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張角、張寶、張梁傳

字數:11532   加入書籤

A+A-


    nbsp;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癸亥)

    漢靈帝劉宏剛剛大赦了天下,太尉兼司徒(相當於總理,但在東漢時期,已無實權,僅是虛銜)的楊賜便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當然,楊賜也不是故意的,而是實事求是向漢靈帝匯報了一件大事。

    “陛下,巨鹿人張角,張寶,張梁在民間傳播太平道,名義上為人治病,實際上卻是利用妖術蠱惑人心,張角還利用自己的弟子到四方傳道,十餘年的時間已經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荊州,揚州,兗州,豫州拉攏了弟子和信徒十多萬人,這些百姓都傾盡家資,爭相投奔張角,更為可怕的是???”

    “是什麽?楊愛卿”漢靈帝劉宏坐了起來問道。

    “不僅百姓相信他,就連地方上的官員對他也是推崇備至,若長此以往下去,恐於江山社稷不利啊,陛下!”

    楊賜前腳剛說完,司徒掾(相當於總理秘書)劉陶後腳就上來奏報,說道:“陛下,劉司徒所言皆為事實,張角等人,久蓄陰謀 ,坊間傳言張角欲帶領信徒潛入神京,窺伺神器,禍亂朝廷,希望陛下能出明詔,募豪傑予以國土,討張角安於社稷。”

    漢靈帝劉宏麵對自己的這兩位老師上的奏折,雖然嘴上答應,但其實心裏已經有點不耐煩,所以一直拖著不辦。

    對於漢靈帝的綏靖態度。張角自然是非常樂意接受的。隻是,漢統國祚,氣數未盡,各地效忠漢王朝的王侯官吏不可勝計。若公然造反,信徒未必會真心賣命,若果真這樣,那我的起義必定會被瘋狂鎮壓???

    該想一個什麽樣的借口來蠱惑這些信徒為我賣命呢?

    張角為了起義的口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突然清風吹動了桌上放著的一條黃巾,黃巾被拂落在地。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在確立了口號之後,聯絡了自己的信徒,為了方便管理,他設置了三十六“方”,大“方”的規模有上萬人,小“方”的規模也有七八千人,並且為每個地區的“方”設立了渠帥,方便統一管理。

    張角之所以敢造反,那絕對要得益於他的宣傳和情報工作做得很到位。

    為了宣傳自己軍隊的影響力,張角派人在京城的寺廟和官府衙門的牆上,把自己這句流傳後世的廣告語用白漆刷在牆上,目的就是為了把自己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打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

    而在情報工作方麵,張角利用各“方”的渠帥,為自己提供朝廷的動向,包括:官府的圍剿通告,官府的活動動向,甚至連朝廷內部的軍事動向,他也能通過各“方”的渠帥收集到。

    有如此驚人的實力,想不造反都難啊!

    既然萬事俱備,那就隻欠振臂一呼了。

    可張角似乎並不著急。

    他在等一個時間!

    三月五日!這是張角計劃好起事的時間。

    有計劃的去做事情,往往比沒頭緒要成功的多!

    但計劃也有變化的時候,就在張角他們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當時到京城負責聯絡起義工作的張角徒弟—馬元義,被朝廷抓獲,在洛陽被處於車裂極刑。

    朝廷開始在京城乃至全國範圍內,剿殺信奉太平道的張角信徒,前前後後抓獲和誅殺了上千人???

    這個消息對於張角來說,簡直是一個晴天霹靂。因為他的工作基本上都已經就位了,就差馬元義等人給自己釋放信號了,可是等來等去,卻等到了這個消息,著實讓張角有點坐立難安。

    “兄長莫要驚慌懊惱,馬元義被害,完全是因為有人叛變告密所致。”張寶向張角說道。

    “是何人要置我於死地?”張角反問道。

    “我聽逃回來的弟子說,是我們安排在濟南的大方渠帥唐周告的密,當時大哥派他去京城暗中聯絡宦官封諝、徐奉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小子不保險,如今果然辜負大哥對他的期望,當真是該千刀萬剮!為今之計,就隻有提前行動了。”張梁說道。

    “事到如今,也隻好如此了!”張角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然後起身說道。

    天將降大任於張角也,必先出點叛徒,搞點事情,損點部眾,然後???

