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開疆拓土之功

字數:3513   加入書籤

A+A-




    秦皓俘虜的賊民實在太多,全部聚在岣山島上每日糧食消耗都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雖有從各島繳獲的糧食支撐,隻出不入的情況下還能支用十日。諾不趕緊安排這些賊民的去留,隻能大老遠的從越州運糧食來,平白增添耗費。

    眾將尋問李旭,是否按他之前的計劃將賊民分批押回越州貶為官奴進行懲戒,還是寬恕他們的罪行留在島上編戶齊民就地屯墾。

    畢竟都是同族,人數又太多,要是全貶為官奴的話眾將於心不忍,而且影響太大會震動朝廷,難免會被朝臣站在道德至高點上進行彈劾。

    常言法不責眾,好幾千人的賊民,由朝廷來處治,九成九不會受到處罰而是遷居他地安置。

    如開元十年,朔方節度大使張說平定突厥降戶康待賓餘黨康願子叛亂後,將屢生叛亂的河曲六州突厥降胡五萬餘口強遷中原許、汝、唐、鄧、仙、豫等州安置。

    連屢叛不止的降胡都能被朝廷赦免異地安置,更何況同族百姓了。

    因此眾將心裏並不讚成李旭之前說要將賊民押回越州貶為官奴懲戒幾年的提議,故拋出一個讓賊民就地編戶齊民的辦法。

    此法不用耗費多少財力物力,簡便易行,還不至於讓開墾多年的島上田地就此拋荒,讓賊民留在島上屯墾,以後還能上繳不少賦稅。

    “這些賊民盤踞諸島為患江南沿海日久,諾讓他們繼續留在島上不予懲戒,難免對官府心生輕視。此次違法不究,往後定屢犯不止。”

    李旭嚴詞拒絕了眾將的提議。

    “不過皆貶為官奴,非良善之舉,平白給自己增添罵名。”

    話鋒一轉,李旭笑著說:“還是依朝廷慣例,將所俘賊民盡數遷往異地安置,在官府監管之下開荒屯田施行教化。”

    眾將想,不還是要盡數遷回越州嗎?

    “使君,越州民稠地狹,恐難找到多少空閑土地安置他們。”

    當即有軍中文吏站出來指明李旭考濾不周之處。

    眾將一聽紛紛點頭讚同,越州自古是江左繁華之地,人煙繁盛,九年前人口清查,在籍人口足有五十二萬多。這還沒有算那些流民、隱戶、和尚道士,世族豪強家裏的奴婢,諾把這些人都加上,妥妥的百多萬。作為越州本地人氏,他們實在是太清楚不過了,各種隱瞞戶籍逃避稅賦的手段不要太多。而且越州山多平原少,能開墾的平原早就開墾出來了,哪怕是一些能種糧的山地都是有主的,哪還有什麽空閑土地來安置六千多的賊民。

    至於說讓那些田地多的人家賣一部分地給官府來安置賊民,嗬嗬,他們不跟官府打出腦漿子才怪。這個時代土地才是根本,才是最保值的財產。

    何況這又不是重文輕武的宋明那個文風鼎盛的江南,把人家惹急了那也是會操起家夥跟官府幹的主。別忘了,與越州相鄰的睦州在高宗永徽四年還爆發起義出了個女皇帝陳碩真呢,比武則天稱帝早了三十多年。

    “誰說某要把賊民遷回越州安置了?”

    李旭一幅看傻逼的眼神撇了多嘴的文吏一眼,好歹我也是越州刺史,豈會不知越州實情?

    不遷回越州那遷回哪?眾將不解的看著李旭。

    唯有跟著李旭跑了一趟流求的尉遲瓊心中突然想道,莫非使君想把這些賊民遷往流求?

    李旭臉上掛著神秘的笑容展開一幅回來路上補齊的江南東道地圖,在福建東麵赫然多了流求西海岸。

    指著流求北部的台北盆地,李旭笑說:“此次南下追捕袁頌,無意中發現流求北部竟是一處平原廣闊水草豐美土壤肥沃的處女地,經過勘探,周圍山嶺多銅鐵礦產極為豐饒……”

    “使君莫非想把賊民遷往流求?”

    “對,就是流求。”李旭十分肯定答道。

    “流求地廣人稀,正是安置賊民安居樂業的最佳之地。此外,六千餘眾的移民於流求拓荒屯墾,可設置一個縣。這意味著什麽?”

    李旭亢奮的問道,眾將茫然的搖頭。

    “這意味著我們立下開疆拓土之功,上報陛下定會龍顏大悅,給予我們加官晉爵。”

    李旭嫌眾將一時轉不過彎來,詳細向他們分析了當前皇帝李隆基對開疆拓土之功的熱衷,隻要咱們投其所好,升官發財封侯拜相那是指日可待。

    “陛下登基以來,三十餘年曆經圖治創下盛世偉業。此刻我大唐在陛下的英明領導下,文興武盛,正是我等臣民為這盛世添磚加瓦的好時候。”

    “論文,咱文采不行,寫不出流傳千古歌頌盛世偉業的詩詞歌賦。可咱們還有一把子力氣,隻能在武事方麵,貢獻咱的一分力為盛世添一片磚加一塊瓦。可咱越州又不處於邊關,要創建武功開疆拓土總不能千裏迢迢跑邊關去吧?”

    見眾將一幅被他說到心坎的深思狀,李旭又道:“比起邊關來,流求近在眼前,島上除了一些番人外,並無強敵,咱移民開拓此地奏請朝廷設立州縣,開疆拓土之功不就手到擒來?”

    李旭講至此,眾將無不茅舍頓開。

    眼前這些人雖說都是李旭麾下的將領,但在月前他們不是縣衙裏的捕頭就是隨李旭南下的護衛和招募以前專給商隊幹護衛工作的江湖遊俠。

    捕頭是不入流的小吏,護衛、遊俠更是一點官方身份都沒有,完全是李旭為了征剿海盜依朝廷律令臨時征召的團結兵,戰事結束後就會解散,原來幹嘛還幹嘛。

    李旭的想法無疑為他們打開了一條告別白身通向仕途的捷徑,灰暗的前途頓時一片光明。

    想到將島上俘虜的這些賊民移往流求開拓土地,就能換來當前陛下最重視的開疆拓土的盛世武功,個個喜笑顏開,好像加官晉爵榮華富貴都在向他們招手。比起邊關將士欲血沙場掙一份軍功來說,他們移民拓土不要太簡單。

    眾將們激動了,個個像吃興奮劑了似的同意了李旭的主意,鼓噪著趕緊把賊民統統往流求運,爭取早日把台北盆地開拓出來向朝廷向陛下報功。

    至於將賊民運往流求安置所需的糧食、屯田所需的農具耕牛?眾將表示,越州近幾年年年糧食豐收,除了向朝廷繳納賦稅外,專為賑濟災荒而建的義倉裏有的是糧食。支撐移民墾荒到來年收獲秋糧綽綽有餘。(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