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逍遙一脈

字數:6479   加入書籤

A+A-


    nbsp;   “你也不用太擔心,據我所知,以前有過界外之人重回現世的先例。”道人忽的說道。

    “什麽?有人回去過?那人是誰?”蔡卞追問道。

    道人:“貧道也隻是聽‘傳聞’。這位高人原本隻是一位書生,‘傳聞’他來此界是有著巨大的使命。他行走在各地,名山大川,武林門派,中原西域,江湖朝堂,到處都有他的事跡,後來不知何處學了一身天下無敵的武功。最後‘傳聞’他回到了原來的地方。”

    “他如果真的回去了,我應該聽過他的名字。”蔡卞隱隱覺得這和自己穿越有著重大聯係。

    道人:“他的真正姓名極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本身知道的人就不多。他雖然做出了無數驚人的事跡。可是,他的名字始終沒有被人們提及過。這世上有頭有臉的人,大都被他搞得灰頭土臉。他們又怎麽會去和外人說呢?貧道也是聽師傅羅真人稱他金先生,想必這位高人原本姓金吧。”

    蔡卞一愣,心中已經有些猜測出來了。

    “既然別人可以回去,我也一定可以。道長既然知道這麽多的秘聞,一定知道怎麽讓我們這些界外之人回去吧?”蔡卞此時心中又重燃回到現代世界的希望。

    “貧道也隻知道一點點,公子你目前的身份地位,恐怕還不能知道這秘辛。”道人不客氣地拒絕透露。

    蔡卞心中一緊,知道道人言下之意是自己沒有資格知道重返現世的方法。

    蔡卞不是笨人,心道,我這十年一直都在老家仙遊縣,沒有出過遠門。現在到了開封府,就遇到了知道我來曆的道人。這一切怎麽想都不會是巧合。

    這道人先是與我算卦,後來又說出我的界外身份,現在又用金先生來引我入甕。這道人的目的極不單純,他說的話不可能完全聽信。

    蔡卞心思百轉,對道人道:“道長,我如今何去何從,又該做些什麽?”

    “想做什麽就做什麽。”道人不假思索,“《道德經》言,‘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順應天命,順應自己心意去做事,不必刻意的去找一條道路。”

    蔡卞本是儒生,對道家的這“無為”之言本就頗為不屑,現在道人以此來指導自己,當下道:“我聞老子《西升經》,‘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正是這‘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又怎麽後人偏行命運由天。倘若真是如此,國無國法,家無家規。人人隻信命運,怕是無論如何也走不長遠的。”

    道人哈哈大笑道:“你這小娃真個有趣,竟然用道家祖師爺來壓我。貧道也有一惑,你儒家祖師爺孔夫子可是十分相信命的。他一個洞悉世間真理的大儒,怎麽又會說出‘五十而知天命’的話來呢?世人常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便是你們祖師爺親口說的呀。”

    蔡卞一愣,心道,我怎麽知道儒道釋的創始人都這麽神經。一會相信命運,一會又相信自己,簡直讓我們後人無所適從。

    道人見蔡卞不說話,又笑:“既然我們祖師爺都壓不住對方,那貧道跟你打一個賭如何?”

    蔡卞心想,你這麽牛批,和你打賭我有贏的可能性嗎。

    “道長想賭什麽?”蔡卞硬著頭皮道。

    “就賭這次科舉考試,我賭你們兄弟下個月考試名落孫山。”道人道。

    “道長明明說過,這次考試我們兄弟會高中進士。現在為什麽又反複無常?”蔡卞當下不悅道。

    “哈哈,你翻上一章好好看看,貧道明明是說你們兄弟他日定中進士,可從來沒說過你們今年就能考中啊?”道人忍不住笑說。

    蔡卞心道,你丫一個道人,不但能知道過去未來之事,還能打破異次元壁障?還“翻上一章”?還“下一章告訴你”?

    作者就是派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你來逗比的嗎?

    蔡卞想了一下目前的科舉製度,科舉考試分為三級:鄉試,會試,殿試。鄉試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因為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蔡京蔡卞都是其福建省的第一名,又被稱為解元,相當於後世高考的狀元。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和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這次蔡京和蔡卞來開封府,便是來參加禮部的會試。主要的題目就是四書五經,用古人口氣來措辭文章,代聖賢立言。

    蔡卞剛穿越的時候,古文一竅不通,經過十年的學習,現在的古文水平已經爐火純青。可以說,隨便寫一些文章,就可以放到後世的語文課本裏麵當課文了。

    隻是蔡卞知道,這會被後世的學生罵死的。古文難學難背,古人自己都不喜歡這種背書,更何況是後世使用白話文的學生呢。如果課文後麵寫了一句全文背誦並且默寫,那可是會被學生戳著脊梁骨罵的。不是嗎?人都死了,寫的文章還讓後人遭罪。

    不過,蔡卞轉念一想,自己貌似也不是什麽忠臣義士,寫的文章也不會被寫入課本。

    蔡卞時常安慰自己:“別看範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蘇洵他們現在被世人稱讚,等後世罵他們的噴子可就多了。”

    會試緊接著就是殿試,這兩場考試都是在三月初。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

    蔡卞不記得太多曆史,隻知道自己和哥哥蔡京熙寧變法之後同為進士及第,就是俗稱的全國前三名。這讓他這個後世學渣的自尊心大大的滿足了一下。

    嘿嘿嘿,可牛批壞了。

    道人:“你們兄弟今年考不中。你可敢與我一睹?”

    蔡卞看他道:“賭注是什麽?”

