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施但傳

字數:5948   加入書籤

A+A-


    nbsp;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

    建業(南京的舊稱)作為江南唯一能做國都的地方,一直以來都在曆史上扮演著屬於它自己的重要角色。

    它既有長江天塹作為屏障,又有身後的江南魚米之鄉作為後勤。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建業的風水那真是太好了!

    東有鍾山(位於今南京玄武區紫金山),西有石頭城(位於今南京鼓樓區石頭城),南有秦淮(流經南京溧水區,江寧區,雨花台區,句容市),北有玄武湖(位於南京玄武區),正應了四方獸風水地形,簡直就是天然的好地方。

    可偏偏就有人覺得這樣的地形不夠霸氣,非要搞什麽遷都。

    這個人就是東吳最後一位皇帝—孫皓。

    孫皓想把都城遷到武昌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步闡告訴孫皓荊州地區有王氣,往那邊靠的話,說不能還能延長東吳的壽命。

    不得不說,步闡極力推薦孫皓遷都,主要的還是出於戰略目的考慮。因為如果把都城建在荊州長江中遊的武昌的話,可以有效提防北方的晉國。(此時的蜀漢和曹魏已經不複存在)

    東吳成為了晉國統一全國的最後一道門檻,如果跨過去,孫皓就能夠和蜀漢的劉禪一樣,好好在洛陽享受退休生活了。

    可孫皓並不想提前到洛陽享受退休生活,為了東吳的命運,他決定要拚一拚,於是他果斷采納了步闡這個看起來不錯,實際上很扯淡的遷都建議。

    當時很多大臣得知這個結果之後,也是敢怒不敢言,但當時的左丞相陸凱為了東吳的命運,決定豁出性命去麵見孫皓。

    這裏要說一下,東吳的大臣之所以不敢向孫皓進言,主要是孫皓有一個特點。

    他不允許上朝的大臣看自己,如果要匯報工作,必須低著頭來進行匯報,如果不小心抬頭看了,那麽這個大臣肯定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看來,有時候眼睛瞎了,反而也是一個好事。

    左丞相陸凱冒著殺頭的風險去麵見孫皓,並且還拋給了孫皓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陛下,自古君臣之前有禮遇相識恩情,如今您不讓大家看您的臉,那到時候您要是不小心丟了,那我們可怎麽找啊?”

    這個問題比較刁鑽,一下子就問住了孫皓,搞得孫皓也是很尷尬,於是孫皓讓陸凱抬頭來跟自己匯報工作。

    陸凱這一抬頭,可算是把自己多年上朝得的頸椎病給治好了。二話沒說,上去就向孫皓陳述了遷都武昌的危害。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

    老大,國庫沒錢了,求求你別折騰了。

    孫皓雖然聽了陸凱的建議,可並沒打算要按照他的意思去辦。在他自己一意孤行的堅持下,遷都去了武昌。

    可孫皓似乎忘了一個道理!

    鳩占鵲巢。

    建業這個地方,你不想要了,但別人還想要。

    孫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丙戌)十月,想要入主建業的人出現了!

    施但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本是永安城裏一個普通老百姓,因為孫皓即位之後,推行奢靡浪費,大興土木,老是搞腐敗建設,弄得百姓怨聲載道,施但就是趁著老百姓對孫吳皇帝的不滿,通過四處演講,拉攏了上千人的部隊。

    還是一樣的配方,還是一樣的套路。

    可是,施但卻做了不太一樣的事情。

    施但作為造反部隊的首腦人物,並沒有打算要鬧騰出多大的動靜來,也沒有想著要去劫掠州縣,擴充軍備,相反,在造反之前,他已經做好了詳盡的計劃藍圖。

    第一步,綁票永安侯孫謙!

    孫謙是孫皓的兄弟,當時被封在永安當侯爺,本來好好的侯爺當著,稀裏糊塗就被施但這幫造反的人給綁票了。

    孫謙嚇得要死,以為這幫造反的山賊要害了他的性命,於是一直苦苦求饒,但是施但不僅不殺他,還好酒好肉的招待著,平時在永安侯府裏什麽樣的生活,到了施但這裏照樣也是。

    孫謙有點不明白,明明他們是一幫造反的山賊,但是為什麽對自己這樣禮貌?

    理由很簡單,拿你孫謙當槍使。

    施但當時打著孫謙這個皇室子弟的名聲,招攬了不少的人加入起義部隊,並且一路攻入建業,聚集了上萬人的部隊。

    接下來,施但該走他的第二步了。

    擁立孫謙稱帝!

