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幕 人才不請自來

字數:7542   加入書籤

A+A-


    紐約曼哈頓的一處咖啡館內。
    極熱但並未沸騰的熱水,以高壓的姿態,衝在研磨細膩的咖啡粉末中。
    隻有五十毫升的咖啡溶液濃鬱無比,哪怕隻是輕輕的嗅上一下,都呈現出極其香濃的味道。
    這份咖啡被侍者擺上托盤,被送到了茶幾上。
    拿過這杯咖啡的男人,晃了晃粘稠的咖啡液體,肆無忌憚的向裏麵加了大量的牛奶,以及方糖。
    深褐色的咖啡與乳白色的牛奶,交融在一起。
    剛開始還涇渭分明,漸漸地混合在了一起,成為了淡褐色的液體。
    大量的方糖也在攪拌的過程中,沉沒在了溶液當中。
    “你這樣喝咖啡,真是浪費咖啡了。”坐在這杯咖啡對麵的人說道。
    “浪費?又有什麽不是浪費的呢?你我坐在這裏,難道就沒有在浪費空氣麽?甚至……我們在玩這樣的一款遊戲,不是在浪費時間麽?”說著的人,從桌子上撿起了兩枚骰子,輕輕搖晃了一下,看著上麵的點數,讓自己的角色走了相應的步數。
    原來,在這個不大的咖啡桌上,兩個人正在玩《大富翁》這款遊戲。
    不顧,與普通的《大富翁》不同,這款號稱純“手工打造”的大富翁,更加的精致,也更加的有質感,當然售價也更加的昂貴。
    不過,這兩位玩家,對於價格本身並不敏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錢更多的僅僅隻是一個數字。
    畢竟,在這家咖啡廳的附近,就是大名鼎鼎的華爾街。
    當然了,這個年代的華爾街,並沒有像是未來美國成為世界霸主時候那樣大名鼎鼎。
    但是,現在已經作為北美金融中心的華爾街,也已經產生了獨屬於它的榮耀。
    像是現在這兩個人,盡管在華爾街也算不上什麽大人物,但是他們卻理所應當的認為,北美的金融霸權,應該掌握在華爾街手中。
    “紐黑文的那家美國銀行,已經調查清楚了。它的前身是紐黑文雄鷹銀行,由耶魯校友集資建立,是紐黑文最早也是唯一一個商業銀行。
    成立已經有超過百年的曆史,但是在前幾年遇到了經營危機,上一任行長挪用資金炒期貨,虧了一大筆錢。
    新任的行長,則在去年啟動了一個銀行券計劃。
    趁著經濟寒冬,收購了一大堆瀕臨破產的小銀行。利用這些銀行回收和發行銀行券,從中賺取差價,讓紐黑文雄鷹銀行,迅速的恢複元氣。
    但是,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了一個人,就是克萊登投資銀行的行長,也是現在美國銀行的行長,道格克萊登。
    他是耶魯現任校長的弟子,在耶魯的默許下,采取了很多手段,將雄鷹銀行的所有股份,全部收入囊中,並且進行改組,改組之後的雄鷹銀行和其下屬銀行,就成為了現在的美國銀行。
    克萊登投資銀行的資金來源,也來自於美國銀行。”
    “嗯,我這邊調查的也差不多。克萊登投資銀行和美國銀行,就是一體兩麵的兩家銀行。美國銀行利用儲蓄業務,吸引資金,再利用克萊登投資銀行,將前投資出去,尋求利潤。
    根據目前的幾個明星案例來看,克萊登投資銀行的天使投資的模式,還是有一定潛力的。但是,如果沒有足夠雄厚的資金支持,我很疑惑,能夠持續多長時間。”
    “對於美國銀行的資金來源,我們進行了調查。他們的資金流異乎尋常的健康。他們不光發行了大量的銀行券,並且持有的金屬貨幣,也遠超過之前的預估。
    因為,道格克萊登還擁有幾家企業,包括生產這個《大富翁》的廠家。
    他們在生意往來中,隻收取美國銀行券以及金屬貨幣。
    而現在,道格克萊登擁有的幾家企業,生存狀態都比想象當中的好。
    不光在美國國內擁有較大的市場,甚至在歐洲都開辟出了一條穩定的商路。
    大概也是因此,那個道格克萊登,覺得自己的目光十分的優秀,想到了成立一家投資銀行了吧?”
