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能工巧匠
字數:4188 加入書籤
聊城一戰,李承宗繳獲甚多,金銀財寶什麽的就不說了,這最讓李承宗高興地就是跟隨宇文化及北上的那數萬大隋王朝工部統轄的數萬能工巧匠,麻蛋,這些可是無價之寶啊,李承宗在剛一進入聊城,就把原來的工部尚書何稠叫來,讓他協助自己收服這數萬能工巧匠。
說道這何稠,可是有的說道,這位何稠是北周至唐初曆史上有名的工藝家、建築家。李承宗之前就聽楊倩說過,大隋有三大工匠堪比魯班,一是建造趙州橋的李春,二是督建洛陽城的宇文凱,而能與這兩位大匠相提並論的就是這位何稠,據楊倩所說何稠從小就非常聰明伶俐,十來歲的時候因戰亂,隨叔叔何妥之來到長安。
到隋文帝楊堅作北周丞相時,召他為補參軍,同時掌管細作署,開皇初期,隋文帝老楊同誌授予他都督職位,後升遷為禦府監,曆太府丞。何稠常常廣泛地閱覽古圖,認識許多以前的器物。他還鑽研新技術,研發了綠色瓷器。
隋文帝開皇年間,為安撫招攬原陳朝的邊疆廣西欽州土著勢力,隋文帝遺桂州總管令狐熙前往安撫其首領寧猛力,特差人送藥為其母醫病,以示關懷,使其心悅誠服,納土歸附。開皇四年(公元584年),任寧猛力為欽州刺史。到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寧猛力打算隨前來桂州平亂的員外散騎侍郎何稠入朝參謁,以表效忠。
沒想到在十月後寧猛力患病,末能成行,不久就死掉了。隋文帝問何稠:“你不是說用不了多久寧猛力就來大興嘛,可惜他人已經快要死了。”何稠回答說:“猛力和臣約定好了,就算他死了來不了帝都,也要派他的兒子來朝覲您。蠻人性直,他兒子必來大興。”後來,寧猛力臨終,誡其子長真曰:“我與大使何稠何大人約好了,不可失信於人。你安葬了我以後,就去朝覲皇帝吧。”其子長真果然如約入朝,文帝誇讚說:“何稠著信蠻夷,乃至於此。”
何稠在獨孤皇後去世時參與經辦了文獻皇後的後事,因辦事認真得到文帝信任,後來到文帝臨終前把何稠叫到跟前說:“以前你把文獻皇後的後事辦的很好,現在我也快死了,你也要好好辦事。”隨後他又召見太子楊廣,用手摩挲著楊廣的脖子,說:“何稠此人做事很用心,我已經把後事托付給他,你行事應當和他多商量。”可見,文帝對何稠是非常信任的!
楊二即位後,何稠又成了楊二比較信任的大臣之一。大業八年(612年),楊二出征高麗時,大軍遇到遼水阻路,楊二命何稠在遼水上造橋,結果兩天就建成了浮橋。他還設計製造了“行殿”及“六合城”,一夜之間竟在前線合成一座周圍八裏、高十仞的大城,四隅有闕樓,四麵有觀樓,城上布列甲士,立仗建旗。次晨高句麗人見到平地起城,甚是驚奇以為是神功助力隋軍。
何稠除了征戰中為楊二造橋築城,還在太平時為楊二造過淫.車。李承宗聽楊倩說過,何稠曾費盡心思,造出一乘禦女車,獻給自己那個便宜老丈人楊二。那禦女車隻能容下一人,車下備有各種機關,隨意上下,可使****,不勞費力,自動控送。最令楊二感到奇妙的是,無論什麽樣的女子,一經上車,手足俱被鉤捆住,不能動彈,隻好躺著身子供人擺弄。楊二喜歡詔幸童.女,每次卻嫌她們嬌怯推避,不能任意宣淫,既得此車,便挑選一個體態輕盈的處.女,叫她上車仰臥。那女子即奉命登車,機關一動,立被鉤捆住四肢。正用力掙紮時,楊二龍體已經壓上,無從躲閃,並且不能自主,磬控縱送。完事之後,楊二甚是欣喜,越日便賞賜何稠千金,稠入內叩謝,後與同僚談及此車,自誇自己的技藝已是天下無雙。
可有好事者聽說後,找到何稠冷笑著對他說:“一車隻容一人,尚不能算作佳器,況天子日居迷樓,正嫌樓中不能乘輦,到處須要步行,君何不續造一車,即便禦女,又便登高,那才算是心靈手敏呢。”何稠被那人一激,默然歸家,日夜構思,多日後果真又造出一乘轉關車,幾經拆造,始得告成。獻於楊二後,當即測試,一經推動,果然可上可下,登樓入閣,如行平地,尤妙在車中禦女,仍與前車相似,自能搖動,曲盡所歡。楊二還為此車取名為任意車,何稠因此被封為“紫金光祿大夫”。
江都兵變之後,宇文化及殺害楊二,任命何稠為工部尚書。李承宗打進聊城誅殺了宇文化及一家,何稠又跟隨了小李同誌,等見到何稠的時候,李承宗有些感慨,這位大匠,曆經北周、隋朝兩代,可謂閱曆豐富,但在隋文帝時,他發揮的正麵作用比較大,到了楊二時,他則既做了很多有積極意義的器物,也做了一些討好楊二的***,真是跟什麽人琢磨什麽事啊!
