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治元多傳
字數:8534 加入書籤
nbsp; 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庚子)十月
此時的涼州(東漢十三州之一)雖然已經入秋許久,但卻並不冷清!
不僅不冷清,而且還很熱鬧!
魏文帝曹丕即位之後,重新把涼州地區進行了劃分,分成了七郡十四縣。
分別是:姑臧(位於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張掖(位於今甘肅省張掖市)、
武威(位於今甘肅省武威市)、
休屠(位於今甘肅省武威市)、
揟次(位於今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
鸞鳥(位於今甘肅省武威縣南部)、
撲?(名字不詳,位置不詳)、
媼圍(位於今甘肅白銀市景泰縣)、
宣威(位於今甘肅民勤縣西南)、
倉鬆(位置不詳)、
鸇陰(位於今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鎮)、
祖厲(位於今甘肅省靖遠縣西南)、
顯美(位於今甘肅金昌永昌縣東四十裏鋪)、
驪靬(位於今甘肅金昌市永昌縣)
當然,更重要的是,涼州被劃歸給了雍州。打個比方來說,其實就相當於是一個省被劃歸到另一個省。
對於曹丕來說,這樣更加便於對這些容易叛亂的地區進行管理。
自東漢末年到曹丕即位,涼州這塊地方,可一直不算太平,先是鬧騰出邊章,北宮伯玉叛亂,後來又有馬騰,韓遂???
簡直亂的都沒法管。
但曹丕作為一代英主,還是有信心想要管好這塊多事之地。於是,他任命安定太守鄒岐出任曹魏帝國的首任涼州刺史。
刺史這個官職從設立之初,就是一個比較有趣的官職。
雖然它隻有六百石的工資,但是管的卻是掙兩千石工資的太守。
不僅如此,地方上的官員還對刺史怕的要命,隻要是刺史上任,當地的官員都得夾道歡迎,努力討好。
因為刺史不光能向皇帝打小報告,還有權帶兵。
你說他們怕不怕?
可鄒岐到涼州上任的經曆告訴我們。
什麽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當時鄒岐還沒到涼州呢,就在張掖先吃了一頓閉門羹。
在當地有一個叫張進的家夥,公然挾持太守杜通,然後聯合西平人麴演和酒泉人黃華,一起帶兵把鄒岐這個朝廷命官先教訓了一頓。
這幾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幹這種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基本上屬於是慣犯。
特別是麴演和黃華,不僅在他們自己的老家經常作案,而且還把太守給抓了,他們自己還狗膽包天的當了太守,儼然一副誰都不吊的態度。
而當時的涼州城,除了官職沒有亂,其他的全亂套了。
張掖造反,武威造反,西平造反,酒泉造反???
涼州城就沒有一處消停的地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可讓人怎麽治啊?
好在當時朝廷的護羌校尉(相當於現在的師長)蘇則在涼州這邊一直負責打黑的工作,才沒有把涼州的反叛勢力做大。
不得不說,蘇則確實是一個能力超群的打黑高手。
因為他這樣的人,辦事兒從來就不按套路出牌。
對於鎮壓武威三種胡(東漢時期的一股少數民族部落,具體資料不詳)叛亂,蘇則大膽調動不能西進的郝昭和魏平來進行鎮壓,然後又聯合武威太守毋丘興一起進攻張掖的張進叛軍,最終通過個個擊破,斬殺了張掖人張進,西平人麴演,並受降了酒泉人黃華的叛亂部隊。
涼州地區算是能消停一陣了。
鄒岐終於能安穩地當一會兒他的涼州刺史了。
可涼州這塊寶地,注定不是個能安靜下來的地兒。
黃初二年(公元221年辛醜),消停了不到半年的涼州再次熱鬧了起來。
涼州地界的盧水胡發生了叛亂。
說起盧水胡這個民族,史學界也給不出一個準確的定論,因為這個少數民族不僅有與漢族混居的習慣,還有和匈奴,羯族,羌族等民族混居的習慣,可以說這個民族相當的複雜。
原先在東漢的時候,盧水胡一直屬於是東漢王朝的外援部隊(和南匈奴一樣),屬於是典型的臨時工,東漢王要打仗缺人手了,就出錢或出物雇傭這幫盧水胡的人去打仗。
這幫被被雇傭的盧水胡人也不含糊,積極幫著東漢鎮壓起義,平定西域,立下了不小的功勞,甚至某些表現不錯的盧水胡人還能從臨時工變成公務員(當官)。
這樣有奔頭的生活,誰願意造反啊?
