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許昌傳
字數:4752 加入書籤
nbsp; 創業的時候,你有想過把你的親戚也拉進來一塊創業嗎?
我想很多人肯定有這樣的想法!
這也就是為什麽創業成功不了的根源所在。
和親人一起創業,即便是成功了,最終也難逃反目成仇的命運!
造反也是這樣的道理!
曆史上的那些農民起義活動之所以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跟他們太信任自己的人有莫大的關係。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壬子),一場由祖孫三代一起造反的故事,在句章(今浙江慈溪)拉開了帷幕。
“父親,我聽聞荊襄一帶蠻族暴動,朝廷也拿他們沒辦法,甚至連駐紮荊州的朱蓋也造反了,聯合桂陽(今天湖南桂陽縣)匪首胡蘭一起攻破桂陽,人數已經發展到上萬人規模,看來這漢室天下,要易主了!”許昌得意地和他的父親許生說著。
“好啊,他劉家人做江山的時間也夠久了,也該給被人挪挪地方了!”許生回道。
“父親,不如我們也趁勢而起,圖謀一番霸業如何?”
“為父正有此意!”
許生和許昌父子看著動亂的漢室天下,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同時也是最後的一個決定。
起兵,造反!
其實他們父子兩個之所以敢做出這個決定,那絕對不是因為荊襄一帶的造反勢力啟迪了他們,而是因為在他們居住的江南地區就已經開始有零零星星的造反勢力在躁動了。
這股勢力非常的強大,遍及的範圍也很廣!從江蘇一直蔓延到福建一帶,隻要有山頭的地方,這幫勢力就蔓延到那裏。由於他們的規模比較大,朝廷便把他們合稱為“山越”
在這個勢力龐大的武裝集團中,湧現出了一大批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勇士。
他們分別是:長興縣(今浙江湖州長興縣)白虎山渠帥嚴白虎;會稽(今浙江紹興)渠帥潘臨;鄱陽(今江西鄱陽縣)渠帥彭綺;錢塘(今浙江錢塘縣)渠帥彭式;丹楊(今江蘇鎮江)渠帥費棧;涇縣(今安徽宣城)渠帥祖郎;歙縣(今安徽歙縣)渠帥金奇、毛甘;建安(今福建建甌)渠帥常俱、黃亂等。
他們造反的目的很實在!就是不想向朝廷上交租稅。放到我們今天來說,其實就是想逃稅!
朝廷來打我們,我們就迎戰,朝廷不打我們了,我們就回家種地。反正我也不威脅你朝廷的統治,就是想逃稅,難不成因為就因為逃稅,你朝廷還要興師動眾來討伐我們嗎?
犯得上嗎?
其實,他們的武裝組織不同於造反勢力,準確來說,他們或許就不想造反。
你聽說過造反的還有空兒種地嗎?
許生和許昌父子自然知道這支規模和勢力龐大的部隊成不了太大的氣候。所以他們決定要在江南一帶打造一支真正意義上的造反部隊!
許生和他的兒子許昌用的造反套路也是曆史上其他農民起義部隊用的造反套路,就是用妖言來蠱惑人心,然後拉攏部隊,壯大聲勢!
這個辦法在中國古代,那可以說是屢試不爽,隻要你有點口才,嘴不笨,有點規劃,基本上多多少少都能招攬點人來。
許家父子在造反方麵的口才那簡直讓人佩服,不到短短幾個月,就拉攏了上萬人的信徒。
當時在江南一帶的山越賊匪,沒有一個敢擅自稱王道孤的,但許生就是要做他們不敢做的事情。
許生為了彰顯自己和這些山越流寇的不同,便獨自給自己封了一個“越王”的稱呼!
這個頭銜可了不得,因為叫這個稱呼的人在中國曆史上那還是有兩把刷子的。比如臥薪嚐膽的勾踐和南越國後來的皇帝趙佗。
更為關鍵的是,曆史上叫越王的人不是當皇帝,就是皇帝的子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孫,許生是何身份?憑什麽敢妄稱越王?
其實就憑四個字!
目!無!王!法!
在許生的眼裏,根本就不在乎什麽朝廷的尊卑有別。
他想叫什麽,就叫什麽,誰也管不著!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作為許生的寶貝親兒子—許昌比他的父親還要奇葩。
許生在自封了自己越王之後,許昌也有點眼饞自己父親的封號。
“人常說,長江後浪推前浪,我父親都稱王了,我許昌也不能落後啊!”
“封自己當個中郎將?不行,這是個粗人當的官職,隻會騎馬打仗,和我許昌這運籌帷幄的形象不符合!”
“司馬?司空?司徒?哎,不行不行,我們是造反的部隊,要這些沒用的官職幹嘛?”
許昌想來想去,從中郎將一直挑到丞相,就是沒有挑到合適的。
“那就暫時先委屈一下,當個大將軍吧!”
鬧騰了半天的許昌總算是消停了。
可是沒過多久,一個突發事件,讓消停了沒幾天的許昌,又開始活躍起來。
他的父親許生去世了!
這下可讓許昌犯愁了。父親死了,是該繼續延續父親越王的名號,還是自己自封一個王號呢?
算了算了,太麻煩了,幹嘛不直接當皇帝呢?
“哎?對!就當皇帝!”許昌突然拍案而起。
於是,許昌在句章稱帝,自封“陽明皇帝”。
以前是自己的父親派自己到江南去傳播煽動流民,現在自己的父親去世了,而自己又當了皇帝。那麽傳播煽動流民的宣傳工作便落到了自己的兒子許韶的身上。
連造反事業都代代相傳,看來這真是對漢王朝失望到極點了。
許昌,許韶父子的造反部隊開始迅速向江南一代擴散。
很快,朝廷便盯上了江南地區,並且也為平叛逆賊,挑好了合適的人選。
“臧愛卿,朕受你揚州刺史之職,替朕掃平賊逆。”漢靈帝對臧旻說道。
“諾!”臧旻道。
除了臧旻被任命之外,漢靈帝還給丹陽太守陳夤,吳郡(今江蘇蘇州姑蘇)司馬孫堅下了一道命令,讓他們兩個協助臧旻破賊!
丹陽太守陳夤在接到命令之前,一直在對付“山越”的流寇,當他得知江南一代崛起的許昌之後,果斷放下了手頭的工作,轉而積極配合臧旻一起討伐叛賊。
而孫堅則負責募集兵勇,籌備糧草,同樣也積極配合臧旻的討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漢靈帝劉宏派孫堅去參加討伐許昌的這個決定,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因為孫堅是一個不怕死的家夥!
對於朝廷來說,派孫堅討逆是好事,可對於許昌來說,這簡直就是噩夢???
隻可惜這段曆史的史料實在太少,所以我們也沒有機會能見識孫堅的勇猛。
其實不光是對孫堅在這場戰鬥的表現沒有做詳細的記載,甚至關於征討許昌的具體經過,也並沒有留下太多的記載。
但對於平叛許昌的最後一戰,史書中還是給出了相關的說明???
許昌叛亂被鎮壓,許昌死於亂軍之中,臧旻為了平定暴民部隊,殺掉上千人來示威,用血腥的手段結束了這段為時三年零一個月的叛亂。
許昌他自己或許更明白:造反,注定沒有什麽出路,可人活著,不就是為了一口氣嗎?那既然明知道成功不了,倒不如先讓自己當個皇帝,安慰一下自己落寞而又無奈的心理,也不枉在世上白走一遭。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