    沒有然後了,直接起義吧!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甲子)二月,張角聯絡所有大小各方的渠帥,準備起義!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張寶自稱地宮將軍,張梁自稱人公將軍。

    於是張角再一次將自己那句流傳千古的話語,說給了這些準備和自己一起造反的信徒們!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漢已活了四百多年的歲月,現如今已病入膏肓,而我張角能做的,就隻有給他送葬!”

    因為張角自稱是黃天,所以他的部眾全都裹挾黃巾,而至此,黃巾軍便開始登上了曆史舞台。

    張角領導的黃巾軍部隊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讓天下震動,讓朝廷膽寒!

    朝廷自然是不會允許這樣一支起義部隊猖狂下去的。很快,朝廷便做出了回應。

    河南尹何進被漢靈帝任命為大將軍,封慎侯,統帥左右羽林軍和中央五營的士兵,屯兵在都亭附近,用來拱衛京城。

    這還沒完,漢靈帝還在函穀關(位於今河南靈寶境內),太穀關(又叫大穀關,位於今河南洛陽東南大穀口),廣成關(位於今河南汝州西部),軒轅關(又叫娥嶺關,位於今河南登封西北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間),伊闕關(位於今河南洛陽南部伊闕山上),旋門關(位於河南滎陽高山鎮),孟津關(位於黃河之南,邙嶺之北),小平津關(位於今河南孟津東北)任派都尉,用來阻擋黃巾軍的起義部隊。

    當時北地的太守皇甫嵩給漢靈帝出了一個主意,不得不說,皇甫嵩給漢靈帝出的這個主意,直接挽救了東漢行將衰敗的局麵。

    解除黨錮!

    其實說的直接點,就是先解決內部矛盾,然後一致對外!

    皇甫嵩的這個主意雖然很好,但是也刺中了漢靈帝的痛點。在他看來,宦官比那些官員要忠誠的多。

    可宦官終究是宦官,陪在自己身邊服侍還行,可是要去討賊,他們似乎不太擅長。

    漢靈帝有點拿不定主意,所以詢問了一下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呂強。

    呂強雖然是宦官,可是和其他宦官卻不太一樣。

    他比較正直和清明!

    而也正是呂強給漢靈帝說的一番話,徹底讓漢靈帝下定決定,釋放黨人!

    “陛下,自桓帝以來,黨錮之怨久矣,若不赦免他們,這些人將會對陛下失望,他們可能會和黃巾賊匪暗地勾結,到時候若形成氣候,威脅朝廷,怕是後悔也來不及啊”

    漢靈帝聽完這麽一番話,嚇得趕緊大赦了一次天下,但唯獨不赦免張角。

    當然,這也能理解,你造人家的反,人家要是還赦免你,那隻能證明漢靈帝很傻。

    除了赦免天下之外,漢靈帝還任命了一大批官員。授盧植為北中郎將,負責討伐張角,皇甫嵩擔任左中郎將,朱俊擔任右中郎將,開拔潁川討伐黃巾軍。

    在我們看來,似乎漢朝內部的矛盾已經得到解決了。

    但實際上並沒有!

    當時負責和張角徒弟暗中聯合起義的宦官封諝和徐奉,在漢靈帝解除黨錮之後,遭到了清算。並且,漢靈帝還給所有的宦官開了一次會議,點名批評了一遍這幫宦官。

    “我信任你們,才幫著你們禁錮這些黨人,可你們呢?還不如那些黨人,暗中和張角賊匪勾結,意圖顛覆王庭,你們是何居心?真是太讓我失望了,你們個個都該殺!”

