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命格
字數:2678 加入書籤
劉增福則頭上三寸顯現的是一頭頭大身具小黑斑胖頭魚,劉增福的氣運似乎和他的體型相當般配,脾氣也如同胖頭魚一般性情溫馴,不愛跳躍。
劉裕又在武場看了一番,泉縣一城倆郊四鄉來到武場報道服徭役之流共有一百多人,劉裕隻是大體觀看了一遍,大多是草、鰱、鱅、青、鯪、鯽、團頭魴等魚種顯現在頭頂,唯一一個特殊點的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孩,頭上也就是顯現一隻烏龜。
一個武場看下來就連氣運小說中常見的鯉魚、蛇蟒、蛟龍之類的劉裕一個都沒有見到,飛禽走獸之流的劉裕也是一個都沒有瞧見而且所有人顯現之物都是在一團黑霧裏,隻是那些顯現之物與人的財力似乎有些關係,衣著好的比衣著差點的顯現出的魚也胖一點、大一點。
劉裕大膽假設:黑霧是背景,顯現出來的生物都隻是每個人的氣運,與這個人的性格、秉性、財力、年齡都是有關的,顯現出魚龜之類的水屬應該就是平民,結合龜長壽的特點,想來那個頭頂三寸浮遊一隻小龜的少年應該是活的長點的吧,劉裕想了想隨即又搖了搖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看那少年十五六歲年輕的麵頰,真要檢驗那少年是否長壽恐怕是不可能了,恐怕劉裕老死病榻那少年也才四五十歲,算不得長壽。
劉裕心裏頭卻是還有個疑問如果百姓顯現出來的是魚龜之類的水產,那飛禽走獸代表了什麽?周招娣頭上那草魚身邊的鵪鶉有代表了什麽?
正裝作在幾個高談闊論的大哥大叔洗耳恭聽的劉裕不知道是被日上三竿的太陽曬的還是沒想出答案有些有些焦躁,這個縣武場不知道為什麽有些荒涼,農曆三月換算成陽曆怎麽也是五六月,驕陽之下隻有寥寥兩三個遮陰避暑的亭苑屋簷,服衙役的百姓中早就有些聰明的搭夥搶占了。
劉裕一行人早上就到了武場,一直等到正中午劉增福有些受不了了,哀求著劉紹財:“爸,你就讓我去祿哥家裏吃口飯墊墊肚子,喝口水潤潤嗓子吧,我保證馬上就回來。”
一向好說話的劉紹財卻是冷冷的拒絕:“現在不是享福的時候,公文上說了必須今天報道,要是你一走衙門裏的官人來了你是不死也要脫層皮!”
劉增福又把求助的目光看向劉裕,想讓一向做和事老的劉裕幫著勸兩句。劉裕雖然一直想融入老劉家,但是這時候真心不好接這一茬,真要是讓劉增福走了的時候來了官差,劉增福真是有可能像劉紹財口中所說的“不死也要脫層皮”。劉裕隻能抬頭四處亂看。
本以為這個大中午的時候,就算是縣城裏也是能躲陽光的躲陽光,除了叫個不停惹人心煩的知了聲外沒有什麽動靜的劉裕卻望到從縣衙方向向這邊走來的一團白色雲氣,蛇、蠍、蜥蜴、蟾蜍、蜈蚣或爬或跳各種姿勢卻是緊緊圍繞卻又保持了一定距離圍著中央一隻坐立的老虎。
劉裕又眯著眼睛仔細看了一看,本以為所有人頭頂懸浮的雲氣都是黑色,可是現在一看卻是有白色的,況且無論是蛇、蠍、蜥蜴、蟾蜍、蜈蚣還是中間的老虎都是劉裕在別人頭上沒有看見的。
結合這一窩“五毒艾虎”是從縣衙方向來的,劉裕就知道有官差要來了,連忙把一邊怨聲載道的劉增福拉了起來,對劉紹財說道:“叔,我聽到有些人馬往這邊來,大中午的估計隻能是官差。”劉紹財往牽車的水牛身上又潑了點水,黃牛會爬山但是力氣不如水牛,老劉家是去服徭役帶著水牛無論背貨還是出力都好些,隻是水牛不耐熱,已經開始動個不停了,待會可不能驚了官差。
不一會就見一幫人進入武場,領頭的是一位頗為年輕的九品官,官服上的補子是海馬卻是讓劉裕一愣,劉裕的眾多猜想中有一種就是以為周招娣頭上的那隻鵪鶉意味著她孩子未來一個小官,可是這官前後就隻有十來個穿著皮甲、棉甲的士卒遠不如他記憶裏古裝劇裏前呼後擁的縣令,可是就是這位胸前的補子卻不是鵪鶉,難道這鵪鶉還能代表很大的官不成?
正暗自納悶的劉裕卻是看到那小官朝這邊望來,趕緊低下頭,當官的找上來準沒好事。那小官隻是粗粗掃了一眼,劉裕卻依然低著頭尋思著鵪鶉這個事還是不太明白,但是頭頂三寸的雲氣顏色或黑或白究盡有什麽區別還是能夠搞懂的。
不管那小官士卒再怎麽慘,被排擠到大中午往這接收役夫,但是再怎麽慘也比役夫強一些不是?大致來說白色雲氣肯定比黑色雲氣強,但是要是那顯現出來的動物形象是氣運的話,那些雲氣又算什麽?
滿肚子疑惑的劉裕斟酌的一番還是沒有頭緒,最後還是決定快刀斬亂麻,內心裏把不同顏色的雲氣算是“氣運”,把顯現出來的飛禽走獸鱗甲都稱做是“命格”!
劉裕這邊理清了頭緒的同時,那小官那也是大致統計好了人數,他胸前補的是海馬是武官,征兆民夫對他來說隻要人數不少就行了,具體細節有文官管著。
待那武官吏卒驅趕開占著亭苑的役夫自己占下地方遮陰,眾多役夫都有些納悶:聽說這次服徭役的地方離縣城不遠,現在不走,難道還要在縣裏過夜?難道這些官吏老爺隻是路過的嗎?
劉紹財卻是把劉增福和劉裕拉到角落說道:“這位是郡裏大戶賀家的一個庶子,喚作賀苗,如今到泉縣做了蘆嶺巡檢,馬上帶著我們去重修蘆嶺巡檢司,雖然人家好像不怎麽受縣裏待見,可你們可一定得好好伺候,人家再怎麽落魄玩你們還是很簡單的。”劉紹財年老成精,不但早就打聽好了徭役目的,而且看出來兩人沒有被賀苗立過威,看賀苗一直不聲不響,怕是起了懈怠之心。(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