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無常無常
字數:8734 加入書籤
nbsp; 第二十章 無常無常
八十六.佛菩薩呀
八十七.暖盡識出或有常
八十八.有情無常,無常有情
八十九.無常緣有常,因緣多緣因
八十六.佛菩薩呀
“哥!嫂子……”
負重剛出山口的慧能聞聲抬頭,隻見堂弟遠遠奔來上氣不接下氣:“嫂子,快!嫂子,難產……”
嗡的一聲,天旋地轉,慧能的頭腦頓時一片空白……
“哥,快!快……”
隨父學醫也經過一些事情的半大小子見狀,氣喘噓噓中不管不顧幫慧能禦下負重之後,便拉著人一路拚命的回奔……
~~老天無情!神佛昧心!不管慧能腳下怎樣強撩急趨,不管慧能內裏怎樣泣血以求,他那至親至愛的人兒還是蘭摧玉折,生生被幽暗黃泉裹挾,活活遭冷酷無常強掠,且還不給深深兩情最後一麵決別時刻!
~~望著少了血色,沒了反應安然長睡的玉馨;擁著沒了氣息,少了溫度的妻子,哀哀慧能唯肝腸寸斷,涕淚失禁……
清晨還滿懷將做母親喜悅的玉馨,清晨還在忙裏忙外氣色動人的玉馨,清晨還一個勁兒給自己勸飯的玉馨,清晨還殷殷叮囑自己注意安全早早歸家的玉馨怎麽就這樣去了呢?慧能怎麽也接受不了這突兀的人天分離,接受不了這陡然的陰陽永隔……
~~佛菩薩呀!你們都在哪兒呢!?
玉馨是那麽的信你們,敬你們,哪怕生命的一絲喜悅,生活的一點兒快樂,她都歸結你們的眷顧,你們的恩情。自己的日子過得那麽克勤克儉,但卻從不間斷你們的香火,從不錯過向你們表達心意的機會…… 她是那麽的善良,那麽的虔誠,那麽的年輕,你們為什麽就看不見、聽不著,不來幫幫她,救救她呢……
從不信神信佛的慧能,此刻多麽期望這個世界真有奇跡,真有天神,更真有佛菩薩顯靈哪~~
隻要我漸冷的玉馨能暖和過來,什麽神靈我都願五體投地的去信奉,去供養!
隻要我睡過去的玉馨能睜開眼睛,神佛罰我吃盡千般苦,遭盡萬般罪,我都心甘情願!
隻要我的玉馨能夠活過來,我定無憾無悔替她去死,哪怕入無間地獄永受磨難,也比眼睜睜看著自己心愛心疼的女人墜入萬古冰涼黑暗而無從伸出援手好受些呀!
法力無邊的佛祖,救苦救難的觀音,你們就發發慈悲,顯顯靈吧,讓我的玉馨,你們的玉馨活過來,活過來吧……
~~已是上燈時分了,看著靜靜平躺早已歸寂的心愛兒媳,想著剛來人世就默默隨母同去的久盼孫子,五內俱摧的李筱芸於兒子的悲痛欲絕雖亦不忍,卻實在難有稍加安撫的隻言片語…… 親家和他舅媽於慧能也勸慰過好幾遍了,但人依舊泥塑木雕不言不語,唯拉著擁著玉馨涕淚長流無休無止~~怎還不見去寺裏告信的他舅回來呢?李筱芸的心裏,此刻多盼棲寂早一點兒到啊……
八十七.暖盡識出或有常
~~“南牟阿彌陀佛!”
頂著淒冷疏星,冒著慘淡月色的師徒倆剛一進門,藏一大和尚那渾厚淳和的禮佛稱名,便給滿屋戚戚之人帶來了一絲有盼有期的內裏慰藉。這音聲於之慧能,此刻也仿佛無邊汪洋中的一抹遠帆,無底深淵裏的一線光明……
沒有半點耽擱,棲寂直引方丈到室內佛龕麵前叩拜之後,師徒倆便執香繞玉馨母子念念有詞開始誦經了……
朦朧的燈光靜靜的映在玉馨母子的臉上,氤氳的青煙綿綿的縈繞在玉馨母子的身旁,師徒倆喃喃抑揚頓挫的誦經聲裏,哀哀靈堂漸有了一種寬人撫人的神秘氣氛。往生者那安寧安詳、清明清和的麵容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此刻更有了一種神聖的熠熠光暈。慧能一大家和聞訊趕來的至親至友,全都屏聲屏息的看著聽著之中,那深心的悲傷不知不覺有了些微的衝淡,揪腸的哀痛也不知不覺有了稍許的緩和。就在此刻,大和尚在玉馨母子的身邊停了下來約略凝目之時,那誦經的聲音漸高漸強又漸緩漸弱更囁嚅似有似無之際,隱隱一絲杳渺釋然的神情漾上了方丈的眼臉……
“南牟阿彌陀佛!”