    可能連孫謙自己都沒想到這輩子還有機會當皇帝,得知真相之後的孫謙,很快和施但這幫山賊打成了一片。

    施但之所以敢擁立孫謙當皇帝,不僅是因為吳國的百姓對孫皓已經忍無可忍,更重要的是孫皓這個二百五還把國都搬到了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的武昌城去,白送了一座建業給自己。

    不要白不要。

    就這樣,施但帶著起義部隊,入主建業,並開始為鞏固孫謙的帝位,積極拉攏人才。

    施但打著孫謙的名義,拉攏的第一個人才是吳國的司徒—丁固。

    之所以拉攏這位仁兄,主要是他比較正直,對孫皓暴虐的統治看不慣,所以理所應當就成為了施但起義部隊重點拉攏的對象。

    可是,丁固雖然看不慣孫皓的德行,但還是承認孫皓的合法地位的。

    你孫謙算個什麽?要繼承權沒繼承權,要皇帝威信沒皇帝威信,說的不好聽點,就是個亂臣賊子。

    於是,派去遊說丁固的來使被丁固毫不留情的殺了。

    但施但等人依舊不願死心,於是開始發起第二輪遊說。

    目標鎖定在了諸葛靚(jing)的身上。

    諸葛靚是名門之後,他老爹諸葛誕還是曹魏政權的名將,蜀漢丞相諸葛亮是他大爺(當然,這不是罵人的話,因為諸葛誕是諸葛亮的同族兄弟),東吳的諸葛瑾是他叔叔。

    當年他老爹就是看不慣司馬家族的權勢,才奮起反抗的,結果不成想兵敗被殺,諸葛靚就一心歸入了吳國。

    諸葛靚對於吳國那可以說是死心塌地,所以,在見到施但派來的遊說使者之後,想都沒想,果斷把使者的腦袋砍了下來。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nbsp;  施但又一次遊說失敗。

    其實施但之所以遊說這兩個人,不僅是看重他們的名望,更重要的是,孫皓在遷都武昌之後,留下這兩個老兄鎮守建業,如果要是不把這兩個人搞定,那麽在建業城裏,孫謙的皇位可就做不安穩。

    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兩個老頑固根本就不買自己的帳,這可怎麽辦啊?

    既然談判解決不了問題,那就隻能用武力來解決了。

    當時施但帶著起義部隊和丁固、諸葛靚的部隊在牛屯展開了激烈的交火。

    可戰鬥的結果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擁有上萬人的施但部隊,在丁固和諸葛靚的部隊麵前,被一觸即潰,注意,是一觸即潰。

    戰鬥結束的速度之快,連丁固和諸葛靚都沒有想到。

    之所以施但的部隊會如此不堪一擊,主要是因為他們連作戰用的鎧甲都沒有,基本上牛屯一戰中,施但的部隊就跟黑社會火並一樣,拿著武器就往上衝,結果打了半天,才反應過來他們沒穿著鎧甲,所以紛紛選擇潰逃,就連施但在一戰中也下落不明。

    當時孫謙為了督戰,親自坐在戰車裏指揮這幫連鎧甲都穿不起的部隊去和正規部隊較量,結果部隊潰敗四散,自己還被丁固給活捉了。

    可是丁固抓了孫謙也沒敢私自處死,而是寫了一封奏折給身在武昌的孫皓。

    孫皓看了之後,當然是選擇殺掉,但畢竟是自己的兄弟,明目張膽的讓人去殺掉,有損皇室尊嚴,於是,孫皓決定以一種仁慈的手法,賜死孫謙。

    毒殺!

    當然,光殺一個孫謙,還不足以平息孫皓的憤怒,孫皓還額外多準備了兩份毒藥給孫謙的母親和孫謙的弟弟孫俊,要他們一起陪著孫謙上路。

    按理說,國內剛剛經曆這樣的劇變,當皇帝應該是非常生氣的。但是孫皓卻用他那感人的智商告訴我們。

    朕不僅不生氣,而且還很高興。

    當年有一個術士給孫皓說過一個讖語,叫“荊州有王氣,當破揚州賊!”而孫皓一直沒有在意這句話,直到他遷都武昌之後,爆發了施但的叛亂,這才讓他相信了這句話。

    在孫皓看來,施但造反部隊的搞笑舉動,隻不過是給自己無聊的宮廷生活多提供點樂趣罷了。

    孫皓本來想感謝一下施但,但由於施但下落不明,孫皓決定,感謝一下施但的妻子。

    感謝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送禮物,送祝福???

    但孫皓的感謝比較特別!

    送你上路!

    就這樣,施但的妻兒被孫皓屠戮殆盡,而孫皓也在武昌呆了幾個月之後,再度將都城遷回了建業。

    一切又回歸到了平靜狀態,好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樣。

    這是一場比較文明的起義活動,但是卻用一種尷尬的方式結束了。

    施但的教訓也為後來人提了一個大醒!

    做什麽事都要考慮全麵!

    不然,連神經病都有資格嘲笑你!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