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陳勝傳
字數:12399 加入書籤
nbsp;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壬辰)七月,又是一個酷熱的暑夏,對於飽受壓榨的農民陳勝來說,這不過又是一個平庸而無趣的夏天。
陳勝在種地的時候,曾經笑著對一起種地的其他人說
“以後如果誰富貴了,可千萬別忘了我們大家!”
當時在場的人以為他發神經,突然冒出這麽一句話來,也就笑著調侃說:
“別做白日夢了,你種一輩子地,怎麽可能富貴呢?”
此時的陳勝終於明白了自己和這些人的不同。
富貴,不是他們不敢想,而是這些人壓根就不願意去想。
陳勝也在無數個日夜裏想過自己的出路,但畢竟天天和土地打交道。空有一身誌氣也無處施展,不由得陳勝也開始漸漸有所動搖自己的意誌。
可往往絕望的最後,是希望的開始!
朝廷到陽城(關於這個地方的具體歸屬,史學界也沒有討論出個合適的結果,不過可以斷定應該在河南,安徽一帶)地區征召民丁去漁陽(北京密雲一帶)守衛,陳勝因為身體強壯被提拔為屯長(大致相當於一支小股隊伍的領隊),另外還有一個和自己同樣身板的漢子也被提拔當了屯長,他的名字叫吳廣,陽夏人(河南太康),兩人被提拔完以後,並沒有做太多的交流,為了趕時間,還是繼續趕路。
但七月的天氣,陰晴不定。走到蘄縣大澤鄉(安徽宿州埇橋區)附近的時候,暴雨突然降臨,阻斷去路。延誤了期限。
按照當時的大秦律法,延誤期限隻有死路一條。
趕又趕不到,活又活不成,怎麽辦?
揭竿起義吧!!!
關於陳勝大澤鄉起義的原因,雖然在許多史書中都明確記載是延誤期限造成的。但是細細捋一捋思路,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
既然陳勝說秦律規定延誤時期要判死刑,那碰上下雨天或者下雪天這種不可抗的極端天氣,秦律難道就真的法不容情嗎?
答案很明顯???
秦朝還真有關於因延誤期限製定的法律處罰銘文。
《徭律》史載:“禦中發征,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簡單點來說,就是遲到了也沒關係,頂多罰點物品,還不至於鬧到殺頭的地步。而這個律法製定的目的和好處恰恰就是為了防止激起民變。
那麽話說回來,陳勝口中所說的延誤期限必死的理論,自然也就無法成立了。但為什麽陳勝還是要這樣說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征發去戍邊的老百姓,大字都不認識幾個,更別指望他們去細讀法律條文規定了。自然陳勝說什麽,就是什麽了。
陳勝邁出了自己成為的鴻鵠的第一步。這一步,忐忑而又踏實!
那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呢?
陳勝很清楚富貴這個詞的概念,隻有成為人中龍鳳,才能永享富貴,可自己這貧農身份怎麽可能和富貴掛鉤呢?
有沒有一種成本比較低的投入,可以獲取成功呢?
有!
說謊!!!
可說謊人們一聽就能拆穿,怎麽騙人啊?
陳勝自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可謊話如果是老天爺說的?你說人們會不會相信?
老天爺說謊?聽起來就挺扯淡,陳勝又怎麽能夠做到讓老天爺說謊呢?
陳勝當然也知道老天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所以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來實現,比如說:占卜。
但占卜也得有個理由啊,古人特別信奉名正言順的這詞兒,你陳勝就是個農民,憑什麽敢造人家老嬴家的反呢?
這個問題如果要陳勝回答的話。我想他隻會說四個字:上天安排!
我,受命於上天的安排,假借公子扶蘇和楚國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有誌之士,反對暴秦統治。
此話一出,老百姓自然對陳勝主宰他們命運的話語多了幾分信任。但,還不足以完全信任。
作為陳勝的忠實擁躉—吳廣,秘密為陳勝安排了很多所謂上天受命的靈異事件。比如打回來的魚,肚子裏麵正好有陳勝當王的帛書,或者是晚上在篝火旁邊製造點靈異聲響,喊個“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讓大家確認一下陳勝當王的合法性。
而說起吳廣,如果你單純以為他是受陳勝影響才造反的話,那就錯了!