大和尚一聲意味深長的念佛之後,緩步莊嚴走到慧能母親的麵前:“阿彌陀佛,請施主從足到頭依次去細細感覺一下往生母子的體溫,然後再告訴老衲,不知可否?南牟阿彌陀佛!”
師徒倆來後的舉手投足,牢牢牽動著虔誠信佛卻又屢遭不意不測的慧能母親,眼下她雖不太明白方丈的用意,但還是在嫂子的幫助之下,依照吩咐認真仔細的去感覺了玉馨母子的體溫。
“阿彌陀佛,回大法師,母子的身體都已見涼了,隻眉間額前還有些許餘溫可以感覺。”
“南牟阿彌陀佛!”
大和尚一聲高亢禮敬之後,卻來到慧能身邊對跟上的弟子莊嚴以言:
“百年輪回,暖盡識出或有常。棲寂呀,你給施主說說,佛菩薩告知人是如何往生的吧。”
“遵命,師父。慧能施主,佛菩薩告知,人福壽盡時,暖與識同時離身,暖之盡處,即識之出處。往生惡道者,暖從上往下行;往生善道者,暖從下往上行。暖從頂盡,當是無常生命的徹底解脫;暖從額前眉間盡,當生色界無色界;暖從眼盡,當生人間或欲天。往生母子此刻眉間額前尚存餘溫,其神識定出欲界,往生上善之地了。”
“阿彌陀佛,施主小公子未曆世間,卻出欲界,此又如何理解?”大和尚進一步問之。
“師父,人一切解脫,必經萬萬劫修,而出欲界,至少也要七返人間,小公子投胎十月,也是人之曆劫了。此隨母親同出欲界,不僅是其母子的殊勝因緣,且也是小公子前世的至善修行。”
聽到這裏,屋內一片唏噓不已……
~~“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呀!”
李筱芸更是雙手合十仰麵向西,似乎於之無常命數,又找到了可作慰藉的所依所憑,而此刻大和尚才轉向慧能說到:
“阿彌陀佛,生命無常,眾生輪回,世間來路本短,因緣所去卻長。施主亦非常人,往生母子今舍你而去,焉知不有曲幽天機,因緣命數。望施主節哀順變,好讓往生上善的母子走得稍許安心一些吧,阿彌陀佛!”
“是啊,慧能兄弟,人生一化,皆有大定,安時處順,亦至心之人相互真正的牽掛吧!”
己鎪此刻第一次以兄長自居。
“人往生上善,當侍妙香,棲寂呀,明日一定不要忘記帶上老衲珍藏多年的沉香!”
大和尚似乎自言自語之後,便與棲寂告退慧能一家了……
八十八.有情無常,無常有情
有情無常,無常有情,天地之間,有些事情讓人遇之蹊蹺,曆之詭異,過後更覺有些不可思議。因此,人在不得不將一切皆有定數歸之冥冥的同時,更自噯自怨經曆之中當時的糊塗,當時的愚鈍,當時的拘泥,當時的猶豫……
夜深人靜,慧能在給往生妻兒守靈之中,那錐心蝕骨的痛悔,惟清晨出門更入山之時有負冥冥的提醒,造物的憐憫~~
天剛放亮,吃過早飯帶好工具和中午幹糧的慧能打開房門便猛然一驚~~起床時還依稀星鬥,此刻卻茫茫白霧迎麵洶湧,鋪天蓋地,人一下便不知所在所處了!而跟著出門的玉馨,或許更為錯愕,一聲相公,喊得叫人肝膽都有些顫震……
“在這兒呢!”
