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得嚐所願

字數:3620   加入書籤

A+A-




    眾將的支持讓李旭鬆了一口氣,心道還是利益讓人瘋狂。

    本想將流求據為己有,但從流求回來的路上李旭怎麽想都覺的這是個昏招。

    李旭簡單計算了一下,流求現有世代移居的漢人萬餘,隻在流求西海岸各自占有很小的一塊地盤。要想將整座流求開拓出來,少說也得移民十萬,這還是非常保守的估計。

    後世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鄭經棄守金夏,二十多萬軍民盡數移居台灣也才占有台南小片地區。

    十萬人口說多不說,說少也不少,李旭私人身份主持如此大規模的移民開拓流求是絕對瞞不住的。台海又是當今世界商船過往最繁忙的海域,流求的開拓又離不開這條海上絲綢之路的帶動,想瞞住天下人那是不可能的。被人告發,李旭除了逃奔海外一途別無他法了,連流求都待不了,離大陸實在是太近了,自己逃了身在長安的家人怎麽辦?

    思來想去,李旭覺得還是拉虎皮扯大旗才是正道,直接以開疆拓土之功向朝廷稟明一切,積極爭取開拓流求的主導權。這樣一來,流求雖在名義上處於朝廷管轄下,但實際上還是在他李旭手裏。

    有了朝廷的準允,李旭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在越州招募流民開拓流求,甚至還能向朝廷請奏將天下各地的犯人統統交給他作為拓殖流求的急先鋒。

    要知道犯人不論是在漢唐時代還是後世西方的殖民列強手裏,一直作為對外擴張急先鋒的角色。尤其是沙俄和英國,在此道上運用的爐火純青。

    沙皇縱容國內不堪壓迫剝削的農奴逃離農奴主的莊園到新占領的土地上去定居,或作為遠征的軍隊一員,曆經三百餘年為俄國打下一個諾大的西伯利亞,哪怕蘇聯解體都沒能從俄羅斯人手裏脫離出去。

    英國更是依靠常年累月向殖民地流放罪犯,使英國後裔牢牢占據世界少有的幾塊自然環境優越的寶地。大半個北美洲、幾乎整個大洋洲落到英裔的手裏,締造了一個世界霸主,三個富得一逼的地區強國。

    漢唐時代,為了拱固邊疆,也喜歡將犯人流放到邊荒地區屯墾戍邊。

    典型的如漢武帝從匈奴人手裏奪取河西走廊後,赦囚徒、發惡少年六萬於河西四郡戍邊屯墾。唐代犯人大多被叛流放嶺南、安西北庭等地處邊關的諸州縣。

    至於上奏朝廷後,李隆基會不會同意李旭繼續移民開拓流求,李旭一點都不擔心。

    李隆基晚年本就好大喜功,這會巴不得滿朝文武為他創建的盛世添磚加瓦呢。

    想想王忠嗣就因不願以數萬將士性命奪一座小小的石城堡違背了李隆基要開疆拓土的心願,差點就被殺了。

    這個被李隆基親手撫養教育長大的一代名將,開元末年、天寶初年大唐軍界第一人,李隆基一生中最寵幸的將才,哪怕是後來的安祿山受寵都不及他。就因董延光攻石城堡時,李隆基命他分兵支援而拖延不前,就將他下獄差點殺了。雖後經哥舒翰營救免於死罪,卻被貶為漢陽太守,沒過兩年就暴死。

    接替王忠嗣的哥舒翰尊照李隆基的指示,在王忠嗣死後一年,也就是去年正夏以六萬三千兵馬血戰吐蕃以舉國之力守衛的石城堡,唐軍以死傷數萬贏得此戰。

    哥舒翰圓了李隆基開疆拓土的夙願,憑此軍功拜特進、鴻臚員外卿,一個兒子萌蔭授五品官,賜物千匹,賜莊園一座,加攝禦史大夫。

    隨後的四年裏,哥舒翰在隴右一連串開疆拓土的征戰,更是為他帶來了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進封西平郡王爵。

    除了哥舒翰,還有安西的高仙芝、封常清,幽州的安祿山、史思明,無不以邊功加官晉爵位極人臣。

    李旭開拓流求雖沒什麽邊功,可有拓土之功啊。何況誰又比他了解流求的實情呢?還不是全憑自己在奏疏上寫,隻要不寫的離普就行。

    征討島上番人那也可以算作邊功的嘛,隔三差五的報上去斬首個幾百級,功雖不大,按理也是實實在在的邊功。還是由百年無戰事的越州刺史建立的,放在一片和平繁榮景像的東南數十州裏,唯一一個能立下邊功的李旭不就很耀眼了嗎?焉能不簡在帝心?

    再在奏疏裏把三國的東吳孫權、前隋楊廣都派兵征討流求並於島上駐軍拓地的事寫上,創建盛世而自視甚高的李隆基會作何感想?

    我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王朝盛世建立者,哪能比一個亡國之君、一個困守江南割據一隅的諸侯差?這倆貨都能開拓流求,我一個盛世明君焉能落於人後?

    一番激將法下,各邊關又捷報憑傳,李隆基定然雄心勃勃誓要在開拓流求上把前兩人踩在腳下。李旭再主動請纓,私下往虢國夫人、楊國忠那活動一二,拿到開拓流求的主導權定是妥妥的。

    寫奏疏的事等回會稽後好好思量,眼下該派誰押送賊民前往台北盆地屯墾確是值得商榷的事。

    一問下,諸將紛紛擺手,邊功雖好但流求他們都沒去過,可不能僅憑使君一言之詞就熱血上湧冒這個險。

    諸將不願意擔這個責,李旭還不樂意他們接下這個差事呢,隻得在隨他去過流求的人裏挑。

    尉遲瓊是不可能讓他幹這事的,他就一武夫,管軍還行,治民那還是算了。至於另外幾個曹王府護衛,他們隻懂打殺,比尉遲瓊還不堪。

    李旭眼光轉來轉去,落在坐角落的伍元瑛身上。

    這個主動請降的岣山島海賊二當家到是蠻合適,讀過書考過科舉,文采不錯涉獵頗多。科舉考不上一氣之下下海當了海賊,有一股讀書人少有的狠勁。幾年下來在一群凶悍的海賊中當上了二當家,可見其心性能力皆不差。他作為海賊的二當家不但敢打敢殺,文士出身使他又具有治理島民的能耐。

    唯一可濾的是,這家夥不怎麽可靠,對於上級忠心欠佳,是個能用但不能重用的人。

    眼下無人可用,李旭考慮再三隻能用他了。

    伍元瑛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使君竟讓他一個降人主持此次押送賊民入流求開拓事誼。

    “元瑛啊,此次你身上的擔子很重,事關咱越州官將及你的仕途,一定要好好幹,爭取早日把台北開墾出來,需要什麽隻管提,合理範圍內的某一應皆準。”

    李旭拍著伍元瑛的肩膀語重心長道。

    “你是海賊出身,讓你身肩此職難免讓諸將心有疑慮,所以你一定要做出成績來好讓他們安心。”

    “使君今日能重用某一介降賊,某安敢辜負使君的期望?明年,某定為使君在台北開出萬畝良田,移居百姓皆能自食其力。”

    伍元瑛鄭重的許諾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