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街夜月(三十四)

字數:4788   加入書籤

A+A-


    農閑時節,小街北邊的那一片群山,正是放牛的好去處。

    清晨,來到隊裏地塘北側的牛欄裏,讓“羊角”自行走出牛欄。老黃牛蠻有靈性的,也知道外麵的路上,有著自己的同伴。牛兒們走在前麵,我們這些放牛娃就跟在後麵了。二三十分鍾後,就來到了山腳下。

    從山腳一路往上,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地,無盡綿延著,正如一條自南向北鋪著的綠地毯。牛兒們吃著草,慢慢向上走著。對於我們來說,上午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家裏還有有事情的話,盡可以就此“打道回府”了。如果閑著無事,就可以多待上一段時間,看一看眼前的群山;看一看群山上繚繞著的雲霧,看一看陽光將雲霧映照得透亮如練,看一看牛兒們越縮越小漸至於小黑點的背影。當然,也可以躺在草地上,目送著那或濃或淡的雲朵,悠悠飄蕩著,慢慢離開你的視野。對於這些漸移漸遠的雲彩,你也不必太執意:片刻之後,又有新的雲朵接踵而至。

    傍晚時分,當我們再次來到山腳下的時候,那些早已吃得肚子滾圓的牛兒們,也都聚集在山腳下,等著跟小主人們返回了。因此,從總體上看,放牛隻需要一早一晚的兩段時間,勞動量不算大。

    “田園牧歌”?哦,放牛隻是“牧歌”,那麽,“田園”呢?

    田間地頭的勞作,其實是比較辛苦的。

    我家分到了三畝多水田,盡管和附近的村屯相比,要少許多;不過,這些水田,也足夠你腰酸背痛好些日子的。哦,好幾十天之前的那個上午,時值盛夏,正是人們所說的“雙搶”時節。所謂雙搶,就是搶收和搶種。我們這一帶,是雙季稻產區。早稻(頭苗)大致上在七月中下旬收割,而晚稻(二苗)最好也要在八月上旬之前種下:如果插秧的時間太遲,碰到秋天的寒露風時,就會影響收成。因此,大暑前後的這段時間,天上與人間,均是熱火朝天了。

    不少人喜歡歌詠秋天,不過,對於嶺南地區的人來說,盛夏才是最值得謳歌的。

    為了保證晚到的正常種植,就要事先做些準備。一般情況下,在早稻正式開鐮前的二三十天,就要先割出幾分地,作為晚到的秧田。當早稻收割告終時,就可以將秧苗移入大田了,這就是平時所說的種田或插秧了。那天上午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秧苗挑到大田裏去。由於田塊是分散的,再加上不是所有的田塊都事前辟出秧地,因此,這挑秧的事情,總是少不了的。那一天的路,可不省油啊!從方向上看,是自西向東走,不時要體會一番什麽叫刺眼的陽光。第二方麵,為了多打一點糧食,人們就盡量向田埂(田基)要土地。也就是說,那田間小路,極為狹窄,僅能容一人勉強通過。如果是兩個人相對而行,其中一人就要側過身去,以差點兒被擠到田裏為代價,讓對方先過去了。

    這樣的小路,如果平時空手走,也不算太難,注意看看也就過去了。

    如果是挑著擔子,那就要小心了,如果步子不穩,腳下一滑,一個踉踉蹌蹌,人就會跌到田裏去,弄個水淋淋一身黃泥。果真如此的話,回去洗一下衣服也就罷了;最尷尬的,就是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而這一天上午,我所穿的,正是一件白如積雪的襯衣!這種衣服,沾上泥和水,就格外顯眼。

    不過,既然已對風險有所認識,走得小心謹慎些,也就是了。

    走出十多米後,看到左側大田裏我的美女同桌。她背向南邊,正忙著分秧,不曾注意到我,我就走過去了。

    不能夠哼著小曲兒了,徑直走吧。

    再走出三四十米遠,我家的大田,就在望了。

    這裏所說的“在望”,主要是望得見的意思。實際上,還是要走上好幾分鍾的。先是走下一個小斜坡。接著就來到一塊大小為三畝地的水田南側。這塊大水田,分為一西一東兩大部分。西側一畝七,是楊衛東家的;東側的那一畝三,就是我家的了。這楊衛東,和我家共有一頭牛:此時此刻,“羊角”就走在他前麵,他正在耙田。

