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依
字數:2820 加入書籤
杜頡就讀的初中,位於在縣城東北方五公裏外的一座山腳下。之所以建在這荒僻地方,是因高中部周邊已無空地,且遠離縣城,圍牆外除了山,便是荒野,少了誘惑,學生能夠安心的讀書之故。
這一片本是逍遙山村的地,不知何故常年拋荒。學校占地麵積頗大,四麵用圍牆圈起來,實行寄宿製全封閉管理。初一到初三年級共有三十幾個班,兩千多學生,校內設施齊全,大部分建築卻十分老舊,像一個獨立運行的小鎮。奇怪的是本村人從不在這裏就讀,一個都沒有。
校大門外有一條坑坑窪窪的碎石路通往縣城,沒有公車到這裏。學生想偷偷溜出去玩,在翻過高高的圍牆後,還需靠自己的雙腿走上十裏路,才到縣城。學校每月放兩天月假,到那天下午,許多中巴車聚集在校門口接學生去縣裏的車站。
杜頡很少在校門口坐車去縣汽車站。汽車站在南邊,他家在北邊,坐到汽車站要兩塊錢,從汽車站坐到家也要兩塊錢。他舍不得花這麽多錢。他知道一條小路,從校東外牆那邊走,越過一片荒田,翻過一座亂石山,再穿過一個村落,可到達通往鳳飛鎮的省道,在道旁搭車,隻要一塊錢。
這條小路是杜頡從一位高年級的同鄉那聽來的。他告誡杜頡,那條小路不太平,常有人在路上攔住過路的學生要錢。若要走時,最好是找人結伴同行。
杜頡不以為意,帶著杜赫在那條小路上來來回回走過很多趟,從未遇到過意外,也很少見到其他學生。他反倒有些失落。或許是大家都知道有人在這路上攔路搶劫,於是避開不走,那搶劫的人見無人可搶,漸漸的也不來了。
杜頡上初一時已經長到了一米六幾,那時班上高過他的男生隻有一個,比他高的女生倒有兩三個。杜赫跟他一樣高,卻比他瘦些,皮膚白皙細膩,五官俊秀,一點也不像農村人。杜赫的媽媽年輕時是村裏一支花,婚後她男人南下打工,她在村中獨立經營一家小賣部。
村裏的小夥伴們過完一個暑假,都黑成了炭。唯有杜赫在經受了整個夏天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後,皮膚卻泛著金秋稻穀成熟後的淺黃色光芒。
杜赫有個外號,叫騙子。這個外號是杜頡給他取的,也隻有他這麽叫他。杜頡覺得杜赫張了一張騙人的臉,外表看上去斯斯文文,實則一肚子古靈精怪。他們兒時做的那些搗蛋事,十之八九源自杜赫的慫恿。一旦出事了,自有杜頡義氣背鍋。
所有人都被杜赫的表象騙過,包括從小一起玩的夥伴們,唯有杜頡識得他的真麵目。或許不是他眼光多麽犀利,而是杜赫從來不在他麵前偽裝之故。他們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自小卻比別人親近,也許隻因他們都是村裏少有的獨生子女。
兩個少年離開家鄉,一塊來到這裏上學之後,杜頡便很少在人前叫起杜赫的外號。似乎這個外號因為離開了它生長的土壤而失去了生命力。初次離家,杜頡難免有些不習慣。所幸有杜赫陪著,或者說兩人相互陪伴著,才不至於淒惶孤單。
杜頡和杜赫同年出生,一個出生在盛夏,一個在夏末初秋,杜頡大一個月,便毫不客氣的自居為兄長了。從小到大,他都很自覺的照顧著杜赫,在這陌生地方更是如此。
在他們上初中的那個年代,不知從哪裏刮起一陣妖風,男生常留著一頭誇張的驢啃般的爆炸長發以示時髦,也就是後來被統一稱作鄉村非主流的打扮風格。杜頡最是看不慣這些人。可杜赫偏偏有一個讓他很糾結的毛病,就是不愛理發。
他經常放任頭發漫過眉毛遮住眼睛,直到杜頡看不下去,強拉他去理發。到了理發店,杜頡叮囑理發師往短了剪,剪成他那樣的平頭。杜赫抗議,但抗議無效。不過杜赫頭發雖長,卻隻是長,並無花樣。杜頡還是讓他剪短,以便將杜赫從那些他所討厭的人群中完完全全的摘出來。
杜頡的豁達與生俱來,幼時的苦難並未擊垮他,反將他的心靈打磨得更為通透。他對世事很拎得清,隻在乎自己在乎的人和事。在乎到了近乎強迫的地步。對其餘的事情,他很少過分執著。從某個方麵講,豁達灑脫與冷酷無情是相似的。
學校的理發店位於教學樓和操場之間的主幹道邊。除此之外還有包子店,米粉店,水果店,兩家小賣部。鋪麵相連,形成學校唯一的商業街。
兩人理過頭發之後,杜頡請杜赫去吃炒粉,撫慰他受傷的心靈。杜赫撇撇嘴,杜頡所謂請客,到頭來還是自己埋單。並非杜頡吃了後借故不付帳,而是到了月末,杜頡的飯票會提前用完。杜赫自然不能見他餓肚子,隻好將省下來的飯票供他吃喝。倒也不是杜頡胡亂揮霍,而是他飯量確實大。
班裏的生活委員每月初去校務部領取全班的當月飯票。飯票是柔軟的塑料片所製,比郵票稍大一點,共有紅黃綠三種顏色,分別代表三種麵值。每到了這一天,班上就洋溢著節日般的熱烈氣氛。
向班裏女生借了飯票度過月底饑荒的男生,會在第一時間把票還了。他們深知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的道理。可常常是好了傷疤忘了痛,手裏有了飯票,又結伴去大吃大喝。到了月底,飯票用完,再繼續向女生借。如此周而複始,循環往複度過初中三年。
在學校吃炒粉是很奢侈的享受,不能時時去。一碗炒粉或者菜湯粉要兩塊錢,可抵過平常兩頓飯錢。但粉店永遠人滿為患,價雖高卻架不住學生人多。更因食堂的菜十分難吃。粉店的女老板也未仗著自己做的是獨行生意而敷衍了事。她的廚藝高超,放的料也足,做出來的粉十分味美。
杜頡此後的歲月裏,於不同的時期在不同的地方吃過很多次炒粉,他覺得始終比不上這家粉店。在這座學校就讀過的學生,不管後來是飛黃騰達還是庸庸碌碌,在吃炒粉這件事上,大多與他有著相同的感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