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盟主之議

字數:5987   加入書籤

A+A-




    寒風凜冽,漫卷旌旗,渤海南皮軍校場,八千軍士成行成列,齊齊麵向高台。

    身穿金盔玄甲的袁紹踏步而上,左手按在腰間刀鞘,右手捏著一卷黃絹,他橫起眉毛,瞪著雙目,語色憤然,聲威震天。

    “吾素聞西涼名馬無數,今觀世局,董賊犯上,挾持天子令群臣。

    西涼董賊,嚐自稱忠良之臣,然細數其實,大謬而非;其黃巾之時,兵敗河北,賄賂閹宦,得免其罪。後獲先帝器重,拜涼州刺史,加前將軍,封鼇鄉侯。

    然不思報恩,結托朝貴,遂任顯官,統西州大軍二十萬,嚐有不臣之心,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為君子所不齒也。方以卓為諸侯,輒承資跋扈,肆行凶忒。

    故尚書丁管,英才俊偉,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懸之誅,妻孥受灰滅之咎。

    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自群凶犯駕,天子勢弱,卓行廢立之舉。

    豺狼野心潛包禍謀,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台,**朝政,爵賞由心,刑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

    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寮鉗口,道路以目,尚書記朝會,公卿充員品而已。

    剖剮伍孚,杜絕言路,擅收立殺,不俟報聞。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細政苛慘。

    曆觀載籍,暴逆不臣,貪殘酷烈,於卓為甚。

    幕府奮長戟百萬,胡騎千群,中黃育獲之士,良弓勁弩之勢。

    今我袁紹奉天子密詔,整渤海戎馬,陳兵欲發,以挽將傾,並匡社稷,以立賢名。

    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扶持王室,拯救黎民,願諸君奮勇殺敵,以報國恩!”

    袁紹宣讀討董檄文,猛地抽出腰間寶劍,直指晴空高掛的冬日驕陽,寒氣化作水霧彌漫在整個營地,台下的顏良、文醜同時高舉冷兵,大喝附議。

    “奮勇殺敵,以報國恩!”

    “奮勇殺敵,以報國恩”

    ……

    八千軍卒齊齊高喊,聲音響徹雲霄,台上的袁紹麵容肅穆,見士氣高昂,即便發號施令,大軍開拔出營。

    “顏良聽令,命你率兵六千奔往河內,速與郡守王匡回合,陳兵待戰!”

    “末將聽令!”

    顏良翻身上馬,率領軍卒踏上西行之路,而文醜、淳於瓊等人則隨袁紹本部前往酸棗,與劉岱等人商議盟主之議。

    兩個手舉袁字大旗的馬卒飛奔在前,兩千渤海兵馬跟隨於後,袁紹騎著駿馬行在中軍,旁邊一人策馬並驅,正是袁紹老友許攸許子遠。

    “子遠啊,今我與韓馥、張揚、王匡、張燕等人率軍進駐河內;劉岱、張邈、橋瑁、曹操等人陳兵酸棗,吾弟袁術並孫堅等人屯兵魯陽,此可謂東南北三麵合圍,董賊授首之日可期矣!”

    “本初所言極是,董卓見我義軍二十餘萬,定然惶惶不可終日,晝夜不得安寢,屆時諸君會師洛陽,隻需圍而不攻,朝廷之中自有內應,謀取董賊性命。”

    許攸為人膽大,性格驕狂,但麵對袁紹還是頗有些規矩,畢竟袁紹出身顯赫,內外皆有所長,何況他還有事求著對方呢。

    當年冀州刺使王芬圖謀廢帝,許攸便是其籌畫士,暗中聯絡曹操、華歆等人,但都遭到拒絕,等到王芬伏誅,許攸僥幸逃的一命,但要想再度出仕,躋身朝臣之列,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身懷重罪,許攸潛伏多時,等到袁紹興兵討董,他立刻趕來投奔,隻要在此立下功勞,袁紹一封表奏,他的黑曆史從此化為過往,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哈哈哈……”

    袁紹執著馬鞭大笑:“子遠可知董賊昔日何其張狂?”

    “願聞其詳。”

    “當日董賊欲要廢立天子,請我前去議事,竟說天下之事,他可一人而決,今我袁紹不服,劍指洛陽,他董卓焉敢再訴此語?”

    許攸也輕笑起來,心道袁紹門庭何其高貴,竟也有這種惡趣味,不過他還是附和著道。

    “董賊橫行無忌,藐視天下英豪,乃取禍之道,本初若誅得其首,立下潑天大功,當為大將軍不二之人選。”

    “哈哈哈……子遠啊子遠,深得吾意!”

    雖在行途遠道,天寒地凍且淒,袁紹心情卻與光景相違,顯得格外開懷。

    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當時他的老上司何進權勢滔天,整個朝野誰不給他麵子,若自己當了大將軍,袁氏家族當以他以榮,而非人人都說他不過是沾了袁氏的光。

    他在袁氏能得到什麽,自己不過是婢女所生,被袁逢過繼給了已故的袁成,自己雖說接了袁成的嗣,不過因其早亡,根本給不了自己幫助。

    不像弟弟袁術、兄長袁基(袁術的大哥,現任太仆)能得到家族的鼎力支持,他袁紹惡了董卓,不敢逃回汝南,不也是怕被當做棄子,平息董卓之怨嗎?