    我不想影響他勞動,就不打招呼了,挑著秧直接往東走。

    而此時此刻,他正趕著那羊角,自北耙向南,一抬眼,就見到了我。哈哈一笑之後,他轉向東邊,向著我母親大聲喊道:“梁嫂,二公子來了——”說著,有意放慢了耙田的速度。

    “這家夥,”我暗自嘀咕道,“怎麽叫我二公子呢?是不是因為我穿著一件白襯衣來挑秧,或者是我挑擔的樣子有失水準,不像勞動人民?”腦子這樣轉著,腳步也就放慢了些。

    “楊叔啊,窮苦人家的孩子,你怎麽叫他二公子呢?”正在分秧的我的母親,微微抬了一下頭,這樣說道。

    “怎麽不叫二公子?”楊衛東接過話,“走起路來一步一搖的,就像公子哥兒在街上閑逛——”

    “那,以後就多跟你學學。”母親這樣回答。

    “跟我學,跟我學有什麽意思呢?一輩子麵朝黃土背朝天的。”

    “會勞動,多鍛煉一點,也是好的。”

    在兩人的隔田對話中,我慢慢向東走著。

    走到自家大田南邊的田基上,我放下擔子,揉了揉肩頭。這一擔秧苗也有七八十斤八,盡管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擔(一石:100斤!),也是夠人受的了。揉揉肩之後,我順手擦了一把汗。

    “浩軒,”母親發話了,“你還愣著幹什麽?把秧送到田裏來,就等著你了。”

    母親的話自然很有道理,大田裏,我的哥哥,我的兩個妹妹,的確正等著秧苗到手。

    伸了伸懶腰後,我挽起褲腿,一手一大把秧苗,下了水田。

    定好方向(秧路)後,這天上午的種田大幕也就隨之揭開了。

    勞作了一陣子之後,隻聽那一邊的楊衛東這樣說道:“梁嫂,孩子都會幫忙了;再過幾年,就好過了——”這樣說著,他在田裏停了下來,點上了一支香煙。看來,今天上的活兒,他也忙得差不多了。

    “唉,幫這點小忙算得了什麽?”我母親接過話,“那些犁田、耙田的重活路,全靠你們了。”

    “我們這些男勞動力,就是多點力氣,也說不上幫什麽大忙。哦,孩子長大後,就該洗腳上岸了——”

    “話是這樣說,如果想洗腳上岸,就看他們讀不讀得書了?”

    “梁嫂,我聽說,你的幾個孩子,學習成績都蠻不錯的。以後,你就等著享福了。”

    “享福?就不用去想了,如果他們讀得書,以後有個好工作,就不用向我們這代人這麽辛苦了!”

    擦了一下額角的汗珠後,楊衛東說道:“是啊,讀書後找個好工作,整天穿鞋穿襪坐辦公室,哦,日頭不曬雨不淋的,比種田人強多了。”

    “楊叔叔的話,你們都聽到了吧?要想過上好日子,就得用功讀書。”我的母親這樣說道。

    “梁嫂,這,這你就不用操心了,你的幾個兒女,一看就像讀書人的樣子——”

    “像讀書人的樣子?光像也不夠啊,還得拿出真本事來!”

    “梁嫂,這,你盡管放心;你看,你那二公子,走路的姿勢,就跟我們種田人不同。”楊衛東說著,哈哈地笑了幾聲;接著,又吸了一大口香煙。我心頭一怔:哦,怪不得他要叫我“二公子”了。

    “公子公主的,”我母親接過話,“那,那是有錢人家的說法。”

    “那,那也不見得,一個人的氣質、教養、風度,是學不來的——”

    “楊叔啊,我們種田人家,首先就得學會勞動,以後養得活自己,那些外表上的事情,不用多想——”

    “話是這樣說,出到外麵,外表也是蠻重要的。”

    “哦,你是說人靠衣裝馬靠鞍;不過,內在的才識,還是更重要些。”

    “梁嫂,像二公子這樣的人,肯定是既有外表,又有內才的——”

    “那,那就托你的吉言了——”

    “是啊,我隻是這樣說說而已,”楊衛東接著說道,“以後,還要看他們怎樣加把勁。”

    “是啊,歸根到底,還要看各人的努力。”

    “努力是一回事,還要看怎樣把握好機會,找到自己的方向——”

    兩邊都是大人在說話,我們兄妹幾個,也不便於多說什麽。

    隨著腳步慢慢向後退,眼前成行的秧苗,也漸漸多起來了。也就在這時,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小腿上麻麻癢癢的,還夾雜著一絲疼痛的感覺。“不好——”暗自叫了一聲後,我下意識地抬起那小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