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四章 認罪
字數:5967 加入書籤
董文慶壓製著心中的恐懼,麵色從容的道:“鍾通判這故事講得當真不錯,可是查案要講求真憑實據!”
鍾浩微笑道:“這個自然,證據本官馬上就要講到了!”
“首先本官可以確認華知縣不是死在今天清晨,而是昨晚。因為本官發現華知縣留出的血已經幹涸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其實血跡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若是華知縣真的死於寅正三刻之後,而現在隻不過剛到辰正時分,還不到兩個時辰,而且房內並不通風,天氣也不是太熱,血跡絕不會完全幹涸。但本官到華知縣房間的時候,發現華知縣流出的血跡已經完全幹涸了,這就是說,華知縣的死亡時間絕對已經超過了四個時辰。
因為血跡要想完全幹涸,至少需要四個時辰以上的時間。若是大家不信,可以當場做個實驗,殺一隻雞,將雞血灑在房內裏看看,就知道我說的對不對了。所以,本官斷定華知縣的死亡時間應該是昨晚。”
齊夫人聽到鍾浩斷定華知縣是昨晚死的,不由的身子一晃。
鍾浩冷冷的看了齊夫人一眼,接著說道:“若真的是夏人奸細殺了華知縣,那為什麽昨晚齊氏不報官呢?隻這一點,便說明齊氏今早在說謊。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能說明齊氏在說謊,因為我發現屏風後麵的馬桶中的便溺之物,足足有半桶之多。若是昨晚齊氏跟華知縣睡下,那麽便桶內的便溺之物絕對不會這麽多。因為人在睡覺時,新陳代謝會變慢,排泄物也會比不睡覺時減少很多,正常人一晚最多也就起夜三四次,便溺之物絕對不會如此多。所以,我認定她今早出去時說華知縣在睡覺,一定是說謊。
而今早齊氏若無其事的其佛堂禮佛,寅正三刻卻還傳出華知縣的聲音。那麽事情就很明顯了,必定不是齊氏自己殺了華知縣,而是串通別的男人謀害的華知縣。而二人昨夜殺了華知縣,二人一定很害怕,兩個人一定昨晚一夜不曾安眠。或許還會因為緊張而口渴,口渴便會喝水,喝水多了,便溺之物自然會多很多。這半桶之多的便溺之物,估計是齊氏和凶手一晚未睡而遺下的,不然定不會如此之多。”
曹縣尉聽了鍾浩的話點點頭,認為有一些道理,不過還是繼續問道:“那為什麽你能斷定這個男人就是董文慶呢?”
鍾浩笑了笑道:“因為他個高!”
曹縣尉不禁一怔。
鍾浩隨即向張知縣,也是向眾人解釋道:“本官在檢查華知縣刀口時,發現創口是從上往下刺入胸口的,而且以創口的情形判斷,凶手是正手持刀刺入華知縣胸口的,這就清楚的說明這個刺殺華知縣的人個子一定很高。
若是比華知縣矮的人正手持刀刺入華知縣胸口,刀口的情形應該是從下往上。因為華知縣本身身材就高,而齊氏身材並不甚高,所以這凶手必定不是齊氏,隻能是這個個子高的男人出手。而林府之中個子比華知縣高的人,似乎隻有董文慶了。”
鍾浩頓了一頓,繼續說道:“而且剛才我問過崔都指揮使了,這今年華知縣在平西軍的幫助下,拿獲的這一批夏人奸細時,為安民心,縣衙對外說的是將他們一網打盡了。而知道這夥夏人奸細有漏網之魚的人很並不多,隻有縣衙的幾個屬官和平西軍的幾個首腦。而董文慶幫華知縣參讚過公務,恰巧知道這些夏人奸細有漏網之魚。是以在刺殺了華知縣後,特意寫上‘報仇雪恨’的字樣,讓人以為是仇殺,把注意力轉向夏人奸細。孰不知,正是因為此,本官才覺得疑點重重的。這董文慶有些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綜合而看,個子很高,能進齊氏房間,還能在華知縣毫不防備下出刀行刺,而且知道夏人奸細有漏網之魚,這幾樣條件都符合的,除了董文慶,似乎沒有別的人了!”
