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梁曉嶽
字數:5130 加入書籤
nbsp; 聽到林明說能寫出上百首歌曲,梁曉嶽的眼中充滿了震驚。
雖然林明的本子上已經有了三十幾首歌,但既然沒有譜曲,在梁曉嶽的眼裏就沒有什麽太大價值。畢竟哪怕歌詞同樣是一首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一首歌好不好聽,更大程度在於曲子。我們經常能看到有些歌歌詞寫的極好,辭藻極致華麗,寓意也非常不錯。但因為曲調一般,除了極少數聽眾外,很難被大眾接受。林明其實也經常聽這種小眾歌,可重生之後,他需要的是利用這些歌來賺很多的錢,而不是去當明星,所以他舍棄了很多他以前喜歡聽,但注定火不了的歌曲。
“你是說,你寫了上百首跟剛才那樣質量的歌?”梁曉嶽倒吸了一口冷氣,眼中充滿了莫名的神彩。
那模樣,就像是一個窮得叮當響的乞丐,忽然看到了一座金山。
林明現在就是一座金山。
對於音樂製作人眼裏,一百首質量好,能火的歌曲,就意味著不僅能夠很快造出一個頂尖一線明星,同樣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一個年輕的音樂公司很快嶄露頭角,在國內無數老牌音樂公司當中立足。
雖然這兩年桃木音樂因為首度在國內提出音樂節的概念,並且與迷迪音樂節在前年一南一北交相輝映同時舉辦了兩場盛世浩大的音樂盛典,打出了一點名氣。但歸根到底,桃木音與國外那些動則幾十上百年悠久曆史的唱片公司相比,就算是在國內,無論是規模還是資曆,也遠遠不能跟那些老牌音樂公司做比較。甚至連音樂節,也被迷迪音樂節穩穩壓了一頭。迷迪音樂節雖然也是第一次舉辦,但人家有近十年底蘊。
所以作為一家年輕的音樂公司,扭虧為盈並不是桃木音樂的最終目標。做大做強,才是他們最渴望的成就。梁曉嶽之所以看林明的目光像是在看一座寶藏,就是因為林明有桃木音樂急需要的作品。
不論是小說、電影、動漫還是音樂,觀眾永遠關心的是作品,拿得出好作品來,你就能火,火了之後,就能得到資金流入,音樂公司強大起來,也就變得順理成章。
“嗯,差不多吧。可能還不止,畢竟以後我還會努力寫一些。”
林明雖然對自己記憶力沒啥信心,但加油查漏補缺,總能夠想出一些新的東西。他現在要做付費音樂網站,好的歌曲自然多多益善。可惜受限於上輩子沒認真記過歌詞,能回憶起來的歌實在太少。不然他都恨不得搞個千把首出來。
梁曉嶽的態度很是凝重,認真地對林明說道:“你有這樣的才華,簡直是上天賜予你的神奇天賦。你不走音樂創作這條路子可惜了,我們公司雖然不大,但這兩年發展得還不錯,有沒有興趣來我們公司做音樂監製?”
這是在邀請林明直接去工作了,雖然梁曉嶽也很清楚,既然是劉赫的朋友,兩人的年紀肯定差不多,估計還沒成年,但這樣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確能讓他生起惜才的心思了。
林明搖搖頭說:“合作可以,但我現在的心思主要放在學習上。事實上我寫歌隻是為了賺錢,以後錢賺夠了,可能就不寫了。”
林明從沒想過要去當娛樂明星,寫歌除了是早期資金積累以外,也是為了做音樂網站做鋪墊。畢竟千禧年後,經濟發展已經不像是九十年代那一批白手起家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的老板一般純靠忽悠就能發財的。而且做實業回籠資金太慢,像九十年代的那批發財的老板,兩手空空去競標一塊地,然後不給錢,先把那塊地抵押給銀行貸款,再起樓賣房子,賺到錢再這樣重複循環的操作,需要耗費的時間非常長,資金回籠非常慢。要不是再過幾年房價瘋漲,房地產老板這一套玩不了多久。
林明沒有趕上九十年代的好時候,但他趕上了互聯網發展的白銀年代。馬爸爸就是在這個年代乘風破浪,零三年創建淘寶,僅僅用了十年的時間,就趕超了用了二十五年才當上首富的王首富。互聯網的經濟發展速度就可見一斑。
梁曉嶽道:“先別急著拒絕,我可以和另外兩個股東商量一下,給你一定股份。算是作品入股,而且歌的版權依舊是屬於你的,但發行權留給公司,你覺得怎麽樣?”
這算是相當有誠意了,桃木音樂隻要發行權,賺到的錢除了林明應得的那一部分,他從公司股權中還能分一杯羹。隻要股份不低於百分之十,基本他所有的歌,在公司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資金製作、包裝、宣傳的情況下,他幾乎零投入,卻拿了大頭。事實上梁曉嶽看重的不隻是林明的作品,還有林明的創作天賦。十五歲的時候就能夠創作出這麽多的高質量歌來,未來年歲再長一些那還得了?隻要培養得當,桃木不說屹立世界之巔,華夏之巔肯定問題不大的。
林明還沒有說話,一邊的劉赫卻是向他使起眼色來。林明或許不知道桃木音樂的內情,但劉赫作為梁曉嶽的學生,自然是清楚的。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連續兩年舉辦如此大型的音樂活動,若本身沒有底子,怎麽可能做得到?