    “這是克萊登投資銀行的通行版天使投資協議。協議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初始投資階段,在這個階段,接受投資的創業者,與克萊登投資銀行商議一個投資金額,克萊登投資銀行,會根據這項創業想法的潛力,以及創業者本人的情況綜合考慮,在給予一定投資金額的同時,要求獲取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創業公司股份。??
    第二階段是對賭階段,在這個階段,克萊登投資銀行會與創業者設立若幹個對賭條件。
    當到達裏程碑節點的時候,創業者完成對賭條件,道格克萊登就會進行相應金額的後續投資。
    若是創業者沒有完成對賭條件,部分完成了一些。克萊登投資銀行,可以做出包括但不限於減少投資,要求獲得更多股份維持投資,以及進行破產清算等幾個動作。
    第三階段則是成熟階段,這個階段的企業,已經完成了絕大多數裏程碑,進入了一個發展的瓶頸期。
    在這個階段,創業者同樣有很多選擇。第一他們可以選擇將全部股份出售給克萊登投資銀行,根據估值變現。第二個則是他們可以選擇融入克萊登投資銀行的經濟體係,融入到以美國銀行為核心的貿易體係當中。
    最後一個,他們則可以從克萊登投資銀行回購股份,真正的獨立運營。
    現在絕大多數的被投資企業,都還處在第一個階段,算上我們熟知的那幾個明星創業企業,進入第二階段的企業還不到十個。
    不過,這十個企業,暫時看來都有著比較大的成長空間。”
    “你覺得這樣一個投資模式怎麽樣?”
    “我覺得,這樣的投資模式,與其說是天使投資,還不如說是惡魔投資。
    上麵的條款,盡管看上去很美好。但是,我敢肯定,絕大多數的企業,最後都是被克萊登投資銀行吞並的下場。
    不過,這也沒有什麽值得驚訝和譴責的,咱們做銀行的不就是這樣?
    如果我們賺不到錢,我們為什麽要做那麽多事情呢?
    我這邊上頭的意思是,也要在近期開啟類似的天使投資業務。
    目的不在於孵化出多麽優秀的企業,而是為了維持人才的數量,不讓人才過於流失。
    最近這一段時間,去美國銀行和克萊登投資銀行工作與尋求投資的,我這邊就已經去了不下於十個了。
    沒有走的,也開始幻想自己如果去了,會得到什麽樣的待遇,如果創業成功了,又會收獲什麽。
    為了維持穩定,老板決定也開啟天使投資業務,你們那邊麽?”
    “我們這邊也差不多。不過,與你們那邊相比要更激進一些。
    因為,在這以前,我們這邊已經扶植過一些較為成功的企業。
    不過,這些企業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都脫離了掌控。
    這次,這個天使投資的模式,讓主導對外投資的那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已經像是放了三磅的血一樣,開始瘋狂的亢奮了起來。
    老頭子對於這個計劃,也有一些意動。
    畢竟,單單一家銀行,怎麽能比得上有諸多企業所拱衛的銀行呢?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屬於這個行業的晴雨表。
    銀行業也不例外。
    如果當銀行業陰雨連綿的時候,投資的其他行業企業,忽然迸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能夠把握住的機遇豈不是更多,抗風險能力豈不是更強?
    投資的產業越多,作為核心的銀行,豈不是最安全?
    甚至,能夠在其它銀行弱勢的時候,逆勢收購它們。就像是美國銀行現在所作的那樣。
    不過,我對於這樣的做法不看好。
    我認為銀行業就應該是純粹的銀行業。
    銀行裏的人,可能對於錢很擅長,但是對於其它事情,不見得很擅長。
    我們又怎麽評判一家企業是否能夠做起來呢?
    如果做不起來,豈不是白白浪費的很多錢,在整個華爾街也要成為一個笑話?”
