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熙寧變法
字數:4883 加入書籤
nbsp; 熙寧二年。
禦書房,宋神宗手持奏折,神色凝重,左手食指不時敲擊桌麵。一旁的老太監眉頭低垂,顯然已是極為疲憊。神宗忽地抬頭道:“他也該來了。”
老太監也是猛一抬頭,無奈笑道:“皇上參閱奏折已久,王參政早就在書房外等候。此刻怕是早已等得心焦了,容老奴通告王參政明日再議。”
“何須明日,現在就傳他進來。朕即位才一年,若是便如此懶惰,怕是永生不能興政變法。”神宗一揚眉,坐正了身子。
老太監道:“變法非一日可成,皇上要保重龍體啊。老奴曾聽太醫說陛下連日勞累,白日便頭昏腦漲,晚上又不能安歇。老奴是看著陛下長大的,陛下的情況我是最清楚不過了。這才一年的時間——”
神宗不悅道:“朕才二十,便是身子有些不適,又有何妨。前些日子朕去建國寺小住了幾日。那方丈已傳了朕養生之法,禦氣之道,等過些日子朕便修習一二。”
見皇上已有主意,老太監當即道:“老奴這便去請王參政過來。”神宗道:“朕和王安石議事,你不必相陪,早些休息吧。”老太監應聲出去。
此刻已過寅時,按例大臣若有要事,隻能在早朝議政。不過是皇帝親自召見,自然不可不來。
王安石深得神宗的器重,這一點老太監非常清楚。他是看著神宗長大的,在老太監心中,神宗勤政愛民,有堯舜的聖明,若是能一直如此,功績可比秦皇漢武。而王安石的才幹和擁護,正是神宗最需要的。
隻是令老太監費解的是,神宗不但主動找到王安石,而且在他還是太子之時便與王安石相交甚深。老太監經常看到神宗眼中有著一絲崇拜的色彩。若非君臣禮儀,恐怕二人已是莫逆之交。
老太監開門便看見王安石站在禦書房台階下。此時已是二月,天氣日漸炎熱,隻是晚上仍舊寒氣刺骨。王安石正仰頭看天空,其身姿頎長挺拔,令人折服。老太監生出一種天地之間隻有他一人的感覺。
“王參政久候了,外麵森寒。陛下正在批閱奏折,王參政可隨老奴進來。”老太監走下台階,向王安石道。
王安石聽到禦書房開門聲,便知陛下召見,回身道:“李大人,皇上身體如何。”老太監李憲答道:“皇上今夜又沒有休息,真是我們這幫奴才的過錯,沒能照顧好皇上。”
王安石道:“如今遼與西夏虎視眈眈,陛下乃是聖明之君,殫精竭慮,又怎麽會睡的著呢。我們作臣子的,唯有替陛下攘外安內,分擔憂慮。”
李憲道:“王參政心憂天下,大可與範仲淹齊名。”王安石道:“範文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實為一世之師。我自問做不到他如此。”
李憲哈哈笑道:“老奴也聽聞王參政昔日曾言‘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那時的王參政初入朝堂,便有如此膽識,如今已至參知政事,來日官至宰相也未可知,何必在前人麵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前自謙呢。”
“彼此彼此。李大人雖為內侍,但武功精湛,皇上也十分器重,他日可為國效力。”王安石答道。
王安石邁上台階,走進禦書房。李憲替他關上房門,回去歇息了。
神宗見王安石進來,原本難看的神色舒展了一絲:“愛卿,煩你在外等候。快坐。”王安石行禮後坐下道:“陛下實在需要好好休息,政事雖然緊要,但也比不過陛下龍體。”
神宗笑道:“你們一個個見到朕都要說這麽一句,莫非是怕朕早日升天幺。”王安石道:“陛下真龍之軀,自然有神佛庇佑。微臣聽聞就在這開封府內便有無數能人異士,陛下可招數人為供奉,或許真有延年益壽之法。”
神宗道:“此事以後再議,如今之困在於變法。”王安石聽到“變法”二字也忍不住精神一振:“變法已是勢在必行,如今國力衰弱,遼與西夏每年要求的歲幣年年增加,而那些王公大臣———”
神宗扶額道:“太後對此事甚為在意,曾多次勸朕不可操之過急。朕為國君,也為人子,不可不聽。”
“微臣縱觀曆史,沒有婦人參政而不變綱亂法的先例,還請陛下好好考慮。古代有作為的君王隻會和有才幹的大臣們議事。如今天下才子文豪如過江之鯽,可有治國才能的屈指可數。那些誇誇其談的人在微臣眼中甚至不如李憲。”王安石對神宗的畏縮有些怨氣。