事實上,包括梁曉嶽在內的另外兩名老板,都是三十歲左右的富二代。他們不僅有經商才華,本身也是搞音樂出身,是資深音樂人,為了做桃木音樂,三個人已經燒了近千萬。零二的一千萬還是相當值錢的,如果林明能夠參與進去,哪怕隻得到很小的一點股份,也立即能成為百萬富豪。在零二年,即便是林明和劉赫的老爸,兩位正處級幹部,工資也不過兩千元左右,加上一些補貼收入,一年下來不過四五萬。雖然在那個物價不高的年代,四五萬足夠保證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但林明這一躍可是百萬富豪,這當中的區別自然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桃木音樂愈加壯大,公司扭虧為盈,每年估計分下了的紅利,就趕超了林常青和劉偉民全部收入的總和。這筆買賣,簡直是從天而降的財富,不拿白不拿。
但林明卻沒有表態,遲疑了一會,說道:“這歌倒是可以商量一下,我自己也有一些構思,如果能夠談的攏,我覺得就可以試一下。不過這裏麵的細節,還是要找一個時間詳談,今天我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那首歌譜曲。”
“行。今天談也的確不方便,另外兩位股東現在回家了,這麽晚再喊他們過來也不合適。”梁曉嶽點點頭道:“今天先把曲子譜上,我叫幾個人來幫忙配樂,這首歌的伴奏我親自操刀。”
說著,他站起身跟胖胖的錄音師道:“老宋,麻煩你幫忙把何子健他們叫來,他們現在應該還沒走,在排練廳排練,把他們叫到十三樓1號演播廳。”
“好的梁總。”錄音師走出門。
劉赫這時連忙道:“老師,那做一首曲子的價錢是多少?我們都是學生,您親自上陣,我們可付不起。”
桃木音樂是一個商業公司,幫別人做音樂伴奏自然是明碼標價的。特別是像梁曉嶽這樣業內專業級別的音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樂製作人,收費非常高昂。一般的明星跟他合作,請他來做自己專輯的音樂監製,整張專輯下來,收費可能要以萬做計算單位。雖然林明要做的隻是一首歌的伴奏部分,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價格肯定不會太低,最少也要幾千元。在零二年的時候一兩千元就相當於普通工薪家庭一兩月的工資,以林明和劉赫加起來不超過百元的全部身家,可能連零頭都付不起。
梁曉嶽看了一眼林明,笑了笑說:“沒事,免費。”
桃木音樂投資千萬,公司位於市中心的文化廣場寫字樓裏,那時候寫字樓一年的租金還不貴,市中心一座甲級寫字樓整棟包下來月租金也不過20-30萬。而桃木音樂隻租下了十二層到十四層三層樓,裝修簡單明亮,加上裝修跟設備,第一年下來花費了兩百萬不到,往後每年隻需要交納那十幾萬租金就行。林明現在的位置在十二層,這裏用於錄音、排練,除了幾個錄音室,占地最大的就是那個排練室,雖然有隔音措施,但裏麵不斷傳來重金屬音樂,顯然有人在使用。
老宋去那邊喊人,林明跟著梁曉嶽順便就參觀了一下桃木音樂公司。因為整層都是桃木音樂,所以電梯口就是前台,順著電梯上到十三樓,裏麵黑魆魆的,顯然人都已經下班離開。
梁曉嶽打開燈,電梯口的玻璃大門緊鎖。劉赫疑惑道:“老師,隻是做曲子的話,有必要用演播廳嗎?”
梁曉嶽一邊用鑰匙開門,一邊解釋道:“你之前在電話裏說今天就必須把曲子弄出來明天要用嗎?如果要趕得急一點,今晚就得加班加點,甚至可能要通宵做。做伴奏這種東西是急不來的,哪怕有曲子做基調,但也需要不斷修改和尋找到合適的節奏點。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需要一直保持著演奏尋找那種感覺。排練廳地方太小,而且很悶,會讓人的思維局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不利於創造。所以我把你們喊到空闊的演播廳來,就是利於這種發散形思維。”
劉赫恍然大悟:“還有這種說法。”
其實有一點梁曉嶽沒說,他其實也是想讓林明看看自己公司實力。要知道在零二年擁有屬於自己演播廳的音樂公司,可是非常少的。
嚴格來說,演播廳就是用來模擬音樂現場的地方。不像排練室隻是一個很小的音樂空間,演播廳會大一些,但肯定不如現場那樣。因為底下的聽眾都是公司的音樂人,用來觀摩和點評樂隊的現場表演,自然不可能大到哪裏去。
梁曉嶽打開門,玻璃門內依舊是一塊很大的白色現代文化牆,繞過這白牆,順著漆黑的走廊走了不到十米,打開燈後,就看到了一個空曠的演播廳。寫字樓裏的演播廳肯定不會像現場那麽大,但布置的也相當豪華,上麵是個不足十平方的台子,下麵有二十個座椅,台子上放了各種樂器。抬起頭,能看到頂上放有燈光布置,整個演播廳四周甚至天花板上,都布置了音響,整體環繞。相當於一個小型模擬的演唱會結構了,看來桃木音樂未來能做大,並不是沒有理由。
因為哪怕隻是一個迷你型的演播廳,光這些專業級別的音響花費,就最少二三十萬。一般的音樂公司,肯定不會花那麽大的代價去做一個平時用不到的地方。
林明看到桃木公司的實力,還是覺得非常靠譜。不僅是他知道未來桃木音樂會大紅大紫,也是因為現在他就看出了這家公司的潛質。如果能夠將桃木音樂拉到自己的付費音樂網站計劃當中,肯定對他的計劃非常有幫助。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