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樊崇傳

字數:11967   加入書籤

A+A-


    nbsp;   “殺人者償命!傷人者償傷!”

    樊崇為自己的部隊製定了一條簡單而又實用的規定。

    畢竟,他隻是一個農民,沒有念過太多的書,所以也不可能設計出那麽多繁文縟節的東西出來。

    他隻是希望自己的部隊不要變成一群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的暴民部隊。雖然他沒學過什麽聖賢言論,但是卻明白一個道理。

    成大事者,必重小節!

    “我們要讓這天下知道,我們不是烏合之眾!”

    天鳳五年(公元18年戊寅)在太山(泰山)腳下,自封自己三老名號的樊崇帶著組建的起義部隊,正在開展一場誓師動員大會。

    動員的目的隻有一個!

    造反!

    當時的樊崇已經擁有了上萬人規模的起義部隊。而發展到如此規模所用的時間卻還不到一年。

    樊崇有他自己的魅力。也有令人著迷的一些地方。

    而這些魅力和迷人的特點也使得樊崇很快便擁有了擁躉。

    樊崇的同鄉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等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粉絲。

    他們也是沒有讀過什麽聖賢書的粗人,但是他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卻和樊崇的不謀而合。

    他們都堅信人定勝天的道理,更堅信憑他們自己的力量足以摧毀這個腐朽的王朝!

    在太山動員完起義部隊之後,樊崇帶領眾人返回莒縣(今山東日照莒縣),回到那個自己夢開始的地方,因為樊崇當年曾在那裏起兵,那裏也曾有樊崇太多美好的記憶。

    但莒縣也是樊崇夢碎的地方!

    因為當地的官員對他的起義部隊進行了瘋狂的圍剿,打的樊崇就隻剩下半條殘命。

    “隻要我不死,此仇我終有雪恥的一天!”

    樊崇的萬人部隊浩浩蕩蕩向莒縣開拔,這一次,他堅信自己必定會贏!

    可人最大的優點往往也是最大的缺點。

    樊崇對自己的起義部隊太過於自信了!完全忘了莒縣守備軍的戰鬥水平!這一場戰役,不僅沒有讓樊崇順利奪下莒縣,反而還逼的樊崇帶著部隊逃奔青州和徐州。

    “難道我們真的就隻是烏合之眾嗎?”樊崇在失利後,不止一次這樣問過自己。

    “不會的,我的部隊戰鬥力是最強的,沒有人能超過我們!”

    “我必須要用一場戰鬥來證明我部隊的價值!”

    地皇二年(公元21年辛巳)證明樊崇部隊價值的戰役來了。新朝太師景尚和更始將軍護軍王黨帶兵萬人來到青州討伐樊崇的部隊。

    這是一場持續拉鋸戰!雙方你來我往,一直持續了很久。

    最終景尚等人帶領的部隊還是因為消耗不起,最終被迫放棄了圍剿樊崇的部隊。

    樊崇對於這場拉鋸戰的結果雖然並不是很滿意,但對這個結果還是比較認可的。因為在他看來,自己的部隊終於算是摘掉烏合之眾的帽子了。

    “兄弟們,我們要讓王莽看看,這天下他不配主宰!”得勝後的樊崇再次召開動員大會。這一次的目標很明確。

    追剿太師景尚的部隊!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壬午)二月,樊崇帶兵擊潰了景尚的部隊,並斬殺了景尚。一時之間,朝野震動!

    王莽聽說景尚被殺後,非常震怒,因為相比王匡綠林軍捉放官員的行為來說,樊崇部隊追殺朝廷官員的行為讓他忍無可忍。也就在這個時候,王莽記住了樊崇這個讓他恨之入骨又頭疼不已的名字,於是他決定派自己最得力兩名將領去蕩平這支勢頭正盛的起義部隊。

    王莽這一次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

    之前已經在《王匡傳》中給大家介紹了太師王匡的身份和經曆。了解這個人最混蛋的一麵。可是要和更始將軍廉丹的經曆比起來,王匡還是太小兒科啊!