    當然,漢靈帝隻是罵罵而已,並不真打算對這幫宦官下死手,因為他還得靠這些人。

    既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追究這幫宦官的過錯,那就關心一下討伐黃巾的動向吧。

    漢靈帝當時問太尉楊賜討伐黃巾軍的情況,結果楊賜再一次給漢靈帝潑了一盆冷水。

    “陛下,黃巾賊勢凶猛,所到之處,蕩然無存,各方郡縣官吏,均被殺害,若要取勝,尚需要些時日。”楊賜很正直,一五一十向漢靈帝匯報了黃巾軍的情況。

    可是他太不了解漢靈帝了。其實漢靈帝是想聽一些讓他開心的新聞,哪怕是騙他的也行啊。

    不,我楊賜就是愛說實話,哪怕和你皇帝抬杠,我也要把實話說出來。

    漢靈帝有點不高興了,下令罷免了楊賜。

    “告訴你,這就是和我抬杠的下場!”

    其實楊賜向漢靈帝匯報的情況,已經是很樂觀了。漢靈帝隻是想尋求一下心理上的安慰,隻可惜他選錯了人。

    當時張角,張寶,張梁率領的黃巾軍攻城略地,勢不可擋,朝廷派去的部隊,根本就有點招架不住。

    南陽的黃巾軍在首領張曼成的帶領下,殺了宛城(今河南南陽宛城區)太守褚貢,占據了宛城。

    汝南黃巾軍在邵陵(今湖南邵陽)擊潰太守趙謙,奪下了這塊地方。

    廣陽黃巾軍殺掉了幽州(今天津薊州區)刺史郭勳和當地的太守。

    ???

    “天天都是黃巾奪城池,殺太守的新聞,難道朝廷的派出去的都是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一幫酒囊飯袋嗎居然沒有一個來匯報打勝仗的?”這或許是漢靈帝比較疑惑的地方。

    其實並不是沒有,隻是因為這些官員被禁錮的時間太長,戰鬥力都有點下降,畢竟,再快的刀,長時間不用,它也會生鏽啊。

    但有一些刀,從來就不需要磨合。

    皇甫嵩就是這一種不需要磨合的刀!

    皇甫嵩,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人士(位於今寧夏彭陽縣),東漢超級救火消防員!

    他不僅是一把不需要磨合的刀,而且是一把能在關鍵時候起作用的刀!

    是利刃,就需要有展現他能力的殺敵戰場!

    當時朱俊(朱儁)的部隊被黃巾軍圍困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不能突圍,皇甫嵩奔赴長社支援朱俊的部隊,結果等來到長社以後,皇甫嵩傻眼了!

    這根本就沒辦法突圍!

    黃巾軍波才率領的部隊比自己的正規部隊還要多數倍!光架勢就已經嚇唬住了當時的漢軍。

    “怎麽辦?要不放棄救援朱俊?”

    就在皇甫嵩左右猶豫的時候,老天爺送給他一份超級大禮!

    大風!!!

    當時波才的部隊在長社的草坡屯紮部隊,正好當時刮起了大風,而且這股大風一刮就是好幾天,刮的混天黑地。皇甫嵩終於看到了獲勝的希望。

    “命令全軍出發,奇襲黃巾營寨!”

    當時漢軍聽了皇甫嵩的建議後,特別困惑。

    人數不及黃巾,還刮這麽大的風去偷襲,擺明了不就是送死去嗎?

    可皇甫嵩早已成竹在胸,因為他知道,這麽大的風,敵軍肯定在加固營寨,沒有時間去加強兵力的防備,況且自己的部隊處在順風位,隻要放一把火,不愁敵人不敗,所以,現在是偷襲的最好時機!