鍾浩說到這裏,朝著董文慶大喝道:“董文慶,你還不認罪嗎?隻憑這些疑點,本官對於動刑,便無可厚非。須知五木之下,必有所出,你是願意現在就認罪,還是受刑不過再認罪?!”
董文慶聽到鍾浩的分析,再也沒有先前的從容,一臉頹然的道:“想不到我自以為天衣無縫的設計,竟然在鍾通判眼中處處是破綻,唉,罷了,罷了!”
齊氏聽完鍾浩絲絲入扣的分析,也自知難以隱瞞了,不由的癱坐到地上。
………………
這案犯二人心裏防線已破,剩下的審問就很容易了,在鍾浩的審問下,案情很快水落石出。
原來這華知縣以前家境貧寒,齊氏出身大戶人家,卻不嫌他家貧,委身下嫁於他,又請父親資助他的學業。在華知縣落魄之時,對他不離不棄,伴他寒窗苦讀。
沒想到華知縣做官以後,對齊氏卻越來越疏遠,自從娶了侍妾馮氏之後,更是很少去齊氏房中……
齊氏正值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年紀,恰是如狼似虎的時候,不由的寂寞難耐。自從董文慶來了以後,一來董文慶本與齊氏就是親戚,二來董文慶確實也是風~流倜儻,一表人才。齊氏也算風韻猶存,又經常接濟董文慶,一來二去,二人便勾搭成奸。
本來華知縣就對齊氏不甚關心,這正好給了二人方便,二人便借著禮佛之機,經常在佛堂幽會。
隻是前幾天,華知縣突然發現了董文慶送給齊氏的貼身香囊,雖然沒有立即懷疑到二人頭上,可是卻也起了疑心。
董文慶和齊氏怕華知縣遲早會發現他們的奸情,便偷偷商議,最終下定決心殺死華知縣,以便二人可以廝守在一起。並且華知縣這些年為官,也積蓄了不少錢財。殺了華知縣,這些家財自是歸齊氏這個知縣遺孀所有,這些銀子足夠他們二人一輩子花用。齊氏還想著到時把華知縣的侍妾馮氏發賣了,以解心頭之恨。
於是,昨晚齊氏故意去將華知縣叫到自己房中來,說商量一下給朝中某位大人賀禮的事情,卻借機讓董文慶把華知縣殺害了。
事情的經過和鍾浩推測的並無二致,基本沒有太大出入。
鍾浩聽完兩人的供述,不由的唏噓,這齊氏怕是精明強幹慣了,雖是伴著華知縣寒窗苦讀捱出來的,可是怕是事事淩駕與華知縣之上,才惹起的厭惡。這點從華知縣喜歡姿色並不出眾,性格卻極度溫婉的侍妾馮氏這件事情上,就可見一斑。
唉,真是可憐又可恨啊!
………………
當下鍾浩審完之後,讓齊氏和董文慶畫押之後,隨即讓曹縣尉把這凶手齊氏和董文慶收監。
這一縣知縣被刺,不是小事兒,這可是影響很大的事情。
好在鍾浩迅速審明了案情,抓獲了凶手。
不過這對於凶手的處置,他們卻沒有擅自做主。如此惡劣的案子,怕是朝廷要特別對待,很有可能把這凶手押送到東京去明正典刑。
鍾浩對於凶手的處置並沒有置喙,雖然審明了案子,卻並沒有立即判決。當然,嚴格說起來,他這通判也沒有刑名判決的權力。鍾浩隻是把這案情詳細的寫明了準備上奏朝廷,當然這奏折上也讓曹縣尉和徐推官一同具名了,等回到麟州,讓張知州也一同具名之後,以州衙的名義發出。
至於這銀城縣衙的事情,便暫時由曹縣尉署理。好在銀州縣城隻是個邊地小縣,這縣裏事情並不是太多。就算有事兒,也大都是跟行伍有關的,還有平西軍都指揮使崔峰在這,沒了知縣倒是不太影響這縣裏的運轉。當然,至於這銀城縣的安排,其實鍾浩也是無權置喙的,他這個通判的權力還沒有那麽大。
審完了案情,鍾浩便算交了差了。
這時,已是時近中午,崔峰和曹縣尉便去了縣衙附近酒樓設宴款待鍾浩和徐推官他們一行。
不過如今林知縣新喪,鍾浩他們這些人自然不好大張旗鼓的飲宴,是以都沒有喝酒水,隻是以茶代酒。
