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辯法(上)
字數:3872 加入書籤
.. ,小僧有毒
沒多久法相與宏願二人走進來,目光在屋內淡淡掃了一眼,雙手合十衝眾人做了個禮,也不說話,找一個角落坐下。期間與素問也沒什麽眼神交流,看到二皇子與公主也沒有什麽露出什麽異色,仿佛完全是來觀摩一般。
二皇子見人到齊了便嗬嗬一笑,率先說話:“諸位大德,小王先聲明一下,我對佛法義理深感興趣,故特留此處從旁觀禮,但我不希望影響到諸位大德商議正事,所以請大家就當我不在,敬請隨意。若不經諸位許可,小王絕不擅發一言。”
李佳曦目光流轉,在室內眾人麵上掃了一圈,抿嘴不言。身為皇室公主,李佳曦一向低調,並且在外界露麵之時都嚴守身份,很少開口說話,因此在民間聲譽一直極佳。
民間聲譽不說,單單看她此時雖坐上座,但一言不發,舉止端莊,文靜賢淑,就讓場中眾人好感大增。
靜真等人忙道:“阿彌陀佛,二皇子客氣了。”
客套過後,靜真隨即道:“不如由素問法師先發言?”
素問點頭應道:“那貧僧就恭敬不如從命。我等此來,一為瞻仰淨土德風,學習千年古刹的殊勝經驗,昨日已經承蒙靜真住持款待、介紹,我等足感盛情,受益匪淺。二為說明禪宗的根腳緣由,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話剛說到這裏,見性律師突然插言道:“且慢,恕貧僧唐突,有幾個問題想請教素問住持。”
靜真打起圓場:“見性師兄,不如先等素問住持說完可好?”
素問卻擺手道:“無妨,見性律師請講。”
見性道:“聽說貴寺給弟子授無相三皈依戒,還自立清規,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不錯,確有此事。”素問點頭認可。
見性道:“三皈依戒自古以來早有定式,遵照如來教法,皈依佛法僧三寶,你擅改三皈依戒,可有依據?”
“律師,何謂佛法僧?”素問反問道。
見性麵露譏諷之色:“佛即本師釋迦牟尼,法即三藏十二部,僧即出家佛弟子。這問題卻是奇怪,但凡皈依弟子都清楚,你一寺住持何故不知。”
素問道:“非我不知,是律師您不知。佛陀以悲心願力應化世間,隻為拔濟眾生超離生死煩惱,證見諸法實相,永得清淨。故傳三皈依戒,以示佛弟子與旁人之不同,亦是傳授佛弟子解脫之道。若有人真能盡形壽持三皈依戒,此人定成佛道。
律師可知,八萬四千法門,不出三皈依戒?皈是回頭,依是依靠,請問律師,千百年來受三皈依者,回頭依靠釋迦牟尼、依靠三藏十二部、依靠出家人佛弟子者,有幾人解脫了煩惱,悟入了佛之知見?”
見性思索片刻不能回答,隻得道:“離經一字,即同魔說。你授無相三皈依戒可有經文依據?”
素問答道:“當然有。禪宗是大乘教,所授無相戒即是大乘菩薩戒。自性之說遍及諸經,略舉《梵網經》為例,經中記載,釋迦牟尼為一切大眾略開心地法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識色心,皆入佛性戒中,一切眾生戒,本源自性清淨。
《瓔珞本業經》中說,一切菩薩凡聖戒,盡心為體。是故心盡戒亦盡,心無盡故,戒亦無盡。
《摩訶般若經》中說,菩薩摩訶薩知一切佛法無相,能具足無相屍羅波羅密,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能具足無相屍羅波羅密而入菩薩位。屍羅波羅密就是戒律的意思,我禪宗無相戒之名即從此經中來。
《勝鬘經》中雲,皈依第一義者,是皈依如來。法與僧皈依第一義,是究竟皈依如來。
華嚴宗賢首國師在《華嚴經問答》中也說,若能拜自體佛者,無物不所拜。地論宗《七種禮法》中第六禮雲,明正觀禮自身佛,不外緣境他佛他身,不觀佛、不觀法、不觀僧,以見自己正法性故。知心無外,方識自心清淨本性。第七禮雲,明實相三寶自他平等禮。實相即無相也,實相三寶即自性覺正淨。
以上略舉無相戒之依據,不知律師有何異議?”
素問一番話讓場中眾人目露異色,紛紛將目光投在素問身上。法相與宏願皆是目露笑意微微點頭。兩人此次過來一是助拳,二來也是看看素問與人辯法。就素問對答中來看,兩人是不必擔心了。
見性律師越聽心越沉重,他完全沒想到,素問如此年輕,卻如此熟稔經論,話中所說,皆有理據,讓他一時難以回答。
見空看師兄有點發懵趕緊接著發問:“但你擅自立清規,以農事耕作為修行,砍伐耕種,既害眾生性命,又有積集資財之嫌,釋迦在世即因此故,嚴禁佛門弟子從事農業,而以信眾供養維係身命,亦為眾生廣作福田。你再如何牽強攀附,也不能解釋自立清規一事!”
素問從容說道:“律師慢下定論。請問律師,佛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食則行乞,宿則不可兩夜同坐一顆樹下,如今的佛弟子可有幾人如此行持?佛製出家沙門三衣一缽,無有餘物,更不捉金錢,如今的佛弟子可有能持者?”
素問所說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現在的佛門弟子哪裏還有這樣修行的,不管氣候條件還是社會條件都不許可。
見空一時無言,素問接著說道:“佛法無定法,應時應機而說。淨心寺立禪苑清規,也不出此義。《五分律》卷二二明確記載,釋迦佛告諸比丘,雖是我所製,而於餘方不以為清淨者,皆不應用;雖非我所製,而於餘方必應行者,皆不得不行。可見戒律因時因地而作改變,世尊早就預料並已開許。”
素問侃侃而談,揮灑自如,他站起身來,走到場中繼續說道:“中國不是佛教國家,僧人並無優待,出門沒錢寸步難行,不像錫蘭等佛教國家,僧人衣食住行均是免費,所以他們可以持不捉金錢戒,我們就難以普及。
中國不奉行托缽製度,又不允許僧人耕種,隻得依賴信眾布施,弊端之大,顯而易見,可參考曆史上四**難。
一來香火旺盛的道場積財過多,僧人太過安逸,不但不能精進修持,反而退墮造業,而法緣慘淡的道場往往食不果腹,而僧人被迫還俗;
二來若遇國政動蕩,佛門遭難時,因寺院經濟完全不能自主,故一遇變革立即便是滅頂之禍。
隻因這些緣由,貧僧力主出家人不能作農事的戒律必須改變。
我佛門衰微已久,雖說法難影響甚深,但經教義理不能活學活用,戒律不能因時因地而變化也是重要原因。佛法不應當是死板的,華嚴經中說四無礙法界,貧僧認為佛法也應當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而不應局限於出家人鑽研的故紙堆。”
智覺、智威聽了素問之言也覺得很有見地,但他們被玄徹請來就是為了對付素問的,眼見素問控製了場麵,見性、見空不能對答,隻得由智覺開口道:“素問住持高見。但不知貴寺一體三身自性佛之說,又有何根據?”
還在找”小僧有毒”免費小說?
: ”” ,,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