    廉丹,京兆杜陵人氏,王莽麾下大司馬兼更始將軍,為人狠辣決絕,當年奉王莽命令去攻打西南的時候,就大造聲勢的征召了二十多萬的部隊,剛去的時候,憑借人數上的優勢斬殺了蠻族上千人,但是隨著二十萬大軍的後勤補給不到位,導致大量士兵活活餓死和病死。

    說實話,廉丹並不是塊將帥的材料,不僅不是,還是一塊不擇不扣的廢料。

    二十萬大軍都擺不平蠻族,我要你何用?

    當時王莽得知廉丹這一情況後,想征調廉丹回來,可廉丹聯合庸部牧史熊一起給王莽寫了一份保證書,發誓一定要徹底打敗敵人以後才回去,並告訴王莽,後勤糧草的問題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有能力搞定。而王莽居然也相信了廉丹的鬼話,安心留廉丹在外督戰。

    二十萬大軍的糧草,怎麽湊啊?如果這個問題你要問中國曆史上的那些戰功赫赫的名將的話,我想他們也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不太可能能回答上來。但,廉丹卻自有辦法!

    “還能怎麽湊?羊毛出在羊身上,從老百姓身上往下薅唄!”

    廉丹帶著部隊先不急著和蠻族開戰,而是先搜刮一番,搜刮完了以後,再給老百姓加賦稅。

    還有糧食的老百姓,那就強令上交,沒有的,那就服徭役!還有錢的,那就強令你出錢,沒有的,也沒關係,反正新朝有五均賒貸製度,可以到官府衙門辦理貸款,然後上交就行了,至於還的問題,那我廉丹就管不了了。

    反正總有辦法能搜刮你們!

    麵對如此層層盤剝,老百姓不反才怪!

    可以說,老百姓對於太師王匡和廉丹這兩個名字,已經有了嚴重的心理陰影。

    而樊崇當時在想,要是能和這樣的人打上一仗,揚名立萬,指日可待啊!

    因為,他想體會一下“為民除害”的感覺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當然,樊崇也不是英雄,他也不會那麽好心去幫老百姓鏟除這些為非作歹的惡人,他心裏想的或許還有其他的東西。

    終於,樊崇等待的機會來了!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壬午)四月,王莽派太師王匡和更始將軍廉丹率兵攻打樊崇。雙方會戰的地點在成昌,而當時樊崇對於這次戰鬥也很重視,為了不至於出現誤傷誤打的情況,樊崇下令讓士兵全部用朱砂紋眉,並給自己的這支部隊起了一個新的名字!

    赤眉軍!

    而樊崇的機會沒有白等,這一仗注定要讓他和他的赤眉軍揚名立萬,青史留名。此戰,赤眉軍以摧枯拉朽的態勢,如狂風掃落葉一般擊潰了王匡和廉丹的腐敗部隊。徹底打響了赤眉軍的名號!

    反觀王匡和廉丹的作為,卻還不如農民起義部隊的水平,而且更為可恥的是,王匡,廉丹所到之處,皆民不聊生,哀聲哉道!

    “寧逢赤眉,不逢太師(王匡),太師尚可,更始(廉丹)殺我!”

    有此暴虐貪腐之人秉政,王莽焉能不敗?

    樊崇並沒有打算要就此放過太師王匡和廉丹,於是赤眉軍一路將此二人追殺到無鹽(今山東東平以東),太師王匡雖然打仗的本事稀鬆,但是逃跑的本事可是一點不落下風,就這樣,從赤眉軍手裏逃了出來,逃回了洛陽。

    但是廉丹就沒有那麽幸運了。不僅沒有能逃出去,反而被赤眉軍圍追堵截,切斷了所有可能逃跑的出路。

    “蚍蜉雖微,猶敢撼樹,我廉丹雖敗,不喪更始氣概!”

    在被赤眉打敗逃亡無鹽的時候,廉丹先托派親信將將軍大印和韍服,節杖交付王匡,並說出了一句讓人值得尊敬的一句話。

    “小兒(王匡)可走,吾不可!”

    “賊兵勢重,廉將軍!保重!!!”王匡含淚拜別廉丹,而廉丹卻什麽話都沒有說,臉色木訥而沉重!

    “死!我也要選擇戰死,不能讓這幫賊匪小瞧了我廉丹!”

    此一去,再無廉丹!

