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匡傳
字數:11443 加入書籤
nbsp; “你有想過造反嗎?”
“有飯吃就行了,幹嘛要造反?”
“可如果,連飯都吃不上,你會怎麽辦?”
“那隻好反了!”
天鳳四年(公元17年丁醜),荊州一帶出現旱情,大片地區絕收。很多老百姓都逃入山林,靠挖野菜充饑過活。而在這幫饑不擇食挖野菜的隊伍中,王匡憑著自己的蠻狠,霸道,從別人的手裏搶來了很多很多的吃的,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這世道,還是拳頭好使!”
其實當時這種互相爭奪食物存活的情況並不罕見。甚至在一些災情嚴重的地方,還有吃人的情況。而相比那些把人吃了的悲劇。王匡靠自己拳頭搶東西吃的行為還算是比較文明的。
的確,王匡是個文明人。雖然在生存的問題上,他表現的比較野蠻,但是在鬧事的方麵,他卻是顯得相當文明。
王匡和另外一位從新市來的同鄉王鳳,開展了一場類似於辯論會的活動。而辯論的議題很簡單。
造反還是不造反?
王匡自然是支持造反的,因為,誰不讓他活,他也不讓那些人好過。
當時的流民等的就是王匡的這句話。
於是,王匡順理成章被推舉當了渠帥,帶著幾百號在深山裏挖野菜的流民,準備要為了生存拚一把。
很快,王匡起義軍部隊的名聲就打響了。一些不要命的流民開始加入了王匡的起義部隊。其中就包括東漢的開國功臣馬武和王常。他們以綠林山為據點,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發展到了上千人。
似乎上千人的造反部隊規模也不算小了。
可中國有句老話???
人比人,氣死人。
當時在山東琅琊地區(今山東臨沂),有一個叫呂母的人糾集了上千人,殺掉了朝廷的命官,直接逃到海上去做強盜去了,據聽說後來規模還發展到了上萬人,而朝廷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這裏有必要說一下,這個呂母是中國封建曆史上第一個揭竿起義的女領袖。)
上萬人的起義部隊,而且還是一個女人領導的。我王匡有點不服啊!
王匡向來是一個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在起義造反這方麵,自然也不願落在人後。在收編了南郡人張霸,江夏人羊牧的部隊之後,王匡的綠林軍部隊終於也達到了萬人以上的規模。
再後來,陸陸續續有王常(後來東漢的開國功臣)
成丹(其實他打心裏就不想興複漢室),
張卬(雖然他也不想複興漢室,但是後來在擁立劉氏子孫的問題上,可一點都不含糊),
朱鮪(這哥兒們比較厲害,把劉秀的哥哥劉縯設計殺了),
申屠健(這哥兒和朱鮪一樣,都參加過謀害劉秀哥哥的計劃)
??????
你要問為什麽王匡這樣在乎軍隊的規模?
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引起轟動。
果然,王匡有了萬人以上的起義部隊之後,引起了當時的皇帝王莽的注意。
但是,當時起義的部隊可不光王匡的綠林軍,而王莽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焦點都聚焦在王匡身上,於是,為了平定民怨,王莽在天鳳六年(公元19年己卯)向天下發布了一條爆炸性消息。
我王莽是軒轅黃帝轉世,下界來拯救你們這些受苦受難的黎民百姓的。
其實言外之意就是告訴老百姓,你們要相信我王莽也是老天選定的合法皇帝,千萬別造我的反。
王莽為了證明自己確實是軒轅黃帝轉世,專門還讓太史推算了三萬六千年的曆史(說是推算,實際上就是瞎編!)。
似乎這一套手段在曆史上,很多當皇帝的人都用過,比如劉邦的斬白蛇事件,可以說這種辦法是最適合拉攏民心的,但是???
