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春日
字數:5182 加入書籤
京畿,丞相府。
丞相周平摟著一個美婢溫聲調情,就著酥手飲下一卮酒,嬉笑之聲不絕。
這時,門外傳來三聲叩聲,道:“丞相,宮裏來人了,已請到明輝堂了。”
周平稍一愣神,後揮手屏退美婢,傳來奴仆為自己整理衣裳,待一切著裝理好,他才往明輝堂去,步態從容,氣質高雅。
至明輝堂,來人正是長樂宮中的大長秋徐桂,兩人互相見禮問候,徐桂道:“太後殿下請周相即刻入宮商討立後事宜,車馬都已備好了。”
周平問:“其他三位大人可有受邀?”他問的自然是其他三位輔佐大臣。
徐桂笑道:“殿下隻傳了丞相您一人。”
他捋捋長須,心中狐疑,商討立後之事,為何隻請他一個入宮。他不由得憶起那些陳年往事,麵色微微有虞。
徐桂低聲再請他上馬車,周平扶軾登車,馬車平穩香軟,裏頭有小案與軟墊,燃著高太後平日最喜的百和香,周平隻覺沁人心脾。
馬車駛入宮闕,在永巷停下,周平換乘軒車,宮中一切他都熟悉無比,借著輔佐大臣的身份,出入禁中掖庭也變得尋常起來,隻是他每每進入都規規矩矩地奉詔而來,從不私自隨意出入內宮,以免招來非議。
長樂宮長秋殿,高太後正坐烹茶,隻是這茶不似往常,中點綴著幾朵含苞的玫瑰,別有一番豔麗風味。今日高太後顯然是精神充足,發上的鳳鳥步搖熠熠生輝,雖眼尾微有細紋,但仍不減她姿容美麗,頗有一種成熟的風韻。高太後舉止高雅,簡單一個烹茶亦能做到靜然如畫,雲薑在一旁服侍著她烹茶,心中多是欣賞讚歎。
周平通傳入殿,稽首行禮問安,這長秋殿裏百和香氣更為濃鬱,尚帶春寒的日子裏,殿中仍舊溫暖。
“周丞相。”太後喚他。
“諾。”
“來嚐嚐我烹的玫瑰茶。”太後親自舀了一杯,由雲薑為周平奉上,周平忙起身雙手接捧謝恩。
待周平嚐過三口,太後問道:“如何?”
周平眉眼舒展,芝香和著玫瑰的香氣,入口順滑,清新宜人。他道:“回殿下,平陰的玫瑰再加潔淨的雪水,自然是極好不過的。”
太後亦自飲一口,眼中流露欣賞,道:“識貨,若再飲上一些,怕是連哪一日的雪水都可品出吧。”
“一口為嚐,兩口為回,三口為品。好茶,一杯為足,多則飲馬,有失風情。”周平溫聲道。
“我記得,丞相的先夫人出自蜀中武陽世家,蜀人猶喜飲茶猶善烹茶,丞相怕是頗得先夫人指點。”
周平見她烹茶,便知她定會提及自己亡妻,隻笑道:“臣品茶有今日之功,確實是有亡妻影響。殿下今日特意請臣入宮,隻是為了邀臣品茶嗎?”他決定不再與太後彎彎繞,獨對太後他實在有些不想,但又不能違命抗旨。
太後將茶舀遞給雲薑,雲薑便在一旁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撤下茶具給宮人,淨了手後為太後輕輕按揉肩膀。太後道:“我意屬文宣為後,聽聞丞相覺得文宣並不十分中選,隻是還未與陛下言說。”
雲薑聽聞此言後稍驚,文宣出身高貴,母親又是周平的胞妹,為何周平會不意屬自己的外甥女。她不由凝神靜氣,留心聽著。
“文宣年幼,便是到了婚期不過亦才九歲,難當椒房大任,更莫說為陛下繁衍子嗣。”他得知太後議立文宣為後時,著實驚詫,一個童女,又如何去母儀天下。且高家的手已然太多了,一雙雙手無縫不入地要伸入朝廷各處,作為外戚,他們著實毫不掩飾地表露野心。先帝彌留之際,便是擔心主少而母壯,政事皆被外戚掌控了去,而任命四位輔佐大臣從中牽製,不使大權旁落。
“陛下亦尚年幼,與文宣中表之親正好相配,而今年幼,以後怕不會成長嗎?且文宣出身高貴,是已故壽安侯的嫡親孫女,丞相莫不是忘了,當年壽安侯對你的知遇之恩。”太後唇帶微笑,隻是笑意未達眼角,話語也一派溫和,周平忽覺陛下與太後甚是相似,連笑容都是一般的。
周平年輕時不過是京中的一名小吏,若不是當年投於壽安侯門下,得壽安侯賞識器用,才得一步一步接近權力的中樞。他撫須沉吟道:“老君侯對臣的恩德,臣沒齒不忘。隻是……”
“仲原……”太後輕聲喚道。
周平一顫,仲原是他的字,由壽安侯所取。從前他尚不出名,人微言輕的,無人會尊稱他的字,唯有壽安侯與她。他低眉垂眸歎道:“殿下……”
“你不是不明白的。”太後眼角低垂,似憶起往昔之事,笑容有些悵然,纖纖蔥指輕點著桌案,“你一直都明白的。”