吳廣其實比陳勝更加渴望造反!
但那年頭也沒有起義這麽一說,也沒有起義的速成教材。所以吳廣便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為後來的造反者提供了一條相當寶貴的造反經驗。
“沒事找事”
吳廣當時在陳勝已經拉攏了百姓準備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造反的時候,他瞅準了時機,趁著兩名將尉喝醉的情況下,扯直了嗓門大喊:“老子要跑了!”
跑?我看誰敢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個喝醉的將尉,就這樣中了吳廣設下的圈套。
他們拿起了手裏的鞭子,開始了一場“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表演,吳廣充分發揮自己影帝一般的演技,大聲哀嚎,以求引起周邊士兵的關注。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博取同情。
果然,這一招很奏效。士兵也跟著起哄了!
當然,應該沒有那麽大公無私的人去同情吳廣被打的經曆,他們之所以起哄,說到底還是為了他們自己。
就這樣,士兵一起哄,吳廣和陳勝便趁機各殺了一名將尉,拿到了人生升級路上的第一點經驗。
口號有了,理由也有了,接下來,就是一些流程化的東西了。
設壇盟誓,動員起義部隊,陳勝擔任個將軍,吳廣擔任個將尉。就這樣,中華大地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大澤鄉轟轟烈烈爆發了!
雖然是曆史上的第一次,但對於前無古人的陳勝來說,似乎早已有所準備。他先以大澤鄉為據點,然後攻下蘄縣,再然後慢慢滲透蘄縣周邊的縣郡,最終的目的就是把揭竿起義的大火燒到驪山腳下。
雖然陳勝招攬的大都是苦於暴秦統治的百姓,但起義部隊中,也是有一些戰鬥水準很高的人物存在的。
比如說葛嬰!可能沒人能記住他的名字,甚至也沒人願意去了解他的故事。但如果我要說他的後人是諸葛亮,或許大家會對他會有幾分興趣。
葛嬰作為諸葛亮的先祖(當然,沒有史料能確切考證兩者到底有沒有關係)同樣有著運籌帷幄的能力。陳勝當年派葛嬰攻打蘄縣以東,奪下了銍縣(安徽淮北濉溪縣臨渙鎮)、酂縣(河南永城酂縣)、苦縣(河南鹿邑苦縣)、柘(河南柘城)、譙縣(安徽亳州)等郡縣。實力不容小覷。
葛嬰跟隨陳勝可以說那也是為了要幹一番大事。雖然當時陳勝是領導,但是他既沒有稱王也沒有道孤,多少顯得有點名不正,言不順。而對於比較看重正統統治的葛嬰來說,正統性和地位,是決定一支部隊前途的重要保障。
於是他在征討九江郡的時候,找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合適人選。
襄強!楚國貴族後裔
葛嬰二話不說,擁立襄強當了楚王。至此,葛嬰決定,死心塌地跟著襄強這個血統純正,名正言順的楚國貴族混。決心要完成自己心中的宏願。
陳勝將自己的起義部隊從蘄縣推向了陳縣。而奪取陳縣(河南睢陽),則是陳勝要走的第二部棋。
在攻打陳縣之前,陳勝已經擁有了六七百乘車輛,上千騎兵,上萬的士卒,按理說奪下陳縣,簡直易如反掌。
但事情遠比想象的還要簡單。
當時,陳縣的太守和縣尉都不在(我估摸可能是被嚇跑了),隻有一個守丞獨自麵對陳勝的起義大軍,這個勇敢的守丞在史書中沒有名字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麵對勢如破竹的起義部隊,他履行了自己的職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陳勝的部隊殺死了守丞,占據了陳縣。一時之間,陳勝這個名字威名遠播。漸漸地引起了兩個高士的主意。
