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高豎中指的王靈官
字數:4009 加入書籤
衝虛觀後院,觀主居所。
這是一間頗為寬敞的靜室,本來是衝虛老道的住處,現在卻被孫山給霸占了。
這靜室裏麵布置得極為簡樸,除了一張床榻和一張書桌之外,就沒了其他家具。
甚至連一張椅子都尋不見,孫山隻能將就著在地上的蒲團上盤坐下來。
在他下首位置,恭敬地站立著兩排道士,正是衝虛老道和他的一幹門徒,當然現在也可以說是孫山的徒子徒孫了。
細算下來,在場的一群道士裏麵,從孫山這裏論起,徒弟隻有衝虛老道一個,徒孫共有八個,曾徒孫則有十七個。
除此之外,還有十三個沒到場的,分別是三個徒孫和十個曾徒孫。
這十三人之所以沒在場,是因為先前被孫山的震天雷給炸傷了,現在正躺在別處養傷。
好在沒人有生命之危,靜養一段時間應該就能痊愈,要不然孫山也不可能這般大大咧咧地坐在這裏,承受著一群徒子徒孫的拜見。
“徒孫李玉商拜見師祖!”
“徒孫吳玉機拜見師祖!”
……
“徒孫蕭玉真拜見師祖!”
“曾徒孫秦靈思拜見太師祖!”
……
“曾徒孫齊靈蓮拜見太師祖!”
一群大小道士依照輩分排序,依次上前給孫山這位新來的長輩見禮,並且報上各自的道名。
待他們見過禮之後,又退回到原位站好。
孫山盤坐在上首,隻是微笑頷首,並未開口說話,視線從每一張臉上一一掃過,他對這幫新收的徒子徒孫也大致有了初印象。
看他們的動作表情,一個個表麵上顯得極為恭敬,但是心裏麵,恐怕並不是每個人都對孫山這個新長輩真心服氣。
有人隱露憎惡,有人暗藏鄙視,但最多的還是含著一種畏懼的心態,無形中透著隔閡。
孫山對此卻並不介意,畢竟今日他才剛剛和這群人爭鬥了一場,現今這個局麵,都是他憑著贏了鬥法硬生生搶來的。
隻要有衝虛老道在上麵壓著,這群道士不管心裏服不服氣,都翻不了天。
當然他自己也有一份立身的保障,就在他鼓鼓囊囊的衣衫裏麵,至今還揣著一堆火藥竹筒,一旦事有不對,他自會掏出來,給那些鬧事之人一點教訓嚐嚐。
眼見這群道士如今老老實實地站在他麵前,一副服服帖帖的模樣,孫山感到極為滿意。
“任你們這群臭道士武功再高又如何,在老子的震天雷麵前,還不得乖乖地裝孫子。”想及此,孫山甚至還暗暗有些得意。
見禮完畢之後,孫山正要將這群道士趕出去,好和衝虛老道私下裏商議些事情,可當他視線無意中掃過門口位置,臉上卻是微微一愣。
隻見右邊隊尾處,站著一個小不點大的女娃娃,這小道姑他可是記憶深刻得很,正是昨日偷襲他要害的那個小屁孩。
不過讓孫山發愣的並不是她,而是緊挨著她前麵站立的一個彪形少年。
這少年看上去不過十五六歲年紀,體型卻頗為壯碩,論個頭足有他後麵那小道姑的兩倍多高,就算是放在屋中諸人當中,也屬他長得最為高大。
除此之外,這少年身上還處處顯得怪異,論長相極為粗醜,更令人詫異的還是他左邊那一隻手。
隻見他左手的中指高高豎起,指尖正對著孫山方向。
別人見了這一幕,或許不覺得有什麽,頂多算是行為怪異,可孫山看在眼裏,總覺得這小子是在挑釁他,令他隱隱有種被侮辱的感覺。
當然,他也明白這隻是自己的一種錯覺,是他前世的思維在暗中作祟。
在這中國古代,朝人豎中指,除了在某些特定場合代表著腰斬的意思之外,一般來講根本就沒有什麽特殊含義,既不代表侮辱之意,也不是在稱讚別人。
可惜明白歸明白,孫山還是覺得心裏極為別扭。
“喂,你過來。”孫山毫不客氣地伸手一指這彪形少年,待他出列上前,又板著臉出聲問道,“小子,你叫什麽名字?”
這少年之前曾經上前報過名號,可惜孫山當時正在想別的事情,並未真的聽進耳朵裏。
“回太師祖,晚輩王靈官。”
少年報出道名,孫山卻是一愣。
王靈官,這名字怎麽這般耳熟?這不是他前世一位道教神仙的名字嗎?
前世他家附近就有一座靈官廟,裏麵供奉著一尊神仙,百姓們都管其叫王靈官,香火一直十分旺盛。據說那神仙乃是道教的第一護法神,尊號為都天大靈官。
傳說廟裏早年還曾有過一塊明成祖朱棣的親筆題字匾額,隻是後來被人劈掉當柴燒了。
孫山心中疑惑,出聲問道:“小子,你俗家姓名叫什麽?可曾起過什麽道號?”
王靈官上前施禮答道:“晚輩早先的俗家姓名,喚作王善。至於道號,晚輩道行淺薄,尚不敢擅取。”
俗名王善?尚無道號?
孫山暗自思量一陣,微微點了點頭。
這王靈官沒有道號,也屬正常。
道號與道名不同。
道名不能擅自做主,必須是道士入門之後,由其師長依照門中字輩所起。按照道門慣例,每個門派都有其固定的字輩,依照師徒輩分的高低來排定。
細說起來,這倒是和佛門的法名很相似,都是由漢人宗族的起名規矩衍化而來。
通常來講,代表輩分的這個字,都會放在道名的中間,前麵則是其俗家姓氏,後麵是其原先名字。單名者直接後移,雙名者一般會去掉中間,隻保留最後一字。
譬如在場的這群道士,孫山的徒孫都屬於“玉”字輩,曾徒孫則是“靈”字輩。
至於道號,就沒那麽嚴格的要求了,通常都較為隨意,可以自己起個道號,也可能是別人對某人的尊稱。
一般來說,道號都是以“某某子”居多,也有些是“某某道人”、“某某山人”、“某某散人”、“某某先生”之類。
比如呂洞賓,其道號為純陽子,又自稱回道人。
孫山新收的徒兒衝虛老道,之前也報過道名,叫做蕭道銘,道號則是他自取的,喚作衝虛子,而信眾們又往往尊稱他為衝虛真人或衝虛老天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