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半刀泥

字數:4938   加入書籤

A+A-


        接下來一星期足不出戶,全身心投入練習玲瓏刀,日子仿佛回到以前,平靜自然,蘇淵很享受這種感覺,每天過的充實,每次完成目標,小小進步都令人激動。

        “零點七!”

        仿佛進入一種玄妙境界,心如古井,明鏡入台,手指間任何細微變化都第一時間反映在腦海,身體瞬間能做出本能反應,動作行雲流水,絲毫不含煙火之氣。

        “零點六!”

        修坯刀猛的往下一壓,不用測量,憑手感就知道已經更近一步。不僅如此,就連刀麵接觸微小顆粒的碰撞感,每次都了然於胸。

        蘇淵化身最精密儀器,心如止水,古井無波,全神貫注,手腕帶動手指,沿著弧線,飛快一劃。

        “零點五!”

        腳下速度越來越快,素胎加快旋轉,外人已經基本看不見運行軌跡。可在他眼裏,所有細節越來越慢,好像播放慢鏡頭,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出一雙火眼金睛。

        就在速度達到最快的時候,右手如同蜻蜓點水,刀飛快的從一個奇妙角度切入,瞬間揚起一陣塵土,電光火石之間,仿佛清晨幽穀蕩起薄霧,縹緲虛幻,如海市蜃樓,很快消失不見。

        “成了!”

        突然福如心至,嘴角露出一絲微笑,慢慢鬆開腳,讓旋轉逐漸慢下來,最後停下。

        拿起素胎,舉高對著陽光,薄如蟬翼,絲絲熒光透過胎壁,在折射下,熠熠生輝,溫潤如玉。

        閉上眼睛,回憶剛才那種奇妙感覺,多天練習終於量變引起質變,把玲瓏刀融會貫通,徹底掌握。

        福如心至,猛地抬頭,隻見夕陽下,落日餘暉中,天藍色中白雲朵朵,雲塊輪廓分明,呈扁圓形、瓦塊狀、仿佛片片魚鱗。

        層層疊疊如水波狀的密集,成群、成行、成波狀排列。夕陽從遠處照過,霞光萬道,五色斑斕,令人目眩神迷。

        瓜蔓水平芳草岸,魚鱗雲襯夕陽天!

        豁然開朗,全身如過電般顫抖著,所有積累如洪水般崩流而下。腦中閃過絲絲明悟,對美有種新的理解。

        如果說盛唐審美表現出一種雄壯豪邁,氣象萬千,金戈鐵馬的強者景象,那麽宋代則展現出閑適淡雅,寧靜飄逸,綿軟細膩的文雅姿態。

        一生之中,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體,晚節思慮深沉,乃染宋調。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君子如玉,玉之美,在於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意境。宋代青瓷含而不露的美玉精神,內部有光彩,但是含蓄衝淡的光彩,極致絢爛,又極致平淡。

        不尚奢華,不好奇巧,鍾愛自然,細嚼生活。對精致生活的執意追求,成就宋瓷經世之美!

        美在收斂、溫厚、含蓄,強調內心的感受,那種樸素無華而蘊含獨特的氣韻。

        上自帝王官僚,下至吏紳文人,構成比任何朝代都更為龐大,且更有文化素養的階層。在程朱理學的倡下,講究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的美妙。

        概括成一句話:天工與清新,疏淡含精勻。

        順應自然、平淡天真、中厚質樸的審美觀點,同時以此為標準,追求返璞歸真的自然主義。

        美釉渾然天成,間或點綴著自然的開片,典雅、純潔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再簡單地依賴於實用性,而具有個性獨特、造型優雅的作品。

        工匠們利用粗細、橫直、長短、彎曲不同的外部輪廓線,組合成不同形體。有的勻稱秀美,有的輕盈俏麗,有的簡約文雅,林林總總,百花齊放。

        因為崇尚自然含蓄,所以更重視瓷器本身的胚胎、形體、釉色,稍加刻劃,無論造型、釉色、紋飾都追求天然完美。典雅靜謐,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為後世之經典。

        難怪評價宋代瓷器,隻有八個字: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蘇淵再次拿起刀,信手拈來,行雲流水,瀟灑自如。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刀行似流雲,花成月滿樓!

        蘇淵捧起素胎,流雲手拉到零點六,加上玲瓏刀修坯,錦上添花,相得益彰。

        陽光透過薄如蟬翼的胎壁,留下星星點點璀璨,仿佛銀河倒落,美不勝收。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經過苦練終於把昊十九的兩大絕技融會貫通,手藝正式登堂入室,跟鑄劍一樣,瓷器也有三大決定性要素。

        胎、釉、燒!

        無論拉坯修坯都屬於基礎,通過手藝把泥土變成造型的過程,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青瓷來說乃重中之重。

        然後是釉麵,瓷器之所以能風靡全世界,變化莫測的色澤才是震撼人心的關鍵,也是工藝中最核心的秘密。

        最後是入窯,如同刀劍淬火,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全憑經驗閱曆,這才是瓷器被稱為泥火藝術的真諦。

        蘇淵放下素胎,洗幹淨手,下一步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所謂青瓷,其實有七八種顏色,青隻是代表一種單色,純淨如一,溫潤如玉。

        打電話給毛正聰,約好下午見麵,再次開車來到毛家作坊,正好有客戶下訂單,毛正聰親自動手修坯。

        見蘇淵到來,毫不避諱,左手拿起素胎,右手持刀,神情專注,先在素胎上用毛筆抹上一層水,刻刀向外移動,一半露在外邊,線條一邊深一邊淺,讓素胎呈現傾斜狀。

        “半刀泥!”

        蘇淵眼前一亮,這就是傳說中的半刀泥?

        毛正聰屏氣凝神,全神貫注,眼裏隻有素胎和手中的刀,在不到一毫米厚的瓷坯上雕刻出立體效果的圖案,多一份力則坯破,少一份力則無立體效果,力用到恰當方能成。

        線條簡潔、體態修長、轉折流暢、對比強烈。完全摒棄清代以來那種繁縟、滿飾、華貴、浮躁的宮廷之風。

        以簡練、空靈、淳樸、明快的風格,一掃昔日拘謹沉悶、生硬刻板的時弊,瓷器被輕鬆活潑、生動靈便的特色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