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人自英雄
字數:13926 加入書籤
nbsp; 第二十六章 人自英雄
一二三.世無英雄
一二四.所謂英雄
一二五.如此英雄
一二六.人難真英雄
一二七.人可真英雄
一二三.世無英雄
早飯不一會兒,劉宅花園涼亭之中,曹侯村魏晉人物賾致會的成員陸陸續續都到齊了,賓主一陣寒暄客氣之後,身為族長會長且年齡也最長的曹叔良便對慧能直直開口了:
“遠來的貴客,聽說你對阮籍也頗有興趣,言這個人太有意思了。老朽能不能請教,在這個太有意思的人身上,貴客覺得哪一件事情最有意思?”
~~作晚當麵介紹更之後專詢時,劉誌略那溢於言表由衷的歎佩之狀,實叫曹叔良大為訝異。這個平日那麽高傲自負的家夥,怎麽會折服一個據說識字甚少不能捧卷的年輕樵夫呢?太不可思議了,難道就憑人從溝底救了他…… 所以今天一上來,那同樣有些驕傲的曹叔良便急想探人虛實了。
“老先生客氣了,要說請教,該是小輩。老先生所問,小輩是這樣想的,不知對與不對,還望老先生點撥。小輩覺著,阮籍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不是他駕著牛車於廣武走一路,哭一路中那‘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悲歎呢?”慧能想了想便亦直言。
“哦!”
曹叔良聞之,一時又驚又喜。驚的是這個初涉阮籍的年輕後生與他競有相同的感覺,喜的是這個最有意思的事情,也正自己多年左思右想都不能有所釋然的一個症結所在。
“那小老弟能不能說說,其所悲何來,歎又為誰呢?”
曹叔良不但一下有些刮目相看眼前的慧能了,且已有了想於之有所請教的心態。
“老先生,我對阮籍的知曉,是從結識誌略兄長才開始的,於之所聞隻鱗片爪,所見當然難免掛一漏萬或多有謬誤,聽說老先生對其深有探究,小輩這裏的大膽,唯望老先生不吝指教。”
“慧能兄弟,這你就不知道了,我們曹老有一句口頭禪,說於曆史人心,又幾人不是管窺蠡測,一知半解呢?有什麽見地,你就放心大膽的說!”
劉誌略意在慧能不要有所顧慮。
~~“世上之事,誰又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妨,不妨!”一鄉紳隨之附應。
“是啊,沒關係的,說來聽聽。”一鄉紳亦是打氣。
“對,對,說來我們一塊兒探討,一塊兒探討。”一鄉紳更是鼓勵。
……
“諸位前輩,小輩是這麽想的,阮籍那‘時無英雄’的‘時’字,或亦為‘世’字吧?因為如為‘世’字,不僅更能表達其複雜的胸臆,且從根本上講,世無英雄,才會使‘豎子成名’的吧?”
“世無英雄?”……
“是的,諸位前輩,阮籍此中悲歎,既為劉項,也為時人,更為世間人性和他自己。”
“哦!?”
聽到這裏,曹叔良不由一下站了起來……
一二四.所謂英雄
~~“更為世間人性和他自己!?”
麵對這個年輕的後生,曹叔良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是的,老先生,小輩以為,阮籍的悲歎,既為劉項,也為時人,更為人性和他自己。其實,那時人也可謂世人,而誰又不是世人呢,老先生,不知小輩說得有沒有點兒道理。”慧能隨之起身,明晰而又堅定。
慧能所言,使多年於之有思的曹叔良似乎於中見到了一抹新的亮光~~
阮籍“時無英雄”的悲歎,當然著落時人世人也劉項了。可是,可是人那悲愴、悲鬱的涔涔淚眼,為什麽又總是於心揮之不去呢?那仰天低首更四顧無處不在不有的悲傷、悲哀之中,還真有一層看不透、猜不著的痛切和迷茫吧?此中人也迷茫,己更疑惑,難道問題就在人性更悲歎者自己身上?若是如此,所謂英雄及何為英雄,還真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了吧……
“那慧能小師是如何理解英雄二字的?難道阮籍更人人的內裏,都有英雄之夢,都會以英雄自許,慧能小師……”
“別、老先生……”
再坐之後,白須冉冉的曹叔良改口小師,一下叫慧能有些難以適應。
“不!先覺為師,有道為師。我雖年長,但於此中‘經緯本未’未必先也,小師方才於之所啟,真吾師也。”
曹叔良打斷慧能,言之極為誠懇。
“我看你們一老一少是惺惺相惜吧。慧能兄弟,你就直接麵對問題,這樣曹老先生才真正高興呢!”