    地皇三年(公元22年壬午)新朝大將廉丹戰死於無鹽!他手下的校尉汝雲,王隆等二十人依然拚死抵抗赤眉軍,最終全部戰死。

    “廉公已死,吾誰為生?”這一句話語書盡廉丹生前骨氣,足矣!

    每個人都有令人肅然起敬的一麵,那怕恨他的人再多。

    樊崇的部隊在戰勝廉丹的部隊之後,後又開赴潁川(今河南許昌禹州),並且還把壯大的部隊分為兩撥來進行管理。一撥由自己和逄安帶領,另外一撥由徐宣,謝祿,楊音帶領。

    但連年連月的征戰讓樊崇的部隊產生了厭戰的情緒,很多士兵跟隨樊崇起兵,但最後卻戰死他鄉,每次行軍打仗的時候,士兵都會忍不住落淚,而由於產生了抗戰的情緒,導致士兵無法專心作戰,而長此以往下去,整個部隊的軍心可能會渙散掉。

    怎麽辦?難道我們赤眉軍要不戰自潰嗎?

    當然不會!

    樊崇是個聰明人,他用自己最擅長的手段,有效地穩住了軍心。

    “將士們,長安乃是漢室王氣的聚集地,如果我們一鼓作氣拿下那裏,那麽我們就可以回家了!”

    “王氣之地?你說是就是啊?”有些人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樊崇自然之道王氣這東西看不見,但是他有一項本事,卻可以讓軍隊穩定下來。掌握這個本事的人,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那都非常受歡迎。

    那就是看風水!!!

    樊崇在造反以前學過周易,也了解一些河圖洛書之類的玄學奧秘,而他當年造反起義就是靠的這個手段起家的。所以你說他的部隊信不信他?

    就這樣,在樊崇的帶領下,大部隊掉頭向西,劍指長安!

    當時更始帝劉玄已經入主長安,樊崇的這一決策,無意會讓兩支毫不相關的起義部隊摩擦出火花。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樊崇為了奪取長安能保險一些,把部隊分成兩隊,一隊從武關(秦四塞之一,位於今陝西商洛丹鳳縣)出發,由自己和逄安帶領,一隊從陸渾關(今河南嵩縣東北)出發,由徐宣帶領。

    就連當時不在樊崇赤眉軍中的劉秀也發出感歎,他認為樊崇的部隊必定會拿下長安。之所以敢這樣肯定這支起義部隊,那時因為這支起義部隊和自己當年投奔的綠林軍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

    因為這是一支幾乎沒有任何缺點的起義部隊!甚至連內訌都很少見到。

    作為一支農民部隊來說,擁有這樣高素質的境界,簡直要用可怕兩個字來形容!

    的確,這是一支可怕的農民起義部隊!他們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在弘農(今河北靈寶東北)匯合,當時劉玄得知樊崇部隊已經達到弘農,趕緊派大將蘇茂前去阻擊。

    “能拖多久就托多久!”這是劉玄給蘇茂下的死命令!

    可是蘇茂心裏十分清楚,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為在劉玄的身上,他看到了王莽的影子,而那些來勢洶洶的赤眉軍不正和當年自己參加反抗王莽的綠林軍部隊一模一樣嗎?

    隻不過現在從王莽換成了劉玄,綠林換成了赤眉。雖然當皇帝的人換了,但是曆史的遊戲規則依舊沒有改變。

    但蘇茂還是出戰了,結果當然在預料之中。蘇茂被赤眉軍擊敗,赤眉軍占領了弘農。

    緊接著,赤眉軍在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乙酉)3月,在蓩鄉大敗劉玄麾下的丞相李鬆的部隊,並斬殺上萬人。一時之間,讓穩坐在長安城裏當皇帝的劉玄有點坐不住了。

    其實坐不住的也不止劉玄,還有樊崇,因為他碰到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問題?

    當時樊崇帶領的赤眉軍進入華陰縣後,有一個叫陽說的人和他說了一番話,徹底點醒了攻打長安的樊崇。

    “樊將軍,如今你帶著上百萬的部隊來攻打帝都長安,連個合法的旗號也沒有,說到底不還是一群師出無名的賊盜嗎?”

