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王如傳
字數:9958 加入書籤
nbsp; 南陽。
一隊一隊的流民正在被朝廷有組織的進行著遣返。
這些流民大多都是從雍州逃難而來,來這裏的目的也隻有一個。
因為這裏有糧食。
雍州屬於是關中地區,《尚書?禹貢》上記載的古九州之一,有長安、京兆(長安以及京畿周圍)、姑臧(位於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西大街)這些重要的城市,人口基數也比較大,換做今天的話來說,雍州就相當於現在的長三角那樣重要。
當然,在西晉末年的時候,雍州可並沒有想象的那樣美好。
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庚午)雍州城爆發了罕見的蝗災,不僅糧食顆粒無收,甚至連雜草和樹木都難以幸免。
更為可怕的是,這些恐怖的蝗蟲在吃完糧食和草木之後,開始瘋狂的啃食動物毛發 ,當時許多牲畜的毛發悉數被蝗蟲啃食幹淨。
位於雍州的老百姓因為活不下去,紛紛向其他的地方避難,而這些為了生計而奔波的雍州百姓,便成為了衣食無著的流民。
流民,對於一個王朝,一個國家來說,代表的不僅僅是災難。
還是重要的隱患。
因為他們為了活下去,什麽人的話都可能會聽,甚至,什麽事兒都可能幹的出來。
當時朝廷見雍州大批量的百姓逃難到全國各地,而南陽則成為了當時流民聚集的重災區。
朝廷當即發布詔書,責令強製遣返這些流民返回自己的家鄉。
朝廷這樣做,無非不過是為了扼殺造反的苗頭。
但在老百姓看來,朝廷這樣做,擺明就是逼著他們造反。
所以當時很多在南陽的雍州流民紛紛表現出抵觸的情緒,都不願意聽從朝廷的詔命。
朝廷見軟的不行,隻好選擇來硬的。
出兵強製遣返。
朝廷派征南將軍山簡和南中郎將杜蕤帶著兵馬強製遣返南陽的流民,並且還限定了遣返的相關期限。
可偏偏有軟硬不吃的家夥。
王如。
王如,京兆新豐(位於今陝西西安市臨潼區新豐街道附近)人氏,當年也是因為雍州蝗災逃難來到南陽,當他得知朝廷派兵要強製遣返他們之後,王如做了很多人想做但不敢做的事。
他秘密聚集了一大批流民,趁著夜色,偷襲了山簡和杜蕤的軍隊。
當時馮翊人嚴嶷和京兆人侯脫也受王如影響,開始糾集當地的流民攻打郡縣,並殺掉當地的令長來相應王如的造反舉動。
王如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換來的結果自然是數萬流民的集體響應。
而王如也漸漸開始嚐到了權力和拳頭帶來的甜頭,於是開始了一套係列化的流程。
之所以說是係列化流程,是因為之前那些造反前輩們在造反之前基上本都會這樣做。
他自己封自己當了大將軍,並私自宣稱將要帶領司州(漢和三國時期叫司隸校尉部,晉朝改為司州,管轄陝西中部,山西西部,河南西部)和雍州的州牧。
當然,這隻是他自己封自己的,並不具有合法的效力。
但王如也期望能夠得到朝廷的認可,因為有那些流民認可他現在的身份就已經足夠了。
不僅如此,王如在豎起造反大旗之後,開始了他新的打算。
向漢趙稱臣!!!
王如這一做法,擺明了就是要和西晉王朝徹底劃清界限。
不僅如此,王如還要做攪局的人。
當時京師洛陽連續多次被王彌以及漢趙的劉曜、劉聰攻打,城中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甚至連一支擁有完整編製的部隊也無法組建起來。當時在南陽負責遣返流民工作的征南將軍山簡派遣自己的督護王萬帶兵馬進入洛陽增援,結果卻在涅陽(漢代縣,位於今河南南陽鎮平縣侯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集鎮與鄧州市穰東鎮之間,唐代之後廢除)的時候被王如截住,暴揍了一頓。
如果說王如之前偷襲山簡軍隊的已經夠囂張的話,那麽這一次王如擺明了就是要撩一撩山簡的老虎須。
在擊潰了山簡督護王萬之後,王如開始瘋狂掠奪漢水和沔水一帶,並一路縱兵逼近襄陽城。
而當時山簡的部隊就作戰在襄陽城內。
可能山簡也會有些鬱悶,為什麽你王如老是跟我過不去?