    “你們的老頭子,還真是有開拓之心啊。”喝了一口混合著大量牛奶和白糖咖啡的男人說完,搖了搖骰子,繼續說道,“或許你們那邊,真的能夠成為更加卓越的銀行。倒是我們這邊,隻是為了人少走一點,嗬……”
    “算了,不說我們自己了。你覺得克萊登投資銀行,能夠存活多久麽?
    我覺得很大概率,明年就會消失不見。”
    “老規矩?”
    “嗯,老規矩。”
    “既然你說明年就會消失不見。那就以明年的十二月三十一號為基準。如果在這之前之後,克萊登投資銀行,還繼續存在並且還維持著業務,那麽就是你輸了。”
    “如果沒有繼續存在,就是你輸了。”
    “賭多少?”
    “一千美金。”
    “你還真是不看好它啊。好,就一千美金好了。”
    銀行業的任何一份子,幾乎都是不折不扣的賭徒。
    他們為了他們所認定的事情,付出大量的金錢。
    不過,失敗的後果,絕大多數時候,卻並非由他們自己去承擔。
    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兩個普通的銀行從業者,資產可能會有一千美金,但是能夠拿出來的現金,可遠沒有這麽多。
    兩個人身後,都各自有著一群金主。
    這群金主,可能是西部淘金浪潮中的贏家,也有可能是南方的種植園主。
    他們將資金交給這些銀行從業者,以求增值。
    而他們進行的增值業務,不光有期貨與股票,還有的就是這樣的對賭。
    這些對賭,與最底層裏的酒館裏,勞工們的對賭好像除了金額更大,手續更全,就沒有什麽不同了。
    但是,到了這群銀行從業者的口中,他們卻會將這些對賭,包裝成好似這個世界上,最高端的事情。
    用各種晦澀難明的術語以及各種玄之又玄的話術,說服他們的金主相信他們,他們進行的不是簡簡單單的對賭,而是一件充滿著技術含量的判斷。
    當然了,這種對賭,並不都像今天這樣,有著明確的雙方。
    許多時候,所謂的雙方,隻不過是勾結在一起,圖謀金主手中的錢而已。
    金主的虧損,不等於銀行的虧損。
    銀行的利潤,也不代表著金主的資金會增值。
    雖然名義上來說,理論上來說,是零和遊戲。
    但是,當一個圈子有了自己內部的利益。
    他們首要的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行動。
    金主的利益與他們統一的時候,他們會帶著金主一起賺錢。
    畢竟,金主們如果一直見不到自己的資產增值,一定會走的。
    但是,如果一些金主獲得了巨額收益,另一些巨額虧損。
    那些巨額虧損的,隻是會想是自己的運氣不好,而不會去想其他的事情。
    甚至,這間咖啡廳裏每天成交交易的金額,足夠讓全美國的窮人,都不再餓死。
    但是,這裏的交易依舊在交易,窮人依舊在餓死。
    資本,無時無刻的在逐利。
    或許,什麽時候窮人不餓死,資本有利可圖了,他們才會讓窮人不再餓死。
    不然,窮人們死就死了。
    甚至,就連這兩個還在玩《大富翁》的交易人,如果有機會讓自己獲得足夠的利益,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就將他們對麵的這個同行弄死。
    在紐黑文的道格,雖然沒有在曼哈頓,親自麵對這些交易。
    但是,擁有大量從這裏離職員工的他,掌握著曼哈頓華爾街的很多消息。
    當他得知有自己利用自己的克萊登投資銀行進行對賭交易的時候,他毫無疑問的讓人投入了較大金額,參入到了對賭當中。
    這種幾乎無風險的獲利,他為什麽不要參加呢?
    對於他來說,他覺得自己的克萊登投資銀行,一定會贏。
    至於為什麽?
    因為,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他擁有的點子太多了。
    能夠發財的地方太多,而他的時間又不夠用。
    原本,他缺乏足夠優秀的人才,去為他賺錢。因此,隻能去做一些最賺錢的事情。
    但是,現在,人才不請自來。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