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被嚇壞的李唐使團

字數:4301   加入書籤

A+A-


    李二最終還是派出來了以唐儉為首,於誌寧,翟長孫為輔的使團抵達了青島,張鎮周得到了李承宗的指示,答應給予李唐一定的糧食援助,嗯,但是想大批量的無償援助,那是想也別想,唐儉在得到這個信兒之後有些失望,但是張鎮周下一句話又讓他提起來了精神“唐大人,我皇陛下說了,我們跟你們大唐係出同源,你們受災,我們也不會袖手旁觀........”張鎮周把李承宗的意思巴拉巴拉一說,中心就是讓李二那人來換糧食,你們李唐的河北之地不是有很多寡婦村嘛,這些寡婦,俺們李漢不嫌棄,不管是寡婦還是孤兒,李漢全收......

    唐儉聽了極為無語,丫這是要我們做人口販子嗎?可李漢這邊說的也在理,人家不承認是大唐的屬國,憑啥要求人家白出大量的糧食給大唐,拿君臣大義顯然是壓不住人家的,大唐麵對李漢的籌碼真的不多,他唐儉隻能讓人把李漢這邊的建議傳給長安,他可做不了這個主啊........

    李二在看到了唐儉的八百裏加急的信報之後,默然無語,不僅要不會李承訓來,連這糧食,哎,李二踱來踱去,“這個李承宗,真是氣死朕了.......若是有一天,朕定然滅了你的漢國.......“氣歸氣,但沒糧食,會死人的,要是惹起了民變,那會威脅到李二的統治的,算了算了,不就是幾個寡婦和孤兒嘛,你李承宗願意接受,那你就收下吧......

    李承宗為什麽打起了李唐的寡婦和孤兒的主意,還不是李承宗手下的漢人太少嘛,再加上李唐政治局勢趨於穩定,他們加強了對民眾的控製和管理,這移居李漢的漢人數量就出現了斷崖,逼得李承宗打起了寡婦和孤兒的主意,嗯,河北之地那邊寡婦村可不少,在小農經濟占主導和儒家思想占主流的李唐,寡婦村的寡婦和孤兒們過的無比艱難,但是要是他們到了李漢,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首先在李漢,商品經濟遠比李唐發達,女子務工不是什麽稀罕事,更何況有黃秀兒這樣的榜樣在,再者說李漢在這時空算得上男女較為平等的國度,連女人都能做官了,還有李漢有以楊倩為首的一整套較為完善的社會保障和慈善體係,自然這些寡婦和孤兒在李漢自然能過得不錯........

    李二是個很能忍的人,為了他的大業,他決定忍了,他決定派出自己的三號親信杜如晦帶著自己的手信前往青島,與張鎮周商討這個人口換糧食計劃怎麽實施,至於唐儉使團,則奉李二的命令坐船去金城,去探查李漢的虛實.......

    ”茂約,這漢國水師果然是名不虛傳啊,可惜,可惜,我大唐也臨海,卻無此等大舟..........“李二的親信將領翟長孫在去金城的大船上對他的直屬上司唐儉說道。

    “老翟,你瞧這等橫洋大舟,我大唐可造否?”翟長孫是軍事將領,唐儉自然是要詢問專家嘍,“哎,茂約,你有所不知,這橫洋大舟,咱們大唐造不出來,再說了我大唐根基在關中,要這等橫洋大舟何用?”

    翟長孫和唐儉在談論漢軍的大舟的時候,另一個使節於誌寧則暈船暈的厲害,他在寫下“漢國能工巧匠甚眾......其橫洋大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者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這樣誇張的記載之後,就吐個不停......說起來於誌寧這個記錄東西的風格,是很符合儒家文人的做派的,他們從來不會講究啥準確,啥精細,在他們筆下充滿了對他們眼中的奇技淫巧的不屑,他們這種風格一直到一千年以後的舊文人們在描寫紅衣大炮的時候,結果在他們筆下的“紅夷大炮者,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爛數十裏,斷無生理”這樣的誇張記載........

    於誌寧的太爺爺於謹是西魏的八柱國,儒學大家,於誌寧有這樣的家世,從小學習儒家文化,長大當了官,更是深受儒家倫理的熏陶,什麽仁義、道德、廉恥,修身、治國、齊天下,是他這樣的儒家士子們最看重的東西,他這次來金城正是抱著好好教訓李承宗他們這些不尊孔孟的狂妄之徒的.......

    李唐使團的三個核心帶著不同的心情在忐忑不安中,隨著李漢的商船抵達了金城,等抵達李漢的都城,在下船的時候,他們三個人吃驚的瞧著無數輪船進進出出,但是非常有秩序,井井有條,這和他們大唐港口的混亂無序形成了對比。

    “這就是美洲?這就是李承宗的漢國?“瞧著繁忙的港口,還有繁華的金城,三個人心裏都有些吃驚,這繁華程度可比大唐帝都長安還要繁華,翟長孫還要好一些,唐儉和於誌寧的臉色都極為難看,人家李漢可沒拿儒家當治國根本對待,可這金城一點不比建都千年的長安差,難道我們的堅持出錯了?

