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本是同根生

字數:4047   加入書籤

A+A-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段煨將府邸騰出來,供天子和嬪妃歇息,他自己搬到了城北軍營。

    他的府邸其實就是縣衙。

    劉協和伏皇後、董貴人以及宮女宦官就下榻在縣衙後院,前院則是三公九卿及其家眷的住所,其他百官安排在城中借宿。

    至於隨從仆役和行李,按照劉協的吩咐在城外東郊宿營,畢竟縣城不大,無法容納幾萬人馬。

    城北,段煨大營。

    亥時三刻,馬不停蹄地忙碌了一晚上,段煨終於回到自己的軍帳。

    親兵幫他卸下鎧甲,輿洗之後剛坐下,帳外就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愚弟來了三趟,忠明兄總算回營了!嗬嗬嗬。”

    人未到,笑先聞。

    段煨一聽,揮手屏退親兵,穿著素色曲裾、黑色無襠長褲,從青色月牙案後麵站了起來。

    “文和來了!快請入座,賢弟來得正好,為兄正想找你敘談哩。”

    段煨起身相迎,挽著青衫文士“文和”的手臂,在階下右側案幾後麵屈膝跪坐。

    乖巧的婢女把燙好的美酒適時端上來,彎腰擺好酒樽,而後她跪坐在案幾左側,低垂著頭,手持長柄木勺為二人添酒。

    酒樽微熱,濁酒飄香,嗅之沁人心脾。

    並肩而坐,段煨端起酒樽,“來,文和,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兄長請。”

    青衫文士也不見外,舉樽與段煨共飲。

    放下酒樽,兩人做著相同的動作,拂手捋須,拭去胡須上的酒漬。

    看得出來他們交情不錯,儼然不分彼此相敬如賓。

    而且年紀都不小了,頜下一寸多長的胡須就是明證。

    “今日城門前很是熱鬧,忠明兄辛苦了,愚弟再敬兄長一盞。”

    說罷,中年青衫男子舉樽便飲,段煨聞言一愣,端起酒樽抿了一口,濁酒入喉卻無甚滋味,有些難以下咽。

    看到段煨臉色憂鬱,中年青衫男子眸子一閃,連忙拱手告罪。

    “兄長這是……愚弟失言了,兄長莫怪。”

    段煨搖了搖頭,“不礙事,文和切莫多禮,此事與賢弟無關。”

    “何事讓兄長煩憂?”

    青衫男子詫異道:“忠明兄不妨說來聽聽,愚弟不才,願為兄長解憂。”

    段煨聽後神色微變,自己亂了方寸,有些著相了。

    隨即他端起酒樽裝作飲酒,實則借著衣袖遮擋,仗著身高優勢,用審視的目光打量著身旁的“文和賢弟”。

    昔日董卓伏誅,王允揮舞屠刀揚言要殺盡“董賊同黨”,致使一眾西涼將領心驚膽戰,人人自危。

    就在眾將拾掇金銀細軟準備卸甲歸隱之際,此刻坐在段煨身旁的這位“文和賢弟”挺身而出,周旋於眾將領之間陳述利害,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眾將重整旗鼓,聯合起來共抗王允,並推舉李傕、郭汜二人為西涼聯軍的首領,率領十餘萬西涼軍攻打長安。

    果不其然,聯合起來的西涼軍勢如破竹,長安城一鼓而下,絞殺了王允、黃琬、鄭公業等一幫老臣,重新把天子和百官控製在手中,自此開啟了長達四年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西涼政權。

    那段日子,西涼軍可謂是威風八麵,口銜天憲,揮斥方遒,所有將領相繼拜將封侯,李傕、郭汜二人更是一日三遷,位極人臣,風頭蓋過了天下所有諸侯。

    屯兵華陰的段煨沒有出兵攻打長安,但事後李郭二人還是奏請天子封他為將軍,依舊駐守華陰。

    詭異的是長安一役中厥功至偉的“文和賢弟”,卻在事後接二連三婉拒了李傕的封賞,連尚書仆射這樣高居文官之首、位比三公的官職,他都毫不猶豫地推辭了。

    隨後他又以替已故家兄守靈為名離開朝堂,徹底退居幕後,過著離群索居閑雲野鶴的生活。

    今年年初,李郭二人的矛盾進入白熱化,反目成仇大打出手。

    “文和賢弟”再次出山,聯絡西涼軍中幾位頭麵人物,勸說李郭二人和解,又幫忙敲邊鼓,促使李傕最終答應天子百官東歸洛陽的請求。

    天子和百官離開長安後,“文和賢弟”也離開了李傕軍營,輕車簡從,跑到華陰投奔自己的鄉黨——段煨。

    說到這兒,中年青衫男子的身份已經一目了然,此人便是憑借長安一戰名揚天下的西涼名士——賈詡。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

    賈文和棄李傕而投奔自己,段煨當真是受寵若驚。

    雖然他和賈詡都是武威姑臧人,名副其實的“鄉黨”,昔日又同在董卓麾下效力,但他和賈詡並無深交,充其量不過是同殿為臣和鄉梓之誼而已。

    真要說起來,賈文和隱退後仍舊是僅次於光祿勳的光祿大夫,名氣和爵位比他段煨大多了。

    整個西涼軍中,無論是李傕、郭汜還是張濟、楊定等頭麵人物,誰見了賈詡不得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恭敬地稱他“文和先生”。

    就這待遇,段煨估計自己這輩子都很難達到賈詡的高度。

    可就是這樣一位享譽西涼的名士賈詡,卻不辭勞苦的趕來投奔他段煨?

    並且賈詡的姿態放得很低,話也說得在理,“眼下京兆局勢混亂,賈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落難來投,懇請將軍看在同鄉的情份上予以收留”。

    這話說得多可憐,言外之意是“西涼太亂了,我在京兆地界上待不下去了,為了活命不得不厚著臉皮來投奔你這位老鄉,賞口飯吃就行,別無它求。”

    賈詡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段煨還能說什麽呢。

    明知道自己這座小廟留不住真菩薩,但看在“鄉黨”的麵子上,打碎門牙也得收留他。

    盡管賈詡姿態很低,段煨卻絲毫不敢怠慢。

    在衣食住行等方麵他給予賈詡優待,標準定的比自己都高,儼然把賈詡當菩薩供起來。

    賈詡拒不接受“文和先生”的稱謂,段煨隻好和他平輩論交,以兄弟相稱。

    平日裏好酒好肉好招待,“愚兄、賢弟”叫的親熱,但這樣做,非但沒有拉近彼此的關係,反而越來越疏遠。

    不過這份隔閡都藏在兩人心裏,彼此心照不宣,表麵上依然兄賢弟恭一團和氣……(未完待續)。(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