幾步之間的慧能趕緊應聲,而剛一回頭,就被已經貼身的玉馨牢牢抓住了手臂:“霧這麽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大,今天就不上山了吧?”玉馨的聲音似乎有些惶恐更怯畏。
“還是去吧,你知道的。”
“山涯高不高,真的不隻你一人?”
玉馨的擔心,分明更是慧能。
“不高,昨天就看好了的,取岩蜜一個人還真不行,你就放心吧。”
“那,早些回來。”
“路稍遠點兒,順利的話,天黑前或許能到家。”……
依依不舍之中,慧能剛一轉身,突然又被玉馨抓緊:“相公,今天不去了吧?”
玉馨異常的不安,一時叫慧能有些驚訝,但稍稍猶豫之後便回頭輕擁玉馨:“我若不去,不就失約了嗎,放心吧,不會有事兒的。”說了立刻鬆手轉身邁開了雙腿。
才出三五步,慧能又有些遲疑,可回頭一看,玉馨已被濃霧相隔不知所在了。茫茫之中,慧能頓有一種從未有過的空落之感且更生一種說不出由來的心慌意亂~~這是怎麽啦……
人在霧中,霧隨人行,人走不出一片的混沌,更一片的混沌裏,人也隻能寂寂獨行。此時此中,天地萬物更至親至愛,誰在誰又在哪裏呢?百年過隙,人有時哪怕是心心相應,念念牽掛,卻也咫尺天涯,唯孤獨一生吧?這濃稠得化不開,走不出的彌天大霧,不也生命更一心存在境況的某種寫照,某種印證嗎……
未進山口,大霧已不見了蹤影,臘月的陽光雖暖暖的照撫,但慧能的心裏,卻仍被一團驅之不散的寒霧牢牢纏裹。因為一路耳邊總有玉馨隱隱揪腸的呼喚,眼前總有玉馨格外依戀的神情,一種莫名的擔憂更明顯不安的感覺越來越緊的拽住了慧能。他的腳步,因此不由自主的停了下來並強直轉過了身子,可進山還是回返於心正十分糾結之際,無措的雙手不經意碰到了身上的工具,一念閃過,慧能似乎又找到了抉擇的充分理由~~今日進山,不正是為了玉馨嗎……
幾天前吧,就聽人說山裏某處有幾房岩蜜。這岩蜜不但可賣個好價錢,也是孕婦產後諸症更補益身子的上佳之品。昨天就與人約好了,今日一塊兒去割取它們。可誰知,可誰知卻因此鑄成了大錯,叫人追悔莫及~~
那近在咫尺兩不相見的揪心,豈是毫無端由?
那山口之前的強直轉身,豈不是一切還有轉圜的最後機會?
要是應了玉馨的懇求,要是順了內裏的導引,也許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會發生,也許這一切的一切,還都有挽回的可能吧?
因為許多危難之中,人多一分信念,多一分意誌,多一分堅持和努力,都可能使人渡過難關,逢凶轉吉,這樣的生命關隘,這樣的存亡時刻,自己不是曾多次的經曆和充分的體驗過嗎~~
進山出山,人在高坡陡坎兒及懸崖峭壁上討生活,有時步步都在生死之門,念念都關存亡之津。那攀爬之中的稍不小心,那負重之時的一步踏虛,人都可能陷入凶險或萬劫不複。但每每於中那一點兒的堅持,一點兒的堅定,都能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假若今日守在了玉馨的身邊,或許她的心安便可能避免一切事情的發生吧?
若真遇劫難,相信自己牢牢的牽手,定會給心愛之人帶來決絕抗爭的信心,鼓起她不舍不棄逾常的力量和勇氣吧?
即便一切皆為定數而回天無力,但陰陽兩分之時的兩情相顧相依對往生者或也會多一分慰藉,於苟存之人也許會少一點兒蝕骨的痛悔吧?
可這一切的一切,都因自己的不敏及過錯而無法挽回了!
想玉馨苦痛之中,彌留之際……
~~“慧能哪,多少喝一口吧!”
已是淩晨時分了,李筱芸把熱了一遍又一遍的清粥又遞到了慧能的麵前。
“媽,我真的,咽不下!”