這兩個人一個叫張耳,一個叫陳餘。兩個人都是當年魏國有名的高士,在魏國被秦國滅掉後,秦朝曾發出通緝令,重金懸賞這二人,兩個人為了避難,改名換姓就逃到了陳縣,在裏監門(村落中維持治安的工作)存活,當地的裏吏經常找陳餘的麻煩,動不動就拿鞭子抽他,陳餘很是惱火,巴不得宰了這個裏吏。
但聰明的張耳卻告訴他要學會忍耐,因為,隻有忍才能有機會改變現在的命運。
陳餘接受了張耳的建議。果然,忍了很久的二人,等來了他們的機會。
陳勝進駐陳縣之後,張耳和陳餘主動上門拜訪。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以後能跟著你陳勝混。陳勝也知道這二人的名氣,大概也猜到了二人來的目的,於是便以一種求賢若渴的態度去迎接這二位。
果然,張耳和陳餘也不是空手來的,還給陳勝帶來了一套詳盡的稱王計劃藍圖。
具體計劃如下:派人找到六國的後人,然後給六國複國,給秦朝多麵樹敵,分散秦朝的兵力布置,讓他們彼此消耗,這樣就可以擾亂天下,然後陳勝可以趁機占據鹹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用德行來征服所有人,如此一來,霸業可成。
這個計劃簡直堪稱完美!!!
但,如果陳勝聽了這番建議,那他也就不是陳勝了。
陳勝果斷否決了張耳和陳餘的計劃,自己堅持在陳縣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而政權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當時起義的地方在原來楚國的地界上,而楚國在抵抗秦朝的過程中態度最為強硬和頑強,再者就是陳勝打的套路牌了。他想利用楚人複仇的心態,完成自己的鴻鵠之誌。
鬼知道六國複國之後,會不會按照你張耳製定的計劃去走,鬼知道你是不是另有所圖。鬼知道奪取了鹹陽之後,天下諸侯會不會買我的賬???
總之一句話,計劃雖然好,但是有風險,我不幹!
很顯然,陳勝有自己的套路和想法。
陳勝稱王後,封吳廣擔任假王,西攻滎陽(河南滎陽);又派鄧宗巡視九江郡(河南,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徽,江西一帶)。陳勝還派周市到北部魏國原來屬地去調查,任命了房君擔任上柱國。陳勝還將把將軍帥印交付給周文,陳之,命令他二人攻打秦國都城鹹陽。
似乎一切都在陳勝的掌握之中,張耳和陳餘的建議對於陳勝來說,聽聽就行,不能當真。
就這樣,張耳和陳餘放棄了把寶壓在陳勝身上。轉而把目光投向了起義部隊中另外一個將領。
武臣!!!
張耳和陳餘決定向陳勝借兵攻打趙地,陳勝很爽快的答應了,而且還派武臣擔任將軍,張耳和陳餘擔任校尉,帶著三千多兵馬去攻打趙地。
結果武臣此去,就沒有再回來!
當然不是因為戰死,而是武臣自己稱王了。
那個年頭,大概隻要覺得自己有點實力,都敢打個稱王的念頭。武臣當時打下了趙地四十多座城池(其實就打下了十座,另外三十多座城池都是不戰自降),後來聽說陳勝在陳縣稱王,張耳和陳餘也就勸武臣稱王。武臣在邯鄲自立為趙王,跟著自己出來的邵騷被封為了左丞相,張耳被封為右丞相,陳餘擔任大將軍。終於也學著陳勝幹起了另起爐灶的買賣。
陳勝聽說之後非常惱火,打算殺掉武臣全家來泄憤。但相國房君卻不希望陳勝這樣做。
因為殺了武臣的族裔,隻會給陳勝王圖霸業的道路多設置一道障礙。
那該怎麽處理這件事情呢?
聰明的房君給陳勝出了一個好主意。
送禮!!!
武臣在外麵背著自己稱王道孤,自己不僅不能攻打,還得給他送禮?這是什麽道理?
其實道理很簡單,麻痹武臣唄!