如果這個問題要王如來回答的話,我想可能隻有一個原因。
因為山簡好欺負。
山簡,字季倫,是竹林七賢老大山濤的第五個兒子,性格和他的父親差不太多,偏向於儒雅的那種,雖然山簡是忠臣,但有時候,有沒有能力和是不是忠臣,並沒有太多直接的關係。
忠臣可以不需要太大的能力,而有能力的人又不一定是忠臣。
山簡就是那種沒有太大能力的忠臣。當時在聽聞王如的起義部隊進逼襄陽之後,山簡也有點抓瞎,不知道該怎樣沉著應敵,所以當時山簡隻好選擇龜縮在襄陽城內,依靠襄陽的城防來抵禦王如。
其實當時山簡獨自坐鎮襄陽,心裏實在沒底。因為當時荊州刺史王澄把一部分兵馬帶去支援京師洛陽了,所以山簡不敢擅自出擊。
而這個荊州刺史王澄也不是什麽靠譜的人。他能當上荊州刺史,那完全憑的是他優越的出身,王澄出身琅琊王氏,他哥是當年保衛洛陽的司徒王衍,而他堂哥則是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
在西晉那個年代裏,有沒有能力並不重要,人品好壞也都是其次,關鍵是能有一個好的出身。
看來投一個好胎是多麽的重要。
而事實證明,王澄這個人不是不靠譜,是很不靠譜。當時當荊州刺史的時候,就不務正業,整天靠酒精麻痹自己,閑暇的時候練練舉重,舉舉杠鈴什麽的,(史書記載王澄勇力過人)
不僅如此,他還經常做一些讓人瞠目結舌的舉動(比如:裸奔!)。
更搞笑的是,王澄因為經常脫衣裸奔,不僅沒有遭到道德的譴責,反而還得到他哥哥王衍的讚賞,說他這是與眾不同,真是不是家人,不進一家門。
山簡當時坐鎮襄陽,麵對進逼的王如起義部隊,本想指望一下王澄的荊州部隊,結果王澄卻發神經一樣的帶著荊州的人馬非要進京支援,結果走到沶口(古河名,位於湖北省襄陽市附近)的時候,聽聞王如部隊勢眾,山簡被擊敗,果斷選擇原路返回。
典型的力氣大膽子小。
就這樣,本可以保住的襄陽,卻因為王澄這個二百五的胡亂操作,導致淪陷於王如起義軍手裏。
山簡則被王如的心腹嚴嶷逼的退守到夏口(古代鎮名,位於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
雖然王如起義之後,向漢趙政權選擇稱臣,但是隨後便出現了搞笑的一幕。
當時漢趙的大將石勒率兵渡河,準備要攻占南陽,王如等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大為震驚。
在他看來,我已經向漢趙稱臣,如今石勒又來帶兵謀奪南陽,擺明了就是不想讓人活唄!
於是王如等人便積極整兵,派遣一萬部眾屯紮穰城(現今河南鄧州市),以此來抵擋石勒部隊。
事實證明,再鐵的友誼,在利益麵前,都沒有意義。
按照設想,這一萬多兵馬如果據守城池的話,抵擋石勒的部隊應該不在話下。
可現實問題是,王如對他麾下的兩個大將嚴嶷和侯脫並不信任。
當時侯脫駐紮在宛城,而王如則屯兵在穰城,而王如和侯脫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很深,互相不服氣,對於阻擊石勒部隊,雙方都各執一詞。
王如知道自己的斤兩,所以不想和石勒死磕。於是他便秘密派人給石勒送去重金,以此來賄賂石勒去攻打駐紮在宛城的侯脫。
不得不說,石勒雖然做事殘暴,但是卻很信守承諾,當時調轉兵馬,進攻宛城以北,並攻下宛城,生擒侯脫。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時嚴嶷聽聞宛城丟失之後,帶兵趕緊來救援,結果因為實力相差懸殊,不得已隻好選擇了投降。
至此,跟著王如混起來的兩個大哥級別的人物,全部被王如用借刀殺人的辦法幹掉了。
高,實在是高!
