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顯微鏡(下)

字數:4804   加入書籤

A+A-


    顯微鏡這玩意在原本的曆史上,真正的發明者是荷蘭的生物學家列文虎克,他用顯微鏡發現了十分微小的原生動物和紅血球,甚至用顯微鏡研究動物的受精作用,列文虎克之所以能發明顯微鏡,是因為他掌握了很高的磨製鏡片的技藝,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最精致的可以放大270倍的顯微鏡。

    可是要追溯顯微鏡的源頭,那還得回到咱們華夏的老祖宗身上來,《墨經》裏麵就記載了能放大物體的凹麵鏡。至於凸透鏡是什麽時候發明的,可能已經無法考證。凸透鏡有的時候人們把它稱為“放大鏡”,能夠聚焦太陽光,也能讓你看到放大後的物體,這是因為凸透鏡能夠把光線偏折。你通過凸透鏡看到的其實是一種幻覺,嚴格的說,叫做虛像。當物體發出的光通過凸透鏡的時候,光線會以特定的方式偏折。當我們看到那些光線的時候,或不自覺地認為它們仍然是沿筆直的路線傳播。結果,物體就會看上去比原來大。

    從遠古時代,人們就渴望看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盡管沒有人知道是誰第一次使用透鏡來觀察事物,大多數認為透鏡的使用肯定是現代社會發展起來以後才發生的。然而令人驚訝的是,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曾經用玻璃來折射光的角度。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光學家克勞迪思·托勒密發現一根木棍放在水裏會變彎,並且非常精確地記判斷它的“彎曲”角度不會超過0.5度。然後他又計算出了光在水中的折射常數。

    公元1世紀,人們發明了玻璃,羅馬人透過它觀察事物和做各種測試。他們用各種形狀的透明玻璃來做實驗,其中就有邊緣薄、中間厚的玻璃。他們發現,如果你把“鏡片“放在物體上,物體會看起來變大了。這些所謂的鏡片其實並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鏡片,應該叫放大鏡,或者凸透鏡。”透鏡“這個詞是從拉丁語詞匯”Lentil“演化過來的,因為它們的形狀非常類似於紅扁豆。

    與此同時,塞內卡認為是水珠的圓球狀特性造成了放大效果。”不清楚或微小的字在裝滿水的圓玻璃球下,可以被放大、變得清楚。“製造13世紀,鏡片才開始被廣泛使用,那時的眼鏡商通過磨玻璃的形式來製造鏡片。後來考古發現,大約在1600年,人們通過疊加鏡片的形式來製造光學設備。

    早期的”顯微鏡“隻有一個功能:放大,倍率大概在6倍到10倍。當時人們非常樂於拿它來觀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蟲,因此早期的放大鏡倍叫做”跳蚤鏡“。

    大概在1590年,兩個荷蘭眼鏡工匠詹森父子開始嚐試用鏡片。他們把一些鏡片放到圓形管裏,然後一項重要的發現就誕生了。靠近管子底部的物體得到了放大,而且要比任何單放大鏡片的放大倍率要高很多。很大程度上,他們的第一台顯微鏡可被認為是一種創新,尚不能作為科學儀器使用,因為放大倍率僅有9倍,而且圖像有些模糊。盡管沒有一台詹森父子製造的顯微鏡流傳於世,荷蘭皇室用3個滑管製造出一台設備,全部展開有10英寸長,直徑為2英寸。這台顯微鏡的放大倍率範圍為3到9倍,真正的顯微鏡還要等到前文中提到的列文虎克才會出現.........

    李承宗回憶了下這顯微鏡的曆史,很快心裏就有了一個大體的摸樣兒,自己的治下,有著水平不低的玻璃製造業,這些年眼鏡產業的發展,也有了不少的磨鏡工匠,尤其是墨家的一些磨鏡大師,要他們磨製放大倍數不差於列文虎克的鏡片根本不是個事兒,要論精細活兒,咱們華夏人還沒怕過誰!