王莽這個理由實在是太扯淡了!老百姓不是傻子,對於一個半路篡位上台的皇帝,早不說晚不說,偏偏在老百姓都起義的時候跳出來解釋。擺明了就是敷衍和欺騙。
所以,對於王莽的這一愚蠢而搞笑的舉動,很多老百姓選擇了直接忽視。
而王莽一看自己編的理由沒有人相信,於是果斷在第二年改了個年號,以求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而這個年號也很霸氣。
地皇!言外之意就是派到人間來的皇帝。
除了改了年號,王莽還大赦了天下。
可是,即便大赦了天下又能如何?天災依舊存在,百姓依舊吃不飽,如果王莽不大赦天下的話,興許牢裏的囚犯還能混點牢飯吃,比在外麵吃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野菜強多了,結果這下好了,大赦天下,不僅牢飯沒得吃,出去能不能活下來都成了問題。
這就間接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的出現。
大赦出獄的人為了生存下去,開始選擇造反,起義的規模不僅沒有縮小,反而越來越大!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辛巳)荊州牧帶兵兩萬多人迎戰王匡的綠林部隊,但在雲杜之戰(在今天湖北京山縣新市鎮)的時候,王匡的綠林部隊擊潰了荊州牧的正規部隊,殺掉了上千人,獲得了大量的糧草輜重,此役荊州牧被打的丟盔棄甲,準備向北方逃竄。
但不幸的是,荊州牧被王匡手下大將馬武設下的陷阱擒獲。
馬武雖然是一個亡命之徒,但不是一個沒腦子的人。在抓了荊州牧之後,他並沒有出於快意恩仇而殺掉荊州牧,而是選擇殺了荊州牧的驂乘(陪駕的仆人),來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
果然,這一招很奏效,荊州牧慫了。不敢在阻擋王匡部隊的攻勢。於是王匡的部隊開始肆無忌憚在竟陵,雲杜,安陸等地進行剽掠,掠走了大量的婦女,然後回到綠林山(湖北荊門市京山縣)。
王匡很聰明,抓壯丁解決不了起義部隊的人數問題。倒不如多抓點婦女回來,還能多繁殖點戰鬥力出來,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要說王匡的起義部隊就是想一直造反的話,其實也不太對,王匡的綠林部隊還是比較特別的,按照常理的來說,一般老百姓起義的話,在抓獲了官府的官員之後,大多都會出於憤怒的情緒,而把官員殺掉,但王匡的綠林部隊從來不這麽幹!
他的部隊是抓獲了官府的官員之後,再放回去。有點像貓玩老鼠的感覺。
倒不是說王匡他們心善,而是王匡他們不太想得罪朝廷。
畢竟造反也是個得罪人的事兒啊。
不僅風險大,而且成功率還比較低。比買彩票中獎的概率還要低!
果然,一個突發事件,讓本來就擔心造反前途的王匡,更多了幾分憂慮。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壬午)綠林山地區爆發了瘟疫!許多士兵死於疫變。
這可怎麽辦?難道是天要亡我王匡嗎?
不!我的命運,我要自己主宰!!!
王匡在看到起義部隊被瘟疫擊倒之後,果斷選擇了將部隊一分為二。一部分由王常,成丹率領,南下攻打南郡(現今湖北荊州一帶),稱為下江兵,而另一部分則由自己率領,北上攻打南陽,稱為新市兵。
王匡還是比較有經濟頭腦的,他也明白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的道理。他帶領新市兵一路勢如破竹,在七月份的時候,殺到了隨州(現今湖北隨州一帶)城下。當時平林人陳牧,廖湛帶著他們組建的平林兵加入了王匡的新市兵部隊,壯大了王匡新市兵的勢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支部隊平林兵部隊中,有一個默默無名的人,最後卻成為了王匡的老板。
他就是後來玄漢的更始帝—劉玄!