李承宗有自己的馭下之道,他在狠狠地敲打了何稠一番之後,就給了一個大甜棗,那就是在他的漢國不僅不歧視這些匠人,反而有著優渥的地位和待遇,何稠作為匠人的代表哪能不感恩戴德,在他的協助之下,幾萬能工巧匠都打起包囊跟著漢王來到了漢國最重要的軍工基地淄川。
李承宗之所以把自己的軍工基地放在淄川是有原因的,在這中古時代,打仗打的就是誰家鐵多,而淄川恰恰有著一座可以露天開采的黑旺鐵礦,離鐵礦不遠處的嶺子煤礦也埋藏較淺,再加上這時候的淄河水量很是豐沛,所以李承宗在拿下青州之後,立刻揮師西進奪取了臨淄,淄川等地,並把自己的軍工基地設在這兒。
“殿下,你給我們提供的那個步槍的圖紙,我們試著造了,你看您是不是.......”何稠作為漢國的工部尚書兼軍械局局座,他一邊給李承宗匯報工作,一邊不著痕跡表功,自己的這個君王的確是天縱之才,竟然能設計出這樣結構精巧的武器......
李承宗一愣,馬上又樂了,“造出來了???好,我這就去靶場,看看這槍咋樣.......”
能來到靶場,李承宗接過侍從遞過來的那把步槍,嘿,這就是想要的高仿褐貝斯啊,沒錯,這把步槍就是仿製的那把跟著大英海軍東征西討一百五十年的褐貝斯1722步槍,李承宗熟練的拿起步槍,塞入鉛彈,用通條搗實,然後瞄準前麵的靶子,扣動扳機,“砰......”一聲槍響,命中槍靶......
“真是一把好槍.......”李承宗不由得稱讚了一句,然後對何稠還有在場的工匠們說道,“你們做的不錯,我會給與你們相應的嘉獎!!”何稠何工匠都高興起來,在漢國,嘉獎那就意味著升官和發財,哪能不樂意啊?
不過李承宗在查看幾把槍還有問了產量之後,他眉頭皺了起來,這幾把槍都很不錯,製作的很是精巧,但問題就出在這裏,這幾把槍是軍械局的大匠師傅們精心打造的工藝品,而不是李承宗想要的軍用製式裝備,連通用性都保證不了,再加上那個一個月就這這麽幾把的產量,咋能滿足得了李承宗的胃口?
李承宗的心思並不是異想天開,近代歐洲列強的教訓擺在那裏,如果軍備管理製度不夠完善,粗放體製下的武器裝備就其戰場表現而言完全是布朗運動,張三團裝備了朱老六牌火槍,李四團裝備了王老五牌火槍,王麻團裝備了觸手怪牌...總之,這不單單隻是隱患的問題,如果不能在最大限度上統一形製,就不能在統一質量監控的標準,不能統一質量標準就無法集中生產,無法集中生產就難以將監控落實到位,質量監控不到位就容易產生次品,產生次品就會......在扣動扳機之後聽到一聲‘砰’當然是最正常的結果,但你絕對不會喜歡‘嘭!哎呦!’然後看到一截大拇指在你眼前飛過(很可能是你自己的!)而且你有理由相信軍隊的官僚們會像忽視武器質量一樣忽視掉你的傷殘補償。
你認為這是在開玩笑?絕對不是!英國內戰期間,一些做工低劣的滑膛槍害慘了射手。曾經有英軍的軍官這樣寫道,“我們埋掉的手指比埋掉的屍體還要多...”
而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引入完善的質量監控與統一工藝(不是方便麵!)...專有名詞曰,那就是標準化生產!
“看來必須向老祖宗學習了!!!”李承宗想到這裏,立刻想起自己前世觀看的那部名叫《沉默的軍團》的紀錄片,沒錯,玩標準化,咱們華夏人才是老祖宗,“標準化,流水線,哼哼......”
李承宗把自己想法跟何稠,還有工匠們一說,這些能工巧匠都聰明得很,很快他們就做出來了成績,被命名為“漢軍一型”的步槍開始批量裝備漢軍,不過由於這種步槍因為需要銅製零件,偏偏華夏是個缺銅的地兒,所以一時半會沒辦法實現全軍火器化,沒奈何李承宗隻好學著大板鴨搞了一套七世紀的“西班牙大方陣”...................
ps:天蒼在這裏嘮叨幾句,也許有人覺得在七世紀製作一把燧發槍是一個不可能的事兒,那天蒼要說這就有些小瞧咱們華夏的能工巧匠了,早在春秋時期魯班和墨子他們這些大匠就有驚世駭俗的能翱天際三天而不墜落的木鳥,有這樣的能工巧匠,再加上豬腳提供的圖紙,再說了褐貝斯1722誕生的年代,大不列顛也沒有進行工業革命,生產它的也不過是幾個手工作坊。還有就是既然是穿越YY,不領先對手N代,那還穿越個毛線?(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