&n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sp; 慧能雖是開口有了回應,但哽咽之中,又止不住的雙淚長流……
八十九.無常緣有常,因緣多緣因
有些時光,雖瞬間刹那,卻永遠凝刻人心;有些時光,雖日日夜夜,卻流水逝過。這些天來慧能的心裏,唯玉馨霧中分別的場景,更妻兒無聲無息靜靜長睡的疊影……
冷冷的太陽,已經下山了,仍有些恍惚的慧能獨自留在玉馨母子合葬的墳前,他想長歌以吐腹胸哀哀之痛,可嗓子卻如塞如堵,如閉如封,四體也綿軟無力,身子更如飄如浮……
想莊子妻逝,不知他老夫子箕踞之中是何所支撐能使鼓盆而歌~~
相依為命的結發生生陰陽兩界了,人正襟“察其始而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本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春夏秋冬四時行也”以寄滿滿悲戚,哀哀痛楚,或有道理?
形影相隨的恩愛伴侶中道撒手了,人曠放謂之“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以釋沉沉懷縈,淒淒思念,似也不同凡俗。
可百年死別之時,逆旅生化之際,人此思此謂,若真能稍稍開解“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的內裏深痛,人又何以箕踞失態,更反常鼓盆以歌呢……
寒星漸出,冷月已白,天地吐納,此刻即便悄然無聲,也一樣的裂膚刺骨。慧能一個冷顫之後,更緊緊擁住了新墳~~
妻兒一動不動寢於嚴冬曠野,如何不有透肌蝕骨的寒徹,可陰陽兩界,妻兒何傳森森之苦,人又何送暖暖之情呢?況造化弄人“惡乎往而不可”之成泥成土,成蟻成蟲……所化皆任造物擺布,人無半點自主。此生生化化之中,人雖萬物之靈,卻生難情寄,死無慰藉,惟徒喚奈何而已~~怪不得,怪不得媽媽和玉馨篤信觀音,世人於佛法多有歸心,這是不是因為,是不是因為佛法於人生生死死,皆有寄人之深,慰人至深呢……
妻兒暖從額盡,那往生所去,九天仙境不可比擬,欲界仙人馨香禱祝。此累生累世善修福報之地,下方多苦生命,百年世間凡人,或當無須為之悲痛,為之憂傷了吧……
九天世皆向往,神仙人更多羨,想那天外之天的色界無色界裏,人人形意相印,心心光影交輝,此妙極之地更化境之人的智慧和神通,定勝欲界天人百般千倍的吧?可往生的至親,不知是太過耽溺福報,以致完全遺忘了給凡塵哀哀之人傳些消息,還是佛法因緣有數,決計要讓世人將生化無常的苦楚牢銘肺腑以萌去路之思,更啟修行之意……
人,求神拜佛學道,雖歧路以遠,卻都始之內有所釋,意有所安,情有所寄所期吧?若一切無外於此,那所釋所安,所寄所期皆在一心吧?因此天地茫茫,時光悠悠裏,人精神著落的殊途同歸定有其相通的誌意,相益的路途,相勝的津渡吧……
百年生化,無常驟臨,老莊灑脫之境,常人身心實難依憑。而西天如來於人幽微至深的溫暖和撫慰,此時此刻不僅叫慧能多有感念,且還冥冥有引使他頓生了要進一步親近佛法的強烈願心……
無常緣有常,因緣多緣因,一時龍山頂上那年輕和尚遠遠的身影於慧能越來越近,新州老家相攜僧人飄逸的回首在慧能的內裏格外的分明,那年南海上元時日妙真師父苦樂之歌的清音直入胸襟,氣象莊嚴的藏一大和尚仿佛亦是有待殷殷,而己鎪兄長那意味深長的預知預告,此刻更是轟然於心~~我真的與佛有緣嗎……
夜已深沉,天更寒冷,沁廓星月之下,多少還有些困惑的慧能不由抱肩環顧四下----四下月光映物遠暗近明,那暗那明,當然隻在人的遠近了;而抬頭向天,天上神秘的星光與之冥冥交集之中,人身心魂魄更有一種澄澈的暢和安寧~~此難道不是妙曼之地至親至愛之人相傳消息的一二嗎?
~~南牟阿彌陀佛!
慧能內裏一聲莊嚴禮敬之後,與月與星與空,更是凝望深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