但,老天就是會造化弄人,在十月份的時候,王匡的新市,平林部隊又來了兩個投奔的人。
劉縯,劉秀
或許王匡也不會想到,自己辛苦創立的產業,將會在不久的將來交付到劉玄和劉秀這兩個人手上。當然,前者是王匡自願給的,而後者則屬於是“竊取”。
說起劉玄和劉秀,兩個人還算是同出一脈。都是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人。隻不過劉玄這一支混的比較慘,不僅一事無成,而且還犯了法,投奔起義軍部隊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劉秀就不同了。來自南陽的大地主,擁有自己的地主武裝。怎麽著也比劉玄看著要體麵點。
可問題是,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麽好人!因為兩個人都有野心!
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
劉秀的哥哥劉縯有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裝部隊,劉縯自己還號稱叫柱天都部。當年帶著劉秀投奔王匡起義部隊的時候,和王鳳帶領的新市兵以及陳牧帶領的平林兵合兵攻打長聚,後來又攻下了唐子鄉(河南唐河湖陽鎮),還殺了湖陽尉,但是由於起義部隊在戰後出現分贓不均的矛盾,導致很多新市兵和平林兵都很怨恨劉氏兄弟。但是劉秀特別識時務,把所有掠奪的財物分散給眾人,這才平息了眾怒。
而此後的劉氏兄弟一發不可收拾。先是在宛城(河南南陽宛城區)打敗王莽大將甄阜(新朝四甄之一,一度憑借大霧天挫敗劉縯劉秀部隊),梁丘賜,後來又在淯陽打敗嚴尤(這是個牛人,還是王莽的發小),陳茂(這也是個牛人,不過是個加引號的牛人,後麵會有介紹)。劉縯還自稱將軍,讓當時的王莽非常的害怕。
而更讓王莽害怕的事情還在後麵。
當時在陳牧平林兵中當安集掾(屬於是漢代的特有官職,主要負責護衛和監視的工作)的劉玄,見劉縯劉秀兄弟都稱將軍了,於是他也稱了個將軍。名叫更始將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時起義部隊中有人建議推舉一位劉氏皇族的人來當皇帝,而當時劉縯的呼聲是比較高的。當時南陽來的土豪們和平林兵的眾人都願意擁立劉縯,而劉玄懦弱貪婪的性格,怎麽著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
往往你越是不想的事兒,他就越往你身上靠!
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
由於劉縯不同意現在稱帝。導致王匡率領的綠林軍部隊決定擁立劉玄當新皇帝。就這樣,本來屬於劉縯的皇位,因為他的推卻,導致了皇帝這個位置從此以後徹底和劉縯無緣了。
在男人的人生字典裏,千萬不能有猶豫二字!
就這樣,劉玄戰戰兢兢(史載劉玄登壇稱帝的時候,滿頭大汗,甚至一度在稱帝演講的時候都不知道該說點什麽)在淯陽(河南南陽宛城區)稱帝,改元更始。王匡被封為定國上公,王鳳封做成國上公。朱鮪當了大司馬,劉縯當了大司徒,陳牧當了大司空。
而作為整個起義部隊的創始人王匡,在看到現在的一切的話,或許也會很欣慰這樣的結果。
但,這還不算是王匡的人生巔峰。因為還有更大的使命在等著他!
更始元年(公元23年癸未),王莽派太師王匡,國將哀章鎮守洛陽!
好多人會納悶了,怎麽王匡突然一下變成了王莽的太師了,而且還深受王莽的信任,居然鎮守洛陽,難道王匡叛變了不成?
當然不是,要怪就隻能怪王匡這個名字太受歡迎了。
這裏的太師王匡,是王莽的第六個兒子。當年也幫著自己的老爹鎮壓過另外一路起義部隊的反叛—赤眉軍。不過,王匡可要比他那搞笑的老爹狠多了。史載王匡鎮壓赤眉軍起義的時候,所到之處,燒燒搶掠,無惡不作。起義軍幹過的事兒,他幹過,起義軍沒幹過的事兒,他也幹過,簡直就是流氓中的流氓!