    還有就是他們幾個雖然說是出使,但他們內心有著很強的天朝上國情節,在他們看來,他們大唐是天朝上國,宇宙的中心,我們隻搞一種外交,那就是周邊小國屁顛屁顛來給我們進貢,以表忠心。在他們看來,沒有平等外交這一說,李漢,嗯,波斯,還有拂菻國都被他們當成海外小弟,他們和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國的唯一區別就是他們遠了一點。但等他們到了人家李漢的本土,卻看到了一個完全不輸於他們李唐的國度,這讓他們感覺很受傷......

    李唐使節到了金城,但李承宗卻不在金城,他在唐儉他們來金城之前,去了特奧蒂瓦坎,嗯,應該說是興平府,去安撫新入夥的特奧蒂瓦坎人去了........

    李承宗不在,唐儉他們隻好先在金城呆下來,他們到處遊玩,探查李漢的虛實......於誌寧的文人脾氣又發作了,比如他在遊覽了李漢的千裏平原的時候,他這樣寫:”是處千裏平原,一望無際,長林豐蔚,遠山起伏,有如驅車太行間。田家小屋,旁樹結構,三三五五,自成村落。車行過處,時有流水潺湲,橫渡橋底,淺綠可染。”這是寫景色的,“漢國政治,立法操之於君王和督察院,行政責之政務院,憲典掌之司法,君王裁成於上以總核之。其興革諸政,大都由兩院和君王議妥,而後經樞密院呈於君王簽押施行。故一事之興,必經眾人之討論,無慮耳目之不周。……百官承流於下,而有集思廣益之休;君王垂拱於上,而有暇豫優遊之樂”。這是寫政體的......

    這都是寫李漢的好的,至於痛罵李漢的話,那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什麽婦人參政,什麽降孔聖地位啊,什麽不尊祖製啊,反正是寫了不少,比如他寫的李漢大辦的學校和義務教育,“漢國興學校,教授格物之道,卻不講孔孟之術........私以為此是無父無君之地.........“”嗚呼,觀李賊治國,黔首之窮為羲皇以來之罕見。民皆為李賊之奴,財皆為李賊之用。殊絕亮色之女李賊收之,高才聰慧之輩李賊納用。高額博冠淪為舊朝陋習,短衫髡發卻稱新朝雅製。李賊廢周禮,行夷製。棄詩書,行格物。此乃以夏入夷之策,三代之後聖教道統絕矣.......“於誌寧不愧是儒門傳人,這噴人的功力和造謠的能力簡直能比的上後世的公知了.......

    唐儉那邊也沒寫啥好話,在談到李漢的時候,他是這樣寫的:李漢雖源出華夏,然久居海外,若蠻夷耳......然其百工諸技皆精,造橫洋大舟,四輪馬車,營建城池屋舍,迥然不同華夏。餘在李漢都城金城偶得李漢自用《國語》文本,印製精美,字雖細,昏中依舊可辨。其中文字多缺劃也,同觀之諸友愕之,以為髡夷之諱何其多也,真如是,豈非動輒得咎乎。後得知,李漢久居海外,亦受夷變矣,變我華夏文字為李漢之簡化字,又以西夷之夷文為標,注音於學校之課本,可收識辨生字,開化童蒙之奇效。嗚呼哀哉,三代後,吾堂堂華夏,亦夷變哉。

    唐儉在他的遊記裏還提到了李漢的特務部門錦衣衛,他是這樣描述錦衣衛的,李漢有一官製名曰錦衣衛,名為李承宗親軍,實則不然,其員著風衣大氅、闊帽皮靴。行事有如監察禦史並六科,監製百同,糾繩不法。其有一官專管考李漢朝廷各部其財用之出入,察核各衙門支領錢物、奏銷錢糧、察銷建築等,凡李漢所掌握財務、人口、倉庫及軍中之物,皆月計、季考、歲會。另有稽查題參,糾合貪奸,稽核文賬,考核政績之責,凡查人中有做浮冒舛錯、侵貪作弊等,必請回衙中,稱之為“飲茗”。入其衙者十不存五,其權甚大,稱之為:“直接向漢皇陛下負責”。

    他們在一塊相聚,談及李漢的時候,“李漢雖出自華夏,我看他們啊,在海外久了,也染上了海外蠻夷之風。”唐儉說道。“李賊集團真是一夥貪淫好色之徒耳!”於誌寧忍不住評論道,“軍中竟役使女子……軍中乃至陽之地,女子混跡其間,有違天道,豈有不敗之理!””兩位大人,你們瞧瞧,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漢貨,這可都是些珍奇玩物,還有紙張文墨,各種針線鐵釘器具農具,以及火柴這樣好用又賤的物件……我大唐可有?“翟長孫是武人,收儒門影響少一些,說話自然要客觀一些......

    正好這個時候,隨從們給他們從外麵買來了冰鎮果汁,這味道果然十分奇特,端的是消暑解渴的上品。就這樣,在唐儉和於誌寧的眼裏,卻不過是些奇技淫巧的玩意兒.......

    突然間外麵喧鬧起來,唐儉就讓人去打聽是怎麽回事,不久之後,隨從來報,原來是漢軍在漢皇的親自統領下,討伐瑪雅地區的卡拉科,大獲全勝,消息傳到金城,民眾在自發的慶祝呢........

    李唐使團的三個大人物都從彼此眼裏看到了擔憂,”李漢,李漢,名為漢,實則暴秦複生耳........““秦人聞戰而喜,這李漢也絲毫不差啊......“(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