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進駐樊城
字數:4782 加入書籤
曹操思索良久,道:“隻恐樊城一旦被劉賢所得,他將如虎添翼,再難製約了。”
坐在下麵的曹休、曹真等人看著曹操,欲言又止了半晌。曹操看見,眉頭一皺,道:“你們有什麽話便說,吞吞吐吐像什麽樣子?”
就聽曹休道:“若魏公不願意放棄樊城,我等願意率領數萬兵馬,拚死殺透劉賢營壘,以解樊城之圍,以免城破之後,征南將軍全軍覆沒,傷折我軍肱骨。”
曹操聞言,麵色一變,沉默良久,歎道:“罷了,我軍新敗之後,士氣不振,短期內確實無力解樊城之圍。既然如此,便與劉賢罷兵,撤回曹仁之軍吧!”
劉曄道:“我們這些日子都在布置穰城、安眾、新野、湖陽、宛城一線的防務,不用多久,這一條防線便將穩固,魏公可等防線穩固之後,再撤曹仁之軍,如此則萬無一失。”
曹操聞言,點了點頭,道:“劉賢在信中給了一月期限,時間到是十分充裕。”
當下曹操命賈信、張儉領兵六千守湖陽,令薛洪、王琰領兵六千守穰城,令呂建、呂昭領兵一萬守安眾,於禁、成何、董超、董衡等人領兵兩萬守新野。命荊州刺史傅群兼任於禁護軍。
一切安排妥當,曹操這才寫了書信,派荀立為使,南下去見劉賢。
劉賢聞聽荀立到來,當即出營迎接,把臂入帳,分賓主坐定,當下看了看荀立,笑道:“當日你、石韜、司馬芝三人在我軍中,都身肩重任。若不離我而去,今日早已建功立業,名揚天下了。如今石韜才做了個典農校尉,司馬芝雖做了大理正,算是官位不小,卻也未盡其才,你更是……,要不你幹脆棄了曹操,重歸我軍算了。我必以上賓之禮相待。”
荀立聞言苦笑道:“劉將軍就不要言語誘惑我了!我潁川荀家如今都在魏公麾下出仕為官,滿門上下都忠心耿耿,豈能轉投他人?”
劉賢笑道:“忠心耿耿?不見得吧!若真的忠心,荀文若先生又豈會死的不明不白?如今,荀彧、荀攸兩位先生都亡故了,荀家再無人能夠進入曹操的決策層內,所謂人走茶涼,荀家若不想些辦法,恐怕過不了幾年,便將日趨沒落了。”
荀立沉默片刻,道:“先人餘蔭,總也能庇護子孫些時候。剩下的,就要靠後輩人自己努力了。好了,我今日來不是談論我荀家之事的,而是替魏公送信。魏公憐憫樊城百姓,不欲生民再遭戰禍,因此決定以和為貴,撤出曹仁兵馬,而將樊城拱手讓與劉將軍!魏公如此作為,不知劉將軍該如何回報魏公?”
劉賢聞言愣了一下,問道:“曹操想要什麽?”
荀立道:“劉將軍自從建安十五年與魏公絕交之後,這些年極少遣使向天子進獻方物吧?此非為臣之道也!若劉將軍自認還是大漢臣子,便該遣使奉表,前往許都朝覲天子,以示並無叛逆之心。”
劉賢聞言,有些不明白曹操的意思,當下轉頭看向龐統。
就聽龐統道:“曹操這是想用說服我軍恢複朝貢之功,來掩蓋他戰敗之過呢!前兩年我軍困守荊南,道路不通,因此未能朝貢。而這幾年忙於征戰,為國家掃平權奸逆賊,一來是軍務繁忙,二來兵凶戰危,道路不寧,恐使者沿路遭遇奸賊所害,故而不敢遣使奉貢。如今貴使既然提起,想來道路應該是安全了。既然如此,我軍自當履行貢奉之責,遣使朝覲天子。”
劉賢順著龐統的話向荀立點了點頭。
荀立聞言,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再好也不過了。如今魏公要撤回曹仁之兵,還請劉將軍撤除一段營壘,放開一條道路,讓曹仁的兵馬能夠安然北返。”
劉賢笑道:“曹仁北返,兩家不動刀兵而結束樊城之戰,免了將士死傷,百姓受難,我自然高興。我可在此承諾,隻要曹仁不破壞城池,不焚燒府庫,不劫掠百姓,那麽我就任他離去,絕不出兵襲擊。”
荀立道:“好!我知劉將軍一向言而有信,必不會虛言誆我!既然如此,我這就回報魏公,請他遣使來樊城向曹仁傳達撤退之令。”
當下荀立快馬加鞭回了新野,向曹操稟告了劉賢的話語,於是曹操點了點頭,遣夏侯惇之子夏侯懋為使,與荀立一起持表文去樊城叫曹仁退兵。隨後曹操又遣夏侯惇、曹休、曹真、許褚等領兩萬騎步兵從安眾南下,至劉賢營寨之前列陣等待,以接應曹仁之兵。
曹仁聽了曹操的撤退命令,雖多有不甘,卻也不敢違抗,當下集結兵馬遣其子曹楷督率步兵先走,用五百輛大車裝走了城中的兵器鎧甲等重要物資。曹仁在城頭看著曹楷安然通過劉賢大軍放開的狹長口子,去與外麵的夏侯惇大軍會合在了一起,這才放下心來。
於是曹仁領著剩下的騎兵衝出城外,輕裝疾進,很快衝過劉賢營壘。
劉賢見狀,當下命郝昭領兵迅速補上缺口,隨後命黃忠領兵當先進城,確認城中一切安好之後,劉賢這才轉頭對身邊的荀立和夏侯懋道:“曹仁兵馬已退,樊城已在我手中,兩家約定已然完成,你們可以自行離去了。”
那夏侯懋是夏侯惇的次子,如今才隻二十來歲,年輕氣盛,聞言當即問劉賢道:“劉將軍不要忘了,你還答應了要遣使去許都向天子朝貢,不會反悔吧!”