神宗道:“愛卿慎言,宦官參政可是列朝大忌。如今朝堂之上雖少有能人,卻都是忠臣良將。”
王安石道:“庸人再怎麽忠誠,國庫的錢糧不會增加一兩,但若是用一些利益誘使那些有抱負有才幹的人,他們能創造的價值遠遠超過我們支付的。微臣懇請陛下在今年的科舉考試中改變命題,選拔那些真正有才幹的人入朝為官。”
“去年朕剛登基,你便遞了《本朝百年無事紮子》上來。改變命題,這有什麽可變的。”神宗來了些興致,“你當初也是考中進士,你就不怕別人反過來說愛卿你嗎。”
王安石淡然一笑:“經學是種治理朝政的方法,隻不過大多數學習經學的人是庸才罷了。故此臣才推薦法製,依法治國才是良策。”
“自唐太宗開始,實行古法科舉至今。明經全靠死記硬背,人才不是看他們的記性,而是看他們的實際本事和專業知識。詩詞歌賦不需要辭藻,若是百姓安康,國家富饒,那便是大宋雅音,如果外寇侵擾,國破家亡,那便是亡國之音。”王安石道。
“愛卿所說的依法治國是前日呈上來的《青苗法》幺,如果按照此法征收賦稅,國庫有餘,但朕擔心百姓會不會負擔不起這利息呢?”神宗沉吟道,“歐陽修對你的《青苗法》多有批評,曾言‘苛政猛於虎’,朕聞之不無道理。”
王安石道:“歐陽此人為官清廉,治下百姓更是對其愛戴不已。隻是微臣認為歐陽目光隻在其轄區,而不顧陛下的憂慮。這利息不同於稅收,百姓如果天天吃不到可口的大米,也沒有餘錢來經營商業。那國庫如何充盈,那在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邊關作戰的將士們又該以何為食?朝中的大臣又有何俸祿?”
神宗心係邊關戰事,隻是心中又覺此法欠妥:“愛卿剛剛擔任參知政事,月俸200兩,加上職錢和平日封賞,每月可得數百兩吧。即便邊關軍將領糧草不足,朝中大臣又何愁家中老小不能吃飽穿暖呢。”
王安石心想神宗所言不差,本朝官員俸祿確實驚人,隻是此時事關變法的要節,不可讓步,王安石問道:“陛下近日生活可還算不錯?”
神宗微微合眼道:“本月初八,突生災變。朕心神不寧,搬出正殿,減少飲食,一切歌舞樂器全部撤除。平時除了批閱奏折,便是在這禦書房小睡片刻。”
“皇上聖明,隻是皇上算過皇宮每月開銷嗎?”王安石問道。
“宮中太監核實過了,宮中飲食等等不過數百兩。卻是宮女、太監及侍衛等等的例錢,皇宮樓宇亭台的修繕,禦花園的打理所耗甚大。”神宗說著說著便歎了口氣。
王安石便道:“常言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歐陽修如今年近六十,家中房舍甚小,人丁不旺,平日的開銷自然是少之又少。而朝中大臣多是壯年,上有父母奉養,下有子嗣待育,家丁多些的便隻能多買些田地。往年常常旱澇天災不斷,田地顆粒無收。如果百姓失去了田地,豈不是要餓死。與其讓百姓餓死,不如實行青苗之法,既可填充國庫,又可養育百姓。”
二人詳談多時,眼見快至卯時。
神宗點點頭:“此法可行,明年便按此法而行。”王安石道:“變法變法,宜早不宜遲。如今便可實行,首先便是科舉之試。”
神宗大驚:“今年?現在已經二月,下個月便考試。各科題目試卷也都擬定好了,現在如何更改?”
王安石沉吟片刻:“陛下在殿試之時仔細考量,不可埋沒人才啊。”
神宗點頭:“愛卿可仔細斟酌,朕擬定你與其他大臣一起製定和推行變法細則。另外朕會設立製置三司條例司,著你和陳升之主持此司。今日就到此吧。”
“陛下考慮周全,微臣定會肝腦塗地,以報聖恩。”王安石道。
“嗯。早朝你不必到了,朕有其他事交給你。”神宗起身,同時心中暗道,可把你牛比壞了,都怪你王安石,本來想上朝就上朝,想不上就不上。現在可倒好,你主張變法後,每五日朕都必須上朝。
王安石不知道神宗心中所想,不然說不定就改變建議,把五日一朝改為天天上朝。王安石想著想著,已經走出了皇宮,一夜未眠,就算他是鐵打的人也快撐不住了。
上了馬車,王安石在顛簸的馬車中,迷迷糊糊地睡著了。良久不知道是夢中還是清醒,他長長地歎了口氣:“功過後人評,豈能盡如人意。”
二月庚子,以王安石參知政事。乙巳,帝以災變避正殿,減膳徹樂。甲子,陳升之、王安石創置三司條例,議行新法。——《宋史·神宗》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