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花香(十八)

字數:3369   加入書籤

A+A-


    這聲音,用銀鈴來形容已是遠遠不夠的了,她更是寒夜裏的一把火。

    梁浩軒回頭看時,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張朗月般的圓臉。用朗月來形容,倒也不是什麽誇張之語:教室裏的光管,那光線原本也算得上晶瑩;隻是,在這一張圓臉的映襯下,霎時暗淡了許多。這位女生,身著一件暗紅的外套。這樣一來,那張月暈般的臉,又多添了幾分嬌豔。梁浩軒暗暗吸了一口氣,這樣問道:“哦,什麽事情——”這樣說著,指了指攤開在桌麵上的一本書,封麵橙紅得透亮的一本書。

    那女生嫣然一笑,帶著一絲歉意,這樣說道:“這,這句‘道可道,非常道’,是什麽意思呢?”

    狂喜、欣慰之下,梁浩軒隻覺得,自己的那顆心,霎時就要蹦出嗓子眼了!

    原來,那位女生所問的,是古代哲學經典《老子》(一名《道德經》)一書的起句!平心而論,這些年,梁浩軒也遇見過不少奇特的事情,不過,那些奇事加起來,似乎也不像眼前的這一件讓他驚喜若狂:本來,文科班的女生談點文學,不足為奇。而如果是啃起哲學著作來,那可就讓人刮目相看了。不妨直說吧,在現實生活之中,和他談過哲學的,隻有上官文遠等寥寥幾個男生。至於女生,就是淵博如梅玲玲,也沒有涉及這樣的話題。對此,梁浩軒也能夠理解,哲學著作一向以艱深晦澀,猶如天書著稱,以形象思維見長的女生,對此類書籍敬而遠之,也在情理之中。由此你也就不難理解,在那樣的一個瞬間,梁浩軒心頭的驚喜,當不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下!

    愣了好一會兒,梁浩軒終於從喜出望外之中回過神來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之後,他緩緩說道:要理解這句話,首先要主意停頓,斷句對了,才能夠真正弄懂,真正理解;正確的讀法是:

    道,可道;非,常道。

    其中,第一、第三個“道”字,是名詞;而第二個“道”字,是動詞。哦,還要注意,“非”就是“不是”的意思,千萬不要把“非常”這兩個字連在一起讀。這句話的大意是,“道”,如果是可以說出來的話,就不是平常的“道”了。整個第一句是道家學派的開篇語,一定要......

    “哦,是這樣,”那位女生邊點頭邊說,“哦,我大體上弄清楚了——”

    或許,你會心頭一驚:這位女生,不是梅玲玲?

    確實,她不是梅玲玲!

    前麵已經說到,這個寒夜,自步入教室起,梁浩軒一直就沒見到梅玲玲。

    比較合理的猜測是,此時此刻,梅玲玲正在糧食局的家中,邊烤火邊看書或看電視什麽的。

    向梁浩軒問起《道德經》的這位女生,名叫何淑穎,是上學期才從鹿寨轉來的。

    你大概還記得,好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裏,梁浩軒在鹿寨火車站待過幾小時。

    按說,就算是高三上學期才轉學而來,梁浩軒對她也不應該太陌生;隻是,正如你所知道的,平時,梁浩軒花在看雜書的時間比較多,對女生的了解,也就是浮光掠影罷了。這樣說吧,在這個夜晚之前,他隻知道,這位何淑穎同學,是從外地轉來的,長得頗為端莊秀氣;她跟別人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平時說著一口純正的普通話。至於其他方麵,如喜怒哀樂什麽的,就不甚了了的了。當然,有那麽一次,她和梅玲玲一起,就作文問題,跟梁浩軒有過短暫的交流。隻不過,那是在梁浩軒動手寫《花樹萍水嶺南月》之前,而那時候,梁浩軒跟梅玲玲,也還隻是普普通通的同學關係。總而言之,在這個夜晚之前,梁浩軒與何淑穎,隻不過是在同一間教室裏學習而已,雙方沒什麽來往。

    “哦,真想不到,”盯著何淑穎手上的那本書,梁浩軒緩緩說道,“你,你會問起這樣的問題——”

    何淑穎淡淡一笑:“這本書,我大致上翻了一下。當時我想,這樣的問題,恐怕也隻有你才能說得清楚了——”

    “其實,”梁浩軒接過話,“其實,我也隻是比較感興趣而已。”

    “像你這樣的同學,確實不多見啊!”

    “沒什麽的,平時多看過幾本書而已——”梁浩軒謙遜道。

    聊了幾句之後,何淑穎注意到,對方的目光,始終不曾離開過那本書。於是,像是想起了什麽,她微微的一笑:“這樣吧,這本書,你拿去看看——”說著,拿起那本書,站起身來。

    “那,你呢?”

    “我,我大致上翻看過了。你,你這麽感興趣的,就先看看吧。”何淑穎說著,把書往前移。

    梁浩軒不便再推辭,就接過那本書。交接的瞬間,有意無意之中,兩個人的手指碰了一下。這樣的感覺,梁浩軒自然也不至於太陌生。與梅玲玲相比,何淑穎的手指,更為厚實、圓潤些。以後的日子裏,梁浩軒時常這樣想:相比之下,何淑穎長得更圓潤些,因此,手指自然也就更柔和、溫潤。

    接過書之後,梁浩軒先浮光掠影了一番。

    原來,這本書的書名叫做《生命的大智慧》,是一位台灣學者對國學經典《道德經》的詮注、演繹、點評與賞析,是普通讀者走近經典的入門讀物。這本書的扉頁上,印著這樣幾行字:

    歲月悠悠,人生長河中開始浮起回憶的島嶼。

    最初是一些隱隱約約的小島,那是露出於水麵之上的幾塊零星的岩石。

    接著,又有新的島嶼開始在陽光下閃耀。

    茫茫時日,在偉大而單調的擺動中沉浮回轉,令人難以辨認。

    但漸漸的終於顯出一連串時而喜悅時而憂傷的首尾相銜的歲月,

    即便有時中斷,但內在卻在一起......

    這樣的幾行字,就像一隻無形的大手,撥動了梁浩軒心中的那根弦:如此優美雋永、意味深長的幾行字,也就是那位台灣學者對《道德經》的一種詩意演繹了吧?然而,細品之下,它似乎又包含著這樣一層意思:茫茫宇宙之中,人盡管那樣渺小,人生又是那樣的短暫、渺茫,然而,那一代代人的積澱,總會帶給你做人的欣慰、溫情與自豪。你,並不是孤孤單單一個人,你的一生之中,總會有著某種相遇、相識與相聚,讓你倍感欣慰與自豪,就像這樣一個寒冷的冬夜裏,那不經意之間,心頭就會像沐浴在和煦的春風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