劉賢笑道:“朝覲天子乃是諸侯之責,我豈能反悔?!放心吧,待我進了樊城,準備好貢物,十日之內,必定遣使北上。”
夏侯懋聞言,這才與荀立一道出了劉賢營寨,去與外麵的曹軍會合。
不多時,曹軍便即掉頭,交錯掩護著往北而去,撤回了新野。
眼見曹軍盡皆退走,劉賢這才心情激動地領兵進了樊城,卻見城中街巷整齊,百姓關門抵戶,並無人來迎接自己。
劉賢不由自嘲地笑了笑,當下來到城守府,分派費詩、程祁、諸葛均等人去查看城中府庫,又命賴恭等人去檢點土地人口圖冊。
不多時,費詩等人回來,對劉賢稟報道:“曹仁撤退之時,已將大部分軍械以及財物都帶走了,城內隻有十三萬石糧草以及搬不走的幾座兵器工坊。”
賴恭也來劉賢稟報道:“根據人口簿冊,樊城之中有居民五千七百餘戶,近三萬口人。”
劉賢聞言點了點頭,道:“不管怎樣,我軍總算是大勝了一場,將士們連日征戰,都辛苦了。傳令火頭營,今夜殺豬宰羊,賜全軍酒肉,以示慶賀。”
當夜劉賢設宴,為眾將慶功。酒過三巡,就聽黃忠道:“主公,我軍既已拿下樊城,打得曹軍喪膽,主公何不就此揮師北伐,一舉拿下新野、宛城,攻克許都,救回天子?”
劉賢笑道:“曹操雖敗,兵力仍舊不少!如今他在新野、宛城一帶屯兵七八萬人,又用木樁阻隔了唐河、白河水道,我軍水師無法逆流而上,若要北伐,就隻能走陸路。南陽盆地一片平坦,而新野至兩河口尚有一二百裏距離,最是適合騎兵縱橫。如今我軍雖然也有了數千騎兵,但無論數量還是戰鬥力與曹軍騎兵相比,仍舊落於下風。而我軍弓弩雖強,但連弩兵的數量卻還是太少。貿然北進,隻恐遭遇不測!現在我們奪取了上萬匹戰馬,隻需將之訓練成軍,再在軍中多配備些連弩,多儲存些箭矢,然後北上,方能無往而不利。”
黃忠聞言,這才坐下。劉賢看著黃忠有些鬱鬱的臉色,不由笑道:“我軍能夠拿下襄樊,黃老將軍居功至偉,何以反倒不開心?”
黃忠歎道:“我蹉跎半生,幸遇主公,方才能馳騁天下,聞名於諸侯。我平生雖不服老,但今年卻也年近七十,俗語言:老不以筋骨為能!隻恐再等些年月,我便不能再為主公建功立業了!”
劉賢聞言,起身來到黃忠身前,伸手搭著黃忠肩膀歎道:“黃老將軍何出此言?你可是我軍的架海金梁啊!可不許言老!他日我北伐中原,你可是還要給我當先鋒的。”
黃忠感慨地道:“好!到時候末將一定還為主公斬將立功!”
劉賢笑著連連點頭,當下舉杯與黃忠共飲。
當夜滿座盡歡。次日,龐統來報:“被看押在襄陽的田豫、鄧展二人今早突然表示願意投降,連帶著常雕、諸葛虔等人都一並願降了。”
劉賢聞言大喜,道:“前幾日他們還堅持不肯投降,怎麽今日就突然願意歸降了?莫不是見我軍拿下了樊城,知道曹操已經承認戰敗,故而對曹操心灰意冷了?”
龐統點頭道:“我也不知何故!不過敵將投降,隻要不是詐降,那就終究是好事一件!”
劉賢聞言,遲疑了片刻,隨即道:“那田豫素有信義之名,應該不會詐降!況且就算他們詐降也不怕!大不了我把他們都調到東、西兩線去防禦孫權、劉備,使之與北方曹軍遠遠隔開。他即便詐降,也無法有什麽作為。等到日後我軍北伐成功,不管他們是不是詐降,自然也都變成真降了!”
龐統聞言大笑。
當下劉賢與龐統乘船回到襄陽,接見了田豫、鄧展、常雕、諸葛虔等人,好生慰勉了一番,即令眾將去戰俘營中將自己原本的部曲挑選出來,田豫有近千人,鄧展有一千五百餘人,常雕、諸葛虔最多,各有三千餘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