖巧道謝:“謝謝王婆婆。”接過那涼茶,褐色的液體,聞之有金銀花、菊花的味道傳來,想來喝著一定很解暑氣。
謝琰本是穿越過來的,原身應該是跟著王秀娘上京尋夫的途上感染病疾去世了。說來這個原身也不簡單,聽他娘說謝琰三歲跟他父親讀書,四歲習字,四歲已經能將三字經、幼學瓊林和詩經倒背如流了,在家鄉也算得上是一個神童了。
可惜,他作為一個文科生,穿越過來吧啥也不會。三字經隻會前麵的幾句,詩經也是課本上必背的才會幾首。為了不讓自己露餡,隻好用心背書習字。
鬧市中,王秀娘擺開攤子招攬生意,謝琰閑時也在一旁幫幫她。無事時,自己拿了一本詩經和三字經在那裏背,他也沒辦法,原主也就這兩本書還帶到了京城。至於買書是不可能的,沒那個錢去買。他也發愁怎麽掙點錢,他不會製作火.藥玻璃,也不會製作水泥望遠鏡。好在以前自己喜歡糕點,曾經向一位糕點大廚學了三個月會做一些糕點。
王秀娘這次賣的荷花餅、五香糕就是他建議做的。白糯米和粳米為主料,加一些芝麻、砂糖、荷花,便是極美味的糕點。一來二去,謝家糕點也算在鳴玉橋下的小攤販裏麵出名起來,雖不至於因此發了,但也算勉強有個溫飽。
這個東西不過賣15文錢,他到了大燕才知道一兩銀子有多麽值錢,他看電視劇裏經常幾十萬幾百萬銀子還以為銀子很不值錢。但是在大燕,一兩銀子卻是足夠京城普通三口人過一個月的日子,看來他被電視劇給愚弄了。
他心疼母親叫賣,怕她傷了嗓子,便讓何必鄰居用木頭做了個簡易喇叭,倒也省力不少。
正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是閑時,客人也少,謝琰拿了詩經在那裏背,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出自《詩經·鄘風·相鼠》,意思是為人卻沒有道德,不死還有什麽意思,謝琰心道這世界上活著的可多的是無德之人啊。
王秀娘生怕謝琰累著了,給他擦擦頭上的汗,柔聲道:“琰兒,累不累?若是讀書累了,就停下來休息會吧。”
謝琰搖搖頭,說:“不過坐著讀書而已,哪裏有母親辛苦,娘啊,咱們一定得找到爹嗎?他都好幾年沒音信了。”想到以前高考前十幾年讀書經曆才是辛苦,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玩,每次早起都是煎熬。
王秀娘憂愁道:“你父親的朋友說是在京城見過他,他前幾年來京中讀書也不知道如何了?希望他平安才是,可別有什麽變故。”
謝琰撇撇嘴,說:“他若是有心怎麽會幾年都不寫家書回來報個平安?偏偏非逼得我們生怕他出了什麽事情跑到京城來。”
謝琰的父親謝安和聽母親說還是個秀才,家中也薄有資產,前幾年為中舉人跑到京城讀書,幾年過去都沒有音信,還是他朋友說曾經在京郊見過他。
母親一急就覺得上京找父親,除了田地鋪子和祖產變賣了一些東西才能趕到京城。她一個弱女子帶著孩子也怕,好在是太平你年歲,跟著父親的朋友也算有個幫助。
謝琰看著自己的母親,問她:“母親不想妹妹嗎?我昨天起夜還看到您在哭呢。”謝琰還有個五歲的妹妹名叫謝嵐,在安縣老家。
王秀娘沒想到兒子會看到自己的窘態,尷尬說:“你妹妹我自然是想的,好在她在老家有你祖父祖母照顧,想來也沒什麽。”
她約莫二十三四的年紀,麵容秀麗,荊衣布裙,頭上也是簡簡單單簪了支素銀玉蘭花簪子和一朵絹花。放在現代也不過是才出校園的畢業生,放在古代,她卻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還必須為孩子撐起一片天。他想到這,不免有些心酸。
鳴玉橋下,一個小童在鬧市中搖頭晃腦的讀書,實在讓人又是驚歎又是好笑。有的人看到的是他的用心,有的又嗤之以鼻,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在這裏裝腔作勢。
傅清遠看了這副場麵,有些感興趣,走上前對王秀娘說:“這位娘子,可否給某來一碗藕粉和糕點。”他一身石青色的如意紋袍子,約莫五十的年紀,頭上用烏木簪束冠,麵容慈祥雋爍,眉頭染就了風霜之色。最妙的是他的一把胡子,長及胸前,可謂美髯公了。
王秀娘從木桶裏拿出做好的糕點和井水冰鎮過的藕粉,糕點可口,藕粉清甜,傅清遠也驚異在這窮苦鬧市之地也有美食。
傅清遠看著一旁用心背書的謝琰,說:“小子幾歲了?在鬧市背書豈不是更難背書嗎?”
