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島新貌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A+A-




    距離努阿美部落駐地還有十幾裏時,範寧勒住了馬匹,他驚訝地發現左邊竟然開辟出了大片農田,居然種植水稻,現在正好是南半球的春天,農田裏到處是正在種地的努阿美人,以婦女為主。

    朱鷹連忙解釋道:“從去年開始的,北島派人教他們種地,他們這裏土質還比較肥沃,水源也充足,不用插秧,把稻種撒進田裏,自己就能長出來,但教他們耕田翻地時,費了好大的勁。”

    “他們願意種田嗎?”

    “當然願意,他們如果糧食能自給,就不用向我們買糧食了,就能多交換一些布匹日用品,所以去年他們很賣力,男男女女都跑出來學種田。”

    範寧點點頭,催馬繼續奔馳,不多時,便來到了努阿美部落駐地,努阿美部落變得很大,四周用草籬笆包圍,正麵是一座木製的簡易大門,裏麵都是低矮的泥牆茅草房,但中間有一座很大的磚房,估計是北島替他們修建的。

    “那座磚房是學校!”

    朱鷹用馬鞭指著磚房笑道:“那是我們援助努阿美的學校,有十幾名先生,教兩百多個孩子讀書認字,去年夏天開始的。”

    範寧頓時有了興趣,這才是他希望看到的一幕,用農耕和教育來改變島嶼土人。

    他翻身下馬,向磚房走去,走到窗前,隻見學堂裏坐著四五十個土人孩子,每個人都在專心致誌地提筆寫字,一名先生來回巡視,不斷停下來指點孩子寫字。

    範寧暗暗點點頭,這比他相像的要快得多,下一步就要把佛教引進來,讓太平洋島嶼上修滿寺院

    範寧最終沒有見到他們的大酋長,他們帶兵打仗去了,範寧並不打算在努阿美島過夜,黃昏時分,船隊再度出發,向兩千裏外的北島駛去。

    五天後,船隊終於駛入了漢海,漢海就是南島和北島之間海域,同時又叫漢海灣。

    進入漢海灣,便抵達了北島最大的港口吳城,這是北島建造的第一座城池,人口四千戶,兩萬餘人,除了吳城外,漢海灣北麵還有一座宋城,距離吳城一百五十裏,另外,北島西南部沿岸還有一座越城。

    去年秋天,又在白龍水的上遊修建了一座晉城,晉城是北島的礦產冶煉中心,鐵礦、煤礦和銅礦都位於晉城附近,晉城隻有兩千戶百姓,來自日本的礦工卻有兩萬人。

    範寧船隊到來,整個吳城百姓都驚動了,上萬百姓自發出城迎接範寧的到來,碼頭上更是鼓樂喧天,長老堂、貿易商會以及官員都趕來碼頭上迎接。

    當範寧出現在船頭時,周圍百姓響起一片歡呼聲,範寧揮手走下大船,他的妻兒出現了,歡呼聲更加響亮,這意味著範寧要在北島定居了,也意味著北島過渡八年後,終於有了自己的領袖。

    朱齊搶先一步,上前躬身行一禮,十分激動道:“歡迎殿下回歸北島!”

    這句話是眾人反複商議過的,範寧是大宋楚王,同時也是北島楚王,那麽稱呼殿下最合適,至於回歸,因為北島本身就是範寧一手締造,之前他在大宋出任重職,現在終於回來了,當然是用回歸兩個字。

    範寧和眾人一一見禮,這才笑著擺擺手,“原本想低調上岸,卻鬧出這麽大的陣勢,大家的心意我領了,還是去安排一千多戶新移民吧!他們才是北島的根本。”

    範鐵牛笑道:“既然殿下這麽說,那我們就當殿下回家了,不用這般客氣。”

    十幾輛馬車上前,範寧一家和仆婦都坐上馬車,馬車在騎兵的護衛下緩緩向城內駛去。

    範寧和家人開窗向兩邊夾道歡迎的百姓揮手致意,百姓們歡呼聲更加響亮。

    “楚王殿下萬歲!”

    “歡迎殿下回歸!”

    “萬歲!”