這時劉誌略的神情語態,似乎更是在說諸位我言不虛吧?
~~“是啊,是啊,先覺為師嘛!”
“說得對,人有道,則為師!”
“人之為師,還真不在年長年幼!”
……
眾口七嘴八舌快意附和之中,慧能受到鼓勵更是有些放開了:
“諸位前輩,小輩以為,人能自勝即謂英雄,因此英雄不僅因人而異,因時因事而異,且人人皆可為英雄的吧?
當然,不管什麽英雄,是不是都應以人純正高貴的品性為其底蘊?可這世上不擇手段的成王敗寇,臭名昭著的醜類惡類,卻是太多被人尊為了所謂英雄更津津樂道以播聲名了吧?之中那不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的人心叵測裏,是不是就有人性的悲哀?
泛泛而論,項羽乃一時風雲人物,劉邦更漢家三百年基業的開創者,當然都為世之所謂的英雄了。但阮籍之所以在廣武山下淚眼徘徊而悲歎,是不是於此英雄之名或名之英雄者,那內裏已經有了一種深深的迷惑迷茫及悲哀,更況還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有那遠不如劉項的時人世人呢?
曹老先生,此題若要稍稍展開一點兒的話,還得請您老給說說阮籍大致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了。”
慧能此中於曹老先生的請教極為真誠。
“阮籍內淳外疏,不拘禮法,一生‘以莊周為模則’,其《大人先生傳》歌曰:‘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人間那點兒蝸牛角上之事,或不能真正縈其情誌吧?”曹叔良於之感慨而應。
“老先生說得太好了!是不是由此我們亦是可知阮籍既便有什麽濟世之懷,但其心裏尊祟的人物及著意的情誌,與劉項之類還真有些相去甚遠,是不是還壓根兒就有些瞧不上這類追名逐利的俗物呢?
但人就是人,社會就是社會,萬丈紅塵之中,人品卓越,理想高遠又能有多大用處,千百年來現實中的真正大人先生如孔孟等等,不也大都惶惶似喪家之犬且一生不得伸展誌意嗎?因此,世上太多太多的所謂英雄,也隻劉項及還不如劉項之類之屬了吧?
麵對如此世間更內裏的痛苦和矛盾,是不是阮籍也隻能為之哭、為之悲、為之歎了呢,此其為劉項和世人也。”
說到這裏,慧能有意停了下來望著眾位。
一二五.如此英雄
~~“若論品性,劉邦還真難有遠光棍潑皮無賴之類吧?”
“項羽是不是亦一蠻武匹夫而已?”
“阮籍時代那殺伐在握的時人,更是遠不及劉項了!”
“剛才小師那一個世字,還真有點兒意思。”
……
~~“慧能小師,‘時無英雄’,世無英雄,此為劉項,也為世人,都好理解,能給我們說說何為人性更為阮籍自己好嗎?”
七嘴八舌之中,曹叔良急切想聽慧能的下文。
“廣武山中,楚漢兩軍對壘之時,老先生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哪一幕?”慧能想了想回問。
“當然是霸王欲烹劉邦之父的要挾了。”
“小輩也是這麽想的!”慧能有些感慨的接著說到:
“想霸王欲烹劉父之際,漢王請分肉羹之時,一方是不是就是地地道道不擇手段的小人,而另一方更亦潑皮無賴大耍光棍的睹徒呢?此中劉項身上,哪來半點兒人性的高貴,人品的純正?
但就這類人物,這類手段更這類心地,不但使之功成名遂,更千百年來還為世人所讚所佩,這裏麵有沒有人性的悲哀?