謝琰看他一身書卷氣,和藹可親的模樣,想來是個讀書人,說:“我七歲了,鬧市讀書其實更容易磨礪人的意誌。鬧市是鬧還是靜全在乎我的心,我的心是靜的,那麽這鬧市也是靜的。”
他要是高中說出這番話,一定會被政治老師批這是唯心主義,不樂觀之類,不過心學放在此時還是蠻新奇的。鬧市讀書其實這個原理就是白噪音。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你在學校早讀的時候,同學們互相朗誦的聲音相互掩蓋,反而製造出了一個‘靜’的假象,更容易不受別人打擾背書。反而在寂靜夜裏自己和朋友背書反而他的聲音會影響你。
傅清遠沉思細想,附掌大笑,對王秀娘說:“妙哉妙哉,娘子你的兒子可真是出色,這番言論倒是讓我受益匪淺。”
傅清遠看這鬧市,心思一起,摸了摸自己的一把美髯說:“我出個對子看看你能不能接上吧,天朗氣清,鳴玉橋下童子背書。”
好在謝琰以前對文學還是很感興趣的,做對子也還勉強,望了四周,想了一會兒,說:“我對風和日麗,平康坊內老丈捋須。”
傅清遠點點頭,笑道:“雖算不得工整,倒也勉強對上了。背書對捋須,押韻,隻平仄還有些不妥,不過你這個年紀能即興對出來已經很了不起了。”謝琰點頭表示受教。
王秀娘羞澀一笑,看著自己的兒子,說:“多謝郎君誇獎,小子還不成器呢。”
傅清遠沉吟半響,說:“他也算的上天資出眾,別耽誤了他的前途。不才是鹿鼎書院的院長,不知你們可有意來書院念書?”
王秀娘一臉驚喜,京城的鹿鼎書院、金陵的棲霞書院和川蜀的天府書院並稱民間的三大書院,是除了國子監外讀書人最想進的地方。
王秀娘自然願意,謝琰卻皺眉問他:“院長,請問一年的束修幾多?小子家裏貧寒,隻怕交不起銀錢。”
王秀娘急忙給他使眼色,這麽好的機會千萬別放過,她那裏還藏了好些銀錢呢。
傅清遠也不著惱,笑吟吟說:“按規矩準備六禮,銀錢給的一兩,這一兩包含了你的住宿書本飯錢,若是你真缺錢,我可以酌情讓你給半兩就可以了。”
謝琰搖搖頭,說:“一兩就可以了,不知何時可以去讀書?”他和母親賣東西一月也可以勉強賺個三兩四兩的樣子,交了束修還是能生活的。
傅清遠借了旁邊賣書畫的老板一張紙,寫好了東西,裝到信封裏遞給謝琰,說:“這幾日剛好放月中假,你十七過來拿這個信交給門童即是。”謝琰接過信,怕母親不放心,特地給了她保管。
作者有話要說: 基友連載文:
古言《扇子舞》by芷顏顏
古言《表姑娘生活錄》by睡不醒的小甜豆
古言《江南四時春(強娶記)》by海底魚兒
古言修仙《(穿書)命不久矣》說好的古風種田文呢?by暮汐蘅
古言《皇後白軟胖》by萌冬萌冬
古言《帝後養成記》by蟲兒懶得飛
《貧僧有本難念的經》by北方有酒
《公子來了姑子庵》by青青柳葉兒
《沙漠裏撈出個嬌小姐》by水星菇
古穿《潘安的科舉路》by範懶懶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