可是王如卻不了解石勒的性格。
準確點來說,王如不了解石勒這個人。
石勒的胃口很大,一個小小的宛城,怎麽能夠填飽他的欲望呢?
所以石勒在殺了侯脫,囚禁了嚴嶷,屯兵了他們的部眾之後,果斷選擇返回來攻打王如的穰城。
王如傻眼了!
但是王如並沒有徹底放棄抵抗,他還想要做一下抵抗!
王如派自己的弟弟王璃去偷襲石勒營寨,結果被石勒全殲。
此時的王如算是明白了,這個世界上,誰的話也不能相信!
兵敗之後的王如過的是並不如意,在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壬申),王如的部隊又遇到了一個無法戰勝的對手!
饑餓!
當時王如軍隊中發生了缺糧的情況,很多士兵紛紛餓死,再加上官軍不斷對他進行討伐,所以當時很多部隊中的士兵紛紛選擇了投降。
被逼到絕境的王如選擇投降了屯紮在豫章的朝廷大臣王敦。
不得不說,王如抱的這條大腿,真的很厲害!
王敦,字處仲,琅琊王氏族裔,東晉王朝的實際奠基者,要能力有能力,要身望有身望。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在王如的部眾之中,有這麽兩位倒黴蛋,一個叫李運,涪陵人(位於今重慶市涪陵區),另外一個叫王建,巴西人(此巴西非彼巴西,漢代郡名,治所位於今四川南充市閬中市),他們當時在脫離了王如的部隊之後,帶著三千口男女老幼奔赴漢中,想要遷徙到這裏居住,當時梁州刺史張光聽聞是叛軍王如的舊部前來投奔,便派自己麾下的將領晉邈帶兵出去驅趕。
李運和王建剛到梁州(古九州之一,轄區有陝西省、四川盆地、漢中、雲貴),一看這架勢,嚇得趕緊拿出當年搶來的一些財寶去賄賂晉邈,希望晉邈能放他們一馬,讓他們到附近的城固(位於今陝西漢中市城固縣)去安家,晉邈在接受了他們兩個的賄賂之後,開始幫著他們說好話。
不得不說,李運和王建喜歡送禮賄賂的套路還真是來源於王如的真傳。
隻可惜,他們和王如一樣,太自以為是了。
在他們看來,隻要送了禮,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兒。
可有時候,送禮也未必是件好事。
當時李運和王建送晉邈的財物甚多,導致晉邈有了一個錯覺。
“這幫賊孫子送我這麽多錢,看來他們搶的錢一定不少。如果要是殺了他們,截了這筆錢,不僅可以大撈一筆,而且還能夠幫朝廷剿除隱患,真是一箭雙雕的好主意。”
晉邈當時果斷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刺史張光,張光聽了之後,樂的開了花。於是便在當年五月,晉邈帶兵主動襲殺了屯紮在城固的李運和王建。
不得不說,晉邈的這個餿主意成功的為刺史張光招惹了一個不該惹的人。
楊虎!
楊虎是王建的女婿,當時聽聞王建被殺之後,當即收拾殘部兵馬進攻梁州城。
結果就是這樣一支讓張光小看的部隊,卻最終逼死了張光。
看來有時候,不能把人看的太扁!