陳勝希望武臣稱王後,能帶兵去向西攻打秦朝王廷,因為趙地離秦地最近,從地緣位置上來說,要比自己直接帶兵去攻打要省事兒的多。
武臣看過陳勝送來的賀禮後,也準備要按照陳勝製定的套路去攻打鹹陽,但就在正要跳入房君設好的圈套之時,敏感的張耳和陳餘發現了裏麵的貓膩,建議武臣不去帶兵進攻鹹陽。維持和秦朝,張楚三分鼎立的局麵就挺好。
就這樣,房君為陳勝精心設計的鷸蚌相爭的計謀被張耳和陳餘拆穿。
雖然武臣沒有上陳勝的當,但還是在陰溝裏翻船了!
這一次,不是來自外部的威脅,而是來自自己內部。
將領李良叛變了!!!
叛變理由超級簡單,因為武臣的姐姐羞辱了李良。
當然這隻是明麵上的理由,真正的原因是李良受到了秦軍的誘惑。
於是,在叛亂中,武臣和邵騷被殺,張耳和陳餘跑路。
事情到了這裏,最高興的人應該是陳勝。
因為自己終於又少了一個對手。
可問題沒有那麽簡單。
當時派去攻打滎陽的部隊遇到了大麻煩。雖然吳廣和周文的部隊勢如破竹,但可惜的是,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樣順利。
當時吳廣按照計劃牽製住了秦軍主力,周文帶兵進攻函穀關,似乎秦朝馬上就要被陳勝打敗,但章邯的建議,卻徹底扭轉了戰局,甚至還瓦解了起義軍部隊。
當時周文的部隊已經打到戲亭(陝西臨潼),眼看著鹹陽就要進入周文的作戰範圍。但令周文想也沒想到的是,秦軍平白無故多了幾十萬大軍出來。把周文的部隊打的隻好敗退漢中。
排除情報有誤的可能外,周文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他很有可能麵對的是一位實力遠遠淩駕於自己之上的高手,而這個人的實力讓他感覺到不寒而栗。
這個人就是章邯。
在麵對起義軍部隊勢不可擋的攻勢下,章邯依舊可以慢條斯理找到阻擋起義軍部隊的對策,換做任何一個對手都會覺得不寒而栗。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戰爭的形勢發生了徹底的逆轉,周文率部隊退出函穀關,屯兵曹陽亭(河南三門峽),結果被章邯的臨時部隊圍困了兩個多月,後來又敗走澠池(河南澠西),又被章邯的部隊圍困了十多天並徹底擊敗,周文因見大勢已去,拔劍自刎,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如果說周文的失敗對於陳勝來說是一次沉重打擊的話,那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情可以說徹底成為了壓死陳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滎陽發生了政變,吳廣被殺了!
還沒完,讓陳勝火大的事情還在後麵呢
吳廣被楚將田臧殺掉後,田臧還把吳廣的腦袋送給了陳勝。擺明了一幅我就殺你的人了,你能把我咋地的態度。
你要說陳勝因為自己的故交吳廣被殺而生氣,那就太小看陳勝了。陳勝生氣的是派出去的將領根本不聽自己的號令,為了爭權,互相排擠,暗中陷害。這讓自己的臉麵實在有點擱不住。
失敗沒有關係,大不了重新來過,但是派出的人不聽號令,那當這個王還有個屁用啊。
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勝之所以到了今天的地步,不能怪別人,隻能怪自己。在嚐到富貴的甜頭之後,陳勝忘了“苟富貴,勿相忘”的承諾,完全不念舊情。就連當年和他一起種地的人來找他,他都愛理不理,甚至於因為鄉人提到自己往昔的舊事而感到懊惱,最後動了殺心。
這已經不是當年種地的陳勝了!而是真正的陳勝!一個一心要實現鴻鵠之誌的豪傑!
苟富貴,勿相忘。嗬嗬,說說而已,何必當真呢!