    有家歸不得,他袁紹的苦誰又知道。

    遠走渤海,興兵討董,值此風雲際會之時,他袁紹將引領八方英雄,鏟除國賊,廢除偽帝,還政劉辯,天人共仰。

    隻是……

    “子遠啊,吾弟袁術同在盟軍,聽聞長沙太守孫堅與其交好,這討董盟主之人選,未必會落在我頭上啊!”

    袁紹始終有些擔憂這事,之前皇甫嵩入京,各州郡密謀會盟,但盟主之位懸而未決,就是因為討董功成之後,盟主功勞最高,誰也抹黑不了。

    但現在會盟的都是地方大員,一州刺使自不必說,還有皇室宗親劉岱,袁家名望雖高,能和劉岱相比嗎,何況袁術同在盟軍,更有江東猛虎孫堅為助力,那盟主之位還有自己的份嗎?

    許攸看了袁紹一眼,驅馬靠得更近些,悄聲說道。

    “本初勿憂,當今盟主之選不外乎幾人,一為宗親劉岱,二為豫州刺使孔伷,三為冀州刺使韓馥。

    然劉岱身為漢室宗親,更當不得盟主之位,董卓掌控朝廷大義,劉岱若是擔任盟主,即便功成也有害無益處,想必他也自知。

    豫州刺使孔伷雖有名望,但其人果敢不足,年老體衰,徒居高位,必不為眾人心服。

    韓馥此前多有推諉,又安居後方,名為調運糧草,實乃畏懼兵戈,其人膽小如鼠,亦不為盟主人選。

    而在其餘郡守中,袁氏肩負厚望,與本初爭盟主者,唯有袁術一人,然本初有三處可勝對方。”

    袁紹來了興致,頭一次聽到有人公然將他與袁術做比較,自己更有三大優勢,他哪裏不想聽啊。

    “哪三處,還請子遠一一道來。”

    “其一,本初當日與董卓拔劍對立,後往渤海興兵舉義,討董之事,實在本初首倡;袁術倉皇出逃,隻因害怕遷怒,此其不如本初一者也。

    其二,本初現任渤海太守,掌控一郡之地,袁術雖領後將軍銜,但並無實權,此其不如本初二者也。

    其三,本初交友廣闊,與劉岱、曹操、袁遺、張邈、王匡、張揚、鮑信交好,袁術隻有孫堅一人為助,此其不如本初三者也。

    盟主雖未議立,實乃本初囊中之物也。”

    許攸對形式分析的很透徹,雖然有些偏頗,袁紹的影響力看似比袁術大,但其實袁術更加強勢。

    袁術雖無實權,但其所在的荊州南陽郡,毗鄰的袁家族地汝南郡,都已受到他的掌控,囤居荊北,輻射豫、揚兩州,反觀袁紹脫離家族,孤身跑到北方,隻有渤海一郡之地,而且多為掣肘。

    說到底還是袁紹會做人,有這麽一大幫朋友,且當初衝動悖逆董卓,到了今日倒成了資本,董卓害怕袁術有家族撐腰,沒有給他實權,對袁紹反而大度起來,冥冥中都互相構成因果,袁紹領盟主之位實乃天意。

    “哈哈哈!……”

    袁紹的笑聲綿延千裏,穿越雪山冰河,直直來到酸棗聯軍中軍大帳。

    “軍不可一日無帥,誠如眾位所言,我等應表袁本初為討董盟主,諸君可有複議?”

    劉岱高坐上方,張邈、橋瑁、袁遺、曹操等人分案左右,盡皆點頭稱諾,皇甫老將軍**,唯有袁紹能抗起討董這杆旗了。

    “既如此,那便飛馬傳書,速請南方袁術,北方王匡等人前來會盟,共商討董大事。”

    劉岱作為東道主,在東部聯軍這塊有著說一不二的架勢,在場的除了張超屬徐州陶謙治下,其餘都是他兗州的屬吏。

    哦,曹操不算,他現在什麽都算不上。

    召了幾個軍使進帳,劉岱將信件分發出去,便與張邈等人吃其酒宴,隻是曹操突然站了起來。

    “啟稟使君,方今董卓調徐榮部把守卞水,囤聚滎陽,欲為洛陽東部屏障,操願請一軍即刻出戰,掃平徐榮,屆時聯軍可直取虎牢關,無受阻礙。”

    劉岱等人聽得有些不解,紛紛放下酒箸,張邈出言相勸。

    “孟德何出此言,徐榮不過三萬兵馬,等我諸人會盟之後,共同舉兵西向,徐榮勢必不能阻擋,何必出兵犯險。”

    “諸君且知,徐榮進駐滎陽不到月餘,營寨不穩,地形未熟,牆壘不高,溝壑未深,正當趁此良機出兵襲,日久則城益堅,晝日不可下。

    法曰:兵者,詭道也。徐榮料定我等不會在此時出兵,勢必防守鬆懈,操出奇兵以擊,定當大獲全勝,瓦解卞水之阻。”

    曹操慷慨陳詞,在場眾人難以決斷,劉岱想了想,反正曹操隻五千兵馬,縱使敗了也無損盟軍威勢,便答應他的請求,張邈頗有些擔心,遂調了三千兵馬給曹操驅使,曹操自然萬分感激。

    走出大帳,曹操返回自己的本部大營,擂鼓聚將。

    “夏侯惇何在!”

    注:討董檄文有改動,曹操對戰徐榮時間提前。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