    馬車緩緩進了城,城內沒有了夾道歡迎的人群,四周一下子安靜下來。

    朱佩等人都是第一次來到北島,對北島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期待,城外的碼頭以及倉庫群讓她們感覺到了一種大規模的產業,絕不是荒涼的海島,讓她們對未來有了一絲信心。

    進了城後,眾人驚呼一聲,連範寧也愣了一下,和兩年前相比,變化很大啊!

    中間是一條寬大的石板街,鋪滿了光滑的石板,這是吳城縣的中軸線,長約五裏,在前麵兩裏範圍內,都是各種店鋪,酒樓、茶館、客棧、青樓、小吃店、雜貨店、肉鋪、蔬菜水果店、米店、書店、布店、綢緞店、錢鋪、首飾珠寶店、脂粉香皂店、牙人店、洗衣鋪、溫泉澡堂、戲館、雜技台等等。

    光小吃店就有五六家,賣包子、湯餅、燒餅、糖酥餅、糖圓、桂花丸子、餃子以及各種飲料等等。

    大街上人來人往,頗為熱鬧,還夾雜著各種叫賣聲。

    朱佩驚訝問範寧道:“夫君,你不是說,物資都是各種分配嗎?商業很冷清,我看很熱鬧嗎?”

    範寧欣然笑道:“北島建立近八年了,已經有了十幾萬人口,慢慢就從按需分配轉變為按勞分配,商業就建立了,不光是吳城人自己消費,還有幾個縣城之間互訪,還有南島和南大陸的客人過來,不過,估計也就吳城的商業最繁華,其他幾個縣都不怎麽樣,畢竟這裏是王城。”

    “縣城內現在有多少人?歐陽倩在一旁問道。

    範寧搖搖頭,“我現在也不知道,回頭問一問朱齊。”

    馬車走過兩裏的商業區後,頓時安靜下來,從這裏開始,街道兩邊種滿了大樹,叫做銀荊樹,又叫合歡樹,開滿了黃色和紅色的花朵,格外的優雅漂亮。

    在大樹背後是一座座官宅、民宅、學校和官衙,盡頭兩邊各有一座寺院,一座叫做慧林禪寺,對麵卻是一座道觀,叫做三清觀。

    慧林禪寺已經開了,住著八十幾名僧人,是前年從明州普陀山集體遷來的僧人,他們的寺院失火燒毀,僧人無處可去,便一致決定去海外發展,最終選擇了北島。

    三清觀卻關閉著,不用說,這是預留給劍梅子的道觀,她們會晚一點過來。

    在正對麵是一座小型行宮,占地約三百畝,四周都是高牆,行宮正門有一座牌坊,上寫三個大字:‘楚王宮’,這是今年三月才完工的。

    行宮的東西兩邊各有一座廣場,東廣場對麵是北島商會,掌握著北島的經濟命脈,西廣場對麵是長老堂,而行宮北麵數百步外正對北城門。

    絕大多數時候,北城門都是關閉的,一般民眾都是從東西南三座城門進出。

    他們是從行宮側門進入楚王宮,側門處也有士兵站崗,馬車進了楚王宮側門後停下,前麵是一塊巨大的影壁,高達一丈,寬三丈,是由六塊花崗石拚成,上麵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像,一支龐大的船隊在海麵上劈波斬浪航行,頗為壯觀。

    範寧和家人下了車,繞過影壁,大家都愣住了,他們前麵是一座和京城完全一樣的翠雲樓,就差翠雲石豎在前麵,四周都是水池,左邊是一座占地三畝的小山丘,上麵種滿了從大宋帶來的各種樹種,棗樹、榛子樹、板栗樹都有。

    各種布局竟然和京城的府宅一模一樣,隻是大了十倍。

    一隻小鬆鼠跳到朱哲麵前,直接跳上了他的肩膀。

    範寧心中頓時湧起一種莫名的感動,大家為了他到來煞費苦心,竟然連北島的家和都京城一樣。

    “大家喜歡嗎?”範寧回頭笑問道。

    眾人紛紛點頭,不用範寧吩咐,朱佩帶著家人直接沿著回廊向後宅走去,他們都猜得到,後宅也一定和京城的府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