此類暴虐和醜陋,不但是成王敗寇天經地義的英雄壯舉,且更在世人的津津樂道裏廣植了新的邪惡種子並提供了有成氣候的生長條件及環境,這是不是亦人性的悲哀?阮籍時代殺伐在握的暴戾和下作雖是駭人聽聞,但世人屈於淫威,不照樣於之成就了嗎?”
~~聽到這裏,內裏早有覺知的曹叔良更是認定代代之中太多所謂的英雄,他們不是幫助成就了平民百姓一去不複的生活生命,更不是幫助成就了凡人品性本有的高貴和純正,而是從根本上不但毀滅了他們本就尋常的日子,且還叫世人心中怯懦的根苗得以營養,邪惡的種子借以生長,那所謂的改變,還真似睹場的睹局了,得利的永遠是成王敗寇的莊家和極少的幸運之徒,而被誘惑深陷不能自拔失去一切及無辜卷入唯得滅頂之災的,卻總是絕大多數……
“慧能小師,那為何千百年來,如此英雄卻又總是被人擱在心頭揮之不去,掛在嘴邊念叨不已呢?”
曹叔良於之的反省和探究更是深入了。
“老先生,小輩是這樣想的,我們小民百姓舍不下、割不斷的,還真不是那些屢給我們帶來災難和毀滅叫人恨得牙癢癢的家夥們,而是我們自己內裏或多或少、或明或暗、或隱或顯的所謂英雄欲念吧?
我們天生患得患失,使我們不敢斷然決然拚死去建功立業名傳千古;
我們良知素樸,根本異於禽獸,令我們不能橫下心來凶狠殘忍卑鄙齷齪萬年遺臭;
但我們擋不住,澆不滅我們於所謂英雄的深心渴望和實實歆羨,我們於之由衷的傳頌,不時的憶念,是不是實際上就是在滿足我們怯懦的幻想,難達的欲望,以使我們無奈的命運更卑微可憐的人生,多多少少有點兒撫慰,有點兒寄與呢?”
慧能此言,更像是在於己內裏深深的發問。
“這還真就是人性的悲哀,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世界成就了太多太多無是無非,無直無曲的血淚功名呐!”
這時仿佛有所看清阮籍淚眼的曹叔良喟歎不已。
“所以,老先生,那阮籍世無英雄之悲,是不是在悲過去、現在和未來於世功成名就者,或難有難尋真正的英雄?
而‘使豎子成名’之歎,是不是在歎過去、現在和未來也隻能讓劉項之屬於世專美,我等我類於時羞慚呢?
阮籍走一路,想一路,卻一點也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是不是也隻能為之歎,為之悲,為之哭了呢?”
~~慧能此問,似在問人,或更是在問自己吧?
一二六.人難真英雄
~~“是啊,人誰沒點兒英雄夢呢,隻是不敢罷了。”
“是不能啊!”
“虛偽吧?”
“誰又不虛偽呢?”
“所以隻能讓豎子成名了!”
……
~~“慧能小師,既然劉項如此,時人如此,世道人心如此,那‘本以莊周為模則’的阮籍,又何必為之悲,更為之歎呢?”