而王莽對於自己的兒子所做的種種行為,不僅不批評,反而還很認可!鎮守洛陽這件事,就能看出王莽這個當父親的有多麽信任自己這個討人厭的兒子。
但戲劇性的一幕來了。
當時更始帝劉玄派人去攻打洛陽,而被派去執行這次任務的,正是定國上公王匡。
可能王匡都想不到,在洛陽,將會上演一場頗為搞笑的戰鬥!
當時王匡受命帶領部隊來到洛陽城下,而鎮守洛陽的王匡和哀章自然也要出來應敵。可就在兩人相遇的時候,尷尬的一幕發生了。
前來征討太師王匡的定國上公王匡,指著洛陽城上的太師王匡,大罵:“王匡小兒,還不趕緊速速受降!”
而鎮守洛陽的太師王匡也回罵定國上公王匡,道:“賊帥王匡,休得猖狂!”
一來二去,就像繞口令一樣,把兩邊的部隊都搞得有點蒙了。
這也太尷尬了。沒想到兩邊將領的名字都一樣。
在兩軍還沒有正式展開交戰的時候,雙方對於自己主帥的名字,還是能認出來,但是戰爭一旦開打,那雙方互相廝殺,也就很難分清雙方主帥到底誰是誰了。而這種尷尬的局麵對於一場關乎雙方存亡生死的大戰,必然會有嚴重的影響。
就這樣,雙方在發蒙的狀態下,開戰了!而雙方的士兵似乎也不在乎,反正主帥名字都一樣,管他怎麽喊呢,隻管瞅準了敵人往死裏揍就行了。
雖然太師王匡的部隊是正規部隊,可是因為腐化嚴重,再加上定國上公王匡的綠林軍都是在實戰中打出來的部隊。所以這一場看似很尷尬的戰鬥,在一邊倒的形式下,結束了!
王匡戰勝了王匡!
這話好像聽起來像廢話,但並不是廢話。
定國上公王匡在洛陽之戰中,戰勝了王莽的兒子—太師王匡。並生擒大將哀章,取得了勝利。
對於失敗者王匡來說,他的命運隻有一個。
那就是被殺!
定國上公王匡斬殺了太師王匡,和大將哀章,結束了這一場尷尬而又搞笑的戰鬥!
這個天下隻能有我一個王匡!
王匡打下了洛陽,幫助更始帝劉玄搶來了一座適合最適合當國都的都城。他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輔佐劉氏後人,興複漢室!
可是當時打這個旗號的人可在少數。
鍾武侯劉望從汝南(河南駐馬店)起兵,也想要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在承陽稱帝,自稱“大漢嗣元皇帝”
還有邯鄲(河北邯鄲)的算命先生王郎,他自稱是漢成帝劉驁的後人,為了博得人們信任,改名叫劉子輿,通過遊說趙國當地的大土豪李育,張參等人,大造輿論聲勢,獲得了很多老百姓的支持,並且在邯鄲定都稱帝,依舊沿用大漢國號。
造反起義的人太多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大家都想打著恢複漢室的旗號,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的出現。
到底誰才是真正具有合法性的漢室皇帝呢?
這個就不一而論了。或許在王匡看來,他擁立的更始帝才最應該是有漢室遺風的正統皇帝。
可人往往有看走眼的時候。王匡也不例外。
劉玄在遷都洛陽之後,為了表彰王匡,封他當了泌陽王。雖然劉玄對王匡的能力越來越信任,但是對於王匡本人,卻是越來越疏遠!
當然,被疏遠的,還不止王匡一人!
劉玄去了長安之後,迅速開始腐化,不好好工作,當時的右大司馬趙萌就拍過劉玄的馬屁。他把自己的閨女送給劉玄,獲得了劉玄的重用。除了在女人堆裏不能自拔以外,劉玄還有一個特別的愛好。
那就是酗酒!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劉玄娶了一個比他更能喝的女人—韓夫人,這兩口子天天就知道喝酒,不管大宴會,還是小宴會,隻要有酒喝,那肯定是不醉不罷休!
