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春夏秋冬
字數:2752 加入書籤
杜頡失去了父親,卻沒有人敢小覷他。那些試圖欺負他嘲笑他沒有父親的人,全被他胖揍過一頓。他順理成章的成了村裏孩子們的王。
說起來,村裏的孩子們跟杜頡的處境相差無幾。他們的父母尚在,卻遠赴他鄉打工,無法陪伴和參與到他們的成長中去。
杜頡跟村裏其他的孩子一樣,一年當中最期待的除了暑假,就是過年。
年末,母親從南邊回來,給他買新衣服,帶他去縣城逛超市,吃好吃的。隻不過母親在家時間隻有短短幾天,除夕前一兩天回來,大年初五六就要返程。分離總是傷感的,杜頡很小就學會了強忍眼淚,微笑送母親離開。
對於這一年一次重複上演的離合悲歡,這群孩子們慢慢的習慣了。他們很快就將父母遠離的傷感拋在腦後,他們自有取樂的法子,一年四季,情趣各別。
春天雷雨過後,上山采摘破土新生的春筍,附著在岩石上的念珠藻,漫山遍野的鮮美蘑菇以及各種野菜,帶回了家就是一頓美味。
到了夏天,在杜頡的帶領下,這群孩子東家偷桃,西家摘李,下河撈魚,上山鑽洞,像那沒有老虎的山中猴子,無所不至,無憂快活。
秋天來後,在收割過後的稻田裏刨個坑,扔進去剛從田間地頭現挖的新鮮紅薯,拾撿些木柴生起火來。片刻功夫後,剝去烤焦的外皮,熱乎乎的紅薯甜香四溢。大家吃得一嘴黑,也毫不在意。
冬日裏趣事少,唯有一樁不可不做。通常是陰冷的天氣,他們去田埂上尋那拳頭大的洞口,點燃一堆幹稻草,再覆上濕稻草,悶出濃煙來,脫下外套往洞裏送風,派人把守住其他洞口。洞中若有老鼠,受熏不過,很快就會竄出來。誰把守的洞口出來老鼠,就興奮的大叫,追著老鼠去打。大冬天的也能跑出一身汗。
這些都是獨屬孩提時代的歡樂,與任何沉重的現實無關。
杜頡是個懂事的孩子,他除了與小夥伴們玩耍,也沒忘記幫祖父分擔農活。
小溪從杜頡家門前流過,不到半裏遠處,有一座石橋,過了石橋不遠,溪水在這裏拐了個彎,水麵漸變寬闊,水流徐緩。
祖父有其他事情要忙時,杜頡便拿著祖父用稻草編織的草帽和圓墊,提著一大瓶涼白開,將鴨子趕到河灣處放養。他就坐在溪邊大樹的樹蔭下,看鴨群在小溪裏自在悠遊的戲水捕魚。
杜頡是閑不住的,等鴨群散開後,他回村叫來小夥伴們,大家就在石橋下嬉水玩樂。石橋不高,成為了他們的跳水台。有那膽小不敢跳的,會被取笑一整個夏天。
人和鴨在這一條清澈的小溪裏共享了一下午的歡樂時光。不同的是,鴨子是吃飽了的,杜頡他們卻是饑腸轆轆的。
當夕陽西沉,石橋的倒影從溪水移到岸邊時,杜頡爬上岸,在變得清涼的晚風中站一會兒,穿上短褲,水淋淋的走向稻田間縱橫交錯的水溝,取出安放在其中一條水溝裏的蝦簍,將蝦簍裏的水抖幹淨。
若是附近恰好有扛著鋤頭準備回家吃晚飯的鄉農,就會問:“小奶仔,撈了多少蝦子啊?”
杜頡便將蝦簍給他看,裏麵有半簍活蹦亂跳的小蝦米和幾條小魚仔。這些小魚小蝦全是自投羅網,它們順著水流鑽進蝦簍裏,就出不來了,成為杜頡家裏雞鴨的吃食。
“不少啊!”
“嗯,很多呢!”
杜頡扛著蝦簍,趕著鴨子踏著夕陽的餘暉回到家,晚飯擺上了桌。杜天衡照例的要喝上三兩紅薯燒酒,一杯杯慢慢品酌,祖孫倆的一頓飯吃到了月上樹梢頭。
村裏習俗,進入冬季,人都閑下來了,家家戶戶開始自釀紅薯燒酒。紅薯不值錢,那時節時間也成了最不值錢的東西。可釀出來的燒酒卻甘甜醇烈,年節飯桌上萬萬少不了。
自王秀英外出打工後,杜天衡無力釀酒。好在承包杜天衡稻田的那戶人家每年來送稻穀,總會捎帶著送上百十斤新釀的燒酒。村裏人皆知杜天衡好酒,也常用燒酒作為治傷的謝儀。雜七雜八湊起來,也夠他喝一年的了。
吃過晚飯,天色將黑未黑之際,天地沉浸在一片不透明的藍黑色中,杜頡和杜天衡去溪邊提水,澆灌自家菜地。家裏的雞糞鴨糞,杜天衡用鏟子鏟做一堆,堆放在牆角,待發酵後,用於菜地施肥。
後院的雞舍附近是茅房,單獨的一間低矮黑瓦泥房。裏麵臭氣熏天,時刻不散。門是木板門,門口一根細尼龍拉繩,往下一拉,會有昏暗的燈光亮起。
進門右手邊放著兩個橡膠尿桶,上方的牆麵開了水泥花窗,用來通氣透光。尿桶對麵堆著半人高的幹稻草。稻草堆右邊靠牆角那一處挖了一個坑,埋下一口大瓦缸,缸口與地麵平齊,缸上放兩塊厚木板,露出一道巴掌大的縫。
有一回大年初二,杜頡的姑姑闔家來拜年,他的一個表妹不小心掉進了茅坑裏,把新衣服弄得又髒又臭,因此哭了一整天,從此再不敢進。
茅房裏的糞便不會被浪費,跟雞糞鴨糞一樣,都是澆灌菜蔬的上佳肥料。暗合自然循環之道。不過施肥這事杜天衡從不讓杜頡沾手,隻叫他抬水澆水鬆土摘菜。(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