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聚散(四十九)
字數:4314 加入書籤
哦,那句詞是這樣說的:“多情自古傷離別”。
是啊,如果不是深情之人,離別之刺,也就是回首說聲“再見”而已。而此時此刻,我真正所想的,卻是時光那匆匆忙忙的步履。如果太陽不下山,這一天就不會過去了。隻是,徐心怡未必就這麽想。對於他來說,隨著又一輪太陽的升起,生命中新的一頁,也就揭開了。而這個下午,她之所以想在這山腳下多待上一些時候,多半還是為了回味那即將結束的戀情。另一方麵,恐怕是為了照顧一下我的感受。哦,李商隱的那一首《錦瑟》,是這樣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最讓人感慨的,就是最後兩句了。確實,凡是動過感情的,自然都會留在我的記憶深處。然而,細想起來,相約之初,那悲劇的伏筆,就已經埋下了。一心想著“門當戶對”的我,真正投入、付出的,又有幾分呢?甚至,也不妨這樣說,如果我追得緊一點,表現得再熱情一點,她多半就不會遠走他鄉了。這樣一來,那不堪回首的一幕,也就不會發生了。隻是,已成定局的事情,是從來沒有“如果”可言的;真要說起來,多半就是那“惘然”了......
“唉,既然已經無可挽回,又何必——”想到這兒,梁浩軒將頭轉向對方一側。
徐心怡,正默默地注視著他。
“心怡,回去了吧?”梁浩軒這樣問道。
“嗯,那就回去吧,時間也差不多了——”徐心怡說著,站起身來。
正要舉步之際,梁浩軒發現,徐心怡的臉,依然是向著連山這一麵的;而如果真要離開的話,就應該是北向大山的。
這,這是怎麽一回事呢?遲疑之際,梁浩軒凝視起對方的眼眸來。哦,眼睛還真是會說話的,那深潭似的眼眸,早已是漣漪陣陣了,仿佛是在說:怎麽,就這樣走了嗎?讀懂對方的眼神之後,梁浩軒長臂伸出,將對方攬入懷中。哦,那一邊天幕上那西沉的太陽,依然毫不吝惜的將那一抹燦爛的餘暉,飄灑在相擁著的兩個人的身上。那斜斜的長長的影子,就那樣融合在了一起,一時也分不清到底是誰的了。
“以後,”往回走了幾米後,徐心怡這樣問道,“你還會想起我嗎”
“放心,我記性很好的——”梁浩軒這樣回答道。
“隻是,就算你能夠想起我,又有什麽用呢?”
“想起就是想起,跟有沒有用,沒什麽必然的聯係。”
“哦,你是說,回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
“嗯,大概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就這樣,兩人一邊慢慢地走著,一邊閑聊著。
二三十分鍾之後,兩人回到了電影場偏西一側的泥路上。從行程的角度看,再走一陣子,就是塵間繁華處了。換句話說,這一段頗有浪漫色彩的故事,也即將畫上句號了。當此之際,梁浩軒停下腳步,向北邊那連綿的群山望去。也讓就在這時候,不遠處一戶人家的收錄機裏,正飄來這樣的歌聲: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今宵離別後......