他起身拱手,道:“臣不敢。”
太後亦起身離席,長裙曳地,一步一步走下台階,走近周平身前,道:“丞相又有什麽不敢的。立後之事,還請丞相與宗正操勞。”
她身上的百和香清雅宜人,伴著那些年少心事,在周平心上二十年縈繞不去。他垂眸道:“諾。臣謹遵懿旨。”
見周平首肯,她眼中才有了笑意,溫聲道:“甚好。”緩緩回轉身子,描繡流觴波紋的長裙,一行一動皆似曲水緩流,她重新登回台階之上,如初無異,依然華貴端莊。而周平,再不敢抬首,再瞧她一眼。
周平離開長樂宮之時回經永巷,仰頭遙望深深宮闕上的一道藍天,上無白雲,卻有燕子南回。
“春日到了吧。”周平喃喃道,而後自嘲般一笑,乘車駛出了宮闕。
隆光二年春,趙郢下詔,封驃騎將軍高盛為曲周侯,立高盛之女高氏為中宮皇後。按周禮婚製,婚期定在隆光四年春。
吉日,宗正與少府卿奉太後旨意,前往曲周侯府為陛下納采。
隨行使者數十,分別捧大雁一雙、絲綢十匹、玉璧一雙、羊兩頭、各色香草、鹿兩頭、合歡鈴一對、鴛鴦一雙、鳳凰漆雕、蒲葦、卷柏及大宛良馬四匹等禮品前往侯府,浩浩蕩蕩,引無數行人湊觀熱鬧。
宗正與少府卿至侯府,身邊跟隨一位頗為年長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老宮人,這位老宮人是為“相士”,用來相看未來皇後的麵相如何。
三人在廳堂與曲周侯高盛閑談一會,聽得門簾聲動,奴仆唱報:“女公子來了。”
隻見文宣由六名傅母陪侍下出見,因隻年方七歲,頭上戴了沉重的假髻,小臉塗施鉛粉,口點胭脂,妝容得體,身配玉飾,耳配明月璫,頭插金步搖,上有鸞鳥,下有邸,前有笄,點綴著五彩玉長長垂下。隻是形容尚小,一身穿戴好似一個精心裝扮的木傀儡一般。她按著禮數,與各位大人見禮,行動間隻見步搖緩動,其餘配飾毫無聲動。
宗正與少府卿一見,雖先前已知文宣隻得七歲,但如今一見,真的是年幼得可憐。又讚歎這文宣小小年紀,禮儀舉止倒不遜色於稍年長的貴族少女,這一番見禮會麵,能保這一身皆珠玉毫無碰撞之聲,也是難得。
宗正示意老宮人前去觀相,老宮人上前仔細打量著文宣一番,對宗正讚道:“女公子天庭飽滿,麵圓鼻正,耳有垂珠,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天生貴相,日後必能母儀天下。”眾人皆滿意地點點頭,互相賀喜。
而處在人群中心的文宣,她隻愣愣看著這樣多外客,那位老宮人對她評頭論足她半懂不懂的,隻是聽到後麵一句“唇紅齒白”,她不禁覺得好笑,她一直未張嘴露齒,又何以得見她的牙齒白不白。
而後宗正例行問名、告廟諸禮,文宣皆按著昨夜母親教導她那般一一應答,跟隨著傅母諸人行完一項一項繁瑣的禮節。她想稍稍轉動頸脖,因假髻太沉重,壓得她頸酸背痛的,隻是母親一個眼神望來,她便絲毫不敢有所動作,目不斜視地維持著那個僵硬又顯得無比端莊的姿勢,她甚是想哭,卻又怕失禮在人前,隻好強自咬牙忍住。
所有禮節完畢後,宗正回宮稟報太後與趙郢,說文宣姿容美麗、德才兼備、端莊持重,是世間少見的佳人,日後必能母儀天下,為國增益。太後聽見那些溢美之詞,喜笑顏開,並對下首的趙郢道:“賀喜陛下得此佳婦。”
趙郢心中漠然,宗正那些話,早已在腹中排練千百回,盡管文宣是個無鹽醜婦、舉止粗陋,回報的話都會是一樣。他抬眼望去,見雲薑立在太後身後,安靜乖順的模樣,麵上亦與眾人一般喜氣洋洋,他胸中更為氣悶。得太後賀言,他麵上重新露出微笑道:“都是托母後的福。”
他離開長樂宮時,由杜忠扶著,一步一步踏下那高高的白玉階梯,他望見天空中飛來幾隻南歸的燕子,輕聲道:“杜忠,燕子都回來了。”
杜忠亦望道:“是啊,春日到了。”
“那為何朕還覺著冷。”
“陛下,隻是一陣春寒,很快便暖和起來了。”
“會嗎?”趙郢目送燕子消失在深深的宮牆中,搖首一笑,“朕不信。”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文中的玫瑰,在漢代,我國已經開始種植玫瑰。
關於茶,在出土的一些壁畫裏,在漢代,四川人已普遍開始飲茶,隨葬品中也出土了茶。
關於女公子,漢代稱大員家的子嗣,男稱公子、女稱女公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