可曹丕當了北方的皇帝之後,這幫在涼州生活的盧水胡人就有點蠢蠢欲動了。
當時有兩個帶頭鬧事的盧水胡人,一個叫治元多,這是一個典型的刺頭,也是此次涼州盧水胡造反的帶頭大哥。
另外一個人的名字叫搞笑了。
叫伊健妓妾!
叫這樣的名字,你都搞不懂它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
雖然盧水胡人有和漢人混居和通婚的習慣,但是在學習漢文化方麵,卻好像沒有走對路子,也不管這個名字的漢語意思是什麽,就給自己取這麽一個名字。
當然,名字叫什麽並不重要,能被人記住才最重要。
他們兩個帶著部族造反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
那就是造反準是因為沒有活路了。
東漢的時候,好歹各地有農民起義,還能當幾天臨時工,掙點錢花,可曹魏接受涼州之後,好像中原地區起義的數量越來越少了,當然,這個也能理解,因為剛經過了一段混亂的時期,好不容易北方剛穩定下來,老百姓肯定想著要發展農業,誰有這個閑心老是去造反啊!
可你們中原不打仗,我們盧水胡掙什麽啊?難不成讓我們喝西北風去?
對於身處西北的盧水胡來說,喝西北風的日子,他們已經受夠了,他們隻想要活下去。
沒有人想要和生活過不去,連不太開化的蠻族都明白這個道理。
治元多和伊健妓妾帶著部族開始瘋狂在河西走廊一帶進行打劫,凡是過往的商旅,駝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隊,統統慘遭毒手。
魏文帝曹丕非常擔心這幫盧水胡的勢力會給涼州帶來惡性的影響,於是他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忽然,他想起了一個人。
張既。
這是一個能改變涼州命運前途的牛人,隻能用他了。
之所以曹丕敢這樣肯定張既的能力,是因為張既確實有能力辦好這件事情。
因為在很早之前,張既就鎮壓過涼州境內的羌人叛亂,對於怎麽管理涼州,張既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於是,曹丕二話沒說,就下詔召鄒岐回京述職,然後免去了鄒岐的涼州刺史職位(沒處分他已經算是網開一麵),轉而加封張既擔任涼州刺史。
當時張既擔任的官職是京兆尹(絕對的美差,相當於首都的市長),而突然被任命為涼州刺史,不知道該算是好事還是壞事?
論地位來說,京兆尹比刺史的地位要高,畢竟是京官,可論政治體製來說,刺史有兵權,能調兵,而京兆尹隻能維護京畿附近的社會治安。
本想在京城過幾天安生日子的張既,隻好脫下自己的警服,換上自己的軍裝。準備奔赴涼州上任。
臨行之前,曹丕拉著張既的手,語重心長的說道。
“非既莫能安涼州!”
言外之意就是說,你張既就常駐在涼州吧!
為了保證能討平造反部隊,曹丕還派夏侯儒(打仗比較穩的一個人)擔任護軍,費曜(這哥們也是個牛人,當年在祁山的時候,還揍過諸葛亮的部隊)擔任將軍,跟在張既屁股後麵作為支援。
張既當時為了麻痹治元多他們,命令軍隊四處散布謠言,說自己要從鸇陰渡口過河。
結果天真的治元多和伊健妓妾還真就相信了,二話沒說,帶著部隊就到鸇陰渡口去蹲點。
蹲點的策略比較單一,就是老虎吃猴子—死等!