    就這樣,皇甫嵩帶兵奇襲波才的黃巾軍,並趁著自己占據順風位的優勢,命令兵士攜帶幹草,然後由精銳部隊殺出重圍,闖入敵人陣營中縱火,擾亂了黃巾部隊的節奏。

    波才被皇甫嵩這一招打的有點招架不住,丟盔棄甲,紛紛奔逃。

    如果說波才碰上皇甫嵩已經夠倒黴,那麽在他逃跑過程中,碰到的另一個人,則讓他徹底放棄了要生存下去的奢望。

    這個人就是曹操!

    身為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部隊裏麵的校官)的曹操,當時聽說皇甫嵩救援朱俊不利,帶著自己的部隊前來救援,卻不料,正好撞見了被皇甫嵩擊敗的波才。

    “正愁沒功勞,天下掉下個大禮包!”

    曹操便截住波才潰軍的去路,和後來趕到的皇甫嵩、朱俊一起擊殺並斬獲上萬人的首級,名聲大噪!

    此一戰,皇甫嵩被封都鄉侯!

    成功者,不就是踩著失敗者登上頂峰的嗎?

    而皇甫嵩似乎並沒打算停下繼續討伐黃巾的腳步,轉而和朱俊一道,進擊汝南(今河南駐馬店汝南縣),陳國(今河南淮陽),解決了黃巾大將波才和彭脫。

    得了功勞的皇甫嵩並不貪功,而是把自己的功勞直接給了朱俊,這個做法,不僅讓朱俊感恩戴德,而且也體現了皇甫嵩可怕的一麵。

    仁義服人!

    我想如果張角也明白這個道理的話,那麽他的黃巾軍也就不可能失敗了。

    但問題是,張角根本沒空去理會什麽仁義,雖然他麵對的不是風頭正盛的皇甫嵩,但是他所麵對的人,也是一個棘手的難題。

    北中郎將盧植。

    盧植雖是一個文人,但是卻比武人還要厲害。

    當時盧植的漢軍部隊與張角率領的黃巾部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連著打了好幾場,張角都沒有能全麵壓製盧植的部隊,結果盧植趁勝追擊,殺了張角的黃巾軍上萬人,逼的張角敗逃廣宗(今河北邢台廣宗縣)。

    張角逃亡廣宗之後,大門緊閉,企圖閉門不出,耗死盧植的部隊。

    但張角似乎忘了盧植的身份。

    人家盧植是憑腦子工作的,可不是憑蠻力!

    盧植在來到廣宗之後,大造雲梯,準備攻下廣宗城。

    張角害怕了???

    “怎麽辦?難道我張角要絕命於此?”

    當然不會!因為你張角的戲份還不到殺青的時候。

    當時漢靈帝派小黃門(最低級的宦官)左豐到盧植軍中,名義上是來探視盧植的作戰情況,實際上卻是監視盧植。

    因為你盧植這麽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厲害,皇帝不放心啊!

    當時軍中的人們讓盧植賄賂左豐,但盧植就是不幹。

    “憑什麽?眼看著就拿下黃巾賊首,皇帝還能怪罪我不成?”盧植出於氣憤地說道。

    立了功勞當然不會怪罪你,但是得罪了小人,那可就由不得你了。

    果然,不太會“做事”的盧植被左豐穿了一次小鞋,回去向漢靈帝告了一次盧植的黑狀。

    “陛下,現如今張角已經逃奔廣宗,盧植卻不著急攻城,難道是想等老天爺發慈悲恁死張角嗎?”

    漢靈帝聽了左豐的話之後,大怒!下令派人拉著囚車,押解盧植回京定罪。

    眼看著張角就要被盧植擒獲,結果由於豬隊友的挑撥,直接讓張角躲過一劫。

    “嚇死我了,心髒都快被嚇出來了,我還以為自己要死在廣宗城了!”張角聽聞盧植被獲罪收監之後感歎道。

    雖說否極就會泰來,但樂極也會生悲!

    或許是因為被盧植圍困期間受驚嚇過度所致,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在廣宗解圍之後,張角得了重病,一命嗚呼了。

    張角這一死,對於黃巾軍來說,那真是天大的打擊!