    李承宗提供圖紙,墨門磨鏡大師磨製的鏡片,墨門金銀大師精心打製的支架,嗯,幾天之後,一部全金屬構架、由銀、銅這些重金屬組裝的顯微鏡第一次向世人展眼了它那古怪的模樣,雖然古怪,但是李承宗卻相當滿意,這是因為在他這位專業人士看來,這部顯微鏡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尖端的科學研究裝備。

    瞅著這怕是得有十好幾斤的重家夥,孫思邈還有甄全等道門的幾位大能,瞅了半天硬是沒瞅明白這玩意咋用,沒理這幫抓耳撓腮的家夥,李承宗自個兒慢條斯理,小心翼翼地把這尊寶貝提了起來,移到了工作台上,然後打開一個錦盒,取出了兩塊薄薄的玻璃片兒。

    這些玻璃,都是墨家大匠和李承宗經過了數十道的篩選挑出來的極品,透明度,折光率,全是極品中的極品,就是跟後世的光學玻璃比也差不了多少,更別說那誰,嗯,就是說的羅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兩個缺衣少食的家夥整出來的破玩意了,至少李承宗可以驕傲的說,這台顯微鏡的製作上所耗費的人力和物力是他們的數十倍甚至百倍,同樣這一台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已經達到了目前科學技術水平的極限,列文虎克能磨製出放大倍率達到二百多倍的透鏡,而李承宗相信自己的能工巧匠磨製出來的,肯定能遠遠超過他。至於鏡片的放大倍數,李承宗不好估計,因為眼下的李漢,最精密的測量儀不過是在王莽時期發明的遊標卡尺的改進版,還沒搞出來千分儀這樣的精密玩意,所以不好判斷,不過這部顯微鏡絕對能讓李漢和道門的科學家、醫學家和學術界的精英們觀察和了解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李承宗讓自己的侍衛找來了像蒼蠅,蚊子,毛毛蟲之類的小動物,拿到酒精燈旁烤幹,成為了動物木乃伊標本,李承宗拿起了一把精致的鑷子挾起了蒼蠅,先給大夥瞧個仔細。然後他很小心地掰下一隻蒼蠅腿,朝著幾位道門大能示意:這是一隻蒼蠅腿,諸位可都瞅清楚了。

    甄全老頭兒翻翻白眼:陛下你別逗了,這玩意肯定不會是雞腿。嗯,甄老頭兒看樣子情緒承受能力較強,還能開玩笑,李承宗拿起了塗片,把這隻小巧到了極點的蒼蠅腿擺到了塗片上,再次安放好,這一次,所有人上前一瞧,都傻了眼,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蒼蠅的腿竟然比雞腿還粗。長時間地連續更換實驗用品觀察之後,孫思邈坐在邊上地靠背椅上,神神叨叨地不知道在嘀咕啥子,看樣子給嚇的不輕。而甄全一個勁地念叨無量天尊,其他幾個道門的老家夥摸著自個地下巴不知道在磨嘰啥子,眼睛都差點眯成了大小眼,就連紫善道人也煥發了青春,她不停的換著標本,挨個的觀瞧,嘴裏還念叨無量天尊,太稀奇了.......

    好不容易平靜下來之後,甄全老頭兒先發言了,“沒想到,原來竟然還有一個那麽小的……嗯很奇妙,貧道今兒可算得是大開了眼界,就連蚊蠅這等微末之物,放大之後,竟然成了那般模樣,看來這佛門說的一沙一世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老頭兒有些感慨地比劃了個手勢,他那匱乏的語言實在是不知道如何來形容微觀世界。

    “嗬嗬,貧道還是想看看這人血究竟是咋回事........”。孫神醫說這話地時候,抿著嘴兒眼神跟個貓頭鷹似的,半見撞見了,準以為是一吸血老妖怪,沒等眾人反應過來,老頭兒已經用酒精洗好了手,然後用小刀劃破手指,一滴鮮紅的血滴在了玻片上,然後拿起另一塊,兩塊這麽一刮,隻餘下薄薄的一層,然後他學著李承宗把準備好地塗片擺到了顯微鏡下麵,然後,一番觀察之後,這下沒話說了,甄全一瞧,來了興致,他甚至自告奮勇地跳了出來讓孫思邈給他紮上一針,觀察的結果同樣,三種不同類別和規格地細胞,與李承宗所言的完全一致。