等來等去卻等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
張既帶著部隊已經到達且次,並且準備要進逼武威。
按理來說,一般人肯定會發覺這是聲東擊西的騙局。
可事實告訴我們,治元多和伊健妓妾這兩個盧水胡人,不僅文化水平不怎麽樣,而且還特別迷信。
在他們看來,張既不是人,那是神!
治元多和伊健妓妾在還沒搞明白張既部隊怎麽到達且次的時候,就匆忙帶著人馬撤回顯美縣。
這真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了。
就這樣,愚蠢的治元多和伊健妓妾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時機,讓張既順利占領了武威。
而張既也是個做事不墨跡的人,在占領武威之後,決定立馬調轉槍頭打治元多他們。
可是手下的一些將領不太同意這個要求,在他們看來,如此著急的行軍,已經讓士兵很疲勞了,再這樣疲勞去作戰,肯定贏不了。
其實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但張既就是不聽,而且他還有自己的一番道理。
早打比晚打好!
於是在力排眾議之後,張既帶著前軍部隊把戰線推進到盧水胡造反部隊退守的顯美縣,準備給他們一個大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大的驚喜。
不,應該說是一個大大的驚嚇!
張既的這一招很奏效,當時屯駐顯美縣的治元多等人見到了張既的部隊之後,嚇得差點沒尿褲子。
“他們到底是人是鬼?難道連日行軍他們都不累嗎?”
我想這應該是治元多心裏最想說的一句話。
推進到顯美之後,張既隨即發布了自己的下一個命令。
原地紮營休息!
就這樣,張既的部隊守在顯美縣城外,等著吃飽喝足之後,再去揍這幫人。
張既的部隊宛如一隻守在洞口的貓,隨時等待著老鼠出洞。
就這樣,雙方的部隊一直持續了大約半個月的僵持局麵。
對於治元多來說,再這樣耗下去,別說打仗了,吃飯都可能成了問題。
自己本來就是為吃飯才造的反,結果造反之後,更吃不上飯了,那造這反有什麽意義?
必須要想一個有效的辦法,重創張既的部隊。
可有時候,辦法不一定要靠想,也可以靠等!
進入十一月的時候,涼州地區的氣候溫差特別的大,而且還有刮不完的西北風。
當時治元多的部隊打算趁著大風,放一把大火,焚燒掉張既的軍營。
想法是好的,隻可惜,治元多終究隻是想了想,沒打算用這招。
搞了半天是在嚇唬張既的部隊啊。
於是,被嚇出一聲冷汗的張既決定搭台給治元多和伊健妓妾這夥造反部隊唱一出戲。
十麵埋伏!
張既秘密安排三千精銳士兵在夜間埋伏好,然後派自己的參軍成公英去挑戰治元多的部隊,不管是用問候祖宗十八代的方式刺激他們出戰,還是直接過去挑戰,務必要將治元多和伊健妓妾的所有部隊全都騙出來,然後騙進自己的埋伏圈。
不得不說,張既絕對是個當導演的料。由他導演的一處好戲,即將在涼州顯美縣上演。
男主角:治元多
女主角:伊健妓妾(不太確定是男是女,就依名字來說,暫且先定為女主角吧)
配角:成公英
群演:雙方的士卒
第一場戲,由成公英出戰挑戰治元多和伊健妓妾的部隊,假裝打不過,然後撤退,治元多,伊健妓妾帶兵追擊,追擊一段距離後,停止追擊。
第二場戲,成公英再度返回挑戰,然後治元多,伊健妓妾再度出擊,追擊,然後追一段再停???
???
終於到了第 n場戲的時候,成公英終於將治元多和伊健妓妾的部隊騙進了埋伏圈,而此時的治元多等人卻渾然不知。
接下來就該是殺青的戲份了。張既命令埋伏圈裏的精銳士兵一去衝殺出去,像包餃子一樣,把治元多等人的部隊全都圍在垓心,然後殺青了治元多的戲份。
這是一場類似於 楚漢十麵埋伏的戲份,但卻沒有楚霸王恨別江東父老的惆悵,也沒有霸王別姬的哀婉,在整場戲裏,隻有一句台詞。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