把人看的太扁的還不止張光,還有王敦。
王如在走投無路之後投降了王敦,但王敦卻處處防著王如,因此王如在王敦手下沒有得到重用。
但隻要是千裏馬,就肯定有能夠欣賞他的伯樂。
當時王如找到了能夠欣賞他的伯樂。
王棱!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棱是王敦的堂弟,也是琅琊王氏一族的名人。
王棱和王敦不同,王棱是一個很正直和清廉的人,他沒有王敦那樣多的想法(史載王敦對晉朝潛藏異心),在他看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一二不能顛倒順序。
如果自己的堂哥有野心想要篡位的話,他王棱便會第一個站出來阻止。
而也正因為這個原因,王棱和王敦雖然表麵和睦,但實際上王敦可並不喜歡自己這個多事兒的堂弟。
當時王棱看中了王如的能力,便去找王敦要人。
結果王敦卻給王棱提了個醒。
“此輩險悍難畜,汝性狷急,不能容養,更成禍端”
意思就是說,王如狼子野心,誠難久養,你王棱駕馭不了。
但王棱是個不見棺材不落淚的人,他並沒有把王敦的話語放在心裏,而是執意要求讓王敦把王如送給自己。
王敦見自己這個堂弟冥頑不靈,隻好答應。
王棱得了王如之後,就好像如獲至寶,對王如是寵愛有加,經常帶在身邊。
王如自然也很感激王棱的知遇之恩,所以經常在外麵為王棱出頭。
可王如有個致命的性格缺陷。
爭強好勝。
當時王如經常和王敦的部將比試射箭,不爭個高低,絕不罷手,也正因為王如好勝心強的性格,惹得王棱很是討厭他。
王棱是個喜歡低調的人,他不喜歡張揚,更不希望自己手下的人出去張揚。所以在得知王如鬥勇的行為之後,王棱狠狠打了王如一頓。
被打之後的王如感覺到了羞辱,至此便對王棱懷恨在心。
而心懷仇恨的人,很容易被人所利用。
當時王敦暗中積蓄陰謀,想要顛覆朝廷,當時也拉攏自己的堂弟王棱支持自己,但是王棱死活不答應,並且還極力勸誡王敦要懸崖勒馬,了斷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
結果卻惹惱了王敦。王敦心想,你我同出一族,有手足情誼,你不支持我也就罷了,怎麽還整天絮絮叨叨的給我說個不停,不行,留著你這樣的兄弟,我王敦怕以後壞事,不如盡早除掉。
但王敦是個做髒事做的特別幹淨的人,這種誅殺手足,遭天譴的勾當,王敦自然不可能讓自己的人去做。所以,王敦便決定要利用王如和王棱的矛盾,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王敦派人去和王如聊家常,並且假情假意說了很多替王如不值,跟著王棱混白瞎了之類的話,惹得王如更加憎恨王棱,成功激起了王如內心的仇恨。
後來王棱在家中宴會的時候,王如要求在宴會上舞劍來助興,沒想到王棱居然爽快的答應了。
曆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在吃飯的場合,舞刀弄槍的,八成沒什麽好事兒。
王如當時拿著劍在宴會上跳的虎虎生風,並逐漸逼近王棱的麵前,而王棱在看到越來越靠近自己的王如之後,覺得王如太不禮貌了,便當眾罵了王如,讓他滾遠點跳。
這一罵,可是徹底激怒了王如,他二話沒說,一個健步上前就刺死了王棱。
看來,人在憤怒的時候,智商真的為零!
此時的王如快意恩仇的殺掉了王棱,卻不知道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另外一個黑暗的角落裏,正有人暗自拍手稱快。
這個人便是王敦。
王敦這一招一石二鳥,借刀殺人的計謀果真奏效,不僅幫自己除掉了礙事的兄弟,而且還讓自己有理由除掉王如這個潛在的隱患,當真是陰險的很。
當時王棱被殺的消息傳到王敦耳朵裏之後,王敦假裝吃驚,接著便迅速派人前去抓捕王如,並以合法的理由殺掉了王如。
可能王如到死都沒有明白,自己殺掉的人,其實是對自己最信任的人。
當然,王如的經曆也驗證了那句話。
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