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死亡名單
字數:6348 加入書籤
大胡子吳閬往返十餘日,比從洛陽遷移的薑氏商隊快的多,是以薑元一的兩個舅舅,王氏二兄弟還在歸途,他已回到了徐州。
聽到主上召進,吳閬立即推門而入。
“吳閬啊,此番出行可還順利,事無巨細,沿途見聞且一一道來,不可遺誤。”
“稟大人,徐州至洛陽一路風煙,時有盜匪為禍,百姓易子相食,民不聊生;及至京畿,頓見大批西涼軍馬開拔,往東北行軍,不知何為。”
薑鈺昌微微頜首,這倒在意料之中,各大州商賈來往,他又怎會不知道各地情勢,多此一問,隻是怕出了什麽變故罷了,府吏無為啊,比不得徐州。
至於西涼軍的動向,回頭還得多加注意。
“書信可曾送至,麵見諸君何如?”
“小人謹遵大人吩咐,一入洛陽先拜袁公府上,門外候不多時,便得入見袁公。
其間喜怒多變,待看完書信,袁公驚喜異常,讓小人回稟大人,若有朝一日乘風而起,定當有所還報。”
聽到這裏,薑鈺昌心中驚喜難耐,袁家四世三公,威望甚高,除了弘農楊氏同在此列,幾乎算是皇室外戚之外的當世第一門。
今有袁紹許諾,那薑家可就穩了!
“出離袁公府上,小人再去見曹公,正值曹公出巡,小人趕至將書信交呈。”
“曹操如何說?”
“曹公喜怒不形於色,看完後解下腰間玉佩,送給主上,聊表謝意,又取金珠兩粒,賜予小人,所贈之物盡皆在此,請主上過目。”
薑鈺昌隻接過玉佩,上麵還刻著孟德兩個小字,看來是**的私玉。
那曹校尉倒是挺大方的,隻不知日後有無成就,給薑家添些助力。
至於兩粒金珠,他自然是看不上的,何況本就是曹操賞給下人的,遂擺擺手,讓吳閬自行收納。
吳閬謝過主上,又繼續道。
“拜別曹公之後,小人又去見袁中郎(袁術時任虎賁中郎將),奈何一連兩日,都被阻隔於府外,等到第三日,才知袁中郎已逃出洛陽。”
“已經逃了?”
“是的,繼袁公之後,袁中郎也逃出京都,隻怨小人去的太晚,請主上降罪!”
吳閬請求降罪,又自懷中摸出第三卷羊皮,上麵正寫著——虎賁中郎將袁術親啟。
這麽說結交袁術泡湯了!
薑鈺昌心中遺憾,要知道袁術可是袁家正兒八經的嫡子,比袁紹那個庶出又過繼出去的袁家人更有優勢,可是偏偏給漏了。
但他也不好怪罪大胡子,隻接過羊皮卷,輕輕擺手,讓護衛繼續說下去。
“得知袁中郎已不在京都,小人不敢耽擱,又去見劉中侯(劉表時任北軍中侯),劉中侯看完並未多言,執意留待小人,言語間多有探聽主上,被小人斡旋過去。”
咦?
薑鈺昌聽得心奇,這是個人才啊,我好心好意寫信給你,反倒打探我的底細,看來是個謹慎之人。
他又看向吳閬,也不知這大胡子有沒有那能耐應付得了劉景升,或許被探聽了個幹淨還不自知呢。
想到這裏,他暗自慶幸,也下定決心要護住侄兒隱秘,不可讓旁人看出蛛絲馬跡。
袁紹、曹操、劉表三人收到信,袁術遺漏,薑元一在屏風後聽得清楚,也算放下心來。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世上之事哪會盡如意料中的完美,如此賣人情的機會還多著的,不差這一次。
他更關心的是第五封信!
果然,隻聽到屏前的薑鈺昌已然發問。
“那封密信呢?”
“謹遵大人囑咐,小人偽裝成坊市雜役,前往郎中府上送肉,偷偷摸到書房,將密信插入門隙,這才返回徐州。”
薑鈺昌聽到這裏,微微擺手,吩咐吳閬下去歇息。
“元兒,這封密信當真如此重要?”
看著自屏後轉出的侄兒,薑鈺昌忍不住問道。
薑元一默默點頭,不肯言語,心裏卻在期盼,那第五封信可一定不要遺落旁人之手。
因為那收信之人,正是如今的郎中令,董卓的女婿兼首席謀士——李儒李文優!
這絕對是個不下毒士賈詡的狠角色,在政治方麵甚至更勝一籌!
洛陽太尉府,因近日局勢緊張,梟小之輩企圖行刺,董卓召來了大批護衛,以及飛將呂布前來聽用,但這一切還是讓他心有戚戚,頗為不安。
隻有一個人最讓他放心,那就是他的女婿李儒。
“文優啊!文優!今日為何阻我,那孔融實在可恨,當眾悖逆於我,不殺不足以平吾恨!”
董卓心中憤怒,一路嚷嚷著奔到書房,對著裏麵那人埋怨。
他聽從愛婿的意見,當機立斷兵發洛陽,果然做到了權傾朝野,又為黨人平反,起用名流,而今再議廢立之事,竟然還有人敢跳出來反對!
