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惡人終須惡人磨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五人從李旭艙中出來,唯朱誕臉色平靜,絲毫沒有被強迫加入李旭的貿易公司而懊惱,令其他四人有些奇怪。
“朱兄,你心中就不氣惱李使君以官威逼迫我等為他屬下嗎?”
朱誕反問:“為何氣惱?東家是越州刺史,往後在海上行船看誰還敢為難咱。”
說完朱誕背著雙手,臉上噙著笑容踏步而去。
四人望著他的背影嘀咕朱誕是不是以前在海上跑船時被人欺負慘了,才這般渴求淪為李使君的下屬。
朱誕心中冷笑,四個蠢人。也不想想李旭年不過十五的少年郞,卻當上越州刺史,其來頭定然不小,在流求所做一切都遠含深意。這令他對李旭另眼相看,再加上早年曾跟一位老道學過麵相之術,觀李旭容貌是極盡富貴之人。李旭即有心招攬,何不早早投入其麾下成為他的親信,謀將來的富貴?
……
船隊有驚無險的橫穿黑水溝,再次回到了袁頌藏寶的東湧島,確切的說這是大海賊吳令光的寶藏。
再回此地,伍元瑛已是毫無興致,默默的跟隨在隊伍身後尋至島東部山坳藏寶的山洞裏,挖開上麵覆蓋的一層沙石,一箱箱深埋於此的木箱子呈現在眾人眼前。
“真想不到,曾經橫行東南的吳令光畢生所掠財寶到頭來全便宜了使君你。”
索玥看著一箱箱裝滿金銀珠寶的箱子被抬上來,在陽光照射下發出誘人的光芒,撇撇嘴,滿是可惜之色。
“五年前,我父曾帶著一眾兄弟回到吳令光當年駐足過的島嶼,想尋到他的寶藏,找了大半年沒有一絲線索,使君卻陰差陽錯的撿了這個便宜。”
言語間滿是酸味,沒酸到李旭卻把一旁的伍元瑛酸得不行,這些財寶原本應是他的,獻出來卻什麽都沒得到,這筆買賣真是虧大了。
李旭哈哈一笑,自誇:“上天見某心憂百姓不曆艱險清剿海賊為民除害,特賜下這筆財寶獎勵某的功績。”
“說來這筆寶藏裏也有你爹及淡水城中眾人的一份功勞吧,這得謀害了多少無辜者的性命才能聚斂到這麽多的財寶。”
李旭一陣唏噓,說得索玥心中負罪感爆棚,辯解:“我爹當初搶的大多是番商,很少跟著吳令光上岸劫掠鄉裏。”
“很少說明也有啊。”
李旭立馬站在道義製高點上對索玥嚴厲申飭,將遭受海賊擄掠的百姓所遭受的苦難描繪的繪聲繪色,對其父所索超曾經的所做所為大加鞭撻,愣是把一個心高氣傲的小姑娘斥責的羞愧難當,無顏留在此地跑回了船上。
看著少女離去的纖纖背影,李旭嘴角一彎,露出得意的笑容。
幾天相處下來兩人熟識後,小妮子是越發不把他當使君了,都敢當麵調侃他,這還得了?有必要壓壓她這股歪風邪氣,重振自己身為使君在她心中的崇高地位。
折騰了兩個多時辰才把山洞裏的財寶全部清理出來,運回船上又費了一天時間才確定這批寶藏的價值。計有黃金三萬兩,白銀八萬兩,各類珠寶五大箱價值三十二萬貫之多,換算成開元通寶總計有七十餘萬貫。
發了一筆橫財的李旭興奮的手舞足蹈,難得大方一回,艦隊所有人都領到價值數貫至數十、百貫不等的賞錢,不是銅錢,而是金銀。
大唐因金銀礦藏較少,金銀稀缺,作為貨幣流通的隻有黃金和銅錢,作為兩者之間的銀反而不作為貨幣而是鑄成各種器皿。這就導致除了商人的大宗商品交易用金子外,餘者皆用銅錢。
李旭拿珍貴的金銀當賞錢賞賜部下,這絕對是堪比皇帝賞賜大臣的豪奢行為,以致於領到賞錢的一眾部下無不興奮的難以自己,口中高喊著使君仁義。
索玥撇撇嘴,不屑道:“就隻會灑錢收買人心,小道爾。”
伍元瑛抱著懷裏李旭親手發給他獎勵其獻寶有功的一百兩金子,欲哭無淚,早知寶藏竟如此龐大,當初哪怕被罰為官奴也不獻出來。有了這筆寶藏天下何處去不得?此生榮華還享不到?
李旭率五艘船南下半個月之久,音訊全無,率軍屯駐岣山島的秦皓一度以為李旭出事了,準備派人回會稽報信。
當看到熟悉的船影出現在海麵上時,駐島官兵興奮的跑到碼頭上迎接,秦皓懸起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當日,從伍元瑛口中得知東湧島寶藏的消息走得急,李旭都沒來得急對征剿岣山島海盜的有功將士論功行賞。
返回後,帶回數十萬貫財寶的李旭再度揮金如土,對留守岣山島的將士論功行賞,賞金極為豐厚,豐厚到每個將士捧著手中金銀笑不攏嘴。
他們中絕大多數人家竟貧寒交不起免役錢才被征為團結兵作戰,本以為打贏了能拿個幾百文賞錢就不錯了,沒想使君大方到拿價值數貫的金銀賞賜他們。
大唐實在是太缺金銀了,以致金銀論實際價值是超過官方的銅錢與金銀的比值,將士們拿著這筆賞錢回家絕對能過上一段富足的生活,懂經營的話小康也不是夢想。
再到岣山島,李旭發現島上的百姓多了五倍有餘,被士兵看押幹活的俘虜近千人。記得他走時,擒獲有島上賊民一千五百餘,俘虜的海賊有三百餘,多出這麽多,哪來的?
“使君南下後,某尊使君之命,依次掃平了助紂為虐的岱山島、大小長塗山、泗礁山、嵊山、廟子湖六路海賊,生擒賊民兩千餘。見使君久久不歸,某又率眾在當地百姓的指引下掃蕩了整個翁山縣轄境內盤踞在各島的海賊,故有如此眾多的擒獲。”
聽完秦皓這半個月的所作所為,李旭心裏都樂開花了,正愁上哪弄足夠的百姓遷往流求開荒,不想秦皓無意中為他準備好了六千餘現成的移民。
這些盤踞在舟山群島數十年亦民亦匪的賊民,生性好鬥凶狠,絕非內地百多年呈平日久而不聞兵戈之聲的溫順良民。把他們移往時刻麵臨野蠻生番攻擊的流求開荒,絕對是上上之選。
俗言,惡人終須惡人磨。
番人野蠻凶殘,這群賊民也不是善茬。
再給遷移到流求的賊民配上刀兵甲胄之利,人數上的優勢,區區番人除了熟悉地形外,亦不過土雞瓦狗爾,李旭便能以最小的代價,在流求站穩腳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