    “哎呀,對啊,假如我的赤眉軍打下帝都長安,那該誰來當皇帝啊?”

    “當然還是效仿其他的造反人員,推舉劉氏後人來當皇帝啊!”陽說給樊崇提出了最佳的解決方案。

    就這樣,樊崇的赤眉軍在隨後的戰鬥過程中,便多了一個任務。

    尋找劉氏後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樊崇的赤眉軍在經過式縣(今山東寧陽)的時候,終於找到了擁有劉氏皇裔身份的合法即位人!

    其實準確來說是搶來了三個!

    劉恭,劉茂,劉盆子。

    他們的先祖都是城陽王劉章(這位老兄是劉邦的孫子,齊悼惠王劉肥的二兒子),祖父是城陽荒王劉順的兒子劉憲,在漢元帝時代被封為式節侯,他們三個的父親是第二代式節侯劉萌,但是這個老兄實在命不好,王莽篡位以後,就下令廢掉了他的侯爵,導致家道中落。

    劉恭是個喜歡讀書的人,樊崇帶領赤眉軍投降劉玄期間,劉恭被劉玄重新封為式節侯,於是便留在了長安。

    劉茂和劉盆子則留在了赤眉軍中,樊崇為了不讓兩位劉氏後人在軍營裏閑著,把他們安排在了右校卒史劉俠卿的麾下工作,而劉俠卿安排給他們兩個工作也很簡單。

    放牛!!!

    好多人可能覺得劉俠卿安排這樣的工作給未來可能即位的皇帝,這不是作死嗎?

    但劉俠卿將會用自己近乎傳奇的經曆告訴我們。

    不論他們誰當了皇帝,都得回來感謝我!

    就這樣,未來赤眉軍的可能即位的兩位主宰,劉茂,劉盆子在樊崇的部隊中過了一段放牛的生活。

    或許對於劉茂和劉盆子來說,當不當所謂的皇帝也沒關係,能踏實活著就挺好。

    但老天偏偏不給你這樣的機會。

    樊崇下定決心要從劉茂和劉盆子兩個人中選出一個“合法”的皇帝來。但是思來想去一直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取舍辦法。或許在他看來,做選擇比打仗還要難!

    因為選擇也是一種賭博!選的好,大家前景一片光明,要是選的不好,保不齊連自己的性命也得搭進去。

    對於學過周易的樊崇來說,他更相信老天的安排,於是他想了一個簡單而又直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選擇的問題。

    劄笥!(其實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抓鬮兒)

    書劄上麵隻有一個寫著“上將軍”的字樣,之所以寫上將軍,完全是因為受“聞古者天子將兵稱上將軍”這一句話的影響。

    而當時樊崇還搞了一個專門用來登基的壇場,並立馬派人把正在放牛的劉茂和劉盆子叫到前來,準備抓鬮兒。

    結果沒想到劉盆子居然抽中了寫著上將軍的書劄,當時在場所有人員得知結果後全部下跪,這讓沒怎麽見過世麵的劉盆子嚇傻了,差點哭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畢竟還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怎麽可能不害怕呢?

    至此,赤眉軍也有了屬於自己的皇帝!

    劉盆子被褪去肮髒的服飾,換上了代表皇帝儀容的冕服。開始分封官職。

    當然這一切,樊崇都已經安排好了,劉盆子照著給他的台詞念就行。

    “徐宣擔任丞相,樊崇擔任禦史大夫,逄安擔任左大司馬,謝祿擔任右大司馬???”

    當時天真的劉盆子念完詔書之後,褪下冕服,繼續回到牛棚去放牛,並且回去還鄭重的給自己的長官劉俠卿行了一個磕頭大禮。

    “我能出去玩了嗎?”劉盆子天真的問道。

    劉俠卿聽了劉盆子這一番話,氣憤地回了一句。

    “皇帝就該有個皇帝的樣,以後想要出去隨便玩的日子再也沒有了!”

    劉盆子呆住了,沒有再接著問下去???