    但對於漢軍來說,也算不上什麽好事!

    敵人的魁首死了,很有可能敵人反抗的意誌會越來越強。

    果不其然!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甲子)十月,皇甫嵩帶兵圍困廣宗城,準備要消滅黃巾主幹勢力,結果遭遇了張角三弟張梁部隊瘋狂的反擊!導致皇甫嵩一直拿不下廣宗城。

    “果然是造反勢力的頭腦人物,還真有幾把刷子!”皇甫嵩感歎道。

    皇甫嵩知道自己現在打不過張梁部隊,便決定高掛免戰牌,閉門不出,靜待時機!

    當時皇甫嵩的部隊一直在監視張梁部隊的動向,而張梁部隊也在時時刻刻關注皇甫嵩部隊的動向。

    雙方開啟了一場互相消磨的偵查戰,就看誰先露出馬腳!

    結果,張梁的部隊因為和皇甫嵩交戰太過於疲憊,被皇甫嵩這個優秀的獵手發現了破綻。

    “兄弟們,偷襲的招數還想不想玩玩?”皇甫嵩驕傲的向自己的士兵說道。

    “皇甫將軍,怎麽偷襲?”手下士卒問道。

    “等敵人睡覺的時候偷襲!”皇甫嵩說出了自己最真實的想法。

    皇甫嵩派士兵趁著夜色潛入張梁軍隊附近,等到雞鳴時分,率軍與疲憊的張梁軍交戰,結果張梁軍隊因為太過於疲憊,導致被皇甫嵩所率領的部隊擊潰,斬殺了黃巾軍三萬多人,逃跑渡河淹死的人達到了五萬多人以上,而張梁也在這一戰中被殺!皇甫嵩命人割下了張梁的人頭,準備回京赴命。

    “哦,對了,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還有辦!”此時的皇甫嵩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張角這個黃巾賊首已經病故,我要掘開他的墳墓,親自割下他的腦袋回京!”

    皇甫嵩從投降的黃巾軍那裏打聽到了張角的墓地,並派人挖開張角墳墓,然後把張角的遺體拿出來,狠狠的用刀先砍上一頓,發泄一下自己內心的不滿和憤懣,然後再將張角的腦袋割下來,並同張梁的腦袋放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皇甫嵩可以說是給後來的人開了個“好頭”,往後曆朝曆代,凡是不能親手處死敵人和政敵的人,都會用這一招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黃巾張氏三兄弟,我皇甫嵩已得其二,區區張寶,不足掛齒!”皇甫嵩驕傲的炫耀著自己的戰績,這一刻,他終於明白了什麽叫功勞!

    皇甫嵩本打算親自帶張角,張梁的人頭回京,但他並沒有!因為還有一個張寶沒有解決掉。而如果不解決掉張寶,那麽對於皇甫嵩來說,始終是如鯁在喉,不太痛快。

    於是在十一月的時候,皇甫嵩帶兵決定去曲陽(今河北保定曲陽縣)進攻張寶部隊。

    或許是由於求勝心切,皇甫嵩在討伐張寶的過程中,可以說是穩紮穩打,把張寶的起義部隊打的節節敗退。皇甫嵩還積極聯合巨鹿(今河北邢台巨鹿縣)太守郭典一起,圍攻張寶部隊,結果張寶因孤立無援,最終被皇甫嵩和郭典所殺,黃巾軍張氏兄弟最後一支部隊,徹底被皇甫嵩降服。

    對於漢朝來說,黃巾軍被鎮壓了,似乎官員與百姓的矛盾,應該是得到合理的解決了。

    可事情遠遠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

    黃巾起義,隻是眾多星火中燒的最厲害的一支,東漢朝廷隻是那所有注意力全都擊中在撲滅黃巾這支火苗上,卻不知道,此時此刻,其他的星火,已經開始蔓延成為新的勢力!

    燒吧!燒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