眾人議論之中,一埋頭思索的鄉紳認真請教了。
慧能想了想應到:“是啊,世事千古如斯,人又何必呢,更況是‘以莊周為模則’的透徹之人?前輩,這個問題的展開,小輩以為,在坐誰都比我更有資格和條件呐!”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br />
“小師這是……”鄉紳聽了,愣愣望著慧能。
“諸位前輩,這樣行不行,我們一起湊湊阮籍生平多有意思的故事,這個問題或自然而然就見分曉了。”慧能笑笑。
“有點兒意思,這得曹老先來了。”一鄉紳直接把話題拋給了他們於之有專的會長。
而此刻的曹叔良,已是有些明白阮籍悲歎的根本著落了。人性如此,世人如此,這之中當然也包括阮籍更我們人人了。若謂其中要有什麽分別的話,是不是也隻在人醒與不醒,覺與不覺~~忽的,曹叔良似乎一下有些豁然慧能為何要如此鋪展這個問題的用心了…… 於是望著眾人捋須一笑:
“小師說得對,大家一起湊湊,更有意思。”
“那好,我先湊一個。”一鄉紳首先響應:“阮籍聽說一兵家女極美又多有才氣,但人未出嫁就因病香消玉隕了,毫不相幹更不相識的他卻當即趕去吊唁,並在眾人驚諤的目光中於靈堂放聲痛哭,由此可見阮籍不但是一個敢於挑戰世俗禮法之人,更是一個任情任性的人。”
“阮籍不願為官,卻為某兵營‘廚多美酒,營人善釀,求為校尉。’為官專奔美酒而去,亦可知人瀟灑到家了吧!”另一鄉紳接著。
“阮籍以喜歡東平風土為由被‘拜東平相’,幾天便理順了衙門,理清了公務,但僅十餘日掛冠返家後的《東平賦》,又言其風土之惡,幾無可樂之處。我們能不能猜想,某種美的棖觸突然襲上了偶經東平的阮籍心頭揮之不去,但再入其中或時過境遷,人便灑脫而歸了。由此,我們不僅見識了阮籍的經世之才,也更知其任性自然的人生意趣了吧。”再一鄉紳繼續。
這時,劉誌略卻是意味深長的一笑:“或阮籍是為了證明自己不僅有啜茶飲酒清談的聲名,驚世駭俗的任情任性,且更有經倫世事的實際才幹吧?‘籍本有濟世誌’,其英雄情懷,此中亦是可見一斑,所謂東平風土,或不過是其天下之誌偶露崢嶸的借口罷了。”
“誌略老弟說得對。”此刻曹叔良深以為然的緊接:“本‘以莊周為模則’的阮籍,卻去廣武山下悲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還真有點兒不可思議。其中端倪,是不是也隻能從其英雄之誌不得舒展這個角度去尋找呢?所以阮籍任情任性之瀟灑,雖是對世俗禮法的逆反,但似乎更有其刻意之所在吧?”
“‘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那阮籍之所以能善終,或就在其為人為事至慎且知進退和分寸吧?能自然,能任性,能瀟灑之處,他一點兒也不含糊,其中的疏狂不羈,當然是名士風範了。可他一生‘口不論人過’,文則多隱避,此絕非任情任性之人所為吧?”一鄉紳似有醒悟。
“‘文帝初欲為武帝求婚於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阮籍不願與內裏所惡的權貴聯姻,但又不敢斷然拒絕,隻能一味的醉下去,還真沒有為人為事的自然和灑脫呀!”一鄉紳多有恍然。
“所以,當司馬昭讓九錫決然之際,阮籍裝聾作啞已成計窮之時,還是被迫不得不從醉中醒來,一揮而就完成了內裏極為屈辱的《為鄭衝勸晉王箋》,從而給後世推祟阮籍人品者留下了一道繞不開也抹不掉的深深遺憾。是年人僅五十四歲便一病不起,是不是亦內裏悲苦折磨無法釋懷、無法解脫的必然呢?”一鄉紳於之,似乎一下也有所明白。
……
~~天下之誌,英雄之夢,社會中人還真難有遠!
因此,凡有些許條件和機會者,當然要顯之露之或可能因之不擇手段,不顧廉恥了吧?而似不沾邊之人,是不是也隻能不計什麽是非善惡等等羨之慕之以稍作慰藉呢?於中不“使豎子成名”,又還能叫何類得誌……
白日鏡鑒,深夜捫心,阮籍反省自己為人為事還那麽複雜,那麽矛盾,雖是竭力堅守底線,但最後不還是不得不懾服現實,屈就生存嗎?說到底,他自己不也是“使豎子成名”的一粒土壤,一滴水露,一絲空氣嗎?他又有什麽底氣,什麽資格直麵世間那些所謂看不懂、看不慣、又不忍看的熱鬧呢?唯使內苦稍作排解的,也隻能為之歎、為之悲、為之哭了吧……
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是因為世間之人實難真英雄啊!