    道人道:“貧道是出家人,要你什麽賭注。你贏了便證明你說的‘人定勝天’是對的,貧道從來沒說過自己相信命運,我贏了也不證明什麽大道理,就證明我可以知曉未來之事而已。”

    不賭錢?就證明一下下?

    賭了。

    蔡卞道:“我和你賭,我肯定能考上。”

    讀書之人最是自負,尤其是一個才華的讀書人。蔡卞自問詩詞歌賦,經史子集樣樣精通,自己博覽群書,滿腹經綸,又寫得一手好字。如果不能中第,那麽皇帝就是頭豬。

    對!他就是頭居!

    道人一笑:“好,貧道等你好消息。”

    二人交談完畢,回到大廳。

    蔡京與那童子相談甚歡,眉宇間盡是慈愛,恨不得將那童子報到懷中,掏出一根棒棒糖。咳咳……蔡京見蔡卞與道人交談回來,道:“元度,你與道長談得如何?”

    “哥哥,我之前肉眼凡胎,不知道道長果真是有本事的高人。還望道長見諒。”蔡卞道。

    “那就好,那就好。快與我一同敬道長一杯。”蔡京大喜道。

    蔡京蔡卞道人童子四人同坐,暢談一路之上的趣事,不知不覺以至申時。

    蔡京笑道:“道長果然時世外高人,談吐不凡。可惜我與舍弟家中還有父母奉養,不然便是和道長一同在薊州修行,也是人生快事。我等俗人在世,但求功名在身,此生都不能如道長這般灑脫了。”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乃是男兒所為。貧道閑雲野鶴,反倒是不如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二位啊。日後若有相見之日,還望兩位秉持本性,不忘初心,替皇帝打造一個太平盛世。”道人慷慨陳詞,離別近在眼前。

    “道長所言,蔡京(蔡卞)永不敢忘。”蔡京蔡卞同時答道,相互對望,都從各自的目光中看到了驚人的堅定。

    一番感懷之後,蔡京蔡卞終於是在仆人的伴隨下,離開了樊樓。

    道人和童子依舊坐在原位,沉默了許久。

    “師傅,這蔡京蔡卞二人委實不像歹人。才氣逼人,翩翩君子,實在是棟梁之材啊。弟子實在想不通這未來的大宋為何會如此不堪?究竟是奸臣將強宋變成了亡宋,還是大宋將良臣變成了奸臣?”道人撫摸白須歎道。

    一旁的童子接過話,用脆生生的聲音道:“人是會變的嘛。一個女人會變老變醜,一個好人為什麽不會變貪變壞?”

    道人:“女人會變老變醜?那也未必。我聽說內功深厚的人,就是到了七八十歲,容貌也會和二十歲的年輕人一樣,對嗎?師傅。”

    “不錯。本門武功最擅長的便是駐顏養生。”童子又道。

    道人對童子道:“師傅,不知道弟子什麽時候才能達到那樣的境界?”

    童子道:“內力一途,除了常年打坐修煉積蓄之外,別無他法。”

    如果蔡京蔡卞在這裏,一定會驚駭無比。這須發皆白的道人竟是徒弟,生得可愛的童子卻是師傅。

    道人口中的薊州羅真人原來一直在他們身邊,便是長得粉雕玉琢的青衣童子。

    道人問:“弟子聽聞武林中有些邪魔歪道找到捷徑,有些人喜歡服食毒物,再用內力逼出,以此來增長內力。有些人直接脅迫別人將內力傳給自己。”

    童子,不,是羅真人道:“本門也有《北冥神功》一部,專取旁人內力。你知道為師為什麽不練此功嗎?”

    道人答道:“師傅一定是覺得這種武功不光彩,如同搶劫別人辛辛苦苦積攢的錢財一般。”

    “非也非也,隻因這套武功需要習練者散去畢生功力。如果讓擁有萬貫家財的人拋棄自己的錢財,反而去搶奪那些窮人。可真的是吃力不討好。”羅真人道,“最重要的是,修習這種武功的人這輩子都不可能靜下心來練功了。辛辛苦苦自己修煉的內力自然不如搶奪別人來的快,但是習武者最忌諱急躁。內功修習往往如此,看不到盡頭,卻要一點一點的水磨功夫,常人少有堅持下來的。如果修煉北冥神功,恐怕一生都不會練功了。”

    “真的這麽可怕,難道本門沒人修煉這本秘籍嗎?”道人問道。

    “自從我父親逍遙子創立本門以來,無人修煉。”羅道人笑道,“就連他最疼愛的弟子無崖子師弟也沒有修煉。無崖子師弟天賦驚人,修煉這北冥神功反而限製了他。嘿嘿,我曾與他開玩笑,若他是敢練這北冥神功的話,我就打斷他的四肢。將他從本門最高的山崖上扔下去,也不枉他叫無崖子了。”

    “無崖子師叔如果被師傅打斷四肢,恐怕就成了本門修煉北冥神功還能靜下心來練功的第一人了。”道人答道。

    “勝兒,你這提議不錯。回到薊州,為師就打斷你的四肢,看看你能不能靜下心來練功。”羅真人笑罵道。

    “走吧,此處噪雜,我們去街上轉轉。開封府的禦街可是天下聞名的。”

    ………………………………………………………………………………………………

    童姥歎道:“你這小和尚忠厚老實,於我有救命之恩,更與我逍遙派淵源極深,說給你聽了,也不打緊。我自六歲起練這功夫,三十六歲返老還童,花了三十天時光。六十六歲返老還童,那一次用了六十天。今年九十六歲,再次返老還童,便得有九十天時光,方能回複功力。”——《天龍八部三十五回》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