曹縣尉對於鍾浩這個年輕通判的查案本領簡直是崇拜至極,席間不停的向鍾浩請教。他幹得也是官治安和刑訟的事情,這方麵的事情自然要多學一些。
鍾浩這次審明這個案子大部分是憑著後世看得推理懸疑小說和影視劇,當然也有很大僥幸成分,還真沒什麽能指點曹縣尉的。像《洗冤集錄》這樣的、在古代實用刑名書籍,也要到南宋時候才出現,現在也沒有,也無從指點去看。是以鍾浩隻能泛泛的指點他,告訴他在案發現場查勘時,需要注意那些細節等。
徐推官也對鍾浩的查案本領很是讚服,這席間也少不了聽聽鍾浩的指點。這徐推官是也屬於司法口的啊,是以自然對這些事情很是上心。
鍾浩不禁有些無語,自己這半吊子的查案水平,竟然也能指點別人,實在是讓人苦笑不得。
鍾浩不禁對這大宋司法口官員的刑名水平表示深深的擔憂。這年代不光是破案技術落後,沒有後世那麽的刑偵手段,而且這些司法口官員們的本身刑名水平也很成問題啊,毫無邏輯推理水平和組成無可辯駁的證據鏈的意識。這樣的司法口官員審案,不造成冤假錯案才怪呢!
這年代的審案基本上是靠刑訊逼供,一旦覺得你有嫌疑,一頓大刑下來,這事情基本就完事兒了。很多罪案不是這嫌犯幹得,這一頓大刑下來,也得乖乖認罪。這種審案方式,自然會造成很多屈打成招的。
其實說起來這大宋對於這司法官員還是有些重視的,大宋科考中便有專門的一科明法科,主要考試關於法令的知識。這大宋司法口的官員,便有很多是明法科進士出身的。
不過這明法科主要主要考查關於法令的知識,這些明法科的進士主要是對於這《宋刑統》等宋朝律法熟悉便行。這些明法科進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員,若是在案情明了之後,對於這案子該如何依律判決,自然很是熟悉。但是對這案情的查勘和審理,卻很多無能為力的。
這些明法科進士出身的司法口官員隻是對這律法熟悉,非常擅長判案,但是卻沒有學習過怎麽破案!
這也難怪,他們都是讀書人,對於那些律法知識都是從書本上得來的。這查案和審案卻沒有什麽專門的書籍,也沒有人教這些東西。當然這明法科的科考也不考,是以他們對於這查案和審案都沒有什麽經驗,隻是對於依律判案很是熟悉。
當然,鍾浩如今隻是一個小小通判,對於大宋這種查案和審案的專業司法口官員缺失,也是無能為力,隻能感慨一番。鍾浩本身也對這查案和審案不怎麽精通,想幫也幫不了。
不知道怎麽地,鍾浩忽然想起這後世被傳為斷案如神的開封府尹包拯包青天。鍾浩在東京的時間並不長短,一直跟這包青天也沒什麽交集,倒是一直無緣拜會,是以一直沒有見到這斷案如神的包青天。今日鍾浩忽地想起這包青天,不禁有些小小遺憾。若說這大宋如今的人物,到了千年之後誰最有名,這包青天絕對算是首當其衝的。
不過好像包拯如今並不是開封府尹,因為鍾浩在東京時知道,現在的開封府尹是曾公亮,包拯好像在禦史台任禦史中丞。
鍾浩覺得這包青天若是真的斷案如神的話,朝廷讓包拯培訓一下這大宋司法口的官員,似乎是個不錯的主意。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大宋的司法口官員也不是固定的,並不是隻在司法口升遷的。在大宋,這縣尉說不定明天就升成縣丞、縣令了,這推官說不定明天就升成諸曹參軍了,這司法參軍、司理參軍說不定明天就升成通判了,這些司法口官員未必就便都願意學習這些查案和審案知識。
當然,這些事情都是朝廷大略上的事情,如今還輪不到鍾浩這一個小小通判來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