就在陳勝拋卻了苟富貴的念頭後,一個說好也不好,說壞也不壞的消息傳到了陳勝的耳朵裏。讓本來高興的陳勝頓時有點憤怒。
葛嬰帶著襄強的腦袋又回來投奔自己了。
這個消息,對於正處在用人之際的陳勝來說,那絕對是天大的好消息。有葛嬰這種將才率領部隊去攻城略地,自己的霸業也會多了一份保障。
可,陳勝有一個性格特點。這個性格特點其實我們很多人身上也有。
那就是不接受背叛!
葛嬰當時殺襄強是因為陳勝稱王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相當於陳勝這個民營企業的老板突然宣布自己的公司上市了,而葛嬰就是那些覺得公司沒前景選擇跳槽離開的員工,但一聽說老公司上市了,立馬想著靠人情外加點貢獻,回來混點公司的股份。
陳勝對於背叛自己的人,自然也不會手軟,他看著葛嬰送來的襄強人頭,略帶輕蔑的說。
“葛將軍,你說我是該賞你呢?還是該罰你呢?”
此話一出,葛嬰瞬間愣住,但冷靜下來後,很快便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他也笑了笑。也說了一句話。
“嬰,死不足惜!”
葛嬰明白,背叛,從來都是不能被原諒的。如果連背叛都被原諒了,那何來的忠誠和威信呢?
對於回歸的葛嬰,陳勝隻好用,也隻能用“報複式”的方法來對待背叛者。而這種報複式的方法卻是對待背叛者最好的辦法!
“殺!”
一代儒將葛嬰,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告訴人們,走過的路,是不能再回頭的。
殺,全殺!反正沒一個可靠的人!
滎陽之敗對陳勝來說,打擊是巨大的,而對他打擊更大的還在後麵。
派去魏地調查的周市擁立魏國後裔寧陵君魏咎為魏王,他自己則當了魏地的相國。徹底和陳勝劃清了界限。甚至自己派去監管秦嘉,董緤,朱雞石起義部隊的武平君畔也被殺掉,這幾個人還打著自己旗號,擁立楚國後裔景駒當了楚王。
此時的陳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吳廣,周文,田臧死了,武臣,張耳,陳餘,葛嬰叛了,現在連周市也???”
我,到底還剩下些什麽?
百感惆悵的陳勝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接下來的命運。但他從來就不是一個甘心於被命運擺布的人。
他決定要放手一搏。
當時章邯用驪山刑徒組建的臨時部隊,一步步瓦解起義軍部隊的攻勢。章邯先在伍逢擊敗了前來迎戰自己的上柱國房君,又一路挺進陳縣。
陳縣最後一道防線就是位於西邊的張賀部隊。這也是陳勝手裏的最後一張王牌。
陳勝為了鼓舞士氣,親自到陳縣西邊督戰,但很顯然,僅憑一個張賀是改變不了什麽的。
張賀在與章邯的戰鬥中,被章邯所殺。陳勝手裏的牌,一張也沒有了!
陳勝看著自己辛苦打下來的產業,無奈又驚慌地逃往自己命運的終結地—下城父。
我輸了嗎?
不!
我還沒有輸!
陳勝決定在下城父整頓殘部,還想要與風雨飄搖的暴秦做最後一搏!
不過,這一次,他的運氣耗盡了。
一個叫莊賈的龍套角色提前幫陳勝殺青了在曆史舞台劇上的所有戲份。
他的首級被送到了秦國將領章邯手裏,並且莊賈用他的首級換取了一筆不菲的賞金。
曆史就是這麽殘酷!
讓你連反擊的機會都不能擁有!
可,陳勝當時手裏真的連一張底牌也沒有了嗎?
其實是有的!
陳勝死後,其舊部大將呂臣聽聞噩耗,組建了一支奴隸軍部隊—“蒼頭軍”,繼續撐起陳勝的張楚旗號,率兵攻回陳縣,誅殺了莊賈,完成了給陳勝報仇的使命。
那麽問題來了,陳勝到底死了嗎?
並沒有!!!
死的隻是他的軀體,而他的思想卻一直存活了上千年,影響著後來那些前赴後繼走他老路的後輩們。
在曆史的舞台上,陳勝那句經典的台詞,唱了一遍又一遍???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