    兩個老神仙這下再沒話說了,可紫善道人倒是在邊上插了嘴:“陛下,這些新鮮東西,確實是讓我等大開了眼界,日後,對於我道門和華夏的格物致知,甚至醫學之途徑上,又多了一道利器,可是,這並不能代表,小嫣兒的病患,是由血中的小蟲子引起的。”

    紫善道人這話一出,著實讓李承宗啞口無言,小嫣兒的身子已經痊愈了,血液裏肯定有沒有瘧原蟲啊,再說了就算有,自己手裏邊可是連一種染色劑都沒有,沒把握的事兒,他李承宗不會去幹的,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是,嗯,得想辦法,想辦法通過理論的方式進行說明。他想了想就把科學假說,嗯,就是假設法搬了出來,這個辦法咱們的華夏老祖宗早已經用了無數次,論證過了無數遍,隻不過我們並沒把把它當成偉大的成就來看待,所以,才使得很多的古代先進文化遺產由此而失落了。

    李承宗是道門的道子,有著生而知之的美名,他說是那自然就是,沒多時在場的眾人就接受了李承宗提出的假設法這一偉大的理論學說,雖然隻是一個理論和學說,但是它就像是人類無窮無底的求知欲一般,它是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強大助推劑,有了這一學說和理論的存在,生存和發揚,李承宗敢打保票,對於日後的華夏尤其是李漢的科學家們,將開啟一扇全新的窗戶,讓他們的目光能看得更遠,讓他們的思想插上了一雙能騰飛的翅膀。

    “那麽陛下,可是你如何而知虐疾是因為蟲子,而非瘴氣引起的呢?”甄全問這話的時候,語氣顯得非常的恭敬,看得出來,他們已經被李承宗忽悠暈了,嗯,說錯了是被李承宗啟發了他們的思維模式,所以,他們的疑惑也已經開始顯得動搖了起來,已經不太敢承認他們認為的就是正確的。

    “嗯,我這正是使用了假說法來加以判定的……”洋洋散散數千字噴薄而出,呆他跟前這幫子人都隻有點頭的份,為啥?因為他們找不到什麽理由和證據來進行反駁,最終,暫時認定了李承宗說的虐疾是受蚊蟲叮咬而引起的疾病的假說是正確的。

    孫思邈很眼饞,邊上甄全還有另外幾個道門大能也眼饞到了極點,瞅著這幫子眼珠子差點都化身成了手臂來搶奪我這尊寶貝顯微鏡的老頭兒,李承宗有些猶豫,到底是送還是不送。這時候孫老神醫先憋不住了:“陛下,貧道有一不情之請,還望陛下能應允。”

    “不敢,孫師叔有話但講無妨,我能做到的,就一定會答應。”李承宗彎下了腰趕緊回禮笑道。

    孫神醫有些尷尬,不過對於科學的執著讓他地臉皮的厚度超常增厚,擠出了個笑臉,手指頭指了指顯微鏡:“陛下能不能把此物暫借與貧道一用,貧道可是有許多問題都還沒弄明白。需要以此物加以驗證。”

    “這不好吧,道兄。這東西您不能放你自個家中,貧道也想研究研究……”甄全也急眼了。兩個老道就在李承宗跟前爭執了起來。

    “兩位師叔,莫要爭吵了,我看這樣好了,嗯,這顯微鏡啊,暫時放在金城醫科大的實驗室,您二位都有使用的優先權,這樣怎麽樣???”最後還是李承宗終結了倆老道的爭吵..........

    李承宗這麽費勁的折騰,還不是想多積攢些漢民,壯大自己的實力,然後當個球長啥的,說一千道一萬,還不是自己手裏的漢人太少?(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