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越州旬報
字數:3570 加入書籤
在李旭一通半真半假的忽悠下,眾官吏解去疑慮為開拓流求出謀化策。
不乏心急的,提出分派數隊人馬在流求西海岸每隔百裏登陸築城移民,以期在一兩年內實現對西海岸的全麵控製,至少可以增加三州六縣的轄地。
知曉內情的李旭不會像這群見利眼開的官吏們頭腦發熱急功冒進,今年至明年上半年在酉陽青蒿收獲前都以穩固開拓台北盆地為重,將其打造成工農業基地支援後續流求大開發。以探索流求西海岸,摸清當地地理環境和民情為輔,為來年有了足夠青蒿素後全麵進軍流求西岸平原打下情報基礎。
特此,李旭力排眾議,任命了解流求西海岸實情,自己的玄龜海洋貿易公司總裁朱誕為西海岸招撫總管,會稽捕頭姚令光為副,率五百人駕乘十五艘船南下依次探訪招撫分布於流求西海岸的十來個漢人村子。若他們主動歸順,李旭給予村子的領頭人官身,若是拒絕,不必強求,將來大批移民抵達流求後,他們就不得不歸順了。
探訪招撫之外,船隊要加強與各村落之間的貿易,換取當地特產運回會稽販賣,能收回多少成本是多少。
此次探訪船隊讓姚令光給一個商人當副手令他十分不爽,找到李旭埋怨:“某好歹也是一個捕頭,堂堂官府的吏員怎給一個商人打下手?”言外之意請求任命他為總管。
李旭拍著書案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罵:“你一個捕頭在大海上懂如何駕船辨別方向嗎?知曉流求島上漢人村落具體位置嗎?懂如何與那些漢人村落接觸招撫嗎?難道用你腰間的刀子?”
四個疑問噴的姚令光一臉懵逼久久無法回神。
李旭更是嚴厲警告,路上若不聽從朱誕指揮肆意自行其事耽誤了大事,就把他全家老小踢到台北墾荒。
被臭罵一頓的姚令光心有戚戚的回去配合朱誕組建探訪船隊出發。
不論是明年六月後大規模移民開拓流求,還是當下屯墾台北盆地,都需要大量的移民,提前招納百姓做為移民就很有必要了。
李旭隨即向越州七縣官吏下達命令清查本縣流民、佃戶,將他們的身分登記造冊。所有流民全部列入遷往流求的移民行列,以一百戶編為一村的單位組織起來暫時送往岣山島、泗礁山、嵊山等之前清剿海賊後空置的島嶼上屯墾,等待移民船隊將他們分批送往流求的屯墾點。
至於佃戶,因他們租種士族豪強的土地,包括官吏的職田,若像處置流民一樣強製遷移恐會引起士紳的口誅筆伐甚至捅到朝廷上,平白得罪一幹地方權貴。對李旭開拓流求不利,故不在強製遷移的行列,采取鼓勵佃戶遷往流求定居。
為了吸引百姓主動移民,李旭甚至免了主動遷往流求的百姓船費,都督府還向移民推出耕牛農具種子口糧的借貸業務,利息非常低,一年也才五百文的利息,三年還本付息,主動移民的百姓第一年還免息三年免稅。
移民抵達流求後,能開墾多少土地算多少,耕種滿三年就可從都督府取得地契做為移民的私產。
為了推動更多百姓前往流求墾荒,李旭依照大唐現行的土地製度(均田製),喪心病狂的將官府之前授給農民耕種的口分田期滿後收回不再授給農民當地的田地,而是拿流求兩倍於農民原授得口分田的荒地授給農民耕種。
這時農民隻有兩種選擇了,要麽遷往流求耕種授給他的口分田,要麽不要了,耕種手裏的那點永業田再租種大戶人家的田地過活。
農民若是把永業田賣了的(法理上永業田不允許買賣),李旭這麽搞他們是一點餘地都沒了,活生生的把這些自耕農逼到流求墾荒。
都督府出台的各種關於移民流求的惠民政策僅靠越州各縣貼出告示官吏曉諭是不夠的,李旭又不是隻用越州百姓來開拓流求。
為了把惠民消息廣而告之,傳遍天下,吸引尤其是北方人口密集區大量的失地農民南下,李旭投入大筆資金把報紙折騰出來了,命名為越州旬報(一旬十日)。
李旭親自擔任越州旬報主編,招募了一批落魄文人當編輯,將一幹自己擬出的流求都督府招納移民墾荒的惠民政策刊印在報紙頭條主頁,為了讓百姓看懂,除了刊印文言體外還刊印了白話文,隻要識字就能看懂。
雇了一群孩童整天在越州七縣的街道上叫賣著報紙,報童為此提前一千多年出現在世上。
李旭的越州旬報出來之前隻有官府內部通行的朝廷邸報,隻是朝廷中央與地方官府內部通行的官方報刊,隻起下情上達,中央詔令下發的中轉站作用,具不向百姓開放。。
麵向普通百姓的越州旬報出現在市麵上,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尤其是李旭為了增加報紙銷量減少損失,報紙除了刊印流求都督府惠民政策外還刊印了不少近期發生的政治事項、藩屬國政治風土人情介紹、越州本地商業行情、豪門韻事、文豪的詩詞歌賦作品用以吸引社會各階層的眼球,刺激他們的購買欲。
越州旬報銷量很快提升上去,流求都督府的惠民政策以更快的速度傳出越州,傳向大唐各地。讓更多失地百姓知曉了一件事,流求都督府下轄擁有大片未經開墾而肥沃的荒地極需他們前去墾荒。
可有一個事實卻擺在李旭的麵前令他皺起了眉頭。
“郞君,報紙的銷量無法彌補刊印的成本,若不停止刊印繼續下去府裏的財政會被報紙拖垮。”
把賬本放在李旭麵前,媚兒憂心忡忡的說。
賬本上赫然醒目的紅字負數讓李旭頭大,不過兩旬刊印報紙竟虧損數千貫之多,照這樣下去真如媚兒所說他會被報紙拖破產。
“郞君,不妨每份報紙漲價三倍,說不定就能止住虧損。”淩兒提出建議。
越州旬報每期的版式是仿照後世報紙兩頁四麵的模版,用的是雕版印刷,紙張選用的是越州本地產的麻紙。
因報紙兩麵都要印刷還不能用普通的麻紙(普通麻紙用麻繩、麻布等廢舊的麻製品製造麻紙,這種麻紙紙麵粗糙,有麻纖維團),隻能用麻皮直接生產製造的優質麻紙。
後果就是紙張成本太高,隨著報紙印刷量增大,虧損也日益高漲。
除了紙的成本外就是印刷的成本同樣不菲。
由有采用的是雕版印刷,報紙每出一期就要找工匠重新雕版,耗費時日錢財不說,每印刷一卷就需要百文,虧的李旭不要不要的。
報紙的售價是每份30文,這還是李旭為了能讓更多人買得起報紙,在媚兒、淩兒、肖寧等人強烈反對下定的售價。每賣出一份報紙,李旭就要虧損70文。(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