而阮籍之所以為世人所敬,或也正在於中他能有所歎、有所悲更有所哭吧?但其淚眼涔涔的清醒,似也隻看到了其中的問題而已,那人能真英雄的出路,不還是滿心迷茫迷惘的嗎……
想到這裏,曹叔良對眼前這個千裏求法的非常後生更是有所期待了:
“慧能小師,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之中,阮籍為人歎、為己悲、為世哭那內裏之苦,是不是更在他看不到這一現實終有改變的一點兒希望呢?慧能小師……”
~~“曹老,師太來了!”
就在曹叔良準備向慧能更深發問之時,坐在身旁的那位鄉紳一眼瞧見劉誌略的小妹引其姑姑無盡藏已近涼亭了,於是拽了拽曹叔良的衣袖小聲提醒。
“什麽。”曹叔良似乎還未回過神來。
~~“師太來了!”
這時,好幾位鄉紳已是起身恭敬招呼了……
一二七.人可真英雄
~~“這位善知識,老尼亦想有所請教?”
清高傲物,從不信佛的侄子在返家途中服膺了一要去黃梅求法的年輕樵夫,聞此情形,雖叫無盡藏十分訝異,但卻更多似信非信的滿心懷疑。他信悟性極高的侄子與佛早晚有緣,但卻不太相信這個樵夫真如小侄女傳話所言的那麽不可思議…… 可方才眾位鄉紳於之的欽佩之狀,又叫她不得不於之另眼相看了,於是專為一探虛實而來的無盡藏便直接主動了。
“師太言重了,聽誌略兄說,師太佛學涵養深厚,弟子這裏更想多有請益。”
慧能起身恭敬施禮。
“那善知識能不能說說,什麽是佛,又什麽是佛法呢?”
坐下之後,無盡藏也不客氣,一上來便單刀直入了。因為真實而論,入佛愈久愈深,反覺這類基本問題愈發有些迷茫了。何不趁此機會既有勘驗,更亦有所辨析……
而慧能於佛及對佛法的理解和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認識,雖還有諸多疑惑,但麵對內中之人且又是誌略兄的親姑姑,更是有生實實討教的用心了,於是便大膽直言到:
“師太,弟子以為,佛陀隻世間一先知先覺的徹悟者,因此“佛者覺也”,而佛法乃覺人之法。請教師太,弟子可不可以這樣理解?”
“善知識,《大乘義章》有言:‘既能自覺,複能覺他,覺行圓滿,故名為佛。’因此說凡夫無覺,聲聞、緣覺不能覺他,菩薩還欠覺行圓滿,如何佛者僅僅一覺呢?人之一覺便人之得佛,人人有覺便人人得佛,如此佛又何謂,人又何佛?”
“師太說得對。可《華嚴經》有謂:‘無量無數劫,解之即一念。’人雖萬劫輪回,但這一念隻能是現世一念吧?這一解即是當下成就吧?釋迦太子夜睹明星一念覺悟而成佛,身心與太子無異且有求有修之人,是不是亦可一念而得生死解脫呢?生死解脫之中謂人即是佛,佛即是人,師太,人之得佛,不知可不可以有這麽一說?”
“善知識,佛祖萬劫萬修,具三明六通,無限法力,僅生死解脫一覺,人又如何成就?”此時無盡藏更是借機拋出了內裏長久的疑惑。
議論至此,慧能知是問題的關鍵了,於是果斷換了一個角度:“師太,釋迦摩尼成佛之後,其國被滅,其族慘遭屠戮,經上是有記載的吧?”
“時佛祖得知阿闍世王欲滅迦毗羅衛,曾去勸阻未果。”
“師太,此中佛祖如何忍心祖國從此不存,族人幾近滅種呢?”
“是啊,老尼也想不明白,以佛祖的無上法力更三界至高無上的地位,要想阻止阿闍世王,應是易如反掌的呀,可為什麽隻是勸勸就撒手不管了呢?”