更為搞笑的是,劉玄還特別信任身邊做菜的廚師,經常因為廚師做的飯菜好吃了,就隨便給個官當。簡直荒唐到極點!
“灶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尉;爛羊頭,關內侯”
這朝廷,我王匡是待不下去了。
失望,太失望了!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乙酉)
綠林部隊原先的將領張卬,廖湛,胡殷,申屠健,隗囂等人計劃在立秋這天的貙膢日(古代立秋時候舉行的一種祭祀宗廟的禮儀)劫持更始帝劉玄,劉玄秘密得知,想除掉張卬等人,但是卻被張卬等人打敗!
劉玄沒辦法,隻好投奔當時駐紮在新豐的趙萌,王匡,陳牧,成丹等人,王匡也沒多想,便接納了劉玄。
當時在新豐的劉玄,並沒有感激王匡的收留情誼,反而還猜忌王匡等人是不是和張卬等人密謀商量要謀害自己。
有嚴重被迫害妄想症的劉玄在借口召見王匡,陳牧,成丹等人來商量事情。實際早已安排好殺手要殺掉他們!
幸運的是,王匡因為是最後去的,躲過了一劫。但是不幸的是,自己曾經的好戰友陳牧,成丹等人卻淪為了刀下之鬼!
劉玄的這一做法可讓王匡有點不淡定了。
“擺明就是逼我造反啊!”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的王匡果斷選擇逃亡長安,和張卬等人合兵一處。決定另起爐灶!
就這樣,更始帝劉玄把手裏的一把好牌打的稀爛!
當時劉玄的丞相李鬆帶兵從槀縣(河北石家莊槁城)回來,和劉玄一起攻打王匡,張卬等人。結果不甘示弱的王匡,張卬拚死抵抗了好幾個月。最終還是因為勢力懸殊,敗走高陵(河南安陽安豐鄉)。
後來在高陵遇到了赤眉軍的部隊,王匡為了報複劉玄,決定和赤眉軍一起攻入長安,殺劉玄!
王匡投奔了赤眉軍首領樊崇,並給樊崇引路攻打長安東都門,使得赤眉軍順利進入長安,活捉了劉玄。並最終將其絞死。
似乎王匡的造反事業再度迎來了輝煌。
可是,我前麵已經說過,一山是不容二虎的。
身為赤眉軍首領的樊崇,又怎麽可能會允許綠林首領王匡和自己在一個空間裏生存呢?
所以,樊崇的赤眉軍部隊果斷拋棄了不受歡迎和待見的王匡。
而王匡也很明白自己現在的處境。
這個天下還有誰能接納我呢?
此時,王匡的腦子裏閃出一個人,而這個人對於王匡來說,並不陌生。
劉秀!
王匡之所以會想到投奔劉秀,是因為劉秀此時已經有了一番自己的事業。加上之前在綠林部隊裏的交情,按情理來說,劉秀是肯定會收留自己的。
可事實是,王匡的這一致命的想法,最終讓他葬送了性命。
因為,不要和有野心的人講情義!
王匡當時投奔的是位於宜陽的宗廣,宗廣當時是宜陽(河南洛陽宜陽縣)的太守。同時也是劉秀手下的人。結果卻不想,王匡臨時改變主意,想要跑路,卻被宗廣很不講情麵的殺掉了。
敗軍之將,已經沒有存在於世上的價值了。活著,隻能是自取其辱!
現實就是如此殘酷,失敗者是不可能活下來的,因為活下來也沒有人會可憐你。
就這樣,持續了將近四年的綠林軍起義,隨著更始政權的消亡和王匡的身死,徹底落下了帷幕。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