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典史
字數:2787 加入書籤
劉家三人恭恭敬敬的在武場站了半天,連那隻拉車的老水牛都被劉紹財安撫的沒有什麽大動靜,在一堆竊竊私語的役夫中很是顯眼。
可是不管三人一牛再怎麽恭恭敬敬的站著,亭苑裏的賀苗一點反應也沒有。三人之中難免有些怨言,劉增福雖然還是那麽站著,但是雙手卻時不時擺動,小動作不斷:“爸,那賀苗怎麽一直在裏麵沒有點動靜啊?”
劉紹財到底是時常練武腰站的挺直,想側過身子說什麽又怕太明顯了。
劉裕站的姿勢和他們兩個人有點差距,上班都兩三年了,隻能照著記憶中模糊的印象站軍姿,與劉紹財、劉增福這種時常在村武場練武的自然有一定差距,見劉紹財想說又不好說的意思,就開口問道:“師傅是不是在賀家有熟人?”劉裕身高一米八在一米七的劉紹財身後,嘴巴被劉紹財的頭擋住了,細聲問起來也不怕那麽遠的亭苑裏賀苗望見。
劉裕的問題比劉增福好回答多了,劉紹財在前麵終於能點了點頭,劉裕回頭與劉增福說道:“師傅既然與賀大人有些關係,那咱們好好站著也是本分不是?”
似乎是印證了劉裕的話,縣武場門口又傳來一陣騷動,劉裕隻聽到“捕廉老爺來了”“四爺來了”之類的話,引得劉裕一陣疑惑“捕廉老爺”劉裕還隻是疑惑這是那個官,“四爺”這稱呼什麽意思?穿越到清宮劇了?
隻是滿肚子疑惑的劉裕見到劉紹財沒怎麽動,用右手拉了一下左顧右盼的劉增福。
等到那位“捕廉老爺”“四爺”出現在劉裕麵前,劉裕卻是恍然大悟,與之前的賀苗相似,這位官胸前繡的卻是練鵲,結合他身前身後圍繞的都是拿著棍棒的捕快之類的人物,想來應該是個文官。
“等以後看看那個等級的文官繡的是鵪鶉。”結合“文官繡飛禽、武官繡走獸”的印象劉裕推斷劉增祿的孩子應該是個文官。不過劉裕又有了新的困惑:哪位捕廉老爺連帶著身邊一幹官吏頭頂三寸顯示出來的卻是幾隻鵲鳥嘰嘰喳喳吵作一團,與賀苗的五毒艾虎的景象完全不一樣。
那位捕廉老爺進了亭苑之後與賀苗一陣詳談,劉裕在外麵距離有點遠也是什麽也沒聽到,不過見裏麵官吏商談,劉裕也放下心來,歪了歪脖子四處張望,那位捕廉老爺官威氣場明顯比賀苗這個空降戶強上不少,同樣是徑直走向亭苑,賀苗走進去的時候手下士卒順手趕走占下此地的役夫,那些役夫雖然乖乖讓開卻是一個勁的嘟啷著,這位捕廉老爺進來的時候所有竊竊私語卻是都停了下來,所經過路上役夫都是笑著臉讓開。
劉紹財也放鬆了幾步,年紀大了剛剛一站怕是有半個時辰,劉紹財卻顧不得身體上的不適,頭也不回的說:“那位捕廉老爺是縣衙裏的典史劉京掌管緝捕、監獄,咱們惹不起,等會我說話你們悶頭叩拜就是。”
劉裕聽了話趕緊應聲稱是,劉增福一向慢人半拍,而且見了這麽多“大官”早就嚇的不敢說話了,劉紹財這話分明就是在告誡他。
正在這時候那位“捕廉老爺”典史手下的一個吏員卻走向劉家三人:“典史老爺有事叫你們過去。”劉裕有些詫異:之前明明見到這個吏員和典史在一起的時候頭頂白雲連成一片,一堆麻雀圍繞著中間的練鵲分不清主次,可是當那個吏員走出亭苑的時候頭頂顯示的卻是一團灰色雲氣的“氣運”,一隻胖頭鯽魚的“命格”在其中自由擺動。
老劉家三人來到亭苑裏的時候,巡檢賀苗與典史劉京各據半邊,嘴上雖然笑吟吟的,可是各自的吏員士卒都在各自老大身後瞪大著眼睛看著對方,兩邊見到老劉家三人反而是典史劉京先開口:“這不是西鄉劉集村的劉老財主嗎?”
劉紹財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說:“小老兒那敢稱財主竟然能讓典史記掛,小的隻不過是吃手藝飯的苦命人。”
劉京典史有些吃驚的說:“吃手藝飯?我可不知道什麽手藝飯可以一下吃下十畝荒田的。”說完話的劉京把眼光朝劉裕身上掃,大有一副要為劉裕做主的架勢。不過劉裕可沒回這茬,現場一看就是兩方爭鬥拿老劉家當突破口,劉京也沒拿出什麽有價值的東西,光憑幾句模棱兩可的話就想讓劉裕跳過去那是當然不可能的,劉裕故作靦腆的低下頭,不管他們說什麽就是不開口。
劉京見劉裕一句話不說,老劉家父子二人全程裝鴕鳥不接話,心裏頭氣不打一處來。想想自打接了賀苗嫡兄錢財以來,趁著縣令上郡,縣丞巡縣的機會與主簿在後勤、民夫方麵好好惡心了賀苗一番,一路順風順水,怎麽就在這三個同姓之中折了麵子。
劉京正欲繼續說話刁難一番老劉家三人,賀苗卻是先開口了:“劉大人,這幾個無名小卒盡心盡力為衙門效力,你就別多想了,咱們還是好好想想接下來怎麽去修繕蘆嶺巡檢司吧。”於賀苗來說這幾個老劉家的是他在役夫中的牽頭人,自己還沒到縣裏,縣中主簿、典史就被嫡兄收買刁難自己,役夫中要是沒幾個聽話的人帶頭幹活,難道讓他幹出搬出朝廷壓人還是殺人立威這種掉價的事嗎?
劉京本欲再刁難兩句嚇嚇老劉家,他手中掌管緝捕、監獄,真要折磨人容易,但是打狗也要看主人,這老劉家三人明顯是幫著賀苗,要把他們抓起來又得開罪賀苗,賀苗嫡兄開出的價碼可沒有那麽多。再加上賀苗一口一個“盡心盡力”“為朝廷”,劉京索性放過老劉家一幹人等。
劉京回過頭笑著對賀苗說:“不是老哥多擔心,實在是你兄長拜托我們“照顧”你,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劉京把賀苗嫡兄拋出來,他自己可不願意受這份記恨。
劉裕出了亭苑發現背後已經一身汗,畢竟就是法治社會你要是碰到一個縣公安局長也得小心點,更何況是古代?(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