無盡藏之所以不知不覺把自己給說了進去,就因為她的心裏其實早存太多太多此類難解難言的矛盾更困惑了。
“這就是了。如果佛祖以其法力或三界地位去強阻阿闍世王,那他當初決然出家苦苦求法又所為何來?做英明神武的國王或傳說中的聖王不更現實一些嗎?師太您想,如果此中佛祖成了一族一國力挽狂瀾的大英雄,那他還是己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佛陀嗎?”
聽到這裏,無盡藏一下似有醒悟:“對呀!佛之為佛,不但慈悲為懷,更在大慈大悲。”
“師太說得太好了!慈悲為懷,人人皆可,就是十惡不赦之徒,亦有愛親與樂拔苦的真情真義。
所以,一般而言,能為他人他事奮不顧身拔苦與樂者,人謂之英雄;能於存亡關頭拯救一族一國者,世謂之大英雄。
可佛之為佛,卻在一個非常人所能範疇的大字吧!
因此,佛祖不但不是什麽世間所謂的英雄之屬或救世主之類而恰恰相反,佛祖是一個要從根本上改變世間需要所謂英雄更此類英雄產生土壤及條件的先知先覺,當然釋迦摩尼此中的己覺覺他覺行圓滿,便唯在一個大字……”
~~“等等!慧能師父,你是說佛之為佛,唯在一個大字?”
已是深感此後生絕非常人的曹叔良一直專注跟隨慧能思維在走,但此刻還是有些跟不上了,因為這與他常聞的佛法反差實在太大了。
“是的,老先生,佛之為佛,關鍵在一個大字。”
“那,慧能師父,能不能說得更詳細一點兒?”
自覺不自覺的,慧能在曹叔良的心裏已是奠定了師父的地位。
……
“師太,諸位前輩,小輩以為:
萬法隻一過程,即是大;
我執執我終將為空,即是大;
於這一過程,這一空中堅定活出人本有的真性,本有的情懷,本有的追求,即是大。”
曹叔良的會意,眾鄉紳的誠懇,無盡藏的鼓勵,還真叫慧能更有信心了,於是略為思索更是展開了話題:
“師太,諸位前輩,小輩更是以為,釋迦太子之所以覺悟,之所以成佛,不僅在其以無量的眼界看到了萬法本來的麵目,看透了世間一切最後的真象,看清了人於這個世界生命的真正意義,且更在臨人臨事之時那於心中信念始終如一的堅持、堅守和堅定吧。
因此,人間一時一事是非善惡裏那所謂的英雄之屬之類與佛祖此中的大視野、大境界、大情懷之大慈大悲,便不能相提並論了。因為他從來沒把自己當作什麽救世主,他隻是一個尋求從根本上解決人類困境辦法和途徑的心行者而已。
所以,在國家麵臨滅頂之災時,釋迦摩尼當然苦痛…… 但從大視野、大境界、大情懷這個角度來看,祖國沒了,世界還在,同心同體終同命運的人還在,而於人於世真正的拯救,還是隻能著眼於人心吧?因為佛祖相信,人皆有佛性,人皆能得佛,人終能成為自己拯救自己及這個世界的真正英雄。
一個人可真英雄,人能真英雄即人自真英雄的世界,是不是也就從根本上消除了‘使豎子成名’的土壤及條件呢?
而一個不再指望且從此再也沒了所謂英雄之類之屬的人間,是不是就是一個大安大寧的永恒樂土了呢?
因為世上太多實實的劫難,不但大都可以歸結那不一而足的英雄鬧劇,且更在我們將世間的美好如意都寄希望於那些所謂的英雄及救世主了吧?
所以,佛祖總是堅信,己之能覺,人必能覺,故在麵對世間一切苦難之時,佛祖不但將其視為人或一念有覺的機緣和道場,自己更是於萬難萬苦之中唯以大慈大悲的情懷和誌意去一心覺他,而此中的覺行圓滿,是不是也隻能著落在一個大字之上呢……”
“善哉!善哉!”
聽到這裏,無盡藏不僅多有幡然,更是想進一步有所請教了:“慧能師父……”
~~“姑,時已近午了!”
劉誌略這時瞅準了開口的機會。
~~“是啊,師太可是過午不食的呀!”
一鄉紳回過神來趕緊幫腔。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