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模擬考試

字數:3695   加入書籤

A+A-


    蘇青不免對秦煙刮目相看。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年紀不大,甚至還在學校這種象牙塔讀書的時候,就能清晰看透生活的本質,並立下誌向,寫下規劃,從此自律而審慎地朝那個方向一步步邁進的。

    絕大部分人都隻是在離開學校後,被社會教做人。

    蘇青無意去探究秦煙有今日早熟是經曆了什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分享過去。她也不準備勸傻白甜一如當年自己的楊之煥惜取少年時,畢竟有些跟頭要自己跌了,才能知道疼。

    她要練字、要背課文、要補功課……

    樣樣緊急,樣樣要花時間,哪有功夫讓她感懷人事、傷春悲秋呢。

    蘇青的書院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每天一睜眼就是仁政王道,睡覺了也不忘格律韻腳,習文練字,沒有一刻得閑。一個不經意間,今年的縣試就悄悄過去了。

    白鷺書院全軍覆沒,無一人上榜。

    書院裏風氣一肅,所有人都繃緊了皮,就連從來不好好寫功課,以致天天挨罰的楊之煥,也破天荒交齊了功課,背順了課文。至於遲到早退、嬉笑打鬧,更是絕跡。

    而孟老夫子並未發火,連大字都沒多留一張。

    孟老夫子講四書五經,大致四年一個周期。入大班時,碰到孟老夫子講哪部,就跟著學哪部。所以雖然大班所有學生同期學的內容都一樣,但整體四書五經的學習進度卻因人而異。

    也因此有人心存僥幸,好多人四書五經都沒學完,萬一孟老夫子不會遷怒大家呢。

    但這個希望很快破滅了。

    孟老夫子隻是虛晃一招,待他們一鬆懈,就拿出這次縣試考題的模擬版,宣布考試。

    雖然孟老夫子的初衷是給他們緊緊弦,但也參考了大部分學生的課程進度,考題難度有所下調。當然,對於學渣們而言,下調難度之後的考試,難度也依舊是地獄級別。

    盡管蘇青一直不敢懈怠,天天學得沒日沒夜,甚至還向參加過縣試的同學問來考題,做過模擬,但這並不代表她就能大殺四方,甚至連平安著陸都十分艱難。

    《聖諭廣訓》部分,她當然默寫出來了。這是送分題,也是出題人僅有的一點仁慈。

    而試帖詩,她就很苦手了。

    上輩子的那點詩詞知識,蘇青已經全還給老師了。要學寫詩,這輩子是從零開始。

    首先是格律。

    格律說來簡單,就是平仄對應。但由於古今語言聲調變化,又十分麻煩。

    現代普通話聲調分四種,這個大家都知道,幼兒園就背過順口溜,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升降。而古代聲調分兩種——平、仄。

    大致來講,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

    其中仄聲比較複雜。仄聲分三種——上(音賞)、去、入。上聲對應三四聲,去聲對應四聲。至於入聲就麻煩了,在普通話中直接消失,其字分散到一二三四聲都有。

    所以,哪怕普通話說得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再字正腔圓,想要依此判斷平仄,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現代,蘇青買本韻書就行,自有學者們歸納編纂古今音調變遷。但在古代,她隻能自食其力,自個兒總結了。這一點,她還要感謝原主留下記憶,使她不至於語言不通。

    其次是押韻。

    要記住一百來個韻腳,對應的常用字能列出多少,就列多少,然後個個都記住。至於每句用韻,除首末兩聯,每聯都要對偶,等等理論知識一一記下,算是入門。

    接下來,把各韻腳、各主題的名詩好詩,背上千來首。理論與實例相結合,模仿個百來次,也就知道怎麽寫詩了。最後,再背些典故靈活化用,提高點逼格,就勉強能出師了。

    當然,這整個過程需要大量時間去積累素材,培養語感,訓練技巧,提高文采。

    但孟老夫子的模擬考,顯然給不了她那麽多時間準備。

    蘇青比照著這次縣試的試帖詩,擬了幾個題,翻了兩天詩集,才絞盡腦汁擠出三首詩來。

    其實,在完成這三首初中生水平的詩之後,蘇青也有了幾分心得。寫試貼詩,除了平仄用韻,起承轉合,無非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初入門,句式用傳統的主謂賓就好,如果字數不夠,就拿介詞來湊。前幾聯寫寫景,塞上孤煙,江南煙雨,後幾聯抒抒情,聖君燭照,萬世泰平。

    雖然試帖詩限定格律韻腳,主旨歌功頌德,規矩死板,限製了詩人的發揮,以至於鮮少佳句,被曆代文人墨客所不齒。但對於本身一沒才氣,二沒追求的蘇青來說,這種規定好格式模板,隻要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就可以照貓畫虎、蒙混過關的試帖詩,才正合她的意。

    如果科舉真讓她寫那種不拘格律,才氣縱橫的詩,她隻能趁早休學回家,與科舉永別了。

    不過盡管蘇青第一次寫詩,很有成就感,但也知道這詩離及格線差遠了。因知道原主詩詞上也十分不通,又厚著臉皮請秦煙給批改一二。

    秦煙好脾氣,扶著額頭,幫她改了,但還是告誡道:“這回情急倒罷了,可不許有下回。”

    蘇青知道好賴,保證道:“我以後一定好好學,再不會投機取巧了。”

    鑒於蘇青原本水平有限,秦煙隻改了幾個字眼,換了幾個典故,使文意通順,並未改到太好,也就是個高中生寫詩的水準。這是怕被孟老夫子發現作弊,也是學渣僅有的一點生存智慧了。

    幸好天不絕她,提前備好的三首詩中,正有孟老夫子出的題,以風為題,以九青為韻。

    蘇青裝模作樣在草稿紙上塗改半晌,才美美地把詩抄在卷紙上。

    習習和風至,過條不自鳴。暗通青律起,遠傍白蘋生。拂樹花仍落,經林鳥自驚。幾牽蘿蔓動,潛惹柳絲輕。入穀迷鬆響,開窗失竹聲。薰弦方在禦,萬國仰皇情。

    五言六韻詩這一關,蘇青算是僥幸得過。

    而八股文,蘇青就觸礁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首詩引用自唐會昌三年癸亥科狀元盧肇的試帖詩,《風不鳴條》,詩本身很好,文中說高中生水平什麽的,大家意會就好。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