袁家都已屈服,朝野已經噤聲,沒想到偏偏又冒出個孔家!
那老頭不就仗著是聖人子孫麽,真當自己不敢殺他!
想想剛才那老頭的嘴臉,言語間的諷刺怒罵,董卓心中又燃氣一陣凶焰。
書房裏等候多時的那人轉過身來,他麵貌幹枯,身形瘦弱,鼻下長著一排髭胡,短而濃密,頗有幾分陰暗之氣。
見董卓怒氣衝衝的樣子,李儒頗感無奈,他這個嶽父對內親善,對外可就粗野了,一言不合便要殺人。
殺人能解決問題麽,這段時間殺的人還少麽?
執金吾丁原,尚書丁管,禦史攏龍宗,何太後……更何況如今的孔融。
“嶽父息怒,孔融名望甚高,不可妄殺,如不為所用,征召蔡邕即可。”
廢立天子,國之大事,必有熟禮之人,聖人之後的孔融不願聽從,那就征召當世大儒蔡邕,同樣不耽誤事。
“那老頭辱我太甚,若不殺之,我心不安!”
董卓仍憤恨道,他出身邊地,為人豪放,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別人若聽從調派,他又豈會吝嗇贈予榮華富貴,偏偏這幫士人敬酒不吃吃罰酒!
“近聞青州北海黃巾複起,賊人白饒、管亥攻略州府,不若遣之擔任北海相國。”
見李儒給出建議,董卓大喜。
“妙!妙!那孔家老頭腐儒一隻,哪裏會率兵打仗,若死在黃巾之手,也算為國為民,以全其名啊!”
董卓哈哈大笑,又想到袁氏兩雙地紛紛出逃,心中又是火起,袁紹也就罷了,袁術這小子聽到自己封他為後將軍,立馬跑出洛陽,這是瞧不起老夫?
當真是熱臉貼在了冷屁股上,枉他還想重用袁家,還是袁隗老兒識得好壞!
想到這裏董卓又道:
“袁氏小兒無膽,早早逃出京都,侍中周毖、城門校尉伍瓊、議郎何顒等人勸我封其地方官吏,以安其心,你看如何?”
“文優?”
“文優在想什麽,此事難道不妥?”
董卓見女婿不說話,仿佛在思索什麽,一時疑難起來,他倒不是想殺袁紹袁術,袁家已經妥協,他也不好翻臉,這個麵子還是要給的。
“封於何處?”
李儒終於問了,他敏感地察覺到這事不簡單,應慎重處理。
“袁紹庶出,逃至渤海,封個渤海太守如何,袁術去往南陽,親舊眾多,我已密令太守張谘監視,你看怎樣?”
“嶽父安排周密,文優無可補缺,然袁紹若領一郡之地,位高權重,其素與嶽父不合,隻怕不識好歹,恐養虎為患。”
秋高氣爽,洛陽的風涼絲絲的,仿佛要吹軟人心,董卓身寬體胖,頓時起了睡意,打著哈欠著道。
“無妨,去歲王芬謀反伏誅,冀州刺使之位空缺,正可遣一名士任職,加以節製,袁氏小兒翻不出什麽風浪?”
“可有人選?”
“周宓、伍瓊等人已表奏公文,便在案桌之上,文優可自行翻閱,若無不妥之處,即可分發調令,且容老夫小睡一會。”
董卓想著這些事便覺得心累,這幫朝臣若遵從命令,他不就清閑多了,還是曹操識相,接受任命,否則都似那袁氏兄弟一般,那還反了天了!
曹孟德,忠臣也,當可重用!
放下思慮,董卓便轉去廂房了,皇宮裏的嬪妃當真國色,不是西涼那些羌女能比的。
看著嶽父胖悠悠地轉出,李儒立即走到案幾前,一撩衣擺,盤膝跪坐,急匆匆地打開竹簡,越看越是心驚。
這周宓、伍瓊等十幾大臣表奏的都是些什麽人!
冀州刺使韓馥,兗州刺使張岱,豫州刺使孔伷,上黨太守張楊,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廣陵太守張超,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全是些關東名士,官宦子弟,關係盤根錯節,豈會與西涼同心!
周宓、伍瓊等人其心可誅!
李儒心中驚憤,見下麵還有兩卷竹冊,當下也不避諱,立時鋪開來看。
這兩冊竹卷卻是將軍長史張津,北軍中侯劉表自請交州刺使(前交州刺使朱符為夷人所殺,閑置兩年,劉焉最先求的也是這個位置。)
李儒看到這裏,滴出一絲冷汗,董卓以血腥殺戮平息了明麵上的聲音,這幫士人便要私底下舉起屠刀起來反抗他們!
而現在,這便是先兆啊,自請外放,交結黨羽,手上的便是這份名單,他本能地想要呈著董卓,言其弊端,誅殺這批人。
李儒立時起身,抱著竹冊去找董卓,剛到西廂房外,隻見房門緊閉,裏麵不時傳出歡笑之聲。
而在門外守著的那人,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綿百花袍,身披獸麵吞頭連環鎧,腰係勒甲玲瓏獅蠻帶,背後紮八背護旗,威風凜凜。
正是飛將呂布!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