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糜竺

字數:3357   加入書籤

A+A-




    盛夏的陽光火辣辣,坦蕩蕩的街上沒有一塊蔭涼地。雄壯巍峨的會稽城被夏日的驕陽鍍上了一層金色,更顯得堂皇大氣!

    對於弟弟糜芳的短視,糜竺很是恨鐵不成鋼。就算是出身於商賈之家,也應該胸懷大誌,更加富有遠見,而不是拘泥於蠅頭小利,讓人瞧不起。

    他平生最欽佩的人就是呂不韋。以一介商賈扶植秦國質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後酬封為文信侯,食邑十萬戶,門下有食客三千,家僮萬人。後被嬴政拜為相邦,號稱“仲父”,權傾天下。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號稱一字千金,名垂青史。

    也隻有這樣的商人,才算是真正的商人,政治投資才是世上最成功的商業行為。這麽簡單的道理弟弟至今還不明白!哎……

    ……

    糜竺長籲短歎之際,徐州商會其他的商人也聽說了募捐的事,急不可耐的來拜訪他,糜竺幹脆把商會的其他人召集起來開會商議此事。眾人對於募捐一事都十分不滿,抱怨連連:

    “晦氣!這咱們才過了幾天安生日子,怎麽官府又來逼捐?”

    “誰說不是,我聽說張仁甫優待商人,這才來的會稽,誰知道剛來就碰上這事,這不是沽名釣譽嘛!”

    “哎,咱們這些人呐,在哪裏都不好過。聽說北邊袁氏兄弟打的不可開交,好多兗州、豫州的商人遭了殃,家產都被充了軍費啦!”

    “哎,你說說這打打殺殺……何時是個頭啊?現在各地盜匪多如牛毛,也隻有在江東地界才能安心做幾回生意。要是冠軍侯也容不下咱們,那我真的不知道還能去哪裏——”

    ……

    糜竺見大家牢騷都發的差不多了,清咳幾聲開口道:

    “諸位請聽我一言,大家不妨捫心自問,咱們都是從徐州人,可為什麽要背井離鄉,千裏迢迢跑到會稽來做生意呢?”

    眾人氣勢一下子弱了很多,糜竺接著說:

    “難道因為徐州不夠富庶嗎?在徐州就不能做生意了嗎?不,當然不是。但是咱們都知道,徐州雖然富庶,但地處要衝,不僅‘郡界廣遠,舊多輕悍’,還是兵家必爭之地,久居徐州必然受到兵禍的牽連。對不對?”

    其實南麵與揚州接壤的徐州近幾年發展的相當不錯。陶謙任徐州刺史時,徐州經戰火過後“世荒民饑”,陶謙表薦下邳人陳登為典農校尉,在徐州境內實行屯田。陳登上任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在陶謙、陳登的努力下,徐州農業生產得到恢複和發展,收獲“粳稻豐積”。

    盡管北麵的青州、兗州黃巾此起彼伏,徐州卻相對太平無事,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如鄭玄、許劭等)也紛紛湧向徐州。

    由此可見,陶謙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為什麽這些商人卻不怎麽看好他?非要從拖家帶口從徐州搬來揚州呢?

    主要就是因為陶謙昏庸,大權在握後疏遠賢人、任用小人。史載其“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匿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所以說徐州富庶也未見得是好事。正是因為看到了潛藏的危機,這群人才爭先恐後的逃離徐州,將財產轉向揚州……

    ……

    糜竺將眾人神色盡收眼底,繼續分析:“首先,值此亂世,大家應該也明白,商人必須要依靠諸侯才能更好地生存,即使爾等雖富可敵國,但得不到有實力諸侯認可和庇護,那便隨時有家破人亡的危險。”

    “咱們都是商人,商業有一條最基本準則——等價交換。你想得到什麽,你就必須拿出等值的東西來交易。張仁甫和咱們非親非故,既然咱們希望得到他的庇護,難道捐獻一些財產支持他不應該的嗎?”

    眾人頓時偃旗息鼓,這時有人插了一句:

    “嗨,就怕他貪得無厭啊!”

    糜竺笑了笑,堅定地說:“你多慮了!冠軍侯憂國家之危敗,湣百姓之苦毒,率義兵為天下誅殘賊,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豈會是貪婪之徒?”

    再也沒有人出來反駁,看來張帆的名聲運營的還是不錯的——

    接著糜竺話鋒一轉:“不知諸位有沒有仔細考慮過,這辦學一事,其實對咱們來說獲益最大,因此這適當捐獻……那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你們也聽說了君侯首創‘科舉’之事,都知道這科舉之後可是要授官的……”

    “這可是做官的機會啊!之前誰敢想過?雖然是公平競爭,但是你們想想,以咱們這些人的水平,能比得過那些士族子弟嗎?既然比不過,那學堂就是咱們唯一的出路。所以說咱們這不是捐獻,這是在為子孫後代鋪路啊!難道你們要為了一點錢,就放棄讓子孫做官的機會嗎?這樣你以後不會被人戳脊梁骨嗎?”

    眾人恍然大悟,氣氛頓時熱烈起來:

    “說的對啊!要是我兒子能做官,花多少錢,哪怕傾家蕩產我都樂意!”

    “嗯,這學堂必須得辦,而且越快越好。我這輩子估計是沒機會科舉了,倒是幾個孫子好好培養,說不定有一番大造化——”

    “要是我兒子做了官,那以後我看誰還敢刁難咱們?這生意可就好做多了!”

    “我聽說啊,這次不捐的人,以後就不能參加科舉了,即使參加了也不會錄取……”

    “真的嗎?如果這樣的話,家裏人還不得恨死我?那這輩子休想安生了……”

    ……

    最後在糜竺的煽動下,徐州會館的商人紛紛慷慨解囊,不但超額完成捐獻任務,不少人甚至捐了一半以上的家財,讓統計的官吏樂的合不攏嘴,這完成指標太輕鬆了。

    當然捐獻最多的還是糜竺,他一口氣捐獻了近一半的家產,甚至還驚動了張帆,於是張帆親自批示要在會稽建一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學堂——糜竺大學堂。聽聞此事,商人們捐獻的熱情更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