    而樊崇對這個自己親手擁立的皇帝也不太重視,畢竟他隻是自己為了抗衡更始帝劉玄和綠林軍的一枚棋子,所以不管劉盆子是下了朝回牛棚繼續放牛也好,還是像模像樣的學著做皇帝也好,隻要他在這兒,自己就能多幾分勝利的把握。

    一切的計劃都在樊崇的預料之中。

    建武元年(公元25年乙酉)樊崇終於打敗了自己的對手劉玄,並且還讓劉盆子順理成章進入長安,當了真正意義上的皇帝。

    進入長安的樊崇似乎隱隱感覺到夢想已經離自己越來越近了。於是他命令進入長安的士兵一定要嚴格鎮守每一條街巷,並且做好對付其他來犯之敵的準備。

    但樊崇不知道的是,不論什麽事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改變的,哪怕是自己親手建立的起來,擁有鋼鐵紀律的部隊。

    同年12月爆發了一起惡性的事件,徹底暴露了赤眉軍太平表象下的躁動。當時劉盆子召集赤眉軍眾開了一個大型的派對,席間,有些大臣起了衝突,最開始隻是嘴上鬥狠,到後來直接演變成了流血衝突。爭論雙方都調集來了部隊,並且進行互相攻殺,把在宴會上的劉盆子嚇得天天晚上回去啼哭。

    對於已經開始發生質變的赤眉軍,樊崇自己也感到深深的憂慮。他隻是想平定天下,建立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而他卻想不到這幫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卻在富貴之後,手足相殘,不由得使他痛心疾首。

    既然自己控製不了,那不如就被他們所控製吧!

    樊崇帶著赤眉軍進行著瘋狂的搶奪,先是把長安的商鋪和百姓洗劫一遍,然後引領兵馬一路奔西而去。還把漢朝皇家帝陵也挖掘開進行掠奪。簡直就像一幫強盜一樣,或者說他們就是強盜!

    沒有就去搶,得不到就去奪似乎已經成了赤眉軍後來形象的說詞。

    如果隻是用強盜來形容當時的赤眉軍的話,那真是太小看他們的“能力”了。你以為他們隻會搶奪和殺人嗎?

    他們的底線遠遠不止於此!

    樊崇帶著赤眉軍部隊一路向西挺進,來到隴西,結果什麽也沒有搶到,便在返回長安的路上,順道把漢朝的帝陵光顧了一遍。

    盜人墳墓自古以來就是損陰德,斷子絕孫的行為。

    而樊崇的赤眉軍似乎已經不知道底線是什麽東西了。他們除了對漢朝的帝陵大搶特搶之外,還順帶對墓穴裏的裝殮的漢朝帝王皇後的屍體進行了猥褻,特別是在開掘長陵之後,這些如禽獸一般的士兵在呂後的屍體上發泄自己的欲望。有如此惡行暴行軍隊,天理豈能相容?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丁亥),劉秀麾下大將鄧禹和馮異合謀共同剿滅赤眉軍,此時樊崇的部眾依舊坐擁二十多萬,所以鄧禹和馮異決定讓自己的部隊換上赤眉軍的服裝,每個人腦袋上都塗上朱砂,以便對樊崇的赤眉主力進行有效打擊。

    果不其然,樊崇的部隊上了鄧禹和馮異的當,被逼到宜陽(今河南宜陽)地區。劉秀親自帶兵圍困了樊崇的大部隊。並且還迫降了建世帝劉盆子和丞相徐宣等人,並獲得了傳國玉璽。而對於刺頭樊崇的處理辦法,劉秀選擇用勸降來打動樊崇。

    可是劉秀不了解樊崇這頭猛虎,他怎麽可能會接受任你擺布的現實呢?

    沒想到的是,樊崇卻爽快的接受了劉秀的招降。

    原因很簡單!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再厲害的猛虎,在遇到比自己厲害的對手的時候,也要懂得收起自己的利爪。

    可是???

    樊崇太低估劉秀這個對手了。或者說根本就沒資格做劉秀的對手。

    因為劉秀從來不會給自己的對手任何機會。

    建武三年(公元27年丁亥)投降劉秀的樊崇,逄安等人再度選擇起義,最後被無情鎮壓,樊崇身死!

    結束了,終於結束了!

    曆史上將再不會有第二個樊崇!

    因為???有些失敗,注定不會有第二次嚐試的機會。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