聽了幾句之後,梁浩軒的腳步,一時就像是被釘在地上一樣,遲遲抬不起來。是啊,“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在這樣一個初秋的黃昏,聽到這樣的歌聲,梁浩軒一時隻覺得,那離愁,就是這樣的讓人黯然神傷。
這個夜晚,梁浩軒遲遲不曾入眠。
那緊鎖著的眉頭,就像浪濤拍打著的礁石:明天,徐心怡就要遠走他鄉了。這樣一段情緣,就此走到了盡頭。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再次見到她的機會,還有多少呢?哦,其實,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就算有機會見麵,我也沒什麽心思了。到了那種時候,她的心,早就另有所屬了。於是,見與不見,都是一樣的。或許,不見倒好,如果見了麵,除了徒增一層感慨與懊悔,就沒有別的意思了。離別之後,剩下的,就是懷念與回憶了。
這個八月,其實是和離別連在一起的。
好幾年之前,哦,那一天,我正式的走出了學校大門,踏上了返鄉路。在那樣一個下午,在從學校走往火車站的路上,盡管也有著離情別緒,然而,洋溢在心頭的,更多的是對未來的希望與憧憬,因為,出來工作以後,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談戀愛了,掣肘的因素,就變少了。然而,幾年之後,我的情感經曆,究竟結出了什麽果實來了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果子沒有,落花倒是見過幾朵。這一切,就像那首歌所唱的:
細數窗前的雨滴,
細數門前的落葉。
晚風啊,晚風啊,
化作一句一句的低語:
聚也依依,散也依依......
這“依依”,是什麽意思呢?讀小學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世上有“依依不舍”的說法,盡管那時候我沒有多少切身的體會。如今說起來就是,形單影隻的時候太多,自然也就意味著相聚不容易。至於離別,在東過感情之後,誰又忍心看到那黯然神傷的一幕幕呢?命運的詭譎之處就在於,你越是害怕離別,所要麵對的離別,就接二連三的到來。就那如今的這個夜晚來說吧,如果要問起我的情感經曆,我隻能報以一陣苦笑了。
紅妮,玉姐,徐心怡,就這樣走出了我的情感世界。如果我是一座驛站,那麽,她們就是匆匆的過客了。對於過客,除了目送,就是祝福。留不住的,是她們匆匆的腳步。換一種說法,隨著小石子的落下,我的心湖上,也曾泛起陣陣漣漪,隻是,過了一些時候,又恢複了平靜。於是,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潭死水。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在現實生活之中,確實時常可以聽到這句話。仔細體會起來,這句話的本意應該是,不要沉迷於往事,而是要走出過去的陰影,向前看。然而,問題在於,新與舊,從來都是相對而言的。就我的情感經曆來說,哪一段戀情開始之時,不是嶄新的呢?失敗了這麽多次以後,我還有必要拿這句話來自欺嗎?因此,問題的關鍵還在於,能不能夠吸取經驗教訓。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隻能是從這次失敗走向另一次失敗。或許,摔跤的地方是換了,不過,那摔跤的原因,依然是大同小異。至於為什麽會是這樣,我也覺得,有點難以說得清楚。
自然,人不能失去希望,人是要在希望中生活的。
隻是,這希望,如今依然是雲裏霧裏的,我一時也看不出,前路在哪裏。
我時常想起的那個詞語就是:門當戶對。說起來,有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吧?隻是,玥娥也算門當戶對了吧,我為什麽又主動放棄了呢?這樣說來,對於自己的另一半,我還是有所要求的。確實,如果在為人處世上過於離譜,外在條件再好,也是要忍痛放棄的。那麽,倒是應該這樣說了:我要找的那個人,其實還沒有出現。
但願,不是已經錯過。
說起來,我的情感經曆,倒像是已出長長的電視劇。是啊,是有點冗長的感覺了。
作為劇中的男一號,我是不是覺得有點累了呢?
其實,年紀輕輕,是不應該輕言放棄的。哦,記得以前看過這樣一個漫畫:畫的是一個人去挖井,由於習慣於隻看到表麵現象,好幾次都半途而廢了。可笑的是,每一次他都要來一句:“此處無水”。其實呢,水是有的,隻是他所挖的深度不夠而已,特別是最後一次,如果他再堅持挖一陣子,那地下水就會噴湧而出了。唉,就這樣功虧一簣了;換一種說法,那就是,差一鍬就成井了。類似的現象,在生活之中,並不少見。
那麽,這樣的一個漫畫,就隻是一笑了之了嗎?
在自信心方麵,我是不是還有所欠缺呢?(WWW.101novel.com)
